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18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摘果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摘果器,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摘果器,属于农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果实可食的树木,即称果树。果品的营养保健功能,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既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也含有糖、淀粉、蛋白质、脂肪、有机酸、芳香物质等,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营养必须的物质。据营养学家研究,每人每年需要70-80kg果品,才能满足人体正常需要。目前,人们常食用的果实包括苹果、桃子、香蕉、橘子、橙子、菠萝、西瓜等。苹果、桃子、橙子、橘子等水果的外形近似圆形,而且生长在果树上的位置较高,为了保证采摘下来的果实表面不受损伤,采摘时需要爬梯子、爬树,通过手动摘取方可。在爬梯子、爬树采摘时劳动强度大,而且采摘时安全保障系数较低,稍不留神会有摔伤的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捷式摘果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捷式摘果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式摘果器,包括把手、施力杆、操纵杆、支撑杆、弹簧、静刀片、动刀片、铁环、长布袋、伸紧带、连接杆、滑动杆和滑动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杆以及底部固定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一侧设有施力杆,所述把手与施力杆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支撑杆内部固定设有弹簧,支撑杆顶部设有静刀片和动刀片,所述静刀片和动刀片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一侧固定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杆以及底部固定设有滑动按钮,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按钮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设有铁环,所述铁环上固定套有长布袋,所述长布袋底部设有伸紧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活动角度范围为向上0-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长布袋内部表层设有防摩擦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铁环为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为活动性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便捷式摘果器,不用爬树 和梯子,通过剪刀将果子剪下,果子沿着长布袋滑下,由于长布袋底部末端口设有伸紧带,果子不会掉在地上而损坏,减少了摘果员的工作危险,提高了工作效率,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捷式摘果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把手;2、施力杆;3、操纵杆;4、支撑杆;5、弹簧;6、静刀片;7、动刀片;8、铁环;9、长布袋;10、伸紧带;11、连接杆;12、滑动杆;13、滑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摘果器,包括把手 1、施力杆2、操纵杆3、支撑杆4、弹簧5、静刀片6、动刀片7、铁环8、长布袋9、伸紧带10、连接杆11、滑动杆12和滑动按钮1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杆4以及底部固定设有把手1,所述把手1一侧设有施力杆2,所述把手1与施力杆2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支撑杆4内部固定设有弹簧5,支撑杆4顶部设有静刀片6和动刀片7,所述静刀片6和动刀片7通过连接块与支撑杆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一侧固定设有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杆11以及底部固定设有滑动按钮13,所述连接杆11与支撑杆4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按钮13与支撑杆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1一端固定设有铁环8,所述铁环8上固定套有长布袋9,所述长布袋9底部设有伸紧带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11活动角度范围为向上0-90°,便于使铁环8准确的对准果子。

进一步地,所述长布袋9内部表层设有防摩擦层,有效保护果子不受摩擦而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铁环8为金属材料制成,有效避免因果实下坠而引起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11与支撑杆4为活动性卡扣连接,一方面便于拆卸,另一方面在不摘果子时,可以充当高枝剪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捷式摘果器,使用时:通过 施力杆2操纵剪刀片,同时推动滑动按钮13可以控制滑动杆12,因此连接杆11变换角度,使铁环8准确的对准果子,剪掉的果子掉入长布袋9底部末端口,解开伸紧带10,即可将果子拿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