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775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耕机。



背景技术:

旋耕机是我国近期发展最快的先进驱动耕作机具,它集耕、耙合一,目前,农村广泛使用的旋耕机大多数为双排轮式,存在着较大的缺点,体积庞大,重量较重,搬运不便,适用范围狭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适合在农村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耕机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耕机,包括旋耕机本体和带动旋耕机本体行驶的牵引车所述旋耕机本体与牵引车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牵引车上安装有动力驱动装置;

所述旋耕机本体包括机架、换向齿轮箱和变速齿轮箱,所述换向齿轮箱固定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换向齿轮箱中设置蜗轮、蜗杆,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转轴固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换向齿轮箱的侧壁连接,第一转轴穿过换向齿轮箱的一侧壁与牵引车的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连,且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换向齿轮箱的侧壁连接,第一转轴靠近换向齿轮箱侧壁处设置有油封第一轴承端盖;蜗轮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一端,蜗轮与蜗杆啮合,第二转轴上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设置在轴承套环中,轴承套环通过螺栓与换向齿轮箱固连,第二转轴靠近的轴承套环的一侧设置有油封和第二轴承盖;

所述变速齿轮箱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所述的变速齿轮箱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三个齿轮,相邻的两个齿轮相互啮合,最上方的一个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远离蜗轮的一端,最下方一个齿轮固定套上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第三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机架的固连,轴承座与第三转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紧靠在一起的油封,轴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轴承盖,第三轴承盖与轴承座固连,第三轴承盖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通过直通式压注油杯给轴承注入黄油。

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机架的下部,第三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刀座,每个刀座上可拆卸式安装一把旋耕刀,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所述机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车轮,第三转轴带动旋耕刀转动时,处于第三转轴正下方的旋耕刀的下端低于车轮的下缘,通过设置车轮减小旋耕机本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方便,减少能耗、提高效率。

对土地进行旋耕时,牵引车带动旋耕机本体行驶,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通过蜗轮蜗杆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变速齿轮箱的三个齿轮转动,最终使第二转轴转动,驱动旋耕刀转动,对土地进行旋耕。蜗轮蜗杆有比较大的传动比,且结构紧凑的;蜗杆和蜗轮齿的啮合是连续的,并且啮合的齿对数还相对的较多,所以传动比较平稳,噪声也比较低。蜗轮蜗杆自身能够使用自锁性能。如果蜗杆的螺旋角没有齿轮间的当量摩擦角大时,蜗杆传动就会启动自锁。

因为在耕作时,会是泥土飞扬,容易导致轴承处积尘、堆积泥土,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和寿命,故在轴承的一侧设置密封,另一侧设置轴承盖,防止泥土、尘土进入轴承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换向齿轮箱设置在机架顶端的中间位置,保证旋耕机整体的稳定性,以及耕作时的平稳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旋耕机通过该蜗轮蜗杆传动将第一转轴纵向转动转化为第二转轴横向的转动,带动三旋转轴转动,驱动旋耕刀转动,对土地进行旋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耕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向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速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位蜗轮蜗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旋耕机,包括旋耕机本体和带动旋耕机本体行驶的牵引车所述旋耕机本体与牵引车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牵引车上安装有动力驱动装置;

所述旋耕机本体包括机架1、换向齿轮箱2和变速齿轮箱3,所述换向齿轮箱3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换向齿轮箱2中设置蜗轮20、蜗杆9,涡轮20在图中未示出,蜗杆9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固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换向齿轮箱2的侧壁连接,第一转轴4穿过换向齿轮箱的一侧壁与牵引车的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连,且第一转轴4通过轴承与换向齿轮箱2的侧壁连接,第一转轴4靠近换向齿轮箱2侧壁处设置有油封第一轴承端盖;蜗轮固定在第二转轴5的一端,蜗轮20与蜗杆9啮合,第二转轴5上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设置在轴承套环10中,轴承套环10通过螺栓与换向齿轮箱2固连,第二转轴5靠近的轴承套环10的一侧设置有油封和第二轴承盖11;

所述变速齿轮箱3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一侧,所述的变速齿轮箱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三个齿轮,相邻的两个齿轮相互啮合,最上方的一个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5远离蜗轮的一端,最下方一个齿轮固定套上在第三转轴6的一端,第三转轴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1连接,轴承固定在轴承座12上,轴承座12与机架1的固连,轴承座12与第三转轴6之间设置有两个紧靠在一起的油封,轴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轴承盖13,第三轴承盖13与轴承座12固连,第三轴承盖13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14,通过直通式压注油杯14给轴承注入黄油。

所述第三转轴6位于机架的下部,第三转轴6上设置有多个刀座7,每个刀座上可拆卸式安装一把旋耕刀8,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所述第三转轴6带动旋耕刀8转动时,处于第三转轴6正下方的旋耕刀8的下端低于机架1的下端。

对土地进行旋耕时,牵引车带动旋耕机本体行驶,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通过蜗轮蜗杆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转轴5转动,第二转轴5带动变速齿轮箱的三个齿轮转动,最终使第二转轴5转动,驱动旋耕刀8转动,对土地进行旋耕。蜗轮蜗杆有比较大的传动比,且结构紧凑的;蜗杆和蜗轮齿的啮合是连续的,并且啮合的齿对数还相对的较多,所以传动比较平稳,噪声也比较低。蜗轮蜗杆自身能够使用自锁性能。如果蜗杆的螺旋角没有齿轮间的当量摩擦角大时,蜗杆传动就会启动自锁。

因为在耕作时,会是泥土飞扬,容易导致轴承处积尘、堆积泥土,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和寿命,故在轴承的一侧设置密封,另一侧设置轴承盖,防止泥土、尘土进入轴承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向齿轮箱2设置在机架1顶端的中间位置,保证旋耕机整体的稳定性,以及耕作时的平稳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车轮,通过设置车轮减小旋耕机本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能耗、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