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式墙体栽培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的立式墙体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墙体栽培装置,如申请号为200920173078.8的只能沿着竖直方向相互嵌合在一起,已经嵌合好的栽培墙体,无法更改栽培墙体的长度,若用两个以上的栽培墙体拼接一面大的栽培墙体,无法保证这面大的栽培墙体的种植面完全对齐,影响了观赏性,这些都限制了产品的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既可沿着竖向相互嵌合在一起,也可沿横向相互嵌合在一起的立式墙体栽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墙体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墙体,栽培墙体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栽培墙体单元,栽培墙体单元包括墙体栽培腔,栽培墙体单元上至少一面上开有定植口,所述墙体栽培腔底部有溢水口,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栽培墙体单元之间设有相互嵌合的横向连接结构,竖向相邻的两个栽培墙体单元之间设有相互嵌合的竖向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结构达到了栽培墙体可以沿着竖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均可以相互相互嵌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连接机构由栽培墙体单元的横向连接面上的卡钩组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卡钩形状为L形,且所述卡钩在每个面上的数目为2个。
上述技术方案是横向连接结构的细化方案,容易生产和组装。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连接机构由栽培墙体单元的上腔口与栽培墙体单元底部的插接凸起组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凸起形状为L形。
上述技术方案是纵向连接结构的细化,容易生产和组装。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栽培墙体单元上有两个面开有定植口。该方案可以实现栽培墙体的种植面积最大化,提高效益。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式墙体栽培装置还包括立柱,所述栽培墙体单元横向连接面上设有槽口,横向连接后相邻的两个连接面上的槽口形成至少一个可以与立柱相配合的立柱槽。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为方管,所述立柱槽形状为矩形,且所述立柱槽的数目为一个。
上述方案可以使栽培墙体更加稳定,且这些方案容易实现。
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墙体栽培腔底面上有以溢水口中心线为轴线,固接于墙体栽培腔底面上的溢水管。该方案实现了,只有当营养液的高度高于溢水管时,营养液才会从上层的栽培墙体单元流入到下层的栽培墙体单元,这样保证了每一层栽培墙体单元内均存有一定量的营养液供该层的种植物吸收。
所述的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该立式墙体栽培装置还包括定植杯、吸水基、供液管、发丝管和回液管,所述吸水基由海绵或者海绵和无纺布构成,用于吸取营养液,吸水基位于定植杯内,定植杯插入到定植口内,用于固定种植物的位置,供液管位于栽培墙体的上方,并通过发丝管与栽培墙体相连,用为栽培墙体提供营养液,回液管位于栽培墙体的下方,用于营养液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栽培墙体的种植面完全对齐,墙面平整,可以随时调整栽培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能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尤其可用于观赏植物种植的场合。还可使多种不同的种植物交错种植,并可以随时调整这些种植物的种植位置,从而达到调整观赏效果的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尺寸可根据种植物的不同进行标准化,利于生产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实施例1栽培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实施例1的栽培墙体的断面图;
图4为卡钩嵌合效果的放大图;
图5为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实施例2栽培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立式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的实施例2的栽培墙体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
1、栽培墙体单元;2、立柱;3、卡钩;4、卡钩槽;5a、槽口;5、立柱槽;6、插接凸起 ;7、定植口 ;8、墙体栽培腔 ;9、横向连接面;10、横向连接面; 11、栽培墙体; 15、定植杯;16、溢水口;17、溢水管;18、营养液;19、吸水基;20、上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 (1)的卡钩(3)形状为L形,在横向连接面(9)上卡钩(3)的卡钩槽(4)开口方向相对且对称分布,在横连接面(10)上卡钩(3)的卡钩槽(4)开口方向相背且对称分布,栽培墙体单元 (1)上有一个面开有定植口 (7),。
利用上述栽培墙体单元(1)组成两行三列的栽培墙体(11)后的效果如图2所示,栽培墙体单元 (1)通过底面插接凸起(6)沿着竖向插入到墙体栽培腔(8)的上腔口(20)内相互嵌合起来并叠加在一起,栽培墙体单元在沿横向,通过相邻的的两个栽培墙体单元(1)的连接面(9)上卡钩和连接面(10)上卡钩相互嵌合起来并紧密地挨在一起,卡钩组合后的细节如图4所示。立柱(2)为方管,横向连接面(9)和横向连接面(10)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口(5a),立柱(2)紧密地插入到两栽培墙体单元(1)沿着横向相互嵌合后由槽口(5a)构成的立柱槽(5)中。
所述的栽培墙体的断面图如图3所示,该立式墙体栽培装置还包括定植杯(15)、吸水基(19)、供液管、发丝管和回液管,所述吸水基(19)又由海绵或者海绵和无纺布构成,用于吸收栽培墙体单元中的营养液并提供给植物,吸水基(19)位于定植杯(15)内,种植物种植在定值杯(15)中,定植杯(15)插入到定植口(7)内,用于定位种植物的种植位置,供液管位于栽培墙体(11)的上方,并通过发丝管与栽培墙体(11)相连,营养液由供液管通过发丝管流入到栽培墙体(11)中。墙体栽培腔(8)底面设置有以溢水口(16)中心线为轴线,固接于腔体底面上的溢水管(17),溢水口(16)直径小于溢水管(17)内径,当墙体栽培腔(8)内的营养液(18)高度高于溢水管(17)的高度时,营养液(18)会从上一层的墙体栽培腔内溢流到下一层的墙体栽培腔内,这样保证了每一个的墙体栽培腔内的都有一定量的营养液,以供吸水基(19)随时吸收。回液管位于栽培墙体(11)的下方。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的,墙体栽培装置的栽培墙体单元 (1)的卡钩(3)形状为L形,连接面(9)和连接面(10)上卡钩的卡钩槽开口方向相反,栽培墙体单元 (1)上有两个面上开有定植口 (7)。
利用上述栽培墙体单元(1)组成三行两列的栽培墙体(11)后的效果如图6所示,栽培墙体单元 (1)通过底面插接凸起(6)沿着竖向插入到墙体栽培腔(8)的上腔口(20)内相互嵌合起来并叠加在一起,栽培墙体单元在沿横向,通过相邻的的两个栽培墙体单元的连接面(9)上卡钩和连接面(10)上卡钩相互嵌合起来并紧密地挨在一起,卡钩组合后的细节如图4所示。立柱(2)为方管,横向连接面(9)和横向连接面(10)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口(5a),立柱(2)紧密地插入到两栽培墙体单元(1)沿着横向相互嵌合后由槽口(5a)构成的立柱槽(5)中。
所述的栽培墙体的断面图如图7所示,该立式墙体栽培装置还包括定植杯(15)、吸水基(19)、供液管、发丝管和回液管,所述吸水基(19)又由海绵或者海绵和无纺布构成,用于吸收栽培墙体单元中的营养液并提供给植物,吸水基(19)位于定植杯(15)内,种植物种植在定值杯(15)中,定植杯(15)插入到定植口(7)内,用于定位种植物的种植位置,供液管位于栽培墙体(11)的上方,并通过发丝管与栽培墙体(11)相连,营养液由供液管通过发丝管流入到栽培墙体(11)中。墙体栽培腔(8)底面设置有以溢水口(16)中心线为轴线,固接于腔体底面上的溢水管(17),溢水口(16)直径等于溢水管(17)外径,当墙体栽培腔(8)内的营养液(18)高度高于溢水管(17)的高度时,营养液(18)会从上一层的墙体栽培腔内溢流到下一层的墙体栽培腔内,这样保证了每一个的墙体栽培腔内的都有一定量的营养液,以供吸水基(19)随时吸收。回液管位于栽培墙体(11)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