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鱼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410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鱼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用鱼漂。



背景技术:

垂钓是在全世界流行的户外活动,鱼漂是垂钓时必不可少的配件,是垂钓者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垂钓处是否有鱼的重要信息来源,鱼漂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垂钓时获鱼量的多少。传统鱼漂主要用于白天垂钓,其垂钓应用范围大,是最主要的常用鱼漂,但是其漂尾不能发光,不适合夜钓。发光鱼漂主要用于夜钓,但普通发光鱼漂的灵敏度相对较低,漂尾和漂身连接处的电池仓密封性较差,水上水下亮度几乎相同,难以准确判断,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丢失渔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两用鱼漂,它在白天和夜晚均可以使用,其灵敏度高,电池仓密封性好,采用水无影夜光漂目,夜间容易准确判断漂目动作。

一种两用鱼漂,包括漂尾、漂身和漂脚,所述漂尾、所述漂身和所述漂脚依次同轴连接;所述漂身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连接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漂身同轴;所述漂尾包括能与所述漂身更换连接的加粗空心漂尾和夜光漂尾,所述夜光漂尾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漂身上部和漂尾连接处的电池仓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身上部的电池仓为开口向上的筒形内腔,所述筒形内腔设有与漂尾相连接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下部包括电池撞针插孔和与漂身上电池仓相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根部设有双层防水圈。此处的电池仓密封性好,更防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身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漂身的上部,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漂身的下部。漂身上下通孔式排水,排除剩余浮力,增加鱼漂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为圆形或椭圆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身在第一通孔的两端设有凹陷的圆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粗空心漂尾采用加粗空心漂目,所述夜光漂尾采用水无影夜光漂目。漂目为设置于漂尾上的色环单元,至少有两种色环单元间隔设置,色环单元之间连接有较短的黑色间隔,白天使用的加粗空心漂尾,颜色鲜艳、视标清晰,夜晚使用的水无影夜光漂目入水后屏蔽了水下折射光,减少视力疲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目为1~18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下部包括防滑凸块,所述防滑凸块围绕漂尾的轴线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漂身采用的纳米材料,所述漂脚采用碳素材料。纳米材料漂身不吃水,稳定耐用,有轻微损坏也不影响使用。碳素漂脚灵敏度高,浮力大,不吃水,入水迅速。

漂身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连接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和漂身同轴;漂尾包括能与所述漂身更换连接的加粗空心漂尾和夜光漂尾,夜光漂尾还包括电池,电池位于漂身上部和漂尾的连接处的电池仓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鱼漂,漂身采用纳米材料,不吃水,漂身上下通孔式排水,排除剩余浮力,增加鱼漂的灵敏度;白天使用的加粗空心漂尾,颜色鲜艳、视标清晰,夜晚使用的水无影夜光漂目入水后屏蔽了水下折射光,减少视力疲劳,容易准确判断漂目动作;漂脚采用碳素材料,韧性极佳,灵敏度高,浮力大,不吃水,入水迅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白天和夜晚均可以使用,其灵敏度高,电池仓密封性好,采用水无影夜光漂目,夜间容易准确判断漂目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安装加粗空心漂尾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夜光漂尾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漂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夜光漂尾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加粗空心漂尾;1'表示夜光漂尾;11表示加粗空心漂目;11'表示夜光漂目;12表示加粗空心漂尾防滑凸块;12'表示夜光漂尾防滑凸块;13表示加粗空心漂尾密封圈;13'表示夜光漂尾密封圈;14'表示电池撞针插孔;2表示漂身;21表示第一通孔;22表示第二通孔;23表示第三通孔;24表示电池仓;3表示漂脚;4表示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两用鱼漂安装白天使用的加粗空心漂尾1,加粗空心漂尾1、漂身2和漂脚3从上往下依次同轴连接。漂身2采用不吃水的纳米材料,稳定耐用,有轻微损坏也不影响使用。漂身2侧壁上径向设有圆形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设置在漂身2的上部,漂身2在第一通孔21的两端设有凹陷的圆孔,第二通孔22设置在漂身2的下部,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之间连接有轴向的第三通孔23,第三通孔23为圆形并且和漂身2同轴,漂身2上下通孔式排水,排除剩余浮力,增加鱼漂了的灵敏度。漂身2上部和加粗空心漂尾1的连接处设有电池仓24,电池仓24为开口向上的筒形内腔,所述筒形内腔包括与漂尾1相连接的内螺纹,漂尾1下部包括与漂身2上电池仓24相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根部设有双层防水圈13,使电池仓24口部的密封性好,更防水,加粗空心漂尾1下部还包括围绕其轴线均匀分布的防滑凸块12。加粗空心漂尾1上的漂目为设置于漂尾上的色环单元,采用两种色环单元间隔设置,色环单元之间连接有较短的黑色间隔,色环单元颜色鲜艳、视标清晰,本实施例的加粗空心漂目11为11目。漂脚3连接在漂身2下部,漂脚3采用碳素材料,其灵敏度高,浮力大,不吃水,入水迅速。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两用鱼漂安装夜光漂尾1',夜光漂尾1'、漂身2和漂脚3从上往下依次同轴连接。漂身2上部和夜光漂尾1'的连接处的电池仓24中安装有电池4,电池仓24为开口向上的筒形内腔,所述筒形内腔包括与夜光漂尾1'相连接的内螺纹,夜光漂尾1'下部包括电池撞针插孔14'和与漂身2相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根部设有双层防水圈13',此处的电池仓24密封性好,更防水,夜光漂尾1'下部还包括围绕其轴线均匀分布的防滑凸块12'。夜光漂尾1'采用水无影夜光漂目11',夜光漂目11'为设置于夜光漂尾1'上的发光色环单元,采用两种发光色环单元间隔设置,色环单元之间连接有较短的黑色间隔,水无影夜光漂目11'入水后屏蔽了水下折射光,减少视力疲劳,夜间容易准确判断漂目动作,本实施例的夜光漂目11'为5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