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捕捉穴居动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88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捕捉穴居动物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捕捉穴居动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野生动物研究和监测过程中经常需要活捕动物个体,用于标记、测量和采样。活捕要求尽量减少对动物造成损伤,尽可能小地对动物的机体、生理和行为造成改变,同时要尽可能提高捕获准确性和捕获效率。目前广泛用于活捕动物的方法包括笼捕法、网捕法。

上述方法各自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适应于活捕穴居动物。具体地说,这些缺陷包括:网捕法通过在林间张网的方法,活捕误撞入网的飞鸟,主要适用于鸟类,不完全适用于穴居动物,而且目的性不强,误捕的非目标鸟种众多,鸟撞网后的挣扎也会损伤鸟羽甚至造成鸟类死亡,带来不必要的野生动物损失。笼捕法通过放置诱饵的方式,引诱目标动物进入捕笼,进而触发锁闭装置,将动物关在笼内。各类捕笼的主要差别在于锁闭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弹簧式、翻转式等。弹簧式利用弹簧、钢片牵引笼门关闭,在野外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因为弹簧锈蚀而失效。翻转式笼门则需要较大的转动空间,在野外容易被树枝杂草阻挡而失效。目前所有笼式装置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穴居动物的习性,多为横式结构设计。穴居动物包括树栖洞巢鸟类和穴居哺乳动物,它们一方面习性谨慎,对于纵深相对很长的横式结构戒惧甚重,经常因为在动物反复试探过程中,错误触发锁闭装置,将动物锁在笼外使捕笼实效,因此野外实践中很难用这类装置活捕穴居动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捕捉穴居动物的装置,以解决在野外捕捉动物为一种长期过程,现有捕捉装置多为带有弹簧结构的装置,长时间处于一个状态导致弹簧及其他弹性部件老化而无法灵活操作实现捕捉动物的目的,捕捉的灵活性差且不可靠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自动捕捉穴居动物的装置,它包括笼体、踏板、外换向轴、挡板和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所述笼体为矩形体,所述笼体的一侧壁上加工有动物进口,外换向轴和挡板均位于笼体外,所述外换向轴水平设置在动物进口的正上方,所述挡板竖直设置在动物进口处,笼体上设置有笼门,所述踏板和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均设置在笼体的内部,所述踏板水平设置,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设置在踏板的正上方;

内置传动组件包括内换向轴和至少一根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绕过内换向轴设置在踏板上,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笼体后绕过外换向轴设置在挡板上,挡板在牵引绳的带动下作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一种充分利用穴居动物的习性并根据野外捕捉条件和穴居动物对细小洞穴又有探查倾向的特点而设计的专门的活捕装置。易于操作和维护,成本低廉,目的性强,捕捉效率高。

2、本发明通过笼体、踏板、外换向轴、挡板和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动物自重以及活动规律实现自动捕捉的效果,不依赖其它的动力,使用更加可靠。同时本发明的捕捉原理使动物很难逃脱,也不会出现动物试图从笼口缝隙钻出时被卡死的情况,对动物损伤小,有效提高了对捕捉动物过程中安全性和个体完整性。

3、本发明的结构中未设置弹性件,能够有效避免因在野外放置时间长而失效,有助于提高捕获效率。

4、本发明的结构稳定且使用可靠,动物踩踏在踏板上后,挡板通过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和外换向轴之间相互配合使其上升遮挡住动物进口,有效避免被捕动物被其它捕食动物掠食。

5、本发明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稳定可靠,捕捉效率高,将对提高野生动物研究、监测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了本发明的第一侧视结构剖面图;

图5示意了本发明的第二侧视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笼体1、踏板2、外换向轴3、挡板4和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所述笼体1为矩形体,所述笼体1的一侧壁上加工有动物进口6,外换向轴3和挡板4均位于笼体1外,所述外换向轴3水平设置在动物进口6的正上方,所述挡板4竖直设置在动物进口6处,笼体1上设置有笼门11,所述踏板2和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均设置在笼体1的内部,所述踏板2水平设置,至少一组内置传动组件设置在踏板2的正上方;

内置传动组件包括内换向轴5-1和至少一根牵引绳5-2,牵引绳5-2的一端绕过内换向轴5-1设置在踏板2上,牵引绳5-2的另一端穿过笼体1后绕过外换向轴3设置在挡板4上,挡板4在牵引绳5-2的带动下作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本发明中笼体1用以容纳和保护被活捕的动物,由不透光材料如木板、金属板、塑料板制成。笼体1内部衬以柔软材料,以减少被捕动物试图逃脱时所受损伤,笼体1上加工有小孔以保证空气流通。笼体1上动物进口6所在侧壁为笼体的正面,动物进口6为被捕动物进入提供位置,笼口大小以方便目标动物进入为准,即稍大于目标动物躯干直径,以阻止过大的动物进入。

本发明中的踏板2为由软质带孔材料制成,如木板、铁片、塑料板、带边框铁丝网或其他柔性材料,以减少向下滑动时的空气阻力。当踏板2向下滑动时,通过牵引绳5-2,经过内换向轴5-1和外换向轴3改变牵引方向,挡板4向上运动,关闭动物进口6。踏板2设置在动物进口6下方,与踏板2下沿的距离,与目标动物身体全长相当,以减少进笼动物逃脱的可能。踏板2距离笼体1底板的距离,大于挡板4向上完全动物进口6所需向上移动的距离。

本发明中牵引绳5-2除了牵引挡板4外,也起到保持踏板2处于水平状态的作用。牵引绳5-2由摩擦系数较小、便于打结安装的细钢丝、尼龙丝、塑料丝等制成。

本发明中内换向轴5-1设置于笼体1内部的顶端处,内换向轴5-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笼体1的左、右侧板上。外换向轴3设置在笼体1动物进口6所在侧壁的前方。外换向轴3和内换向轴5-1均由摩擦数较小的金属杆等制成,确保与牵引绳5-2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免锈蚀粘结在一起。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当踏板2为矩形时,踏板2的正上方对应设置有两组内置传动组件,每组内置传动组件包括内换向轴5-1和两根牵引绳5-2,踏板2的每个端角处对应设置有一根牵引绳5-2。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踏板2上加工有与牵引绳5-2一一对应设置的导孔7,每个导孔7靠近其对应的牵引绳5-2设置,每个导孔7内对应设置有一根踏板用导轨8。

本实施方式中踏板2的四角加工有导孔7,导孔7与踏板用导轨8一一对应设置,每根踏板用导轨8从其对应的导孔7中穿过。动物进入笼体1踏上踏板2后,踏板2沿踏板用导轨8向下滑动,滑动的动力来自踏上踏板2动物的体重。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踏板用导轨8与笼体1的内壁间隙设置。本实施方式中踏板用导轨8为踏板2上下往复运动提供限位和引导的作用,确保踏板2竖直方向运动的流畅性。踏板用导轨8与笼体1的内壁之间间隙设置,踏板2的四周外缘与笼体1的内壁之间也为间隙设置,有效避免踏板2运动时与笼体1的内壁之间发生剐蹭。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笼体1的高度为H,笼体1的宽度为W,笼体1的长度为L,笼体1宽度W和笼体1长度L均小于笼体1高度H。

本实施方式中笼体1宽度W和笼体1长度L均小于笼体1高度H,如此设置能够确保装置为立式结构,以符合穴居动物向下探索的习性,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捕捉动物、防止逃脱,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动物的伤害,确保动物捕捉后的完整性。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当动物进口6所在笼体1侧壁的壁厚为笼体1长度L的八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时,动物进口6为动物进入洞口。

本实施方式中当动物进口6为动物进入洞口时,该动物进口6为具有引导功能的进口,具有一定的进深,限制动物随意转身。该动物进口6的设置还能够有效保证动物试探过程中不会导致触发结构的错误触发,一旦触发则肯定将动物活捕在笼体1的内部。这一优点能够有效避免因动物误触而导致装置在野外失效,提高活捕动物的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动物进入洞口的进深也使得笼体1的内部环境相对较暗,有助于降低被捕动物的精神压力,限制其随意转身,降低挣脱行为的强度,减少其被损伤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中动物进入洞口是通过笼体1的前面板进行加厚。在前面板上直接加工通孔。另外一种方式是附装套管方式,即在动物进口6前使用套管支架安装洞道,套管支架为固定套管,有效避免阻挡挡板4的运动。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笼体1外设置有与挡板4相配合的两条外置导轨9,两条外置导轨9之间竖直并列设置,挡板4设置在两条外置导轨9之间且其沿外置导轨9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两条外置导轨9的设置是为了有效限定挡板4的运动轨迹,为挡板4的运动过程提供引导、限定和辅助支撑的作用。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笼体1外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两个上限位柱10-1、两个下限位柱10-4、多个限位套环10-2和多个限位倒刺10-3,挡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多个限位套环10-2与两条外置导轨9相连接,每条外置导轨9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倒刺10-3,每条外置导轨9的上端对应设置有一个上限位柱10-1,每条外置导轨9的下端对应设置有一个下限位柱10-4。

本实施方式中挡板4由轻质坚固材料制成,其形状为矩形,尺寸稍大于动物进口6,以便装置被动物触发后,能完全遮闭动物进口6,阻止动物逃脱。

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套环10-2内径略大于外置导轨9,并套在外置导轨9上,使挡板4能够沿外置导轨9上下自由滑动。挡板4和踏板2被牵引绳5-2牵引分别悬挂在笼体1的外部和内部,上限位柱10-1和下限位柱10-4的设置能够有效阻止外置导轨9的脱落。除用于固定挡板导轨外,上限位柱10-1和下限位柱10-4还能够用于限制挡板4的活动范围,即挡板4处于最上方时完全遮挡动物进口6,挡板4处于最下方时,其上沿与动物进口6的上沿平齐。多个限位倒刺10-3使用顺进逆阻式结构,起到限位阻尼的作用。安装于外置导轨9或笼体1前面板上,允许挡板4向上通过。挡板4到达最高位置遮蔽动物进口6后,个限位倒刺10-3即阻止挡板4向下移动,锁闭动物进口6。在外置导轨9靠近上限位柱10-1的位置,沿四周从上方斜向下打若干小孔,插入适当长度有弹性的细钢丝、塑料丝等,即组成位倒刺10-3,多个限位倒刺10-3的设置位置朝上。限位套环10-2沿外置导轨9向上运动时,顺着限位倒刺10-3的方向,阻力很小,反之则被限位倒刺10-3阻挡,无法自然落下,从而防止因捕获的动物跳起导致笼口挡板下坠,阻止动物逃脱的。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笼门11铰接在笼体1的一侧壁上且其与动物进口6相对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笼门11与动物进口6相对设置为笼门11最佳的设置位置,有利于方便打开笼门11直接获取动物。笼门11的一端铰接在笼体1的一侧壁上,笼门11的另一端通过锁扣、挂钩或其他现有的锁紧件与笼体1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笼门11的所在面为笼体1后板,其开启方式为单侧开启,打开锁扣,打开笼门11,取出被活捕的动物。为了便于安全取出动物,笼门11设置为是笼体1后板,或设置为笼体1后板的一部分。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挡板4上设置有配重块12。本实施方式中配重块12的设置有利于方便调节挡板4的重量。使挡板4重量与踏板2的重量相当,从而在没有动物踏上踏板2时不运动,而有动物踏上踏板2上时,踏板2会因为动物的体重向下滑动。其他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九相同。

本发明的装配过程如下:

1)根据所需活捕的目标动物,制作合适尺寸的笼体1,确定动物进口6大小和恰当的笼体1高度,确定笼体1的前面板的厚度或其他动物进口6的引导方式。

2)先拔上限位柱10-1,按限位倒刺10-3的顺进方向依次拆下外置导轨9和挡板4。然后将挡板4置于初始位置,按按顺进方向装回外置导轨9,插回上限位柱10-1和下限位柱10-4。

3)调整各根牵引绳5-2的长度,使踏板2水平停于合适位置。

4)通过笼门11在踏板2上放上适合于目标动物的诱饵。

5)调整配重块12,使踏板2和挡板4重量平衡且能自由移动。如有阻力,适当在牵引绳5-2上涂抹植物润滑油,或者更换牵引绳5-2。

6)将装配好的本发明放于穴居动物最常出没的位置。

7)确认捕到动物后,取下本发明,小心打开笼门11,装动物转移至合适的保定装置中。

结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图6和图7说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为拟活捕大斑啄木鸟,准备黄粉虫作为诱饵,将其装在纱袋中,使其既能活动产生声音散发气味,又不会四下爬走。根据装配顺序装配本装置,将诱饵纱袋放置在踏板2中央,使用野外自然物体调整配重。考虑到啄木鸟偏好落于树枝,使用附装套管模式。引导方式采用附装套管模式,套管形成的洞道长度自由,且套管前端底部向前延伸,便于目标大斑啄木鸟停栖。装置外侧适当用树皮伪装。将装配好的装置悬挂于大斑啄木鸟经常活动的林区的树干上。实际使用中,使用20个本发明装置,一周内上笼28只大斑啄木鸟全部被活捕,而传统网捕方法则要么无法活捕,要么困死网上,要么羽毛受损。

实施例二: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为拟活捕花鼠,准备红松松籽作为诱饵。根据装配顺序装配本装置,将诱饵置在踏板2中央,使用野外自然物体调整配重。考虑到花鼠行为习惯,使用笼体1前面板加厚的方式,在加厚的前面板上加工动物进入洞口,适用于复杂活捕环境使用。将装配好的装置半埋于花鼠经常活动区域的土壤里,只露出笼口,动物进入洞口适当高于前方土面,以免阻挡其升起。笼体暴露在土外的部分用周围当季植物伪装。为不不影响挡板4的移动,在笼体1前面板与前方土壤之间用一块木板隔开适当的距离。由于啮齿动物对气味敏感,每次捕到花鼠后,需要使用周围植物擦拭笼体,以除去气味。使用该装置20只,同时使用普通捕笼20只,随机放置在同一林地,一周内该装置活捕花鼠52只次,捕后测量完即释放,而普通捕笼仅活捕到19只,效率提高173%。同时,该装置活捕的花鼠无一死亡,而普通捕笼中有一只花鼠被黄鼬拖出吃掉半个身体。

实施例三: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例:使用薄钢片式限位倒刺10-3。限位倒刺10-3由相对折叠的两块薄钢片组成,一片安装于挡板4处,另一片安装于预计挡板4锁止位置处。挡板4滑到锁止位置后,两块钢片相嵌,阻止挡板4下落。重新安装装置时,需要拔下上限位柱10-1,拆下踏板用导轨8,向上移出挡板4,再将挡板4置于初始位置,然后装回踏板用导轨8,插回上限位柱10-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