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590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龙鸟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



背景技术:

花尾榛鸡,俗称“飞龙”(东北哈尔滨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全世界共有3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和披肩鸡。产于东北的大兴安岭(黑龙江、内蒙古)和小兴安岭(黑龙江)。飞龙鸟多栖息于灌木丛或松桦树混交林中,雌雄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有“林中鸳鸯”的美称。羽毛烟灰色,尾端有黑色条纹,眼栗红色。雌鸟稍带褐色,喉部棕色。善奔走,常隐于树上。生活在针、阔混交林或杨桦林中。春季繁殖期雌鸟产卵6-10枚,孵化时间20-25天。食物随季节变化,以植物为主,夏季也食昆虫。冬季结成小群生活,钻入雪下过夜。花尾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富有营养,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为八珍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就列为向皇室进贡的珍品,有“岁共鸟”之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榛鸡食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热点。

现有的飞龙生态养殖笼,虽然越来越注重对笼体环境的把控,但是却忽视了鸟儿飞动容易与笼体产生撞击的情况,当鸟儿飞起速度过快时,撞击可能会导致其受伤、晕倒,甚至死亡,而且现有的飞龙生态养殖笼不便于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方便飞龙生态养殖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防止飞龙鸟飞动时,撞击到笼板,造成伤害或死亡,监拍飞龙鸟入笼出笼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包括笼体框架和橡胶皮罩,所述笼体框架设为矩形结构的框架,笼体框架的杆体通过铁丝和胶水固定连接橡胶皮罩,所述橡胶皮罩安装在笼体框架的外部,所述笼体两个相对侧面的橡胶皮罩上间隔开设通风长缝,所述笼体的笼口顶部安装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连接养殖场主控室,所述笼体的底部安装底板,底板的下方安装滚轮。

优选的,所述笼体的笼体框架焊接不锈钢,不锈钢上穿套木管,不锈钢从木管内伸出的部分安装投食碗。

优选的,所述笼体的底板上设置鸟巢。

优选的,所述橡胶皮罩的内侧面均粘贴塑料膜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通过对现有生态养殖笼材料和安装板进行改进,很好的保护了飞龙鸟,避免飞龙鸟飞动时,撞击到笼板,造成伤害或死亡,而且还能监拍飞龙鸟入笼出笼情况,防止偷盗,便于在地面上移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笼体,2、橡胶皮罩,3、通风长缝,4、监控摄像头,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包括笼体1,所述笼体1包括笼体框架和橡胶皮罩2,所述笼体框架设为矩形结构的框架,笼体框架的杆体通过铁丝和胶水固定连接橡胶皮罩2,所述橡胶皮罩2安装在笼体框架的外部,所述笼体1两个相对侧面的橡胶皮罩2上间隔开设通风长缝3,所述笼体1的笼口顶部安装监控摄像头4,所述监控摄像头4连接养殖场主控室,所述笼体1的底部安装底板,底板的下方安装滚轮5。

所述笼体1的笼体框架焊接不锈钢,不锈钢上穿套木管,不锈钢从木管内伸出的部分安装投食碗,便于飞龙鸟食用;所述笼体1的底板上设置鸟巢,便于飞龙鸟休息;所述橡胶皮罩2的内侧面均粘贴塑料膜层,便于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飞龙生态养殖笼,飞龙鸟飞入笼体1内,监控摄像头4对入笼的鸟进行监拍,便于了解飞龙鸟的入笼情况,飞龙鸟在鸟巢内进行休息,在投食碗内吃鸟食,飞龙鸟在笼体1内飞来飞去时,橡胶皮罩2很好的保护了飞龙鸟,防止激烈的碰撞导致飞龙鸟受伤;整个生态养殖笼,通过对现有生态养殖笼材料和安装板进行改进,很好的保护了飞龙鸟,避免飞龙鸟飞动时,撞击到笼板,造成伤害或死亡,而且还能监拍飞龙鸟入笼出笼情况,防止偷盗,便于在地面上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