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2643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播种机,即,向移送板供给的种子不会相互重叠,而是可更加简单地展开,由此可个别选择每一粒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种子的个别选择效率,进而,结构简单,从而可很大程度减少制造成本,而且,与大小粒子无关,可选择由生菜等的细粒种子等形成的种子一个或多个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种子选择效率的智能播种机。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栽培种田、蔬菜、特殊农作物、花工等的园艺作物第一步骤为播种,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直接播种在陆地,在此情况下,发芽率显著降低,并且,成长初期,可简单受到气象条件和病虫害的灾害,很难适应农作物可正常生长的栽培时期,从而,大部分的农场中,工作人员一一在种子的育苗空间分别播种种子来使种子发芽之后,栽培规定期间,来向陆地、屋子、水耕栽培、隧道等的位置移植母种的方法,在育苗期间,在小面积使用少的劳动力来进行管理。

但是,在上述种子的育苗空间一一播种种子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一一用手抓住小的种子来进行播种,因此,作业效率会降低。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最近,在更短的时间内,在种子育苗空间更加便利地播种种子,由此,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会进一步提高的种子播种机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号第10-1038632号中提出。

但是,在上述韩国授权专利公报号第10-1038632的情况下,收容于种子桶内的种子以相互折叠的状态上下层叠,因此,种子采集棒很难在上述种子桶内个别选择每一粒种子,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种子的个别选择效率。

并且,当前,主要使用种子真空吸入式和平板型孔播种方式,根据种子的种类,选择收容一个或多个种子来进行播种,但是选择收容的种子数量无法准确地把握需要的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向移送板供给的种子不会重叠,而是更加简单地展开,由此,可个别选择每一粒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个别选择效率,进而,结构简单,由此可很大程度节减制造成本,而且,与大小粒子无关,可选择由生菜等的细粒种子等形成的种子一个或多个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种子选择效率的智能播种机。

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智能播种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移送板,在一端部形成有用于插入一粒种子的一部分或整体的种子筛选槽,在向上部面供给种子;振动发生部,通过在上述移送板上发生振动来以不重叠的方式展开被供给的种子并使上述种子向一端部方向进行移动;旋转滚筒,以靠近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的状态配置来进行旋转驱动,在外周面形成有种子插入槽,上述种子插入槽用于使通过旋转插入于上述移送板的种子筛选槽的种子通过移动来插入;以及引导部,用于向托盘端口的单元引导通过上述旋转滚筒的旋转驱动来插入于上述旋转滚筒的种子插入槽并自由落下的种子。

其中,优选地,上述移送板的种子筛选槽在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

并且,优选地,上述旋转滚筒的种子插入槽在上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

而且,优选地,种子以直立的状态插入于上述移送板的种子筛选槽内。

进而,优选地,在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形成有种子收容槽,在上述种子收容槽的底部面的一端部形成有上述种子筛选槽。

并且,优选地,在上述移送的一端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引导壁,在上述引导壁之间的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形成有种子收容槽,在上述种子收容槽的底部面的一端部形成有上述种子筛选槽。

而且,优选地,在上述种子收容槽的内周面与上述种子筛选槽之间的上述种子收容槽的底部面形成有倾斜面,上述倾斜面从上述种子收容槽的内周面朝向上述种子筛选槽方向向下倾斜。

或者,优选地,在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引导壁,在上述引导壁之间的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形成有上述种子筛选槽。

而且,优选地,在上述引导壁之间的上述移送板的上部面形成有倾斜面,上述倾斜面从上述引导壁朝向上述种子筛选槽方向向下倾斜。

进而,优选地,上述引导部包括:引导本体,包括上部引导本体和下部引导本体,上述上部引导本体形成于上述旋转滚筒的一侧下部方向,在内侧以规定的间隔垂直形成有多个引导板,上述下部引导本体形成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的下部方向,在内部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贯通口;以及引导管部,包括上部引导管和下部引导管,上述上部引导管以位于每个上述上部引导本体的引导板之间的状态,上部以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相连通的方式分别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的下部相连接,下部以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的多个上述贯通口相连通的方式分别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的多个上述贯通口的上部相连接,上述下部引导管以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的多个贯通口相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上述下部引导本体的多个上述贯通口的下部,用于向上述托盘端口的单元引导依次经过上述上部引导本体、上述上部引导管及上述下部引导本体的多个上述贯通口的种子。

其中,优选地,上述下部引导本体形成有多个,在每个上述下部引导本体的多个上述贯通口之间的隔开距离互不相同,多个上述下部引导本体中的一个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能够由柔性材质形成的上述上部引导管的下部相连接。

同时,优选地,在上述引导部的下部方向设置有用于从一侧向另一侧移送放置于上部面的上述托盘端口的输送机。

同时,优选地,上述智能播种机包括:检测部,用于对由上述输送机移送的托盘端口的端口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根据上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以使上述输送机以连续或间歇性地移送上述托盘端口的方式控制上述输送机。

并且,优选地,在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板部,在多个上述板部的一端部形成有上述种子筛选槽,每个上述板部的上述种子筛选槽的大小互不相同。

并且,优选地,在上述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板部,在多个上述板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上述种子插入槽,每个上述板部的上述种子插入槽的大小互不相同。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振动发生部在供给种子的移送板发生的振动,防止向上述移送板供给的种子相互重叠,从而可更加简单地展开,由此,种子所插入的种子插入槽通过形成于周边的旋转滚筒来个别选择向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方向移动的每一粒种子,从而可很大程度提高种子的个别选择效率,进而,因结构简单,由此可进一步节减制造成本,而且,与大小粒子无关,可选择由生菜等的细粒种子等形成的种子一个或多个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种子选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简要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播种机的立体图。

图3为图1及图2的主视图。

图4为简要示出第一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

图5及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7为简要示出第一例的旋转滚筒的立体图。

图8为基于图2的a-a的剖视图。

图9为简要示出第二例的旋转滚筒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简要示出第二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简要示出第三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图15为简要示出第四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简要示出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的分解立体图。

图19及图20为基于图18的b-b线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21为简要示出检测部的俯视图。

图22为简要示出控制部的控制状态的框图。

图23为简要示出输送机移送托盘端口的过程的主视图。

图24为放大引导托盘端口的单元种子的状态的一部分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下。当然,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将进行多种变形实施。

图1及图2为简要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播种机的立体图。图3为图1及图2的主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播种机包括移送板10、振动发生部(图22的20)、旋转滚筒30及引导部40。

图4为简要示出第一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图5及图6为图4的侧视图。

首先,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上部面一侧供给多个种子3。

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上部面一侧供给的多个种子3可以为大葱种子、洋葱种子、大白菜种子、西兰花种子、卷心菜种子、生菜种子、结球莴苣种子、胡椒种子、西瓜种子、香瓜种子、黄瓜种子、芝麻种子及包衣种子等,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为更多种类的种子。

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形成种子筛选槽100。

作为第一例,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可形成一个上述种子筛选槽100,优选地,为了通过缩减个别选择多个种子3的时间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图4至图6,上述移送板10的种子筛选槽100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从上述移送板10的前侧朝向上述移送板10的后侧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

如图5所示,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内插入多个种子3中的一个种子3。

或者,如图6所示,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内插入多个种子3中的一个种子3。

在第一例的上述移送板10的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周边的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为了从上述移送板10的前侧向上述移送板10的后侧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并按规定量供给多个上述种子3,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收容规定量的多个上述种子3的种子收容槽110一个或从上述移送板10的前侧向上述移送板10的后侧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

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一端部可形成种子筛选槽100。

而且,为了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方向个别地顺畅引导收容于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多个上述种子3,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内周面和上述种子筛选槽100之间的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形成从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内周面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12。

接着,上述振动发生部20通过后述的控制部的控制在上述移送板10发生振动,防止向供给的上述移送板10的上部面一侧供给的多个种子3重叠地展开并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方向移动。

为使多个上述种子3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方向更加简单地展开并移动,上述移送板10的上部面可呈从上述移送板10的另一端部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方向向下倾斜(/)。

或者,上述移送板10自身从上述移送板10的另一端部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方向向下倾斜(/),或者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通过气缸进行上下旋转移动,从而通过调节上述移送板10的倾斜角度等多种方式调节上述移送板10的倾斜角度。

上述振动发生部20可由振动器等形成,可由振动器等形成的上述振动发生部20形成于上述移送板10的上部或上述移送板10的下部,或者可位于以规定高度支撑上述移送板10的后述的支撑部(图2的140)多个位置。

接着,上述旋转滚筒30以靠近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的状态水平配置。

上述驱动马达(未图示)与上述旋转滚筒30的前侧或上述旋转滚筒30的后侧相结合,通过上述控制部的控制,使上述旋转滚筒30连续或间歇性地正逆旋转。

图7为简要示出第一例的旋转滚筒的立体图。

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形成种子插入槽310。

作为第一例,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可形成一个上述种子插入槽310,优选地,为了通过缩减多个种子3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图7所示,形成于上述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的上述种子插入槽310从上述旋转滚筒30的前侧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后侧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

图8为图2的a-a剖视图。

如图8所示,通过上述振动发生部20的振动,向上述移送板10的种子筛选槽100方向移动来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内插入的一个种子3根据上述旋转滚筒30的正逆旋转来向与上述移送板10的种子筛选槽100相连通的上述旋转滚筒30的种子插入槽310移动,从而插入于上述种子插入槽310内。

尤其,如图8所示,一个种子3向上述移送板10的种子筛选槽100移动并直立在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内的状态下插入,因此,向上述移送板10的种子筛选槽100插入的一个种子3不与其他种子3折叠,由此,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种子插入槽310,一个种子3以更简单地填充的状态插入,从而提高种子3的个别选择效率。

接着,上述引导部40根据上述旋转滚筒30的正逆旋转驱动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种子插入槽310内插入,从而向托盘端口(图19的5)的单元(图19的51)内引导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下部方向自由落下的一个种子3。

图9为简要示出第二例的旋转滚筒的立体图。图10为图9的分解立体图。

接着,如图9及图10所示,作为第二例,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多个板部3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形成,在多个上部板部300的上部外周面可形成上述种子插入槽310。

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外周面,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内侧陷入规定深度的插入槽320从上述旋转滚筒30的前侧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后侧方向以固定间隔形成,多个上述板部30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扣入固定于上述插入槽320内。

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插入槽320内插入的多个上述板部300为了防止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正逆旋转过程中从上述插入槽320脱离,虽然未图示,在上述插入槽320的内周面可形成由紧贴于上述板部300的橡胶材质等形成的脱离防止板。

而且,根据多个种子3的种类,多个种子3的大小不同,为了更加简单地个别选择大小不同的多个种子3,每个上述板部300的多个上述板部300的种子插入槽310所占据的面积不同。

假如,在一个上述板部300的外周面形成的上述种子插入槽310所占据的面积可大于或小于形成于其他上述板部300的外周面的上述种子插入槽310所占据的面积的大小。

图11为简要示出第二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接着,作为第二例,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从上述移送板10的一侧向上述移送板10的另一侧方向以固定长度左右延伸的引导壁120从上述移送板10的前侧向上述移送板10的后侧方向形成规定的间隔。

而且,在上述引导壁120之间的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可形成上述种子收容槽110,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一端部可形成上述种子筛选槽100。

并且,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内周面和上述种子筛选槽100之间的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可形成从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内周面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12。

图13为简要示出第三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接着,作为第三例,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上述引导壁120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在上述引导壁120之间的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可形成上述种子筛选槽100。

并且,在上述引导壁120之间的上述移送板10的上部面可形成从上述引导壁120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12。

图15为简要示出第四例的移送板的立体图。图16为图15的分解立体图。

接着,作为第四例,如图15及图16所示,多个板部101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在多个上述板部101的一端部可形成上述种子筛选槽100。

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下侧方向陷入规定深度的插入槽130从上述移送板10的前侧向上述移送板10的后侧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上述板部101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扣入固定于上述插入槽130。

为了防止强行扣入于上述移送板10的插入槽130的多个上述板部101简单从上述移送板10的插入槽130分离,虽然未图示,在上述移送板10的插入槽130的内周面可形成由紧贴于多个上述板部101的橡胶材质等形成的脱离防止板。

作为第一例,在多个上述板部101的上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以规定深度形成,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一端部可形成上述种子筛选槽100。

而且,根据多个种子3的种类,多个种子3的大小不同,为了更加简单地个别选择不同大小的多个种子3,在每个上述板部101的多个上述板部101的种子筛选槽100所占据的面积大小不同。

假如,在一个上述板部101的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一端部形成的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所占据的面积大小可大于或小于在其他上述板部101的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一端部形成的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所占据的面积大小。

在多个上述板部101的种子收容槽110的内周面和上述种子筛选槽100之间的底部面111也可形成向上述种子筛选槽100方向向下倾斜(/)的上述倾斜面112。

作为第二例,如图16所示,在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可形成上述引导壁120,在上述引导壁120之间的多个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上侧可形成上述插入槽130。

而且,如图16所示,在第二例中的多个上述板部101的上部形成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情况下,在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一端部可形成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同时,在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底部面111可形成上述倾斜面112。

在第二例中的多个上述板部101的上部未形成上述种子收容槽110的情况下,在多个上述板部101的一端部上部可形成上述种子筛选槽100,同时,在上述板部101的上部也可形成上述倾斜面112。

图17为简要示出引导部的立体图。图18为图17的分解立体图。

接着,如图17及图18所示,上述引导部40可包括引导本体410和引导管部420。

上述引导本体410可包括上部引导本体411和下部引导本体412。

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可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一侧下部方向水平形成。

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前侧和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后侧可形成用于按规定高度水平支撑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支撑框架400。

上述支撑框架400可包括前侧支撑框架401和后侧支撑框架402。

上述前侧支撑框架401可包括前侧支撑框架401和后侧支撑框架402。

上述前侧支撑框架401可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前侧向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下部方向垂直延伸。

上述后侧支撑框架402可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后侧向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下部方向垂直延伸。

在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内侧,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一侧向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另一侧方向以长的长度左右延伸形成的多个引导板413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前侧向上述引导本体411的后侧方向以固定间隔垂直形成。

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在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维持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在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下部方向水平形成。

在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内部,多个贯通口414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前侧向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后侧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水平形成。

上述引导管部420可包括上部引导管421和下部引导管422。

上述上部引导管421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相连通地,上述上部引导管421的上部位于每个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引导板413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固定于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的下部。

上述上部引导管421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相连通地,上述上部引导管421的下部可分别连接固定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的上部。

上述下部引导管422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相连通地,上述下部引导管422可形成于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的下部。

上述下部引导管422可向上述托盘端口5的单元51引导通过自重而依次通过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1、上述上部引导管421及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的一个种子3。

图19及图20为图18的b-b线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

接着,在上述托盘端口5,多个端口52以矩阵形态排列,一个种子3向形成于多个端口52的内侧的单元51自由落下。

如上所述,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上述托盘端口5,多个上述端口52之间的前后隔开距离d1在多个上述托盘端口5不同。

为了更简单地向形成于前后隔开距离d1不同的多个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的内侧的单元51引导一个种子3,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2形成多个,多个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中的一个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上部引导管421的下部相连接。

尤其,一个上述上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之间的前后隔开距离d2小或大于其他一个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之间的前后隔开距离d2地,多个上述下部引导本体412的上述贯通口414之间的前后隔开距离d2不同。

而且,上述上部引导管421的下部沿着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的前后隔开距离d2弯曲并简单地向一个下部引导本体412的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的上部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向多个上述贯通口414的上部内强行扣入地,上述上部引导管421可由柔性材质形成。

图21为简要示出检测部的俯视图。图22为简要示出控制部的控制状态的框图。

接着,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引导部40的下部方向可形成输送机50。

在上述输送机50的下部各个边角可分别垂直形成将上述输送机50按规定高度水平支撑的支撑腿501,在上述支撑腿501的下部可分别螺丝结合用于调节上述输送机50的水平的可由水平调节螺栓等形成的水平调节部件502。

在上述输送机50的上部面可形成上述托盘端口5,上述输送机50在上述输送机50的一侧向上述输送机50的另一侧方向移送上述托盘端口。

尤其,为了向在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0的内侧形成的单元51更加简单地自由落下一个种子3,如图21及图22所示,还可形成检测部60和控制部70。

首先,在上述输送机50的上部可分别左右水平形成固定框架510,上述固定框架510可包括前侧固定框架511和后侧固定框架512。

上述前侧固定框架511可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左右水平固定于上述输送机50的上部前侧。

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可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左右水平固定于上述输送机50的上部后侧。

如图1所示,在上述前侧固定框架511和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之间形成上述引导部40的支撑框架400,上述支撑框架400的前侧支撑框架401的下部和后侧支撑框架402的下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分别固定于上述前侧固定框架511及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

而且,为了按规定高度水平支撑上述旋转滚筒30,在上述旋转滚筒30的前侧和上述旋转滚筒30的后侧也分别形成向上述旋转滚筒30的下部方向垂直延伸的支撑框架330,上述旋转滚筒30的前侧和上述旋转滚筒30的后侧可分别与上述支撑框架330的上部轴结合。

按规定高度水平支撑上述旋转滚筒30的上述支撑框架330的下部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固定于上述固定框架510的前侧固定框架511和后侧固定框架512。

并且,为了按规定高度水平支撑上述移送板10,在上述移送板10的前侧和上述移送板10的后侧可分别形成支撑部140。

如图2所示,上述支撑部140可包括支撑板141、支撑部件142。

在上述支撑板141的上部一侧放置上述移送板10的状态下在上述支撑板141的上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形成上述移送板10。

上述支撑部件142可分别形成于上述支撑板141的前侧和上述前侧固定框架511的前侧之间及上述支撑板141的后侧和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的后侧之间。

而且,在上述振动发生部20形成于上述支撑部140的情况下,为形成上述移送板10的左右均衡并在上述移送板10整体发生均匀的振动,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前侧固定框架511和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之间,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杆513分别按规定的间隔固定。

上述连杆513的前侧和上述连杆513的后侧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固定于上述前侧固定框架511的上部和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的上部。

上述支撑部件142可包括上部板142a、下部板142b及弹性部件142c。

上述上部板142a和上述下部板142b可由橡胶或金属等多种材质形成。

上述上部板142a可包括第一上部板142a1和第二上部板142a2。

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可分别通过一体连接或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固定于上述支撑板141的前侧面和上述支撑板141的后侧面。

在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的中间部可形成从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的前侧向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的后侧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引导插槽142a11。

在上述第二上部板142a2的上部中心部可垂直形成收容于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的引导插槽142a11内的第一轴部件142a12。

在上述第一轴部件142a12的上部可螺丝结合由2个固定螺栓等形成的固定部件142d,可由2个固定螺栓等形成的上述固定部件142d可分别紧贴固定于上述第一轴部件142a12周边的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的上部面和上述第一上部板142a1的下部面。

上述下部板142b可包括第一下部板142b1和第二下部板142b2。

在上述第一下部板142b1的下部可分别通过一体连接或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固定于上述输送机50的前侧固定框架511的上部及上述后侧固定框架512的上部。

在上述第一下部板142b1的下部一侧和上述第一下部板142b1的下部另一侧可形成从上述第一下部板142b1的前侧向上述第一下部板142b1的后侧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引导插槽142b11。

在上述第二下部板142b2的下部中心部可垂直形成收容于上述第一下部板142b1的引导插槽142b11的第二轴部件142b12。

在上述第二轴部件142b12的上部可螺丝结合由2个固定螺栓等形成的固定部件142d,可由2个固定螺栓等形成的上述固定部件142d可分别紧贴固定于上述第二轴部件142b12周边的上述第一上部板142b1的上部面和上述第一上部板142b1的下部面。

上述弹性部件142c可由弹簧等形成,可由弹簧等形成的上述弹性部件142c的上侧与上述第二上部板142a2的下部相连接,上述弹性部件142c的下侧与上述第二下部板142b2的上部一体连接。

上述弹性部件142c以防止在上述移送板10发生过度振动的方式缓冲在上述移送板10发生的振动。

上述检测部60用于检测上述输送机50所移送的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作为一例,可由发光元件610和收光元件620形成。

上述发光元件610和上述收光元件620相向,如图21所示,上述发光元件610和上述收光元件620可分别形成于上述引导部40的支撑框架400的前侧支撑框架401的下部和后侧支撑框架402的下部。

图23为简要示出输送机移送托盘端口的过程的主视图。图24为放大引导托盘端口的单元种子的状态的一部分放大主视图。

若在上述发光元件610和上述收光元件620之间形成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则上述发光元件610的光被上述端口52所遮挡,从而,上述收光元件620无法收到上述发光元件610的光。

此时,如图23及图24所示,上述控制部70判断为在上述引导部40的下部引导管422的下部方向形成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来从供电部710接收电源,来使上述输送机50的工作停止规定时间之后,再次使输送机50进行工作,从而使上述输送机50使上述托盘端口5间歇性地移送。

若上述收光元件620之间形成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则上述收光元件620接收上述发光元件610的光。

此时,上述控制部70判断为在上述引导部40的下部引导管422的下部方向并不形成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来使上述输送机将上述托盘端口5向上述输送机50的另一侧方向移送。

在由上述发光元件610和上述收光元件620构成的上述检测部60的情况下,在上述托盘端口5的水平状态并不准确地情况下,会发生错误工作,优选地,没有错误工作地,上述检测部60为能够检测上述托盘端口5的端口52,上述检测部60可由与发光部和收光部形成为一体的扩散反射型传感器形成。

可形成上述检测部60的扩散反射型光传感器可形成于上述引导部40的前侧支撑框架401的下部或上述后侧支撑框架402的下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即,通过振动发生部20在供给种子3的移送板10发生的振动,防止向上述移送板10供给的种子3相互重叠,从而可更加简单地展开,由此,种子所插入的种子3插入槽310通过形成于周边的旋转滚筒30来个别选择向上述移送板10的一端部方向移动的每一粒种子3,从而可很大程度提高种子3的个别选择效率,进而,因结构简单,由此可进一步节减制造成本,而且,与大小粒子无关,可选择由生菜等的细粒种子等形成的种子一个或多个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种子选择效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振动发生部在供给种子的移送板发生的振动,防止向上述移送板供给的种子相互重叠,从而可更加简单地展开,由此,种子所插入的种子插入槽通过形成于周边的旋转滚筒来个别选择向上述移送板的一端部方向移动的每一粒种子,从而可很大程度提高种子的个别选择效率,进而,因结构简单,由此可进一步节减制造成本,而且,与大小粒子无关,可选择由生菜等的细粒种子等形成的种子一个或多个种子,从而可显著提高种子选择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