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丰年虫孵化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718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丰年虫孵化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丰年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广泛耐高盐的小型甲壳动物,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丰年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的重视。由虫卵孵化后的无节幼体具有大量的卵黄,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 蛋白质约含 60%、脂肪约含 20% ),其成体所含营养成份也很高,因此丰年虫是鱼、虾和蟹等幼体和成体的极好的饵料。据报道,当前世界上 85%以上的水产养殖动物的育苗都以丰年虫作为饵料的来源。

丰年虫养殖包括有孵化以及分离两个步骤,常规技术领域中,一般将该两步骤依次进行,即先完成虫卵孵化,在进行无节幼虫分离。

实际作业中发现:(1)一批次虫卵完成孵化后,先期孵化的无节幼虫其营养价值已大为降低;(2)鱼苗捕食能力以及消化能力差,丰年虫孵化后成长期越短,越有利于鱼苗成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丰年虫孵化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丰年虫孵化装置无节幼虫无法在孵化过程中分离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丰年虫孵化分离装置,包括一孵化桶,该孵化桶呈圆筒状,其内装配有曝气软管;该孵化桶内还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滤板组件,该滤板组件安装于孵化桶内,以将该孵化桶分隔为孵化腔以及幼虫腔,所述的幼虫腔上设置有发光装置;该滤板组件包括有第一、第二滤板,该第一滤板安装于孵化桶下部以实现孵化桶底部空间的分隔,该第二滤板安装于孵化桶的上部以实现孵化桶上部空间的分隔;在任意竖直面上该第一滤板顶端高于第二滤板的底端一定距离,进而形成一重叠区域;在水平方向上该第一、第二滤板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以形成一竖直方向的通过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滤板的目数为150-200。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过腔的上端是导通至孵化腔,所述的通过腔的下端是导通至幼虫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滤板水平间距为3-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重叠区域在竖直方向上是位于该孵化桶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光装置为日光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孵化桶的中竖直设置滤板组件,该滤板组件在孵化桶的水体内形成一竖直方向的通过腔;虫卵在孵化腔内孵化为无节幼虫,幼虫腔上设置有发光装置,孵化后的无节幼虫在趋光性能的引导下,靠近通过腔并跟随水体流入至幼虫腔,使孵化过程、分离过程同步进行,解决了现有丰年虫孵化装置无节幼虫无法孵化过程中分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该实施例的丰年虫孵化分离装置,包括一孵化桶1,该孵化桶1呈圆筒状,其内装配有曝气软管11,该曝气软管11用于供氧以及产生气泡。

该孵化桶1内还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滤板组件2,该滤板组件2以竖直方向安装于孵化桶1内,以将该孵化桶1分隔为孵化腔A以及幼虫腔B,曝气软管11分别设置于孵化腔A以及幼虫腔B的底部,且幼虫腔B的上方设置有发光装置13。

该滤板组件2包括有第一滤板21以及第二滤板22:该第一滤板21安装于孵化桶1下部,且该第一滤板21的底边、两侧边分别抵触并密封孵化桶1的底面以及环装侧面的两端,以实现孵化桶1底部空间的分隔;该第二滤板22安装于孵化桶1的上部,即第二滤板22的两侧边分别抵触并密封孵化桶1上部的两端,以实现孵化桶1上部空间的分隔。

为确保虫卵或者卵壳不会由孵化腔A横向流动至幼虫腔B,在任意竖直面上该第一滤板21的顶端高于第二滤板22的底端且保持一定高度落差距离,进而形成一重叠区域;同时,为保证无节幼虫可通过该滤板组件2,在水平方向上该第一滤板21、第二滤板22间隔3-5毫米并平行设置,以形成一竖直方向的通过腔23。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板21、第二滤板22的目数为150-200,第一滤板21、第二滤板22形成的重叠区域在竖直方向上是位于该孵化桶1的中部,即位于水面13下方;发光装置3为日光灯。

为进一步的保证卵壳阻挡效果,通过腔23的上端是导通至孵化腔A,所述的通过腔23的下端是导通至幼虫腔B。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过程如下:

S1,将该一种丰年虫孵化分离装置设置于暗室或低光照区域;将虫卵投入孵化桶1的孵化腔A,曝气软管11通气,发光装置3开启;

S2,虫卵孵化出无节幼虫,在发光装置3的吸引作用下聚集于通过腔23的上端区域;

S3,无节幼虫在水流波动或自主游动下,穿过该通过腔23,进入幼虫腔B。

在丰年虾的实际孵化过程中发现,由于比重关系,孵化过程中,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孵化腔A中大致区分为“卵壳层”“幼虫层”“卵层”;滤板组件2的通过腔23对应安装于幼虫层,由于(1)幼虫趋光特性,靠近通过腔23,游动或流动至幼虫腔B,(2)卵壳层靠近水面13,且卵壳比重小于水,无法通过该通过腔23,对应的,卵层未达到通过腔23高度,被第一滤板21阻隔。使孵化过程、分离过程同步进行,解决了现有丰年虫孵化装置无节幼虫无法孵化过程中分离的问题。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