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获割台与输送槽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161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涉及到一种收获割台与输送槽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市面上各种类型的农业收割机械层出不穷,日益普及,这些农业收割机械的出现,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节省时间,为下季作物播种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玉米籽粒收割机的出现,解放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力,为农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将之前的掰棒子,剥皮和籽粒收获融为一体,实现一次收割,方便快捷。

现如今,收获机往往都是通用的,同一款收割机只需要更换一下割台就可收割不同的农作物,比如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的联合收割机型,这就要求收割机的安装通用性必须得到保证,在更换割台时一定要简单快速,不能耽误农民的收获。但是目前的玉米收获机还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比如割台与输送槽的连接安装不太方便,每次安装要连接很多螺栓,且需要反复调整,过程繁琐,安装不便,这对农民朋友造成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割台与输送槽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收获割台与输送槽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获割台与输送槽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输送槽末端与收获割台横梁支架匹配的挂钩;以及分别设置于收获割台底部和输送槽底部用于固定螺栓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包括:

所述的挂钩是输送槽的前端的一段折弯。

所述的通孔是带有内螺纹的椭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与割台连接处的输送槽前段设计有向上折弯的挂钩,连接处的割台设计有横梁支架,通过支架与挂钩的连接,将割台与输送槽进行定位,之后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调整进而实现连接。

之前的玉米收获机上割台与输送槽的连接完全采用螺栓进行定位安装,安装过程极其不方便,由于割台与输送槽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并且螺纹孔的数量也很多,对接时要想保证每个螺栓孔都对接精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安装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割台与输送槽的位置,才能获得最佳安装位置,所以此种结构费时费力,不能实现简单方便的愿景。

在割台与输送槽之间采用了挂钩形式之后,安装时首先通过输送槽上的折弯边钩住割台,进行第一次定位,之后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位置的微调即可完成割台与输送槽的对接工作,方便简单,同时改进后的装置只需要安装两个螺栓即可,节省了人力物力。

经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效率高,省时省工的特点,在安装过程中能帮助工人更加简单快捷的实现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槽,2、割台,3、挂钩,4、通孔,5、横梁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收获割台与输送槽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输送槽末端与收获割台横梁支架匹配的挂钩;以及分别设置于收获割台底部和输送槽底部用于固定螺栓穿过的通孔。

所述的挂钩是输送槽的前端的一段折弯。所述的通孔是带有内螺纹的椭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与割台连接处的输送槽前段设计有向上折弯的挂钩,连接处的割台设计有横梁支架,通过支架与挂钩的连接,将割台与输送槽进行定位,之后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调整进而实现连接。同时在两者的底部设计了两个螺栓连接,输送槽上端钩起割台,下端对割台起到支撑作用,依靠这两个结构就可以实现割台与输送槽的快速安装。

之前的玉米收获机上割台与输送槽的连接完全采用螺栓进行定位安装,安装过程极其不方便,由于割台与输送槽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并且螺纹孔的数量也很多,对接时要想保证每个螺栓孔都对接精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安装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割台与输送槽的位置,才能获得最佳安装位置,所以此种结构费时费力,不能实现简单方便的愿景。

在割台与输送槽之间采用了挂钩形式之后,安装时首先通过输送槽上的折弯边钩住割台,进行第一次定位,之后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位置的微调即可完成割台与输送槽的对接工作,方便简单,同时改进后的装置只需要安装两个螺栓即可,节省了人力物力。

经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效率高,省时省工的特点,在安装过程中能帮助工人更加简单快捷的实现安装。

安装时,首先需要使用吊车或其他设备将输送槽吊挂起来,使其前端挂钩部位下沉,从下部钩住割台上的横梁支架,然后缓慢降低输送槽,使输送槽下端角钢顶住割台对接口下面矩形管,因输送槽下端底板上是较长的椭圆孔,因此可以轻松的与割台上两个螺孔对上,然后将螺栓拧入螺纹孔内即可方便实现割台与输送槽的对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