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069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自动化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越了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水污染加剧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必然选择。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水渠渠道灌溉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输水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普遍较低,水的利用率仅为45%,由于水资源不足及利用率低下,存在灌溉不及时和超额灌溉等用水浪费现象,导致水资源短缺与需水量之间的矛盾逐年增加,同时,由于传统的灌溉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浪费严重,而且产出的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灌溉智能化和自动化,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节约水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包括中心主机、抽水泵和水管。

所述中心主机上设有显示屏和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抽水泵与水管相连接。

所述抽水泵上设有抽水泵无线信号接收器。

所述水管的分支管道上设有若干喷水枪。

所述水管上设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位于喷水枪后方,所述流量控制器上设有流量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

所述喷水枪的前端和下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

所述喷水枪的下方地面上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上设有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够随时感应附近土壤的湿度,并将土壤湿度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发送给中心主机。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分支管道上设有若干球形转座,所述喷水枪设于球形转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分支管道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带动球形转座进行360度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喷水枪的前端为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器的下方设置有定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中心主机设置标准湿度参数,依靠土壤湿度传感器,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当土壤湿度达到该参数时,传感器会将湿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主机,主机接收到信号后,根据信号进行灌溉,并自主控制灌溉量及灌溉时间,实现智能灌溉。该系统利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实现灌溉智能化,灌溉自动化,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中心主机,2-抽水泵,3-水管,4-喷水枪,5-球形转座,6-电机,7-定时器,8-流量控制器,9-土壤湿度传感器,10-无线信号发射器,11-显示屏,12-无线信号接收器,13-抽水泵无线信号接收器,14-流量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15-喷水孔,1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包括中心主机1、抽水泵2和水管3。

中心主机1上设有显示屏11和无线信号接收器12。

抽水泵2与水管3相连接。抽水泵2上设置有抽水泵无线信号接收器13。

水管3的分支管道上设置有若干球形转座5,球形转座5上设有喷水枪4;水管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8,流量控制器8位于球形转座5的后方,流量控制器8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14,流量控制器8的下方设置有定时器7。水管3的分支管道上设置有电机6,电机6用于带动球形转座5进行360度转动。

喷水枪4的前端设置有斜面16。喷水枪4的下侧面和斜面16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15。

喷水枪4的下方地面上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9,土壤湿度传感器9上设有无线信号发射器10。土壤湿度传感器9可以随时感应附近土壤的湿度,并将土壤湿度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10发送给中心主机1。

使用时,土壤湿度传感器9可以感应附近土壤的湿度,并将土壤湿度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10和无线信号接收器12发送给中心主机1。如所有的湿度均在设定范围内,抽水泵2处于停机状态;如检测到任何一个湿度低于设定的最小值,中心主机1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12和抽水泵无线信号接收器13进行抽水灌溉。同时中心主机1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12和相应的流量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14打开相应的流量控制器8,进行及时灌溉,喷水孔可以使灌溉均匀。电机6可以带动球形转座5进行360度转动,球形转座5带动喷水枪4进行360度均匀灌溉。当土壤湿度传感器9监测到周边土壤湿度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自动停止灌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11及时了解各个区域的土壤湿度信息。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或解释,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修改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