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及自动控温煨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146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及自动控温煨制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及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炮制方法如下:取盐附子,挑选分档,放置容器内,加水至完全淹没盐附子,浸泡期间每天换水2-4次,待浸泡水在25℃时电导率降至6000μs/cm以下时,取出,附子顶端在上,尖端在下,放置在自动控温煨制炉搁物架上,在其上面覆盖若干层净生姜片,加入细糠灰,至装满煨制炉炉体,设置下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70-130℃,上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110-180℃,加热煨制24-48小时,待灰冷,取出附子,再蒸制、切片和干燥;本发明生产工艺参数准确可控,产品批间差明显减小,劳动强度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下降,生产环境适应GMP要求,为煨附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专利说明】—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及自动控温煨制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制药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煨制中药的炮制工艺和炮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及自动控温煨制炉,主要用于中药煨附子的生产加工。
【背景技术】
[0002]煨法是中药炮制中经常使用的炮制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或用湿面、湿纸包裹,埋于热火灰,或滑石粉,或麦麸中缓慢加热的炮制方法称为煨法。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毒副作用,或缓和药性,或增强药物作用。如煨附子、煨肉豆蘧、煨葛根、煨木香、煨诃子等。但是,由于煨制加工药材时仍然采用传统经验方法,其炮制火候和时间不易掌握,煨制工艺参数难以量化,易烧焦、烧坏药材,不符合现代药品生产GMP要求,难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煨法在现代中药炮制技术中濒临失传。如煨制附子,清代著名医家谢星焕称其煨后可祛其毒,留其温,对阳虚火衰等症有独到的回阳补火之功。但因其生产与质量控制仍需药工的经验控制,难以满足现代中药饮片生产与临床应用的要求,导致无厂家生产附子煨制品,该法已呈濒危境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中药质量已成为影响中医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炮制加工方法不能坚持传统工艺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陈其广.八个兼顾做好中医药传承[N].中国中医药报,2012-2-13(3)].因此,开发具有温度自动控制的现代化煨制设备是生产煨附子及其他煨制中药亟待解决的难题,对继承与发展传统中药煨法炮制技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设计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及自动控温煨制炉,以各种植物或矿物灰、砂子、大米、麦麸、谷壳、谷糠、滑石粉、蛤粉等炮制用物料为传热介质,主要用于煨附子的炮制加工,具有参数精确可控,生产工艺重现性好及符合国家GMP生产要求等特点。另可用于肉豆蘧、葛根、木香、诃子等其它中药材的煨制加工。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如下:
(1)、取盐附子,挑选分档,放置容器内,加水至完全淹没盐附子,浸泡期间每天换水2-4次,待浸泡水在25°C时电导率降至6000 μ s/cm以下时,优选至4000 μ s/cm以下,取出,浙干水得步骤(1)的制得物;
(2)、将步骤(1)的制得物的膨大部分顶端在上,尖端在下,放置在自动控温煨制炉搁物架上,在其上面覆盖若干层净生姜片,按每IOOkg步骤(1)的制得物加入8-16kg生姜,优选10—12kg,加入细糠灰,至装满煨制炉炉体,设置下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70-130°C,优选80-1IO0C,上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110-180°C,优选140_170°C,加热煨制24—48小时,优选36-48小时,待灰冷,取出附子,得步骤(2)的制得物;
(3)、将步骤(2)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不间断蒸制6—12小时,优选8 —10小时,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摊晾至室温得步骤(3)的制得物;(4)、取步骤(3)的制得物,切l_4mm厚的纵薄片,优选2_3mm,在60— 80°C干燥至含水量5% —13%,优选含水量6% —12%,即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它包括盖板1、炉体2和加热系统,所述炉体2内上下和/或左右设有加热组件,各加热组件包括加热部分和温度传感部分,加热组件与控制箱6的控制电路连接组成加热系统,各加热组件具有独立的温度控制单元,控制箱6设置在炉体2的外侧,炉体2内设有搁物架9,搁物架9的搁物作业面位于各加热组件之间,煨制时,炉体2内设有传热介质。
[0005]优选:所述炉体2内壁上下设有各设有一套加热组件,搁物架9的搁物作业面位于上下两套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之间。
[0006]上下两套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之间上下间隔距离为8-50cm。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为电热管5,所述加热组件的温度传感部分为温度传感器4 ;一只温度传感器4和一支电热管5组成一独立的加热组件,独立的加热组件与控制箱6的独立的温度控制单元电路连接。[0008]所述电热管5为U型、W型、蛇形、螺旋型加热管或翅片式、法兰式、螺牙式加热管。
[0009]所述传热介质包括各种植物或矿物灰、砂子、大米、麦麸、谷壳、谷糠、滑石粉及蛤粉。
[0010]煨制炉的温度控制参数设置范围为室温一 300 V。
[0011]所述炉体2体壁之间设有隔热层3。
[0012]所述搁物架9上均匀设有搁物孔洞10。
[0013]使用方法:将生附子或盐附子以顶端或以尖端统一朝上,分别置于具有均匀分布的圆形搁物孔洞的搁物架上,放入中药煨制炉炉体中。依据传统炮制方法或现代中药饮片的法定炮制标准,选择适宜的传热介质,加入煨制炉中,并完全覆盖生附子或盐附子。根据附子煨制工艺特点,依附子顶端与尖端不同,分别设置上下和/或左右分布的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其中靠近附子顶端一侧的加热组件温度设置需高于其尖端一侧,同时开启温度控制单元,至规定的炮制时间,取出药材,即可。
[0014]本发明的优点:
(I)生产环境适应GMP要求。传统方法谷糠为燃料,烟雾与灰尘大,生产环境恶劣,无法满足GMP对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要求,传统方法濒临失传。自动控温煨制炉的热源采用电热式,生产环境密闭,几乎不产生烟雾与灰尘,生产环境可满足GMP要求,为煨附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0015](2)生产工艺参数控制。传统方法的工艺参数主要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随意性明显,尤其是无法掌握谷糠燃烧时的火力大小,火小则附子难煨透,火太大则附子易碳化,所以产品批间差大,由实验结果也可知批间含量的标准差明显大于附子煨制炉制备的煨附子。自动控温煨制炉通过上下两根可精确控温的加热管加热,火力、时间等生产工艺参数准确可控,产品批间差明显减小,易符合GMP生产要求。
[0016](3)劳动强度显著降低。采用传统方法需几个人轮流监督煨制过程,需密切关注火力的变化,及时添加谷糠,由于煨制附子的煨制时间为48小时,所以晚间的生产过程监控离不开人,劳动强度大。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升高,煨附子的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而自动控温煨制炉采用自动控温,仅需一人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即可,劳动强度小,且人力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下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搁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双酯型生物碱对照品HPLC图。
[00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盐附子双酯型生物碱HPLC图。
[00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建昌帮传统方法的煨制附子双酯型生物碱HPLC图。
[002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附子煨制炉的煨制附子双酯型生物碱HPLC图。
[002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单酯型生物碱对照品HPLC图。
[002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盐附子单酯型生物碱HPLC图。
[0025]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附子煨制炉的煨制附子单酯型生物碱HPLC图。
[0026]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建昌帮传统方法的煨制附子单酯型生物碱HPLC图。
[0027]图1—2中,盖板1,炉体2,隔热层3,温度传感器4,电热管5,控制箱6,显示窗7,开关8,搁物架9,搁物孔洞10。
[0028]图3—10中:A-新乌头碱,B-乌头碱,C-次乌头碱,a_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_苯甲酰乌头原碱,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发明可以通过
【发明内容】
中说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通过下述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在煨制炉的炉体中,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两套加热组件,其中放置有可移动的中药搁物架9。在炉体旁边固联有两套电源开关8及显示窗7,分别控制两套加热组件。依据中药特性及中药传统炮制方法或现行法定炮制标准,选择适宜的炮制用物料作为传热介质。其中加入的传热介质,主要是炮制用物料,包括各种植物或矿物灰、砂子、大米、麦麸、谷壳、谷糠、滑石粉、蛤粉等。其布局结构如图1,主要由盖板1,炉体2,隔热层3,温度传感器4,电热管5,控制箱6,显示窗7,开关8,搁物架9组成,所述炉体2体壁之间设有隔热层3,所述搁物架9上均匀设有搁物孔洞10。其中,在加工前需将搁物架9置炉箱内,保证其四个支撑脚在炉体内底部平稳放置,搁物架9的上平面正好处于两根电热管5之间。附子放在搁物孔洞10上,待附子炮制加工完毕,先将孔洞上的煨附子取出,再移出搁物架9,及时清洗。
[0031]炉体内上下分布的电热管5为U型、W型、蛇形、螺旋型或翅片式、法兰式、螺牙式等加热管;两套加热管上下分布距离为8-50cm。
[0032]温度自动控制器参数设置范围为室温一300 °C。
[0033]实施效果
【不同煨制附子品质比较分析试验】
1.材料与仪器
1.1仪器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N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浙江大学智能信息工程研究所);BSZ-2型自动双重蒸馏水器(上海博通);ST-400柱温箱(天津先德科仪公司);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ETTLER-TOLEOD ABS265-S型电子天平(瑞士);DHG101-7A电热鼓风式干燥箱(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JJW-5KVA精密交流净化稳压器(上海市稳压器厂);中药附子煨制炉(自制)。
[0034]1.2材料附子:购自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鉴定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的子根加工品;辅料:生姜购自食品综合超市;对照品:新乌头碱(110799-200404)、乌头碱(110720-200410)、次乌头碱(110798-200404)、苯甲酰乌头原碱(111794-200901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111795-200901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11796-200901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剂除HPLC用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外,其他均为分析纯。
[0035]2.不同附子煨制品的制备
2.1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煨附子。
[0036]取盐附子,洗净,用清水浸漂7 —10天,每天换水2— 3次,至盐分去尽后,取出,晾干。然后均匀平铺立于干净烧过的细糠灰中,上面覆盖一层净生姜片,生姜片上平覆盖2张草纸,纸上再铺一层净细糠灰,约4一5cm厚,灰上平铺少量稻草、干糠壳(每盐附子100kg,用干糠80-100kg)。然后再于四角点火引燃,约2— 3天后,待糠烬灰冷,取出附子,再蒸8—10小时。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日摊夜闷至半干,切纵薄片,晾晒干。
辅料用量:每盐附子100公斤,用生姜12公斤。
[0037]2.2采用附子煨制炉制备煨附子。
[0038](I)、取盐附子,挑选分档,放置容器内,加水至完全淹没盐附子,浸泡期间每天换水2-4次,待浸泡水在25°C时电导率降至4000 μ s/cm以下,取出,浙干水得步骤(1)的制得物;
(2)、将步骤(1)的制得物的膨大部分顶端在上,尖端在下,放置在自动控温煨制炉搁物架上,在其上面覆盖若干层净生姜片,按每IOOkg步骤(1)的制得物加入10 — 12kg生姜,加入细糠灰,至装满煨制炉炉体,设置下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80-110°C,上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140-170°C,加热煨制36-48小时,待灰冷,取出附子,得步骤(2)的制得物;
(3)、将步骤(2)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不间断蒸制8—10小时,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摊晾至室温得步骤(3)的制得物;
(4)、取步骤(3)的制得物,切2-3mm厚的纵薄片,在60—80°C干燥至含水量6% —12%,即得;
3.品质比较分析
3.1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分析。
[0039]3.1.1溶液的制备
3.1.1.1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S称取新乌头喊、乌头喊、`次乌头喊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I mL分别含51.4 μ g、65.3 μ g、72.6 μ 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0040]3.1.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盐附子粗粉及附子煨制品粗粉约2 g,精密称量,分别置1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浓氨水3 mL润湿0.5 h,加入乙醚100 mL密塞,放置过夜,次日超声15 min,过滤,再以30 mL乙醚分次洗涤滤渣过滤,合并滤液和洗液,40°C水浴挥干,甲醇溶解残渣并定容至2 mL,摇匀,临用前用0.45 μ m微孔滤膜滤过,备用。[0041]3.1.2 色谱条件色谱柱:Venusil XBP-C18 柱(5 μ m,4.6X 250mm);流动相:乙腈-20 mmol.I^1NaH2PO4 (磷酸调 ρΗ4.0) (50:50)(内含 10 mmol.L-1 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235 nm ;柱温:35°C。
[0042]精密吸取3.1.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 μ L进行色谱分析,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3-图6。
[0043]3.1.3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0.5 mL、l mL、2 mL、4 mL、8 mLUO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20 μ L,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进样量X (Ug)对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分别为:新乌头碱:A= 371 6031 + 590.59,r二 0.9 993 ;乌头碱 J= 351 702J - 2283.2,r = 0.9 997 ;次乌头碱 J= 409 9881 + 914.24,r = 0.9 994。可知新乌头碱在 0.032—0.642 μ g、乌头碱在
0.0 408—0.816 μ g、次乌头碱在0.0454—0.908 μ 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O
[0044]3.1.4精密度试验吸取同一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 L,重复进样测定5次,记录色谱图,结果新乌头喊、乌头喊、次乌头喊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89 %、0.10 %>
0.85%。
[0045]3.1.5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取建昌帮传统法煨附子样品2 g,按3.1.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于室温放置O h、2 h、4 h、8 h和24 h后分别取样测定,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峰面 积的RSD分别为1.49%、1.69%,2.4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0046]3.1.6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建昌帮传统法煨附子样品2 g 5份,按3.1.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ωΒ)分别为 6.05μ gg —\37.23μ gg —\3.72 μ gg —SRSD 分别为 2.03%,2.75%,2.16%。
[0047]3.1.7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6份已知含量的建昌帮传统法煨附子样品I g,每份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新乌头碱100 μ L、乌头碱500 μ L、次乌头碱50 μ L,按
3.1.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8%, RSD2.38% ;96.15%, RSD1.89% ;95.31%, RSD2.44% ?
[0048]3.1.8样品含量测定分别精密称取盐附子及2种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煨附子跑制品,按3.1.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IOy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新乌头碱(mesa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aconitine)的质量分数(ωΒ)。结果见表1。
[0049]表1 样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Z 土幻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其特征在于炮制方法如下: (I )、取盐附子,挑选分档,放置容器内,加水至完全淹没盐附子,浸泡期间每天换水2-4次,待浸泡水在25°C时电导率降至6000 μ s/cm以下时,优选至4000 μ s/cm以下,取出,浙干水得步骤(1)的制得物; (2)、将步骤(1)的制得物的膨大部分顶端在上,尖端在下,放置在自动控温煨制炉搁物架上,在其上面覆盖若干层净生姜片,按每IOOkg步骤(1)的制得物加入8-16kg生姜,优选10—12kg,加入细糠灰,至装满煨制炉炉体,设置下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70-130°C,优选80-1IO0C,上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110-180°C,优选140_170°C,加热煨制24—48小时,优选36-48小时,待灰冷,取出附子,得步骤(2)的制得物; (3)、将步骤(2)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不间断蒸制6—12小时,优选8 —10小时,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摊晾至室温得步骤(3)的制得物; (4)、取步骤(3)的制得物,切l_4mm厚的纵薄片,优选2_3mm,在60—80°C干燥至含水量5% —13%,优选含水量6% —12%,即得; 所述自动控温煨制炉它包括盖板1、炉体2和加热系统,所述炉体2内上下设有加热组件,各加热组件包括加热部分和温度传感部分,加热组件与控制箱6的控制电路连接组成加热系统,各加热组件具有独立的温度控制单元,控制箱6设置在炉体2的外侧,炉体2内设有搁物架9,搁物架9的搁物作业面位于各加热组件之间,煨制时,炉体2内设有传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煨附子的工业化炮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l)中待浸泡水在25°C时电导率降至4000 μ s/cm以下时,取出;步骤(2)中设置下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80-11 0°C,上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为140-170°C。
3.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它包括盖板1、炉体2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内上下和/或左右设有加热组件,各加热组件包括加热部分和温度传感部分,加热组件与控制箱6的控制电路连接组成加热系统,各加热组件具有独立的温度控制单元,控制箱6设置在炉体2的外侧,炉体2内设有搁物架9,搁物架9的搁物作业面位于各加热组件之间,煨制时,炉体2内设有传热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内壁上下设有各设有一套加热组件,搁物架9的搁物作业面位于上下两套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套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之间上下间隔距离为8-50cm。
6.根据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为电热管5,所述加热组件的温度传感部分为温度传感器4 ;一只温度传感器4和一支电热管5组成一独立的加热组件,独立的加热组件与控制箱6的独立的温度控制单元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5为U型、W型、蛇形、螺旋型加热管或翅片式、法兰式、螺牙式加热管。
8.根据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为电热管5,电热管5为U型、W型、蛇形、螺旋型加热管或翅片式、法兰式、螺牙式加热管。
9.根据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包括各种植物或矿物灰、砂子、大米、麦麸、谷壳、谷糠、滑石粉及蛤粉。
10.根据I一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自动控温煨制炉,其特征在于:煨制炉的温度控制参数设置范围为室温一30·0 °C。
【文档编号】A61J3/00GK103585017SQ20131043135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王小平, 胡志方 申请人:王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