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茎段幼苗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99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茎段幼苗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水培装置根据适用范围大体可分为家用花卉水培装置和大棚温室水培装置。这两种水培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内苗木幼苗的培养均具有局限性。花卉水培装置体积偏小,植株上部没有支撑装置,不适用于小黑杨、毛果杨等幼苗茎段较为柔软植物的液体培养。大棚温室水培装置造价昂贵,需要空间大,不适合安放于养苗室内,且移动十分不便。基于此,苗木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是一款结合实验室实际需求的新型水培装置。适用于苗木组培苗或扦插苗的长期水培处理,避免产生绿藻,降低了处理条件波动对实验数据造成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水培装置不适用于小黑杨、毛果杨等幼苗茎段较为柔软植物的液体培养,且造价昂贵、占用空间较大、移动不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柔性茎段幼苗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茎段幼苗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包括氧泵、过滤芯、KT板、软胶塞、循环进水管、水泵、循环出水管、输氧管和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培养箱和控制箱;所述培养箱的上方设置有四方开口,所述KT板盖在四方开口上,所述KT板上均匀排布有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内设置有软胶塞;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氧泵、过滤芯和水泵;所述输氧管的一侧设置在培养箱内,所述输氧管的另一侧穿过培养箱与设置在控制箱内的氧泵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一侧设置在培养箱内,所述循环进水管的另一侧穿过培养箱与设置在控制箱内的过滤芯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过滤芯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设置在培养箱上部的循环出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放置12-15棵幼苗进行水培实验,易于移动,不用时可以移除;水培过程中充氧量及充氧时间可控,与实验室所有常见的液体培养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不产生沉淀。

2、水培装置具有专门的可更换式滤芯,通过手动开关可以进行培养液的循环过滤;通过滤芯滤除大分子物质,避免在培养过程中滋生绿藻;通过软胶垫对苗木幼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孔径及茎段进行固定。

3、组培苗移栽至水培装置操作简易,耗时少,且不易引起幼苗损伤;在同一KT板上进行培植可以避免了处理条件不同导致的实验误差。

4、本实用新型费用低,经济实用;应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林木幼苗水培相关的科研实验,也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的教学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茎段幼苗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一种柔性茎段幼苗自动供氧过滤型水培装置包括氧泵3、过滤芯4、KT板5、软胶塞6、循环进水管7、水泵10、循环出水管11、输氧管12和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培养箱8和控制箱9;所述培养箱8的上方设置有四方开口,所述KT板5盖在四方开口上,所述KT板5上均匀排布有定植孔,所述定植孔内设置有软胶塞6;所述控制箱9内设置有氧泵3、过滤芯4和水泵10;所述输氧管12的一侧设置在培养箱8内,所述输氧管12的另一侧穿过培养箱8与设置在控制箱9内的氧泵3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7一侧设置在培养箱8内,所述循环进水管7的另一侧穿过培养箱8与设置在控制箱9内的过滤芯4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过滤芯4的出水口与水泵10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水泵10的出水口与设置在培养箱8上部的循环出水管11相连。

所述控制箱9的外侧设置有调节面板1和手动开关2;所述调节面板1可以设定打氧的时间段及每次打氧时长。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培养箱8为长方体,其长为35cm,宽为35cm,高为15cm。如此设置,可使得水培装置在高效培植的同时便于移动。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软胶塞6的侧壁上沿高度方向开有豁口。如此设置,便于对柔性茎段进行固定,利于幼苗培育。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