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丹参10-14、桂枝6-10、防风4-8、附片1-5、当归6-10、川杜仲10-14、甘草1-5、川牛膝13-17、牛耳散血草1-5、臭牡丹6-10、铁苋菜10-14、常春油麻藤13-17、小石松6-10、野冬菊4-8、寻骨风13-17。本发明利用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活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配方,合理配置,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0003]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只能缓解一时疼痛。而采用手术或理疗,存在费用高、副作用大的缺陷。
[0004]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它能缓解患者的痛苦,费用低,无毒副作用。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丹参10-14、桂枝6-10、防风 4-8、附片1-5、当归6_10、川杜仲10-14、甘草1-5、川牛膝13-17、牛耳散血草1-5、臭牡丹6-10、铁苋菜10-14、常春油麻藤13-17、小石松6_10、野冬菊4_8、寻骨风13-17。
[0006]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丹参12、桂枝8、防风6、附片3、当归8、川杜仲12、甘草3、川牛膝15、牛耳散血草3、臭牡丹8、铁苋菜12、常春油麻藤15、小石松8、野冬菊6、寻骨风15。
[0007]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利用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活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配方,合理配置,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0008]【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丹参12、桂枝8、防风6、附片3、当归8、川杜仲12、甘草3、川牛膝15、牛耳散血草3、臭牡丹8、铁苋菜12、常春油麻藤15、小石松8、野冬菊6、寻骨风15。
[0009]称取以上原料组分,按照配比分成若干小包,每包10g,每天煎服一包,一天分早晚两次服用。
[0010]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朱某,男,42岁。主诉:2月前腰部开始疼痛,后疼痛加剧,并且向大腿后方呈放射性疼痛,咳嗽时疼痛加剧。至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本发明中药,8天后症状减轻,20天后患者治愈。
[0011]病例二:
薄某,男,56岁,合肥人。主诉:一年前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至医院采用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好时坏。后给予本发明发明中药,5天后症状减轻,两周后患者治愈。
[0012]病例三:
周某,女,41岁,亳州人。主诉:2011年9月,左侧下腰部开始向左臀下、大腿后侧及小腿呈放射性疼痛。检查:腰4-5间隙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三周后,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治愈,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丹参10-14、桂枝6-10、防风4-8、附片1-5、当归6_10、川杜仲10-14、甘草1-5、川牛膝13-17、牛耳散血草1-5、臭牡丹6-10、铁苋菜10-14、常春油麻藤13-17、小石松6_10、野冬菊4_8、寻骨风13-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丹参12、桂枝8、防风6、附片3、当归8、川杜仲12、甘草3、川牛膝15、牛耳散血草3、臭牡丹8、铁苋菜12 、常春油麻藤15、小石松8、野冬菊6、寻骨风15。
【文档编号】A61P19/08GK103479801SQ201310431396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王贵胜 申请人:王贵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