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638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其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90%以上,在农业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植蔗面积扩大、种植方式改变和蔗区气候异常,甘蔗病虫草等多种有害生物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甘蔗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害生物造成甘蔗生产的潜在损失率达15%-30%。7-8月甘蔗大生长期是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最关键时期,此时也是甘蔗绵蚜、蓟马和第3、第4代蔗螟等多种害虫混合爆发高峰期,多种害虫危害常妨碍甘蔗拔节伸长,造成减产减糖,科学有效防控好此时期害虫是实现“双高”(高产、高糖)甘蔗目标的根本保障。

而目前甘蔗大生长期害虫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大多由小户分散进行,多种害虫需要多次施药防治,不但费工费时,用工用水难,防治成本高,而且还易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增加防治难度。再加上传统人工喷药防治常规植保设备效率低,小户分散进行施药技术参差不齐,在农药使用的种类、剂量、时间上不合理,质量难以保证,整体防控效果不佳。因此,针对传统人工喷药防治存在的缺陷和甘蔗高秆作物人工施药困难,研究轻简易行的精准高效施药技术势在必行。

飞防具有超低量施药、作业效率高、安全、经济等优点,在甘蔗等高秆作物施药作业方面,具有其它常规措施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飞防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力缺乏,防治成本高等问题,有助于切实推进甘蔗害虫统防统治进程,提高整体防控效果,增强减灾防灾能力。

飞防采用微量雾化喷药技术和GPS定位,精准无盲区;比传统人工喷药防治成本低,作业效率高,防控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人工喷药防治存在的缺陷和甘蔗高秆作物人

工施药困难的产业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以期切实推进甘蔗害虫统防统治进程,提高整体防控效果,增强减灾防灾能力。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于7-8月甘蔗大生长期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多种害虫混合爆发高峰期,选择集中连片无高大障碍物的蔗地,使用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选用三角翼动力飞机,采用微量雾化喷药技术和GPS定位,一次性对蔗地施药。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集中连片无高大障碍物的蔗地为选择集中连片蔗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无影响飞行安全的8米以上的高大障碍物的蔗地。

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为:按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30克/亩+20%阿维菌素·杀螟硫磷乳油100毫升/亩+飞防专用助剂300毫升/亩混合而成;所述的飞防专用助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各成分组成:有机硅12%,磷酸二氢钾15%,丙三醇10%,十二烷基硫酸钠5%和大豆油58%;同时将所述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按每驾次载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量60-120升喷施150-300亩所需的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中的各农药量和飞防专用助剂量加入兑药桶内充分混匀后,经4层纱布漏斗过滤,随用随配。

4.根据技术方案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精准高效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微量雾化喷药技术为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所述超低容量喷雾为雾滴直径<200微米,作业高度为10~11米,喷幅25~26米,亩喷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400毫升。

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对7-8月甘蔗大生长期混合发生的多种害虫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均具有特别显著的防治效果。本发明方法对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等4种害虫的整体防效达85.6%-100%,显著高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的整体防效65.2%-89.2%,本发明方法的整体防效较传统人工喷药防治提高10.3%-20.6%。本发明方法每驾次载药60-120升,亩喷药量400毫升,可喷施150-300亩,耗时6-10分钟,比传统人工喷药防治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力缺乏,用工用水难,防治成本高等问题,有助于切实推进甘蔗害虫统防统治进程,提高整体防控效果,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方法采用微量雾化喷药技术和GPS定位,精准无盲区、具有超低量施药、作业效率高、安全、经济等优点,在甘蔗等高秆作物施药作业方面,具有传统人工喷药防治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3.本发明的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及助剂,采用独有沉降剂和粘着剂,解决了空中喷施后药液蒸发及漂移瓶颈,用药量少且安全环保,亩药液用量仅400毫升;药剂利用率高、防效特别显著,可有效防控甘蔗绵蚜,兼治甘蔗螟虫、蓟马、粘虫等,对甘蔗安全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方法在云南耿马蔗区防治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应用(大田示范)

试验地: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蔗区进行,2014年和2015年各示范1万亩。新植宿根蔗,甘蔗品种ROC22、粤糖93-159、粤糖86-368、盈育91-59等生产主栽品种,种植行距1米。

地块土质、肥力、灌溉、管理及蔗株长势均较一致。历年甘蔗绵蚜、蓟马、螟虫、粘虫危害较重且普遍。

试验设本发明方法和传统人工喷药防治2个处理对比示范,本发明方法示范面积9000亩,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示范面积1000亩,对照区喷洒等量清水。

处理1(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于8月初甘蔗大生长期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等多种害虫混合爆发高峰期,选择集中连片蔗地面积在1000亩以上,无影响飞行安全的8米以上的高大障碍物的蔗地,使用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选用三角翼动力飞机,采用微量雾化喷药技术和GPS定位,一次性对种植有甘蔗的蔗地施药。

(2)所述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为:按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30克/亩+20%阿维菌素·杀螟硫磷乳油100毫升/亩+飞防专用助剂300毫升/亩混合而成;所述的飞防专用助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各成分组成:有机硅12%,磷酸二氢钾15%,丙三醇10%,十二烷基硫酸钠5%和大豆油58%;所述飞防专用助剂按其各成分及比例混合而成。同时将所述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按每驾次载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量60-120升喷施150-300亩所需的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中的各农药量和飞防专用助剂量(即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中的各组分)加入兑药桶内充分混匀后,经4层纱布漏斗过滤,随用随配。

(3)所述的采用微量雾化喷药技术为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所述超低容量喷雾为雾滴直径<200微米,作业高度为甘蔗上方10~11米,喷幅25~26米,亩喷新型飞防专用多功能配方药剂400毫升。

处理2(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的实施步骤如下:

于8月初甘蔗大生长期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等多种害虫混合爆发高峰期,每亩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克+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95%杀虫单原粉200克,对水60千克,用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处理2采用的是生产上常用的农药及配比和喷药方式,其用药量大,费工费时,作业效率低,用水量大,成本高,防效比本发明显著低。

上述处理及对照实施后,30天进行防效调查。

甘蔗绵蚜:各处理示范区随机抽取20户,每户面积10亩以上,5点取样,每点面积66平方米,分别调查记录每点蔗株总数和绵蚜有虫株数,计算有虫株率及防治效果。

绵蚜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绵蚜防治效果(%)=[对照区虫株率-处理示范区虫株率]/对照区虫株率×100

甘蔗蓟马:各处理示范区随机抽取20户,每户面积10亩以上,5点取样,每点面积66平方米,每点连续调查20株,分别记录蓟马虫株量,计算防治效果。

蓟马防治效果(%)=[对照区虫株量-处理示范区虫株量]/对照区虫株量×100

第3、第4代甘蔗螟虫钻蛀危害蔗茎:各处理示范区随机抽取20户,每户面积10亩以上,5点取样,每点面积66平方米,每点连续调查20株,分别记录每株总节数和螟害节数,然后计算螟害株率、螟害节率和防治效果。

螟害株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调查总节数]×100

螟虫防治效果(%)=[对照区螟害株率(或螟害节率)-处理示范区螟害株率(或螟害节率)]/对照区螟害株率(或螟害节率)×100

粘虫:各处理示范区随机抽取20户,每户面积10亩以上,5点取样,每点面积66平方米,每点连续调查20株,分别记录粘虫虫株量,计算防治效果。

粘虫防治效果(%)=[对照区虫株量-处理示范区虫株量]/对照区虫株量×100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方法大田示范对甘蔗大生长期害虫的防效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方差分析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成本效率分析如表2所示:

表2本发明方法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成本效率对比分析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对7-8月甘蔗大生长期混合发生的多种害虫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均具有特别显著的防治效果。本发明方法对甘蔗绵蚜、蓟马、粘虫和第3、第4代蔗螟等4种害虫的整体防效达85.6%-100%,显著高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的整体防效65.2%-89.2%,本发明方法的整体防效较传统人工喷药防治提高10.3%-20.6%。本发明方法比传统人工喷药防治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力缺乏,用工用水难,防治成本高等问题,有助于切实推进甘蔗害虫统防统治进程,提高整体防控效果,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