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春油麻藤的盆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盆栽植物多为高度在1m以下的盆栽植物,一方面是因为1m以上的盆栽植物在0℃以下时很难顺利越冬,一般要将其放入温棚内并采取保暖措施才能越冬,另一方面是因为1m以上的盆栽植物多数不能四季常绿,且生长慢,一般要2年以上才能达到具有观赏性的效果。
常春油麻藤为常绿大型木质缠绕藤本植物,藤茎可长达40m,其叶为羽状复叶,有3小叶,小叶为纸质或革质,四季常青,两面光滑亮绿,总状花序生于藤茎,花序硕大,花冠大且艳丽,花期为4-5个月,果期为8-11个月,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花期短,耐寒,耐旱,耐热,耐瘠薄性等特点。
但是,目前常春油麻藤多采取大型长廊架式的栽培方式,没有被采取过盆栽的形式,并且由于常春油麻藤为藤本植物,直接盆栽会导致其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倒伏的现象,导致其沿着地面趴伏,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盆栽的效果,在外形上也达不到具有观赏性的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常春油麻藤的盆栽方法,以解决盆栽常春油麻藤的倒伏问题,使常春油麻藤成为可供观赏的大型盆栽植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常春油麻藤的盆栽方法,该方法包括:
选取直径为6cm-10cm,长度为1.4m-1.6m的硬质圆柱体制作引藤棒,以及将黄土、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拌匀配制基质;
选取1年生、地径不小于0.2cm以及长度不小于30cm的常春油麻藤芽苗;
将所述引藤棒竖直放置于定植盆的中心位置,在所述定植盆中加入所述基质至所述定植盆高度的1/2处,压实所述基质,继续加入所述基质至所述基质的表面与所述定植盆的盆口的竖直距离为1cm,在所述引藤棒周围均匀栽植6-8株所述芽苗,将所述基质压实并浇透水定植;
当所述常春油麻藤的芽苗生长成为藤苗,且所述藤苗生长到所述引藤棒顶端时,将所述藤苗自上至下引导至所述引藤棒上未被所述藤苗覆盖的区域;
当所述藤苗生长到所述引藤棒底端时,将所述藤苗自下至上引导至所述引藤棒上未被所述藤苗覆盖的区域,如此往复至所述引藤棒被所述藤苗全部覆盖;
所述引藤棒被所述藤苗全部覆盖后对所述藤苗进行适当修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采用引藤棒对常春油麻藤进行引藤,引藤棒采用硬质材料,并且将引藤棒埋入基质中压实,能够防止常春油麻藤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倒伏的现象,选取1年生常春油麻藤芽苗定植,具有培育周期短,养护成本低的特点,6个月即可达到大型盆景的效果,并且能够四季常绿,使得常春油麻藤可作为大型盆栽植物供观赏,不仅可以布置于园林,也可以布置于室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春油麻藤的盆栽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春油麻藤的盆栽方法的流程图。图1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S1:选取直径为6cm-10cm,长度为1.4m-1.6m的硬质圆柱体制作引藤棒,以及将黄土、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拌匀配制基质,其中,优选直径为8cm,长度为1.4m的竹竿、木棍或PPR钢塑复合管作为引藤棒,引藤棒的两端端面平整,便于对引藤棒进行固定,并且在引藤棒上均匀缠绕防滑层,防滑层采用棕叶树皮、绒布或荫纱,有助于常春油麻藤的藤苗爬藤生长;基质中黄土、泥炭土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4:2:1,能够为常春油麻藤的芽苗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保障。
步骤S2:选取1年生、地径不小于0.2cm以及长度不小于30cm的常春油麻藤芽苗,其中,优选1年生、地径为0.2cm以及长度为30cm的常春油麻藤芽苗。
步骤S3:将引藤棒竖直放置于定植盆的中心位置,在定植盆中加入基质至定植盆高度的1/2处,压实基质,继续加入基质至基质的表面与定植盆的盆口的竖直距离为1cm,在引藤棒周围均匀栽植6-8株芽苗,其中,将引藤棒竖直放置于定植盆的中心位置,便于在加入基质后对引藤棒进行固定;在引藤棒周围优选栽植6株芽苗,确保为每一株芽苗保留足够的生长空间;定植盆口径为25cm-30cm,高度为30cm-35cm。
步骤S4:当常春油麻藤的芽苗生长成为藤苗时,藤苗在爬藤生长过程中不能将引藤棒全部覆盖且覆盖不均匀,故当藤苗生长到引藤棒顶端时,将藤苗自上至下引导,使其沿引藤棒向下爬藤至引藤棒上未被藤苗覆盖的区域。
步骤S5:当藤苗生长到引藤棒底端时,将藤苗自下至上引导至引藤棒上未被藤苗覆盖的区域,如此往复多次使得藤苗将引藤棒完全覆盖。
步骤S6:引藤棒被藤苗全部覆盖后,根据需要的外形对藤苗进行适当修剪以增加其美观度。
以上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