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花盆,特别涉及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追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进行精神追求,而种植花草就是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形式。相比于农村,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缺乏可以用来种植花草的土壤。因此,城市中的人们将花草种植在花盆中,便于进行打理。
公开号为CN10402593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该景观花盆设置相互套接的上下盆体,并通过液压缸控制上盆体浸入下盆体中,使下盆体中的水通过设置在上盆体底部和侧壁的透气孔浸入上盆体中,实现上盆体的加水。而上盆体加完水后,通过液压缸控制上盆体离开下盆体,停止加水。
但是,液压缸的设置只是避免人们拎着水壶浇水,但是仍然需要依靠人们去观察上盆体来控制加水时间,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该自灌溉景观花盆无需人们去观察即可自动实现对盆体进行加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端凹陷形成圆柱状凹槽,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蓄水腔,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连通凹槽和蓄水腔的多个连通孔,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用于种植花草且与凹槽的侧壁抵接的盆体,所述盆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磁块产生磁性吸合的第二磁块,所述盆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水孔,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凹槽和蓄水腔的第二进水孔,当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对齐时,水经过第二进水孔和第一进水孔进入盆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盆体失水较多时,盆体的重力减小。当盆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大于盆体的重力和第二磁块对第一磁块的作用力之和时,盆体能够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分离。当盆体上浮至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对齐时,水经过第二进水孔和第一进水孔进入盆体。随着水进入盆体,盆体的重力增大,从而盆体朝凹槽的底部移动,使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错位,从而停止向盆体中进水。此时,需要手动驱动盆体进一步移动至盆体和凹槽的底部抵接,此时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再次抵接。因此,该花盆能够实现自动进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孔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第一进水孔小于第二进水孔和第一进水孔大于第二进水孔,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孔径相等利于在安装时对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进行装配和对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凹槽的槽底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有背离凹槽的槽底的引导面,当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对齐时,限位块沿着安装槽移动至部分卡入安装槽且引导面抵接于限位槽的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对齐时,限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安装槽移动至部分卡入安装槽时,盆体无法进一步移动,使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准确对齐,从而使水能够从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进入盆体。随着水进入盆体,盆体的重力增大,从而盆体作用于限位块的导向面,使限位块退出限位槽,从而盆体能够向下移动,使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错位,停止向盆体进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贯穿盆体,所述限位槽比第一进水孔更远离盆体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块卡在限位槽中而无法自动退出时,由于限位槽贯穿盆体,因此可以手动驱动限位块退出限位槽,从而能够将盆体从凹槽中取出进行检修或者驱动盆体向凹槽的槽底移动。而限位槽比第一进水孔更远离盆体的底部,而第一进水孔在盆体中土壤的上方,因此限位槽也在盆体中土壤的上方,因此能够避免因土壤盖住限位槽而难以驱动限位块退出限位槽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的内侧壁在第一进水孔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从盆体的内侧壁向盆体中心处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第一进水孔进入盆体后,水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导流片上。经过导流片的阻挡后,水能够沿着导流片像盆体的中央和周向移动,增加水和土壤的接触时间,促进土壤对水的均匀吸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片呈螺旋式分布在盆体的内侧壁,所述导流片从靠近盆体的内侧壁一端至远离盆体的内侧壁的一端向盆体的底部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流片移动。由于导流片呈螺旋式分布且导流片从靠近盆体的内侧壁一端至远离盆体的内侧壁的一端向盆体的底部倾斜,因此水一方面能够沿着导流片移动,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水能够沿着导流片向盆体中央移动,从而进入位于盆体中央的土壤中。因此,水能够直接从不同深度进入土壤中,加快土壤对水吸收。当水从上往下流过土壤时,水会带动土壤下沉,增加土壤厚实度,从而不利于空气进入土壤。而水从不同深度进入土壤,则能够减慢土壤下沉的速度,有利于植物的种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片设置有多块,多块所述导流片分多层设置,相邻两层的所述导流片交错分布,每层所述导流片设置有多块,每层所述导流片沿着盆体的圆周等间距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流片移动。当水流动至同一层两块相邻导流片之间时,水能够掉落到下一层导流片上。因此,水在不同层的导流片上移动,因此水能够直接从不同深度进入土壤中,加快土壤对水吸收。当水从上往下流过土壤时,水会带动土壤下沉,增加土壤厚实度,从而不利于空气进入土壤。而水从不同深度进入土壤,则能够减慢土壤下沉的速度,有利于植物的种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环形卡槽,每层所述导流片过盈安装在对应的环形卡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卡槽的设置使导流片能够从盆体上进行拆卸,从而能够将环形卡槽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的底部向盆体的口部凹陷形成定位槽,所述盆体在导流片的下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朝向盆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环形凸块,所述定位槽的底部位于盆体内的一侧卡入环形凸块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盘、盆体的侧壁和盆体的顶部形成盆体内的储水区。水能够从托盘和盆体的侧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储水区。而托盘的下方设置有环形凸块和定位槽底部卡合,从而定位槽起到对托盘的支撑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槽底中心处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卡入定位槽中且与定位槽的侧壁抵接,所述定位杆呈棱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盆体失水较多时,盆体的重力减小。当盆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大于盆体的重力和第二磁块对第一磁块的作用力之和时,盆体能够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分离。此时,由于凹槽呈圆柱状,而盆体与凹槽的侧壁抵接,因此盆体也呈圆柱状。即盆体能够绕着凹槽的轴心线转动。因此当盆体在浮动过程中,若盆体发生转动,则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始终处于错位状态,且限位槽和安装槽始终处于错位状态。随着盆体进一步失水,盆体进一步上浮,而始终无法进水,因此无法实现盆体的自动进水。而棱柱状的定位杆和定位槽的相互配合,起到限制盆体转动的作用,使盆体只能上下浮动,而无法发生转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水对盆体的浮力实现对盆体的自动加水,避免人们忘记及时进行浇灌;
2、水的比热容较大,而盆体与水接触,从而水能够起到维持盆体的温度稳定的作用,促进盆体中植物的生长;
3、定位槽一方面和定位杆配合起到限制盆体转动的作用,同时起到支撑托盘形成储水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安装块和盆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安装块;2、蓄水腔;3、引流孔;4、凹槽;5、连通孔;6、定位杆;7、第二进水孔;8、安装槽;9、弹簧;10、限位块;11、导向面;12、第二磁块;13、盆体;14、定位槽;15、第一进水孔;16、限位槽;17、第一磁块;18、导流片;19、托盘;20、环形凸块;21、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参照图1、2和3,一种自灌溉景观花盆,包括安装块1。安装块1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蓄水腔2。安装块1的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引流孔3,引流孔3贯穿安装块1且与蓄水腔2连通。水可以在水泵作用下经过引流孔3进入蓄水腔2并充满蓄水腔2。
参照图1、2和3,安装块1的顶部凹陷形成圆柱状凹槽4。凹槽4的槽底设置有多个连通孔5,多个连通孔5连通凹槽4和蓄水腔2。凹槽4的槽底的中心设置有定位杆6,定位杆6呈棱柱状。优选的,定位杆6呈长方体状。凹槽4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第二进水孔7,两个第二进水孔7连通凹槽4和蓄水腔2。两个第二进水孔7对称设置在凹槽4的两侧。参照图3和4,凹槽4的侧壁在第二进水孔7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槽8。安装槽8中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安装槽8的槽底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安装槽8的侧壁抵接并沿着安装槽8滑动。限位块10设置有导向面11,导向面11背离凹槽4的槽底。参照图5,凹槽4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磁块12,第二磁块12比安装槽8更靠近凹槽4的槽口。
参照图1、2和3,凹槽4内设置有与凹槽4的侧壁紧密抵接的盆体13。盆体13的底部向盆体13的口部凹陷形成定位槽14。定位槽14呈长方体状,大小和定位杆6适配。定位杆6能够完全卡入定位槽14中且定位杆6的侧壁和定位槽14的侧壁紧密抵接。盆体13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贯穿盆体13的第一进水孔15。两个第一进水孔15对称分布在盆体13的两侧。两个第一进水孔15和两个第二进水孔7一一对应,第一进水孔15和第二进水孔7的孔径相等。第二进水孔7和凹槽4的槽底底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进水孔15和盆体1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定位杆6的长度。参照图3和4,盆体13的外侧壁在第一进水孔15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贯穿盆体13。限位槽16和第一进水孔15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槽8和第二进水孔7之间的距离相等。参照图5,盆体13的外侧壁镶嵌有第一磁块17,第一磁块17比限位槽16更靠近盆体13的口部。第一磁块17和第二磁块12能够产生磁性吸合。
参照图1、2和3,盆体13的内壁在第一进水孔15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片18。导流片18从盆体13的内侧壁向盆体13的中心处延伸。导流片18呈螺旋式分布在盆体13的内侧壁。导流片18从靠近盆体13内侧壁一端向盆体13的底部倾斜。
参照图3,盆体13在导流片18的下方设置有托盘19,托盘19和盆体13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托盘19、盆体13的内侧壁和盆体13的顶部围成储水区。水能够从托盘19和盆体1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储水区。托盘19朝向盆体13的底部一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环形凸块20。定位槽14的底部位于盆体13内的一侧卡入环形凸块20并和环形凸块20的侧壁紧密抵接。
工作过程:当盆体13失水较多时,盆体13的重力减小。当盆体13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大于盆体13的重力和第二磁块12对第一磁块17的作用力之和时,盆体13能够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第一磁块17和第二磁块12分离,定位杆6相对定位槽14移动。当盆体13上浮至第一进水孔15和第二进水孔7对齐时,水经过第二进水孔7和第一进水孔15进入盆体13。而当第一进水孔15和第二进水孔7对齐时,限位块10在弹簧9的作用下沿着安装槽8移动至部分卡入安装槽8时,盆体13无法进一步移动。
随着水进入盆体13,盆体13的重力增大,从而盆体13作用于限位块10的导向面11,使限位块10退出限位槽16,从而盆体13朝凹槽4的底部移动,使第一进水孔15和第二进水孔7错位,从而停止向盆体13中进水。此时,需要手动驱动盆体13进一步移动至盆体13和凹槽4的底部抵接,此时第一磁块17和第二磁块12再次抵接,定位杆6完全卡入定位槽14中。因此,该花盆能够实现自动进水。
当水从第一进水孔15进入盆体13后,水进一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流片18移动。由于导流片18呈螺旋式分布且导流片18从靠近盆体13的内侧壁一端至远离盆体13的内侧壁的一端向盆体13的底部倾斜,因此水一方面能够沿着导流片18移动,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水能够沿着导流片18向盆体13中央移动,从而进入位于盆体13中央的土壤中。而多余的水会进入储水区。因此,水能够直接从不同深度进入土壤中,加快土壤对水吸收。当水从上往下流过土壤时,水会带动土壤下沉,增加土壤厚实度,从而不利于空气进入土壤。而水从不同深度进入土壤,则能够减慢土壤下沉的速度,有利于植物的种植。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导水在盆体13内流动的方式不同。
参照图6、7和8,实施例2中,盆体13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环形卡槽21。多个环形卡槽21平行于盆体13的底部。相邻两个环形卡槽21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环形卡槽21中过盈安装有两块导流片18。靠近盆体13的口部的两块导流片18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进水孔15的正下方。两块导流片18沿着盆体13的圆周对称分布。相邻两层的导流片18交错分布。
工作过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水在盆体13中的流动方式不同。
实施例2中,当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流片18移动。当水流动至同一层两块相邻导流片18之间时,水能够掉落到下一层导流片18上。重复这个过程至水进入土壤中或者储水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