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蜚蠊的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390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蜚蠊的饲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蜚蠊的饲养装置,涉及昆虫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蜚蠊类昆虫俗称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的昆虫,目前已被发现大约有4000多种。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其中以美洲大蠊土元等经济类昆虫是传统的中药材。现在医学研究证明,美洲大蠊的醇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蜚蠊类的商业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但蜚蠊类原料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商业上快速发展和需求,因此就急需对其进行人工养殖。

现在饲养昆虫类多用箱体进行封闭式养殖和饲养架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存在占地面积大,制作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虫体繁殖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蜚蠊的饲养装置,具有投喂方便,便于有效收集虫体、卵鞘及粪便,占地面积小、极大的增加了饲养面积,成本低廉,可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蜚蠊的饲养装置,包括饲养架,所述饲养架包括竖向放置的饲养隔离单体,所述饲养隔离单体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饲养架的侧面设置有饲喂装置,所述饲养架下方设置有收集通道,收集通道内安装有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固定件为格栅,所述格栅上设置有饲养隔离单体插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饲养单体为饲养网,饲养网之间通过承重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饲养隔离单体为饲养隔板,所述饲养隔板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饲养单体为饲养网和饲养隔板,所述饲养单体之间通过承重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饲养网的网格孔径不大于1.5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每米饲养架上设置有饲养隔离单体的数量为10~120张,相邻的饲养隔离单体之间的间距为0.5cm~20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饲养架上每米设置有饲养隔离单体的数量为25~75张,相邻的饲养隔离单体之间的间距为1cm~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蜚蠊饲养隔离单体竖向放置能够方便观察、管理蜚蠊,并保证较大的养殖空间,收集通道内安装的收集装置能够便于蜚蠊成虫(完成或即将完成生命周期的蜚蠊成虫)、卵鞘、粪便的收集,以便对蜚蠊的饲养产品进行下一步处理,饲喂装置位于饲养架的两侧能够便于蜚蠊的进食。

本实用新型蜚蠊饲养架,投喂方便,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廉,可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饲养架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饲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饲养网连接方式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饲养网连接方式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饲养网连接方式示意图3;

图6为本实用新型饲养网连接方式示意图4;

图7为本实用新型饲养隔离单体连接方式示意图1;

图8为本实用新型饲养隔离单体连接方式示意图2;

其中,1、承载台,2、饲养架,3、收集通道,4、饲养架单体,5、饲喂装置、6、收集装置,7、长条连接板,8、承重杆,9、卡扣,10、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同时,由于下文所述的只是部分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蜚蠊的饲养装置,包括饲养架,所述饲养架2包括竖向放置的饲养隔离单体4,所述饲养隔离单体4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饲养架2的侧面设置有饲喂装置5,所述饲养架2下方设置有收集通道3,收集通道3内安装有收集装置6。

如图1和图2所示,饲养架2搭载在相邻承载台1的边缘,位于收集通道3的上方,所述承载台1上放置饲喂装置5, 收集通道3内安装的收集装置6能够便于蜚蠊成虫(完成或即将完成生命周期的蜚蠊成虫)、卵鞘、粪便的收集,以便对蜚蠊的饲养产品进行下一步处理。饲喂装置5安装在饲养架2的两侧能够便于蜚蠊的进食。

每米饲养架2上设置的饲养隔离单体4的数量为15~150张,相邻的饲养隔离单体4之间的间距为0.5cm~20cm。所述饲养架2的两侧设置有饲喂装置5,所述饲养架2下方设置有收集通道3。每米饲养架2上的饲养隔离单体4的数量为15~150张的设置能够满足蜚蠊在黑暗密闭空隙生存的习性,同时可以增加蜚蠊的饲养面积。

实施例1:所述固定件为格栅10,所述格栅10上设置有饲养隔离单体插槽。格栅19可以安装在饲养隔离单体4的顶部和底部也可以安装在饲养隔离单体4的中部,格栅10可以保证在连接饲养隔离单体4的同时保证蜚蠊材料如蜚蠊成虫、卵鞘和粪便等落在收集通道3内被收集装置6收集。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饲养架2上的饲养网选用塑料网 (同样适用于铁网、钢网等),其具体尺寸为1800mm×750mm×1.5mm,该钢网网孔为10×15mm的长方形,各饲养网通过承重杆8串联四角或中间来支撑饲养网保持竖向。承重杆8上设置有恒定位置的卡槽,饲养网的网口卡入卡槽内,这样能很好的保证饲养网具有恒定的间隔。选用饲养网能够保证更大的饲养面积,并且质量相对较轻、价格较低廉,能够方便移动。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饲养架2下方挖出距离地面60cm的通道,用于放置收集装置6,每米饲养网的数量为35张,大量的蜚蠊栖身于饲养网的两个表面上,用此立体饲养架2平均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蜚蠊数量大约为30万只。

实施例4:饲养架2上的饲养网选用铁网(同样适用,其具体尺寸为2000mm×800mm×3mm,该钢网网孔为12×15mm的长方形,弧形塑料片的尺寸为长600mm,厚为5mm,抛除弧形的宽为11mm,弧形间隔为25mm,选用4个弧形塑料片,将弧形塑料片对着饲养网长方形网格的长边插入后将塑料片立起来,如图3所示,使每个饲养网网孔刚好卡到弧形塑料片的弧形起点处,这样能很好的保证饲养网具有恒定的间隔,弧形塑料片分别固定在饲养网的四个角。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饲养架2下方挖出距离地面70cm的通道,用于放置收集装置3,每米的饲养网数量为55张,大量的蜚蠊栖身于饲养网的两个表面上,用此立体饲养架2平均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蜚蠊数量大约为51万只。

实施例6:所述饲养隔离单体4为饲养隔板,饲养隔板之间通过卡扣9连接固定,放置在饲养架2上。

实施例7:如图7所示,所述饲养隔离单体4为饲养网和饲养隔板,所述饲养隔离单体4之间通过承重杆8串联四角或中间来支撑饲养隔离单体保持竖向,放置在饲养架2上。

实施例8: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饲养架2上的隔板选用水泥瓦,其具体尺寸为1800mm×745mm×5mm,饲养隔板底部两端通过卡扣9固定,隔板之间的间距为20mm,饲养隔板下方挖出距离地面50cm的收集通道3,用于放置收集装置6,每米的隔板数量为35张,大量的蜚蠊栖身于隔板的两个表面上,用此立体饲养架2平均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蜚蠊数量大约为50万只。

实施例9:饲养架2上的隔板选用木芯板,其具体尺寸为1500mm×750mm×4.5mm,饲养隔板底部两端通过卡扣9固定,隔板之间的间距为15mm,饲养架2下方挖出距离地面50cm的收集通道3,用于放置收集装置6,每米的隔板数量为50张,大量的蜚蠊栖身于隔板的两个表面上,用此立体饲养架2平均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蜚蠊数量大约为43万只。

实施例10:所述收集通道3内安装有收集装置6。

实施例11:所述相邻的饲养隔离单体4之间的间距为1.5cm~10cm。

实施例12:每米饲养架2上设置的饲养隔离单体4的数量为25~100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