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85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白蚁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白蚁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个体虽小,其危害却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用无不遭受其害,对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山林果园、通讯设备等的为害尤为严重。白蚁为害物体都是隐蔽进行的,不易被人发现,被危害物体的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却是千疮百孔,一旦发现已造成重大损失。白蚁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负面影响。

现有的主要通过诱杀白蚁的方式防治白蚁,首先在诱饵中加入少量的慢性灭蚁药剂,配制成毒饵,投放在白蚁危害部位,诱白蚁自行取食毒饵,让白蚁食后中毒或带入群体,利用白蚁的生活习性和毒饵的慢性作用,让毒饵在群体中相互传递最终导致杀灭整个白蚁群体。有些国家进一步设制了一个存放装置,将该装置预先埋设于地下,引诱白蚁、检查白蚁、监察白蚁、一旦发现白蚁,更换毒饵,消灭白蚁,不仅为白蚁危害采取诱杀方法消灭白蚁,而埋入地下经定期检查,还能为房屋建筑预防白蚁危害起到监察白蚁作用,达到有则灭之,无则防之,防治相结合的双重作用,并成为商品化普遍应用。

如公开号为CN20147976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箱,包括底盒和与底盒配合设置的顶盖,底盒底部设置蓄水沟,蓄水沟上方配合设置防水淹架,防水淹架上放置一组饵木,防水淹架中心设置一字孔,活动提杆通过一字孔与防水淹架插接配合,活动提杆将饵木分隔于两侧。

上述方案结构简单,无污染,且可重复使用,但是需要人定期检查饵木是否霉烂或是被白蚁吃光,且因装置完全埋没于土壤中,检查需将装置取出,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因不能及时补充饵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白蚁监测控制箱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判断装置内饵木剩余情况的白蚁防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白蚁防治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放置于支撑架内用于引诱白蚁的饵木,支撑架内安装有用于放置饵木的饵料套筒,饵木沿饵料套筒上下滑动,且饵料套筒内设有与饵料套筒滑动连接的标识杆,标识杆放置于饵木上与饵木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饵木被吃掉后,高度降低,与饵木抵触连接的标识杆也会下降,通过观察位于地面上的标识杆的高度情况便可判断饵木剩余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识杆与饵木之间设有与饵料套筒滑动连接的压块,压块的上端与标识杆固定连接,下端与饵木抵触连接。

因白蚁啃食物体时,并不是规律性的,造成有些被危害的物体表面形似完好,但里面千疮百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块可对饵木起一定压制作用,当饵木被啃食后内部会存在间隙,压块下压使饵木被压实,同时压块下移会带动标识杆下移,起到提醒作用。因压块与标识杆固定连接,压块也可起到降低标识杆重心使标识杆放置更稳定的效果。同时压块与饵木抵触连接,可对饵木起一定密封作用,减少饵木因潮湿而腐烂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识杆上刻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刻度更精确的观察标识杆是否下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放置饵木的底座、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方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板,盖板与饵料套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拆卸盖板便可更换饵木,无需将整个白蚁防治装置取出,操作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固定设有与盖板相连通的滑套,标识杆与滑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识杆可更稳定的上下滑动,且滑套顶端可作为基准面,更精确的测出标识杆下降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设有滑块,壳体上设有相对应的滑槽以及与滑槽垂直布置的卡槽,滑块通过滑槽进入卡槽将盖板固定于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沿卡槽滑动并从滑槽中滑出,便可将盖板与壳体分离,取放饵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滑槽相连通的卡位槽,卡位槽中滑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滑槽的卡块以及两端分别于卡块和滑槽抵触连接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与壳体分离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卡块堵塞滑槽。安装时,滑块沿滑槽滑动并下压卡块,弹簧受卡块压力收缩;当滑块滑至卡槽时将滑块旋转进入卡槽,此时卡块不受到向下的压力,弹簧的反弹力使其反弹,卡住滑槽,使滑块不能滑出,起到固定盖板与壳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中穿设有与卡块抵触连接的推块,推块上设有限制推块滑动距离的限位凸起,壳体上开设有供限位凸起滑动的限位槽,壳体上设有相对应用于放置卡块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压推块,使卡块脱离滑槽;转动盖板,使滑块从卡槽移至滑槽,此时推块位于放置槽中;同时弹簧受压产生反弹力推动滑块向上移动并脱离滑槽,便可分离壳体与盖板,使得壳体与盖板的分离更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散发气味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散发饵木的气味,起到吸引饵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排水孔。

白蚁防治装置埋于地底,环境较为潮湿,水通过排气孔进入白蚁防治装置后,较难排出,使饵木容易霉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白蚁防治装置内部积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更换饵料方便且可通过标识杆随时观测饵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白蚁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白蚁防治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白蚁防治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白蚁防治装置除去保护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底座;111、排水孔;12、壳体;121、滑槽;122、卡槽;123、卡位槽;124、卡块;125、弹簧;126、通孔;127、放置槽;128、开口;13、盖板;131、滑块;132、通槽;133、限位槽;2、饵木;3、饵料套筒;4、标识杆;5、压块;6、滑套;7、推块;71、限位凸起;8、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白蚁防治装置,如图1至2所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包括用于放置饵木2的底座11、环绕底座11设置的壳体12以及放置于壳体12上方与壳体12可拆卸连接的盖板13。

如图2和3所示,盖板13上设有滑块131,壳体12上设有相对应的滑槽121与卡槽122,通过将滑块131沿滑槽121卡入卡槽122固定壳体12和盖板13。但此时若相对转动盖板13,盖板13容易与壳体12分离,因此在壳体12上设有与滑槽121相连通的卡位槽123,卡位槽123中滑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滑槽121的卡块124,卡位槽123与卡块124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于卡块124和滑槽121抵触连接的弹簧125。当盖板13与壳体12分离时,弹簧125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卡块124堵塞滑槽121,如图3所示。安装时,滑块131沿滑槽121向下滑动,此时滑块131下压卡块124,弹簧125受卡块124压力收缩;当滑块131滑至卡槽122时,将盖板13旋转,使滑块131旋转进入卡槽122,此时卡块124不受到滑块131向下的压力,弹簧125的反弹力使卡块124反弹,重新卡住滑槽121,使滑块131不能滑出,起到固定盖板13与壳体12的作用。

如图2和3所示,因此时打开盖板13较麻烦,需下压卡块124,因此,可在盖板13上开设通槽132,通槽132中穿设推块7,为限制推块7的滑移距离,可在卡块124上设置限位凸起71,盖板13上开设有与通槽132相连通的供限位凸起71滑动的限位槽133。壳体12上设有相对应用于放置卡块124的放置槽127。

分离壳体12与盖板13时,下压推块7,使卡块124脱离滑槽121;转动盖板13,使滑块131从卡槽122移至滑槽121,此时推块7位于放置槽127中;沿滑槽121向上移动滑块131便可分离壳体12与盖板13。

如图3所示,饵料套筒3固定安装于盖板13上,且与盖板13相连通。饵料套筒3呈筒状,饵木2设置于饵料套筒3内,且下端放置于底座11上。饵料套筒3中设有与饵料套筒3滑动连接的压块5,压块5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监测饵木2长度的标识杆4。为更清晰的显示饵木2下移的距离,标识杆4上刻有刻度,如图4所示。

盖板13上固定设有与饵料套筒3相连通的滑套6,标识杆4套设于滑套6中且沿滑套6上下滑动。标识杆4外套设有保护套8,保护套8放置于盖板13上,如图1所示。

如图3所示,壳体1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散发气味吸引白蚁的通孔126以及供白蚁进入的开口128。

如图3所示,底座11上设有若干排水孔111,可避免饵木2因潮湿而霉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