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树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185阅读:1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树支撑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乔木的栽植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树支撑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都市,大量的栽植树木可以让城市更加美观,但城市中栽植的树木很有可能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地段很难挖掘足够深度来栽植新树,树木容易倾倒,特别在风雨天气,从而降低了树身栽植的牢固度,可能导致对树木根部的损伤。

申请号为CN201520946756.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树支撑器,包括支撑杆和箍座,在大树的绑扎位置上设置有绑扎组块,绑扎组块上具有防滑基板,绑扎组块的上端连接头与支撑杆的上端连接,若干绑扎组块有橡胶绑扎带连接在一起,橡胶绑扎带上设置有止回卡,四个支撑杆和四个绑扎组块的箍座组合成一个支撑器,其中一个箍座上设置有升降器,升降器上安装有固定孔和上下两个螺丝,支撑杆与地面成60度角,大树支撑器的下方设有固定器,固定器连接在支撑杆上。

通过四个支撑杆和箍座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于树干周围的支撑器,但四个支撑杆相互独立安插在地面上,则单个支撑杆易受风雨等天气的影响发生侧向倾斜,则现有技术中将相邻支撑杆固定了一个横杆,但横杆的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安装一导致降低树身栽植的牢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树支撑器,通过将支撑杆连接提高支撑树身的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树支撑器,包括固定在树干上的箍座,箍座上铰接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铰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支撑杆的第一连杆与另一支撑杆的第二连杆卡接固定,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互相转动并通过挡板处于同一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直接通过铰接在支撑杆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各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从而避免另外携带用于连接支撑杆的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卡接固定,便于各支撑杆之间的快速连接,以卡接处为圆心作旋转运动便于支撑杆在连接状态下放置时减少占用空间,挡板的设置便于定位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成水平连接,提高各支撑杆的径向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圆形卡接块,第二连杆的一端设有供圆形卡接块卡接的圆形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卡接槽与圆形卡接块的配合既可实现快速连接,也可达到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旋转从而减小两支撑杆的距离,结构简单且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圆形卡接块置于圆形卡接槽中,且圆形卡接块和圆形卡接槽中穿设有转轴,转轴一端具有凸缘且另一端套设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设具有凸缘的转轴与挡块配合,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卡接方向上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挡块的内壁具有凸块,转轴开设有供凸块卡接的环形凹槽和与环形凹槽相通且轴向延伸至转轴端部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挡块的凸块从滑槽中滑入环形凹槽,通过旋转挡块即可使凸块卡在环形凹槽内,便于安装挡块使得挡块与转轴固定,操作简单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圆形卡接块穿设圆形卡接槽且穿设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圆形卡接块穿设圆形卡接槽,在圆形卡接块的一端设有与螺帽配合的外螺纹,即可实现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松脱的效果,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设置在支撑杆的中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中点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持水平时,增加对支撑杆的整体的支撑力,从而提高整个大树支撑器的承受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支撑杆置于地面的一端套设半圆柱形的金属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半圆柱形的金属铲适用于松软地质的固定,将金属铲插入土中时,便于固定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箍座包括与支撑杆连接的若干个绑扎组块和用于连接绑扎组块的松紧带,松紧带的两端通过圆柱件和具有缺口和缺槽的圆筒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松紧带的弹性便于调节箍座的高度,且通过松紧带两端的圆柱件和圆筒件,便于松紧带两端的连接,从而将箍座套设在树干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圆形卡接块与圆形卡接槽的配合,转轴与挡块的组合,以及圆形卡接块穿设圆形卡接槽且端部设有外螺纹,便于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实现相互转动,且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卡接方向上分离,便于操作实现可拆卸的目的;

2、金属铲和箍座的设置,使得支撑杆的两端固定,从而倾斜设置在树干的周围,起到支撑树干防止树干受风雨影响从而倒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大树支撑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大树支撑器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伸展件的放大图。

图中,1-支撑杆;2-箍座;21-绑扎组块;211-固定套;212-基板;22-松紧带;221-圆柱件;222-圆筒件;2221-缺口;2222-缺槽;3-金属铲;41-第一连杆;411-圆形卡接块;4111-外螺纹;42-第二连杆;421-圆形卡接槽;5-转轴;51-凸缘;52-环形凹槽;53-滑槽;6-挡块;61-凸块;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树支撑器,包括固定在树干上的箍座2,箍座2中包括三个绑扎组块21和松紧带22,绑扎组块21包括基板212和枢接在基板212上的固定套211。基板212由橡胶制成且与树干接触,用于增加与树干的摩擦力。基板212的两端均设有凹槽,在同一端的凹槽中捆绑有一根松紧带22,从而将三个绑扎组块21固定在树干上,松紧带22的一端设有圆柱件221,松紧带22的另一端为空心的圆筒件222,且圆筒件222具有供圆柱件221滑入的缺口2221以及供松紧带22卡入的缺槽2222,从而将松紧带22的两端连接,实现操作便捷的目的。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大树支撑架包括与箍座2连接的支撑杆1,三个支撑杆1的上端与固定套211相连,支撑杆1的下端套设有半圆柱状的金属铲3,金属铲3的头部尖锐且内部空心,便于插入松软地面且固定在地面中。支撑杆1的中点处铰接有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且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以支撑杆1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连杆41的一端具有圆形卡接块411,第二连杆42的一端开设有圆形卡接槽421,两个支撑杆1通过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相连,只需将圆形卡接块411置于圆形卡接槽421内,实现两个支撑杆1的快速连接。在圆形卡接块411和圆形卡接槽421中均开设通孔,且在通孔中穿设了一个转轴5,转轴5的一端具有径向外延的凸缘51,转轴5的另一头开设有环形凹槽52,转轴5还开设有轴向设置且延伸至转轴5端部的滑槽53,滑槽53呈长条状与环形凹槽52相通。转轴5穿设通孔的一端套设有挡块6,挡块6的内壁具有凸块61,凸块61从滑槽53滑入环形凹槽52中,旋转后即可将挡块6与转轴5固定,同时防止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分离。第二连杆42的端部侧壁上方一体设置有挡板7,且挡板7垂直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连接所接触的面,向下按压挡板7使第二连杆42与第一连杆41向下旋转,直至挡板7抵触第一连杆41的上方,此时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连接成水平状态。

安装大树支撑器时,在乔木主干地面以上三分之二的位置通过松紧带22将三个绑扎组块21固定在树干上,将松紧带22一端的圆柱件221从缺口2221中滑入圆筒件222中,旋转后松紧带22卡入缺槽2222中,调整绑扎组块21达到每隔120度安装一个的要求,通过圆形卡接块411与圆形卡接槽421卡接,再安装上转轴5和挡块6,将三个支撑杆1通过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连接两处形成一个整体,再将三个支撑杆1围绕树干连接,向下按下挡板7直至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成水平,此时三个支撑杆1形成一个锥形架,将支撑杆1的上端插入绑扎组块21的固定套211中,优选固定套211的轴线与树干面成30度夹角,可减小大树支撑器的使用占地面积且达到提高栽植树身牢固度的目的,调整箍座2的高度,使支撑杆1下端的金属铲3插入地面,拆下大树支撑器时,只需将支撑杆1与箍座2分离,打开松紧带22的开关取下箍座2,向上拉动挡板7使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互转动,便于多个支撑杆1在连接状态下减小放置的占用空间。

实施例二:参照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连接,第一连杆41的圆形卡接块411穿设于第二连杆42的圆形卡接槽421,且圆形卡接块411穿设的一段具有外螺纹4111,安装时,通过螺帽与外螺纹4111配合,防止连接后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分离。

安装时,只需在连接两支撑架1时,直接将圆形卡接块411卡入圆形卡接槽421中,再安装上螺帽使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两侧固定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