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与绿肥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81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的培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种植是一种在植物成长过程中完全使用自然原料的种植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施肥和害虫控制。因几乎没有化学保护剂或其他添加剂,这些食物也被称为健康食品。相比于化学种植方式,清除杂草和增施肥料是有机种植中最耗费人工的环节,导致有机产品生产成本高居不下,生产效率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紫云英、蚕豆、肥田萝卜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在我国南方一年两熟粮食产区曾普遍应用。但由于种植绿肥减少一季粮食生产,降低土地产出,近年来被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所替代。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和微生物数量的减少,导致化肥不能被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土壤自然生境被破坏,病虫害、杂草爆发。迫使农民更大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由此造成农业大面积面源污染和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农田控草、土壤培肥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提供的一种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新型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同时可以实现土壤培肥、杂草控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粮食并保证食品安全的多重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杂草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湿光热条件,当其上方的空间被其它植物所封闭后萌发就会受到影响。紫云英和小麦都是前一年深秋播种,萌发,并以幼苗的形式过冬,越冬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而很多杂草种子需要经过一个越冬休眠期,次年春季转暖后再萌发。这种生长时空上的差异可以形成紫云英和小麦对于杂草种子的生长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小麦的叶片长,扁平伸展,株高90~110厘米,生长初期农田闭郁度低,容易给杂草种子萌发提供空间。而紫云英为匍匐茎,直立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耐受低光照,可充分郁闭小麦下的空间控制杂草萌发,又不会过多影响到小麦的光合作用。

紫云英作为绿肥植物,单独种植时其根圈共生固氮所产生的NH4+浓度较高时,固氮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生物固氮的进一步合成,叫做“氨阻遏”。小麦根系发达,既可以吸收掉紫云英固氮所产生的过量的积累的NH4+,解除“氨阻遏”,又因其庞大的的根系和根圈微环境适合解磷、解钾的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生长,增强了小麦对于土壤矿物质化的磷和钾的活化和解离,提供紫云英生长所需要,两者共作可以实现固氮培肥土壤和种植生产同步进行的1+1>2的共作双赢效果。

紫云英植株内的碳氮比较低,在土壤中分解较快,无法实现缓慢持续的为后茬作物供应氮素的作用。而小麦秸秆虽然钾磷含量较高,但碳氮比较高,单一还田分解较慢。通过紫云英与小麦混种,利用小麦秸秆与紫云英共同还田,调整合适的碳氮比,为土壤提供均衡的营养供应,丰富土壤微生物种类以及提高有机质含量。综合效果是培肥土壤,为庄稼提供更为稳定持续的肥效以实现稳产高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的有机种植方法,即将小麦与紫云英混播共作及与水稻轮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该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实现了土壤培肥、粮食安全生产与控草多重功能并举的有机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麦种和紫云英种子的预处理

播种的前两天分别进行麦种和紫云英种子的微生物混合拌种处理:

①、紫云英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原生品种,盛花期株高在不超过50公分的紫云英种子;

紫云英种子播种前拌种紫云英根瘤菌菌剂,按根瘤菌菌剂重量比1%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混匀,得到紫云英根瘤菌菌液;

然后将紫云英种子与紫云英根瘤菌菌液充分混合均匀,混合用量按照每公斤紫云英种子使用4毫升的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的比例计算;

然后放阴凉避光处摊开晾干,打散,确保紫云英种子之间互不粘连,处于分散状态,即得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

上述紫云英根瘤菌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8号;

②、小麦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小麦拌种解磷解钾菌,即按照每公斤麦种使用2克的解磷解钾菌进行混合拌种,得到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

所述的解磷解钾菌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

(2)、播种

水稻收获前1~2天,择晴朗天气,将步骤(1)中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分别直接撒入稻田;

当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1%时,播种量按照紫云英1.5~2公斤/亩,小麦5公斤/亩的比例;

当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1-2%时,播种量按照紫云英2-3公斤/亩,小麦10公斤/亩的比例;

当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2.3%时,播种量按照紫云英1~1.5公斤/亩,小麦10公斤/亩的比例;

进一步,播种过程也因小麦因品种不同、分蘖数不同用种量也不相同,分蘖数多的用种量减少,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增加小麦种子的用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小麦品种为扬麦16号,但不限制其他品种小麦种子的应用;

播种后进行水稻收割,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还田,覆盖于已播撒的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上,粉碎还田的水稻秸秆对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起到遮蔽和保湿作用;

(3)、田间管理

播种后麦田内使用开沟机开排水沟,以防止农田积水导致小麦僵苗,开春后主要虫害为蚜虫,可在早春蚜虫出现初期释放天敌瓢虫进行防控,每亩释放200-300只;

(4)、小麦收获

自播种后7个月,于次年5月小麦成熟,成熟的小麦使用小麦收割机进行收割,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然后使用铧犁将水稻秸秆、当季小麦秸秆和结实后的紫云英深翻入土至15-25公分深层,然后灌水泡田一周,然后耙平稻田满足水稻插秧需要;

(5)、水稻育秧

使用秧盘育秧,水稻育秧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添加量按重量比计算,水稻育秧基质:微生物菌剂为100:2;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

(6)、水稻插秧

采用机械化进行水稻插秧,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7)、水稻生长期管理

水稻插秧完成后,水稻生长期采用稻鸭共作的方式,每亩稻田放养鸭子15只,直至水稻抽穗扬花,然后将鸭子赶出稻田;

鸭子饲养所用饲料为市售标准饲料。

上述稻鸭共作的方式,即通过鸭子过腑还田,随着鸭子的成长,饲料采食量的增加,后期粪便量较大,存在部分肥料的剩余,正好可以满足下一季紫云英和小麦共作所需。

在水稻收割之前的1-2天,重复上述按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中的步骤(2)-(7),从而实现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循环有机种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作物的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绿肥+作物的生产方式多增加了一季作物生产;相比于使用化肥的双季生产节省了购买化肥的投入,降低了农田杂草的数量和种类;由于不需要施肥,打除草剂从而减少了人工,同时也保证了食品安全,使生产的小麦水稻达到有机标准。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作物的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由于过程使用的紫云英接种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转化成作物需要的氨,小麦接种小麦接种芽孢杆菌等解磷解钾微生物可活化土壤中的磷钾,不仅满足当季小麦生长对于肥料的需要,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下一季水稻生长对于肥料的需要。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前茬小麦300-500斤/亩,水稻产量可达900斤/亩。小麦用种量节省60%,节省化肥尿素120斤/年,过磷酸钙30斤/年,磷酸二氢钾45斤/亩。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作物的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由于紫云英混播小麦,利用两者生长形态的不同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破坏,抑制杂草种子萌发。种植当年后茬稻田内杂草数量相比对照田块减少30%。一年后紫云英和麦混种时田内杂草数量相比前一年降低60%以上,后茬稻田内杂草数量相比对照田块降低80%以上,基本不发生影响水稻生长的草害。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作物的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由于种植过程没有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每田管护的人工投入量降低70%,使用该方式种植2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解决了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高效、环保、生态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地点位于苏南地区,但并不限制该方法在其他地区的使用,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气候情况和农作习惯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各种设备的型号及生产厂家的信息如下:

水稻收割机:全喂入式的小型收割机,久保田988型,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生产;

拖拉机带开沟机,型号MK704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各种原料的规格及生产厂家的信息如下:

羧甲基纤维素钠,食品级,宜兴市通达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紫云英种子,盛花期株高在不超过50公分,购于太仓市种子公司;

小麦种子为杨麦16号,购于苏州市种子公司;

小麦种子预处理所用的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即北京航天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由枯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菌组成的混合菌种;

紫云英根瘤菌菌剂,即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8号,宁夏诺德曼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水稻育秧所用的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即北京航天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由枯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菌组成的混合菌种;

鸭子饲养所用饲料,为上海农好饲料公司的512型家禽饲料。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用的鸭子为绍兴麻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适合当地的不同品种的鸭子。

本发明中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使用国家标准GB9834—88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中所规定的重铬酸钾——硫酸滴定法。

实施例1

一种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的有机种植方法,即将小麦与紫云英混播共作及与水稻轮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该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实现了土壤培肥、粮食安全生产与控草多重功能并举的有机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的预处理

播种的前两天分别进行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的微生物混合拌种处理:

①、紫云英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紫云英种子播种前拌种紫云英根瘤菌菌剂,按根瘤菌菌剂重量比1%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混匀,得到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然后将紫云英种子与紫云英根瘤菌菌液充分混合均匀,混合用量按照每公斤紫云英种子使用4毫升的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的比例计算按照,然后放阴凉避光处摊开晾干,打散,确保紫云英种子之间互不粘连,处于分散状态,即得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

所述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8号;

②、小麦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小麦种子扬麦16号拌种解磷解钾菌,按照每公斤小麦种子扬麦16号使用2克的解磷解钾菌进行混合拌种,得到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

上述的解磷解钾菌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

(2)、小麦播种

水稻收获前1~2天,择晴朗天气,将步骤(1)中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分别直接撒入稻田;

上述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为0.8%时,播种量按照紫云英1.8公斤/亩,小麦5公斤/亩的比例计算;

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播种后,水稻使用久保田988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还田,覆盖于已播撒的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上,粉碎还田的水稻秸秆对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起到遮蔽和保湿作用;

(3)、田间管理

播种后麦田内使用拖拉机开沟机开排水沟,以防止农田积水导致小麦僵苗,开春后主要虫害为蚜虫,可在早春蚜虫出现初期释放天敌瓢虫进行防控,每亩释放200-300只;

(4)、小麦收获

自播种后7个月,于次年5月扬麦16号成熟,成熟的扬麦16号使用小麦收割机进行收割,扬麦16号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然后使用铧犁将水稻秸秆、当季扬麦16号秸秆和结实后的紫云英深翻入土至15-25公分深层,然后灌水泡田一周,然后耙平稻田满足水稻插秧需要;

(5)、水稻育秧

使用秧盘育秧,水稻育秧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添加量按重量比计算,水稻育秧基质:微生物菌剂为100:2;

(6)、水稻插秧

采用机械化进行水稻插秧,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7)、水稻生长期管理

水稻插秧完成后,水稻生长期采用稻鸭共作的方式,每亩稻田放养绍兴麻鸭雏鸭15只,直至水稻抽穗扬花,然后将鸭子赶出稻田;

鸭子饲养所用饲料为上海农好饲料公司市售的512型号家禽饲料。

上述稻鸭共作的方式,即通过鸭子过腑还田,随着鸭子的成长,饲料采食量的增加,后期粪便量较大,存在部分肥料的剩余,正好可以满足下一季紫云英和小麦共作所需。

上述的有机机种植方法,前茬小麦产量300斤/亩,后茬水稻产量平均为800斤/亩,2015年紫云英小麦共作田内有杂草84株/平方米,2016年紫云英小麦共作田内有杂草23株/平方米,由此可以表明本发明的有机种植方法对于杂草控制的效果非常明显。特别的,对于这种低产田,使用紫云英、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提升非常明显,仅2年的时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提高了0.5%,低产田转变为中产田。

对照实施例1

在同样条件的土地上进行对照实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使用除草剂封地,使用化肥作为肥料,小麦田用种量11公斤/亩,水稻茬机械化育秧,机械插秧,行株距与实施例1相同。全年生产使用尿素120斤/亩,过磷酸钙30斤/亩;磷酸二氢钾45斤/亩。除草剂使用4次。

结果:麦田产量为400斤,稻田产量平均为950斤。2015年麦田杂草有53株/平米(二次打药前),2016年麦田杂草有57株/平米(二次打药前)。两年同期相比杂草数量基本无变化。

通过实施例1于对照实施例1进行对比,可得出在条件较差的土壤上使用紫云英小麦混播的方式,可以获得较为不错的粮食产量,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杂草数量。而使用除草剂的方式不仅污染环境,第二年杂草数量并未减少。由此表明紫云英小麦混播共作对农田杂草数量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

实施例2

一种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的有机种植方法,即将小麦与紫云英混播共作及与水稻轮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该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实现了土壤培肥、粮食安全生产与控草多重功能并举的有机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的预处理

播种的前两天分别进行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的微生物混合拌种处理:

①、紫云英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紫云英种子播种前拌种紫云英根瘤菌菌剂,按根瘤菌菌剂重量比1%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混匀,得到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然后将紫云英种子与紫云英根瘤菌菌液充分混合均匀,混合用量按照每公斤紫云英种子使用4毫升的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的比例计算,然后放阴凉避光处摊开晾干,打散,确保紫云英种子之间互不粘连,处于分散状态,即得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

所述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8号;

②、小麦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小麦种子扬麦16号拌种解磷解钾菌,按照每公斤小麦种子扬麦16号使用2克的解磷解钾菌进行混合拌种,得到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

上述的解磷解钾菌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

(2)、小麦播种

水稻收获前1~2天,择晴朗天气,将步骤(1)中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分别直接撒入稻田;

上述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1.7%,播种量按照紫云英3公斤/亩,小麦10公斤/亩的比例计算;

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播种后,水稻使用久保田988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还田,覆盖于已播撒的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上,粉碎还田的水稻秸秆对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起到遮蔽和保湿作用;

(3)、田间管理

播种后麦田内使用拖拉机开沟机开排水沟,以防止农田积水导致小麦僵苗,开春后主要虫害为蚜虫,可在早春蚜虫出现初期释放天敌瓢虫进行防控,每亩释放200-300只;

(4)、小麦收获

自播种后7个月,于次年5月扬麦16号成熟,成熟的扬麦16号使用小麦收割机进行收割,扬麦16号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然后使用铧犁将水稻秸秆、当季扬麦16号秸秆和结实后的紫云英深翻入土至15-25公分深层,然后灌水泡田一周,然后耙平稻田满足水稻插秧需要;

(5)、水稻育秧

使用秧盘育秧,水稻育秧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添加量按重量比计算,水稻育秧基质:微生物菌剂为100:2;

(6)、水稻插秧

采用机械化进行水稻插秧,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7)、水稻生长期管理

水稻插秧完成后,水稻生长期采用稻鸭共作的方式,每亩稻田放养鸭子15只,直至水稻抽穗扬花,然后将鸭子赶出稻田;

鸭子饲养所用饲料为上海农好饲料公司的512型号家禽饲料。

上述稻鸭共作的方式,即通过鸭子过腑还田,随着鸭子的成长,饲料采食量的增加,后期粪便量较大,存在部分肥料的剩余,正好可以满足下一季紫云英和小麦共作所需。

该有机种植方法,前茬小麦产量512斤/亩,后茬水稻产量大到920斤/亩,2015年麦田杂草有33株/平米,2016年麦田杂草有6株/平米。两年同期相比杂草数量降低明显。

对照实施例2

在同样条件的土地上进行对照实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使用除草剂封地,使用化肥作为肥料,小麦田用种量11公斤/亩。水稻茬机械化育秧,机械插秧,行株距与实施例1相同。全年生产使用尿素120斤/亩,过磷酸钙30斤/亩;磷酸二氢钾45斤/亩。除草剂使用4次。

结果:麦田产量为512斤,稻田产量平均为920斤。2015年麦田杂草有63株/平米(二次打药前),2016年麦田杂草有88株/平米(二次打药前)。第二年杂草数量相比前一年略有上升

通过实施例2于对照实施例2进行对比,在耕地土壤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紫云英和小麦的播种量获得更好的产量,同时农田郁闭度更大。由此杂草数量更少。而同样土壤条件下,使用除草剂,由于营养和光照条件较好,杂草次年数量会有所增加。

实施例3

一种作物与绿肥作物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的有机种植方法,即将小麦与紫云英混播共作及与水稻轮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该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实现了土壤培肥、粮食安全生产与控草多重功能并举的有机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的预处理

播种的前两天分别进行小麦种子和紫云英种子的微生物混合拌种处理:

①、紫云英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紫云英种子播种前拌种紫云英根瘤菌菌剂,按根瘤菌菌剂重量比1%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混匀,得到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然后将紫云英种子与紫云英根瘤菌菌液充分混合均匀,混合用量按照每公斤紫云英种子使用4毫升的紫云英根瘤菌菌液的比例计算,然后放阴凉避光处摊开晾干,打散,确保紫云英种子之间互不粘连,处于分散状态,即得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

所述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8号;

②、小麦种子的拌种处理,步骤如下:

小麦种子扬麦16号拌种解磷解钾菌,按照每公斤小麦种子扬麦16号使用2克的解磷解钾菌进行混合拌种,得到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

上述的解磷解钾菌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

(2)、小麦播种

水稻收获前1~2天,择晴朗天气,将步骤(1)中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分别直接撒入稻田;

上述稻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3%,播种量按照紫云英1.5公斤/亩,小麦10公斤/亩的比例计算;

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播种后,水稻使用久保田988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还田,覆盖于已播撒的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上,粉碎还田的水稻秸秆对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扬麦16号和经微生物拌种处理后的紫云英种子起到遮蔽和保湿作用;

(3)、田间管理

播种后麦田内使用拖拉机开沟机开排水沟,以防止农田积水导致小麦僵苗,开春后主要虫害为蚜虫,可在早春蚜虫出现初期释放天敌瓢虫进行防控,每亩释放200-300只;

(4)、小麦收获

自播种后7个月,于次年5月扬麦16号成熟,成熟的扬麦16号使用小麦收割机进行收割,扬麦16号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然后使用铧犁将水稻秸秆、当季扬麦16号秸秆和结实后的紫云英深翻入土至15-25公分深层,然后灌水泡田一周,然后耙平稻田满足水稻插秧需要;

(5)、水稻育秧

使用秧盘育秧,水稻育秧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添加量按重量比计算,水稻育秧基质:微生物菌剂为100:2;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

(6)、水稻插秧

采用机械化进行水稻插秧,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7)、水稻生长期管理

水稻插秧完成后,水稻生长期采用稻鸭共作的方式,每亩稻田放养鸭子15只,直至水稻抽穗扬花,然后将鸭子赶出稻田;

鸭子饲养所用饲料为上海农好饲料公司的512型号家禽饲料。

上述稻鸭共作的方式,即通过鸭子过腑还田,随着鸭子的成长,饲料采食量的增加,后期粪便量较大,存在部分肥料的剩余,正好可以满足下一季紫云英和小麦共作所需。该有机种植方法,前茬小麦产量510斤/亩,后茬水稻产量大到950斤/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物与绿肥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杂草数量并提供充足的肥力。由于紫云英在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产生明显的共生固氮效果,在有小麦的共作的条件下,共生固氮合成的过量的氨可以为小麦所吸收,从而强化固氮效果。根据稻田产量估计,紫云英与紫云英根瘤菌可提供相当于6~7公斤纯氮的固氮量。同时,紫云英根部在固氮过程中分泌酸性物质,而小麦接种微生物肥2012准字0935号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和胶状芽孢杆菌是非常有效的活化土壤中磷和钾,除收获的的水稻和小麦籽实外,所有储存在小麦、水稻、紫云英根部及秸秆中的氮、磷和钾全量还田,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由此产生与使用化肥基本相同效果的产量。即本发明的有机种植方法,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降低或避免化肥、除草剂的使用,该种植方法符合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的要求,生产出的农作物产品优质,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举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