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高度的立体无土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86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装置,尤其是一种可调高度的立体无土栽培架。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栽培高新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而是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目前栽培的器具大多沿用传统泥、瓷的烧结制品,很难达到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在生产实践中,无土栽培基本分为水培、基质培和雾培这三大类,其中基质培使用较为广泛,在实际使用中,用于培养无土栽培作物的架子常为根据场地需求而定制制作的,不易于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调高度的立体无土栽培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高度的立体无土栽培架,包括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承重横梁、第一栽培槽、第一滴灌带、第二栽培槽、第二滴灌带、第三栽培槽、第三滴灌带、左薄膜架、右薄膜架、左折叠腿和右折叠腿,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和承重横梁组成八字形承重架,在承重横梁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栽培槽,第一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滴灌带,在承重左斜柱上设置有第二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滴灌带,在承重右斜柱上设置有第三栽培槽,第三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滴灌带,在第二栽培槽上端设置有左薄膜架,在第三栽培槽上端设置有右薄膜架,在第一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和第三栽培槽内设置有泡沫板,在泡沫板的底部设置有溢水孔,在承重左斜柱的底部设置有左折叠腿,在承重右斜柱的底部设置有右折叠腿。

而且,所述的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与地面所呈的角度为60-80度。

而且,所述的左薄膜架和右薄膜架上设置有薄膜筒。

而且,所述的第一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和第三栽培槽的长度为20-30cm,宽度为15-20cm,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60cm。

而且,所述的承重横梁的高度为100-150cm。

而且,所述的左折叠腿和右折叠腿分别通过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与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栽培槽设置于承重架顶端和两侧位置的方式,节约了空间,栽培槽内通过滴灌带进行浇灌达到水分可调节的目的,在两侧的栽培槽上方设置左薄膜架、右薄膜架,方便将薄膜从中取出进行植株的覆盖和包装,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的下端分别设有左折叠腿和右折叠腿,方便折叠调整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承重左斜柱,2为承重横梁,3为第一滴灌带,4为第一栽培槽,5为承重右斜柱,6为第二栽培槽,7为第二滴灌带,8为左薄膜架,9为右薄膜架,10为第三滴灌带,11为第三栽培槽,12为左折叠腿,13为左连接轴,14为右连接轴,15为右折叠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中所示,一种可调高度的立体无土栽培架,包括承重左斜柱1、承重右斜柱5、承重横梁2、第一栽培槽4、第一滴灌带3、第二栽培槽6、第二滴灌带7、第三栽培槽11、第三滴灌带10、左薄膜架8、右薄膜架9、左折叠腿12和右折叠腿15,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和承重横梁组成八字形承重架,在承重横梁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栽培槽,第一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滴灌带,在承重左斜柱上设置有第二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滴灌带,在承重右斜柱上设置有第三栽培槽,第三栽培槽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滴灌带,在第二栽培槽上端设置有左薄膜架,在第三栽培槽上端设置有右薄膜架,在第一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和第三栽培槽内设置有泡沫板,在泡沫板的底部设置有溢水孔,在承重左斜柱的底部设置有左折叠腿,在承重右斜柱的底部设置有右折叠腿。

而且,所述的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与地面所呈的角度为75度。

而且,所述的左薄膜架和右薄膜架上设置有薄膜筒。

而且,所述的第一栽培槽、第二栽培槽和第三栽培槽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cm。

而且,所述的承重横梁的高度为150cm。

而且,所述的左折叠腿和右折叠腿分别通过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与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相连。

通过将栽培槽设置于承重架顶端和两侧位置的方式,节约了空间,栽培槽内通过滴灌带进行浇灌达到水分可调节的目的,在两侧的栽培槽上方设置左薄膜架、右薄膜架,方便将薄膜从中取出进行植株的覆盖和包装,承重左斜柱、承重右斜柱的下端分别设有左折叠腿和右折叠腿,方便折叠调整高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