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驱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562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驱旋耕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耕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四驱旋耕机。



背景技术: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深入普及,在生产中需要将耕地、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来代替过去的分次完成作业,故要求旋耕机能上下伸缩来配合其他工具共同完成作业,旋耕机的上下伸缩也能满足不同作物播种深度的要求。

现在市场上的旋耕机为单独部件且耕地深度固定,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且目前市面上的旋耕机都是为两驱,即采用柴油机直接带动驱动轮进行工作,这样导致于在田里遇到坑洼地方,攀爬能力不够,容易掉进去,目前所用的刀片一般都为整体式,不仅生产制造成本高,且后期刃磨麻烦,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要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四轮驱动的旋耕机,解决了目前旋耕机高度固定无法调节、旋耕机为两驱,遇到坑洼地方,攀爬能力不够,容易掉进去和目前所用的刀片一般都为整体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四驱旋耕机,包括:柴油机、柴油机架、变速箱、操作手把、转向手把、液压升降手把和升降油缸,所述柴油机固定连接在柴油机架的前端,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在柴油机架的中端,所述柴油机的输出轴与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皮带相连接在一起,所述操作手把、转向手把和液压升降手把设置在柴油机架的末端上,所述操作手把和转向手把通过钢绳连接在变速箱的控制端上,所述升降油缸固定连接在变速箱的下端,所述液压升降手把通过钢绳连接在升降油缸的控制端上,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旋耕器、连接座、刀盘罩和四轮行走机构;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柴油机架中端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座下端连接有一个旋耕器;所述旋耕器的外表面设有一个刀盘罩;所述柴油机架前端下表面设有四轮行走机构;所述四轮行走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前行走轴、后行走轴、后行走轮、前行走轮和链条;所述四轮行走机构与柴油机架的具体连接关系为:所述前行走轴活动连接在柴油机架下表面的前端,所述后行走轴活动连接在柴油机架下表面的后端,所述前行走轴的两端均轴连接有前行走轮,所述后行走轴的两端均轴连接有后行走轮,所述前行走轴和后行走轴之间通过链条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对后行走轴进行驱动;所述旋耕器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右罩壳、左罩壳、横罩壳、旋耕轴、刀片、滚轮、双输出轴气油机、皮带、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固定板、左牵引架、右牵引架和固定螺栓;所述横罩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左罩壳;所述横罩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右罩壳;所述右罩壳和左罩壳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一个滚轮;所述右罩壳和左罩壳之间活动连接有一个旋耕轴;所述旋耕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数个刀片;所述横罩壳的腔室中固定连接有一个双输出轴气油机;所述双输出轴气油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通过皮带与旋耕轴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横罩壳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升降柱;所述横罩壳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左牵引架;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右牵引架;所述左牵引架和右牵引架的顶端上均连接有一个固定螺栓;所述旋耕器与连接座的具体连接关系为:所述旋耕器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刀片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刀轴、刀架、固定件和旋耕刀片;所述刀轴为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刀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数个刀架,所述刀架上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有一个旋耕刀片。

作为优选,所述旋耕刀片的外表面上均喷涂有耐磨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双输出轴气油机具有调速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皮带为同步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均为液压升降柱。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为耐磨材质做成。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为矩形板材。

作为优选,所述刀盘罩呈半圆弧状。

作为优选,所述后行走轮和前行走轮的外表面上均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解决了目前旋耕机高度固定无法调节、旋耕机为两驱,遇到坑洼地方,攀爬能力不够,容易掉进去和目前所用的刀片一般都为整体式的问题,使用时,采用链条将前行走轴和后行走轴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四驱,解决了两驱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及遇到坑洼地方,攀爬能力不够、易打滑的现象,同时提高了操作的平稳性,保证了耕地质量,解决了人力控制的困难;

2、采用双输出轴气油机直接带动旋耕轴的两端,采用双输出轴直接连接两端,保证了足够了动力,且具有调速功能,方便速度的调节,需要调节高度时,直接通过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进行调节,旋耕器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接座,也为了后期的拆卸和维护方便,刀片采用分体式设计,当需要刃磨旋耕刀片,可通过固定件拆下旋耕刀片,进行分别刃磨,大大方便了刃磨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四轮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四驱旋耕机,包括:柴油机1、柴油机架2、变速箱3、操作手把4、转向手把5、液压升降手把6和升降油缸7,所述柴油机1固定连接在柴油机架2的前端,所述变速箱3固定连接在柴油机架2的中端,所述柴油机1的输出轴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通过皮带相连接在一起,所述操作手把4、转向手把5和液压升降手把6设置在柴油机架2的末端上,所述操作手把4和转向手把5通过钢绳连接在变速箱3的控制端上,所述升降油缸7固定连接在变速箱3的下端,所述液压升降手把6通过钢绳连接在升降油缸7的控制端上,还包括旋耕器8、连接座9、刀盘罩10和四轮行走机构11;所述连接座9固定连接在柴油机架2中端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座9下端连接有一个旋耕器8;所述旋耕器8的外表面设有一个刀盘罩10;所述柴油机架2前端下表面设有四轮行走机构11;所述四轮行走机构11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前行走轴111、后行走轴112、后行走轮113、前行走轮114和链条115;所述四轮行走机构11与柴油机架2的具体连接关系为:所述前行走轴111活动连接在柴油机架2下表面的前端,所述后行走轴112活动连接在柴油机架2下表面的后端,所述前行走轴111的两端均轴连接有前行走轮114,所述后行走轴112的两端均轴连接有后行走轮113,所述前行走轴111和后行走轴112之间通过链条115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3对后行走轴112进行驱动;所述旋耕器8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右罩壳81、左罩壳82、横罩壳83、旋耕轴84、刀片85、滚轮86、双输出轴气油机87、皮带88、第一升降柱89、第二升降柱890、固定板891、左牵引架892、右牵引架893和固定螺栓894;所述横罩壳8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左罩壳82;所述横罩壳8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右罩壳81;所述右罩壳81和左罩壳82的下端均活动连接有一个滚轮86;所述右罩壳81和左罩壳82之间活动连接有一个旋耕轴84;所述旋耕轴8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数个刀片85;所述横罩壳83的腔室中固定连接有一个双输出轴气油机87;所述双输出轴气油机87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通过皮带88与旋耕轴84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横罩壳83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升降柱890;所述横罩壳83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升降柱89;所述第一升降柱89和第二升降柱890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板891;所述固定板89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左牵引架892;所述固定板891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右牵引架893;所述左牵引架892和右牵引架893的顶端上均连接有一个固定螺栓894;所述旋耕器8与连接座9的具体连接关系为:所述旋耕器8通过固定螺栓894固定连接在连接座9上。

如图4所示,所述刀片85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刀轴851、刀架852、固定件853和旋耕刀片854;所述刀轴851为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刀轴85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数个刀架852,所述刀架852上均通过固定件853固定连接有一个旋耕刀片854。

其中,所述旋耕刀片854的外表面上均喷涂有耐磨涂层;所述双输出轴气油机87具有调速功能;所述皮带88为同步带;所述第一升降柱89和第二升降柱890均为液压升降柱;所述滚轮86为耐磨材质做成;所述固定板891为矩形板材;所述刀盘罩10呈半圆弧状;所述后行走轮113和前行走轮114的外表面上均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解决了目前旋耕机高度固定无法调节、旋耕机为两驱,遇到坑洼地方,攀爬能力不够,容易掉进去和目前所用的刀片一般都为整体式的问题,使用时,采用链条115将前行走轴111和后行走轴112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四驱,避免了遇到坑洼地方,攀爬能力不够,容易打滑的现象,采用双输出轴气油机87直接带动旋耕轴84的两端,采用双输出轴直接连接两端,保证了足够了动力,且具有调速功能,方便速度的调节,需要调节高度时,直接通过第一升降柱89和第二升降柱890进行调节,旋耕器通过固定螺栓894与连接座9,也为了后期的拆卸和维护方便,刀片85采用分体式设计,当需要刃磨旋耕刀片854,可通过固定件拆下旋耕刀片854,进行分别刃磨,大大方便了刃磨操作人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