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水灌溉工作中的增温过渡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56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下水灌溉工作中的增温过渡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温过渡阀,属于农业灌溉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用水大户,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意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但随着水资源短缺与需水量逐年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大水漫灌正逐渐被注重精确灌水的现代节水灌溉模式所取代。

现代科学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缓解地下水开采过量、地壳下沉的严峻局面,同样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与精确施肥的有机结合,改善农作物、果树等的生长条件,提高单产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灌溉节水用具不断的更新换代,灌溉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也突显出来,由于从地下获取的井水温度过低,不能直接进行灌溉,现有处理方式是将蓄水池内注满地下水后经过较长时间后进行灌溉,以达到将地下水增温的目的,这样的增温方式耗时长导致灌溉农作物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从地下获取的井水温度过低,不能直接进行灌溉,现有处理方式是将蓄水池内注满地下水后经过较长时间后进行灌溉,以达到将地下水增温的目的,这样的增温方式耗时长导致灌溉农作物的工作效率低,进而提出一种用于地下水灌溉工作中的增温过渡阀。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地下水灌溉工作中的增温过渡阀,包括主导水管、多个散水盘和多个分导水管,主导水管竖直设置,主导水管的底部与井水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多个散水盘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主导水管上,每个散水盘与主导水管的外壁滑动配合,每个散水盘对应有一个分导水管,多个分导水管均为锥形管,每个分导水管的大口端为进水端,所述进水端与主导水管相连通,每个分导水管的小口端为出水端,所述出水端朝向其对应的散水盘的顶面设置,分导水管小口端的内径为Φ1,分导水管大口端的内径为Φ2,主导水管的内径为Φ3,分导水管小口端的内径Φ1、分导水管大口端的内径Φ2以及主导水管的内径Φ3之间的关系为:Φ123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蓄水池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缩短地下水的增温时间,通过主导水管和多个分导水管之间的配合,使地下水先通过主导水管,然后再通过每个分导水管喷洒到其对应的散水盘上,散水盘起到中转降温的效果,地下水依次经过主导水管和多个分导水管能够有效起到一次降温的效果,从多个分导水管喷射出的地下水汇聚在多个散水盘内实现二次降温的效果,由于每个分导水管喷出的水流冲击力打击在其对应的散水盘上使散水盘围绕主导水管旋转,散水盘上的地下水随散水盘的转动而甩出,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短时间内有效降温的效果,通过散水盘的转动而甩出的地下水最终汇聚在蓄水池中直接进行灌溉。同时当散水盘不转动时,地下水在散水盘中的状态也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起到增温的效果,当地下水盛满散水盘后也会溢出最终汇聚在蓄水池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散水盘2与分水板4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分水板4为直板;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六中散水盘2与分水板4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分水板4为弧形板;

图6是当散水盘2中的分水板4的形状为扇叶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主导水管1、多个散水盘2和多个分导水管3,主导水管1竖直设置,主导水管1的底部与井水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多个散水盘2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主导水管1上,每个散水盘2与主导水管1的外壁滑动配合,每个散水盘2对应有一个分导水管3,多个分导水管3均为锥形管,每个分导水管3的大口端为进水端,所述进水端与主导水管1相连通,每个分导水管3的小口端为出水端,所述出水端朝向其对应的散水盘2的顶面设置,分导水管3小口端的内径为Φ1,分导水管3大口端的内径为Φ2,主导水管1的内径为Φ3,分导水管3小口端的内径Φ1、分导水管3大口端的内径Φ2以及主导水管1的内径Φ3之间的关系为:Φ123

主导水管1通过底座6安装在蓄水池的内壁处。主导水管1的底部侧壁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主导水管1通过进水管7与井水输出端相连通。

每个散水盘2与主导水管1的外壁滑动配合,在主导水管1的外壁加工有与散水盘2一一对应配合的限位槽,每个散水盘2套装在其对应的限位槽内。

主导水管1还连接有助力泵或其他动力源,能够增强地下水的流速,确保散水盘2内的水流溢出的更快,产生飞溅的效果,从而有效实现增温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Φ1、Φ2与Φ3之间比值为1:2:6。该比值是通过样品制造得到的内径最佳比值。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散水盘2的直径相同或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他未提及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散水盘2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水板4,多个分水板4以散水盘2的圆心为中心均布在散水盘2内。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水板4竖直设置在散水盘2内,每两个相邻分水板4与所在的散水盘2的盘底形成有一个储水槽5。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水板4以散水盘2的圆心为中心依次倾斜叠放在散水盘2内。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分水板4为直板或弧形板。分水板4的形状也可为扇叶形。

工作过程:

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6安装在蓄水池的内壁处,主导水管1的底部与井水输出端相连通,其次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依次进入主导水管1和多个分导水管3,每个分导水管3中的地下水喷洒到其对应的散水盘2上,每个分导水管3喷出的水流冲击力打击在其对应的散水盘2上使散水盘2围绕主导水管1旋转,散水盘2在旋转的同时将其盘内的地下水随散水盘2的转动而甩出,散水盘2的转动而甩出的地下水最终汇聚在蓄水池中直接进行灌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