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燕麦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燕麦在高寒区旱、坡地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燕麦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是一种粮经饲兼用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土地贫瘠、耐适度盐碱等特点,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山西省是我国小杂粮的主产区之一,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种植面积大、分布广、品种多。燕麦是山西小杂粮的主要品种之一,主产区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由于产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偏少、气候干燥等特殊的自然条件,燕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燕麦品种较好,营养成分较高,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山西省将燕麦等特色杂粮的产业化开发确定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为燕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提高燕麦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为非常紧迫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燕麦在高寒区旱、坡地高产栽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燕麦在高寒区旱、坡地高产栽培方法,采用一选,两保,三防,三适时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品种:选择质量好、适应性强的品种;
S2、选地:选择前茬为马铃薯、豆类,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坡地块,要求地势平整、集中连片、便于管理,优先选择具备水浇条件的地块;
S3、整地:整地标准为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无较大的残株、残茬,早秋深耕,耕深为20-25cm,3月中旬顶凌耙耱;
S4、播种量:每亩播量为10-13kg,旱地保苗30万株/亩,水地保苗35万株/亩;
S5、施肥量: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1500-2000kg/亩做基肥;或者结合播种,施入优质农家肥750-900kg/亩做种肥;
S6、播种期:夏莜麦区在3月20日至4月5日适期早播,秋莜麦区旱坡地在5月30日播种,平滩地在5月20日播种;若选用早熟品种,播种时期则推迟到6月20日前;
S7、中耕:中耕2次,其中,第1次中耕于2叶1心期进行,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第2次中耕于4叶到5叶期进行,要求深锄拔大草;
S8、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再结合对种子的适当处理,包括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播前进行晒种,浸种,并用种子量0.3%的浓度为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燕麦坚黑穗病;
S9.防虫:通过深翻地、灭草和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在防治时,蚜虫的防治使用5%鱼藤酮微乳剂200倍液喷雾;粘虫的防治用5%S-氰戊菊酯乳油15-20ml对水60kg喷雾处理;
S10、防草:在燕麦2叶1心期进行第1次进行中耕,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在4叶到5叶期进行第2次中耕,要求深锄拔大草,并于4-5叶期,每亩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40-50g对水40kg喷雾除草,以达到理想的除草目的;
S11、收获时期:当裸燕麦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
优选地,所述步骤S4采用机械化播种,行距为20-25cm,播种深度为4-6c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一选,两保,三防,三适时”的新技术。一选就是选用适合本地特点、抗逆性强的优良燕麦品种。两保就是保证施足底肥和保证播前灌水: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1500-2000kg/亩做基肥;或者结合播种,施入优质农家肥750-900kg/亩做种肥;在秋翻或春翻地的基础上,打畦、筑埂进行灌水,如未进行秋翻或春翻整地,进行原垄沟灌。三防是防病、防虫、防草。防病上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再结合对种子的适当处理,包括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播前进行晒种,浸种,并用种子量0.3%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燕麦坚黑穗病;对于虫害,主要是防治蚜虫和粘虫:蚜虫的防治可使用5%鱼藤酮微乳剂200倍液喷雾;粘虫的防治可用5%S-氰戊菊酯乳油15-20ml对水60kg喷雾处理。田间杂草的防治主要是在燕麦4-5叶期,每亩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40-50g对水40kg喷雾除草,再结合生长期2次适时的中耕除草以达到理想的除草目的。三适时是适时播种、中耕及收获。大大提高了燕麦在高寒区旱、坡地高产栽培的产量。
技术方案: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燕麦高寒区旱、坡地高产栽培方法,采用一选,两保,三防,三适时的栽培方法,具体按下列步骤进行:
S1.选用品种:选择质量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如:同燕1号、同燕2号等。
S2.选地:选择前茬为马铃薯、豆类,中等以上肥力的盐碱地块,要求地势平整、集中连片、便于管理,优先选择具备水浇条件的地块。
S3.整地:整地标准为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无较大的残株、残茬。早秋深耕,耕深为20-25cm,3月中旬顶凌耙耱。
S4.播种量:每亩播量为10-13kg,一般旱地保苗30万株/亩,水地保苗35万株/亩。
S5.施肥量: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1500-2000kg/亩做基肥;或者结合播种,施入优质农家肥750-900kg/亩做种肥。
S6.播种期:夏莜麦区一般在3月20日至4月5日适期早播,秋莜麦区旱坡地一般5月30日播种,平滩地一般5月20日播种。如选用早熟品种,播种时期可推迟到6月20日前。
S7.中耕:中耕2次,其中,第1次中耕于2叶1心期进行,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第2次中耕于4叶到5叶期进行,要求深锄拔大草。
S8.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再结合对种子的适当处理,包括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播前进行晒种,浸种,并用种子量0.3%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燕麦坚黑穗病。
S9.防虫:主要害虫有粘虫、地老虎、麦二叉蚜和金针虫等,可通过深翻地、灭草和喷施药剂等防治。在防治时,蚜虫的防治可使用5%鱼藤酮微乳剂200倍液喷雾;粘虫的防治可用5%S-氰戊菊酯乳油15-20ml对水60kg喷雾处理。
S10.防草:田间杂草的防治主要是在燕麦2叶1心期进行第1次中耕,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在4叶到5叶期进行第2次中耕,要求深锄拔大草,并于4-5叶期,每亩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40-50g对水40kg喷雾除草,以达到理想的除草目的。
S11.收获时期:当裸燕麦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
实施例1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水泊寺乡东王庄村,海拔1050m,年平均降雨量为370-460mm,蒸发量为1876mm,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0℃,无霜期138d。
1.选用品种:选择同燕1号、同燕2号等。
2.播种地准备:选择前茬为马铃薯、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坡地块,要求地势平整、集中连片、便于管理。优先选择具备水浇条件的地块。整地标准为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无较大的残株、残茬。早秋深耕,耕深为20-25cm,3月中旬顶凌耙耱。
3.播种方式:机械化播种,行距为20-25cm,播种深度为4-6cm。
4.播种量:每亩播量为10-13kg,保苗35万株/亩。
5.施肥量: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1500-2000kg/亩做基肥,拔节后抽穗前再追施1次磷、钾复合肥,每亩8kg,以保证后期生长发育所需养分。
6.播种期:于3月30日播种。
7.中耕:中耕2次,其中,第1次中耕于2叶1心期进行,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第2次中耕于4叶到5叶期进行,要求深锄拔大草。
8.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再结合对种子的适当处理,包括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播前进行晒种,浸种,并用种子量0.3%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燕麦坚黑穗病。
9.防虫:主要是防治蚜虫和粘虫:蚜虫的防治可使用5%鱼藤酮微乳剂200倍液喷雾;粘虫的防治可用5%S-氰戊菊酯乳油15-20ml对水60kg喷雾处理。
10.防草:田间杂草的防治主要是在燕麦2叶1心期进行第1次中耕,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在4叶到5叶期进行第2次中耕,要求深锄拔大草,并于4-5叶期,每亩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40-50g对水40kg喷雾除草,以达到理想的除草目的。
11.收获时期:7月29日收获。当裸燕麦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
实施例2
地点: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毛家皂村,海拔1070m,年平均降雨量为350-470mm,蒸发量为1800mm,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3℃,无霜期135d。
1.选用品种:选择同燕1号、同燕2号等。
2.播种地准备:选择前茬为马铃薯、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坡地块,要求地势平整、集中连片、便于管理。优先选择具备水浇条件的地块。整地标准为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无较大的残株、残茬。早秋深耕,耕深为20-25cm,3月中旬顶凌耙耱。
3.播种方式:机械化播种,行距为20-25cm,播种深度为4-6cm。
4.播种量:每亩播量为10-13kg,保苗35万株/亩。
5.施肥量: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1500-2000kg/亩做基肥,拔节后抽穗前再追施1次磷、钾复合肥,每亩8kg,以保证后期生长发育所需养分。
6.播种期:于4月2日播种。
7.中耕:中耕2次,其中,第1次中耕于2叶1心期进行,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第2次中耕于4叶到5叶期进行,要求深锄拔大草。
8.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再结合对种子的适当处理,包括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播前进行晒种,浸种,并用种子量0.3%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燕麦坚黑穗病。
9.防虫:主要是防治蚜虫和粘虫:蚜虫的防治可使用5%鱼藤酮微乳剂200倍液喷雾;粘虫的防治可用5%S-氰戊菊酯乳油15-20ml对水60kg喷雾处理。
10.防草:田间杂草的防治主要是在燕麦2叶1心期进行第1次中耕,要求浅锄、细锄,灭草不埋苗;在4叶到5叶期进行第2次中耕,要求深锄拔大草,并于4-5叶期,每亩用72%的2,4-滴丁酯乳油40-50g对水40kg喷雾除草,以达到理想的除草目的。
11.收获时期:8月2日收获。当裸燕麦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黄熟期时进行收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