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304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斑鱼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海水养殖行业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海水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是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行业是我国海洋渔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石斑鱼(Grouper) 为暖水性鱼类,因生长快速、营养丰富,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石斑鱼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肉质好、个体大、便于活体运输和暂养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之一。我国内陆地区对石斑鱼的消费需求量很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沿海地区石斑鱼的供应且价格昂贵,这样石斑鱼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现有的石斑鱼养殖方式一般采用较传统的且对沿海自然环境和气候依赖性较强的浅海网箱养殖方式,其存在以下缺陷:1)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当发生台风、赤潮或寒流时,容易造成石斑鱼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发生,即养殖风险较大;2)养殖周期较长,效率较低;3)由于沿海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水质严重被污染,导致石斑鱼的养殖中,病虫害多、成活率低、有害残留物超标,从而造成石斑鱼成活率低、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养殖成活率高、养殖效率高且品质好的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包括育苗车间、蓄水池和水预处理系统,所述育苗车间的顶部开设有天窗;所述育苗车间包括育苗池、亲鱼培育池、亲鱼交配池和排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育苗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育苗池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水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水预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预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亲鱼培育池和育苗池内水质的水质生物调控系统和用于培养育苗用饵料的生物饵料培养系统。

其中,所述水质生物调控系统包括藻类培养罐和菌液培养罐,所述藻类培养罐和所述菌液培养罐均通过输液管与所述亲鱼培育池和所述育苗池连通。

其中,所述生物饵料培养系统包括人工饵料储罐、杂鱼饵料储罐和甲壳类饵料储罐。

其中,所述育苗池池底的上方悬挂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向育苗池输氧的输氧头,所述输氧头通过输氧管与鼓风机连接。

其中,所述输氧头的数量设置为每平方米育苗池水面内设置0.5-1个输氧头。

其中,所述水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蛋白分离池、紫外消毒池和过滤池,所述蛋白分离池进水口与所述排水池的排水口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过滤池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为60~80目的滤网。

其中,所述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毒液储罐,所述紫外消毒池与所述消毒液储罐连通。

其中,所述吸附装置为活性炭。

其中,所述育苗池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育苗池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包括育苗车间、蓄水池和水预处理系统,育苗车间包括育苗池、亲鱼培育池、亲鱼交配池和排水池,蓄水池与育苗池的进水口连接,育苗池的排水口与排水池的进水口连通,排水池的出水口与水预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水预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蓄水池的进水口连接;育苗车间的顶部开设有天窗;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亲鱼培育池和育苗池内水质的水质生物调控系统和用于培养育苗用饵料的生物饵料培养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质生物调控系统采用生物调控培育水质环境,保证了所培育鱼苗幼体优质健康,提高鱼苗的抗病害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育苗水质进行预处理,并在室内育苗过程中通过生物饵料培养系统投入多种生物,建立优势有益菌和有益藻类种群,降解和吸收有毒物质,抑制病菌生长繁殖,从而实现生态育苗,减少人为用药,提高鱼苗的免疫力,使所培育的鱼苗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同时也可减少了投料和污水排放,是一种环保的生态育苗模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室内育苗池的综合性控制,所培育的鱼苗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实现了工厂化生态育苗,能够全天候规模化生产,产量高,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育苗车间1、亲鱼培育池11、亲鱼交配池12、育苗池13、排水池14、天窗15;

蓄水池2;

水质生物调控系统3、藻类培养罐31、菌液培养罐32;

生物饵料培养系统4、人工饵料储罐41、杂鱼饵料储罐42、甲壳类饵料储罐43;

蛋白分离池5;

紫外消毒池6;

过滤池7。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育苗车间1、蓄水池2和水预处理系统,育苗车间1包括育苗池13、亲鱼培育池11、亲鱼交配池12和排水池14,蓄水池2与育苗池13的进水口连接,育苗池13的排水口与排水池14的进水口连通,排水池14的出水口与水预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水预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蓄水池2的进水口连接。育苗池13设置有多个且并排设置,育苗车间1的顶部开设有天窗15,提供一定的光照;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亲鱼培育池11和育苗池13内水质的水质生物调控系统3和用于培养育苗用饵料的生物饵料培养系统4。育苗过程中,将亲鱼培育池11的公虾和母虾按比例在亲鱼交配池12交配排卵后进行孵化,孵化的幼体放入育苗池13进行培育,育苗用水经过水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后,输送至育苗车间1的育苗池13和亲鱼培育池11使用,育苗池13排水口排出的废水经过排水池14收集后输送至水预处理系统进行回收处理再循环至育苗池13可循环使用。

本实施例中,水质生物调控系统3包括藻类培养罐31和菌液培养罐32,藻类培养罐31和菌液培养罐32均通过输液管与亲鱼培育池11和育苗池13连通。其中,藻类培养罐31培养各种有益藻,如从海水中提取的骨条藻等藻类,藻类培养罐31包括一级藻类培养罐31和二级藻类培养罐31,对有益藻进行扩大培养;菌液培养罐32用于培养各种有益菌(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亚硝化杆菌等各种有益菌),使用时,将培养好的有益藻和有益菌接种至亲鱼培育池11和育苗池13从而实现水质的生物调控,保证了所培育鱼苗幼体优质健康,提高鱼苗的抗病害能力。

本生物饵料培养系统4包括人工饵料储罐41、杂鱼饵料储罐42和甲壳类饵料储罐43,其中人工饵料储罐41含有红霉素、土霉素等人工饲料,红霉素和土霉素可以协助预防细菌性鱼病和/ 或病毒性鱼病。杂鱼饵料储罐42和甲壳类饵料储罐43内的新鲜小杂鱼和甲壳类生物(例如小虾、小螃蟹)对石斑鱼的生长十分有利,通过生物饵料培养系统4投入多种生物,建立优势有益菌和有益藻类种群,降解和吸收有毒物质,抑制病菌生长繁殖,从而实现生态育苗,减少人为用药,提高鱼苗的免疫力,使所培育的鱼苗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同时也可减少了投料和污水排放。

本实施例中,育苗池13池底的上方悬挂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向育苗池13输氧的输氧头,输氧头通过输氧管与鼓风机连接。输氧头的数量设置为每平方米育苗池13水面内设置0.5-1个输氧头。

本实施例中,水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蛋白分离池5、紫外消毒池6和过滤池7,蛋白分离池5进水口与排水池14的排水口连通,过滤池7的出水口与蓄水池2的进水口连通;过滤池7设置有滤网。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毒液储罐,紫外消毒池6与消毒液储罐连通,向紫外消毒池6通入消毒液并结合紫外进行消毒。

具体的,滤网设置为60~80目的滤网。水预处理系统对育苗用水依次进行蛋白分离、紫外及消毒液消毒和沉淀预处理后,输送至蓄水池2备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质生物调控系统3采用生物调控培育水质环境,保证了所培育鱼苗幼体优质健康,提高鱼苗的抗病害能力;

(2)本实用新型对育苗水质进行预处理,并在室内育苗过程中通过生物饵料培养系统4投入多种生物,建立优势有益菌和有益藻类种群,降解和吸收有毒物质,抑制病菌生长繁殖,从而实现生态育苗,减少人为用药,提高鱼苗的免疫力,使所培育的鱼苗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同时也可减少了投料和污水排放,是一种环保的生态育苗模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室内育苗池13的光照、溶氧、水质等综合性控制,所培育的鱼苗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实现了工厂化生态育苗,能够全天候规模化生产,产量高,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