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中的出口的过滤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12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中的出口的过滤调节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申请人为akva设计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4年2月5日,申请号为201480007557.6(pct国际申请号为pct/no2014/050019),发明名称为“用于养鱼围栏的出口池”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中的过滤器的过滤调节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过滤器的过滤调节器,其中过滤器覆盖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底部中的出口通道的横截面。



背景技术:

鱼在海中的养殖通常在所谓的开放式养鱼围栏中进行。开放式养鱼围栏包括形成鱼的封闭屏障的网,从而允许流体通过。该养鱼围栏借助于环绕式浮力系统浮在水面。

开放式养鱼围栏存在一些缺陷。对于鲑鱼的养殖而言,缺陷是鱼会感染诸如鲑鱼虱之类的甲壳类寄生生物,且由于病毒、细菌和寄生生物而感染其他疾病。鱼会逃脱,尤其是当网因意外而形成撕裂时。开放式养鱼围栏将诸如未食用的饲料以及排泄物之类的废物排放到接受器中。养鱼围栏之内的水温随周围水的温度而变。在冬天,水温、特别是靠近表面处的水温对鱼来说可能太低以至于不能最佳地生长。在夏天,水温对鱼来说又可能太高以至于不能最佳地生长。

封闭式养鱼围栏可替代开放式养鱼围栏,且封闭式养鱼围栏解决了一些与开放式养鱼围栏有关的问题。本领域内封闭式鱼养殖围栏是公知的。封闭式鱼养殖围栏可由形成袋状的紧密的织物材料制成。专利公开文献no160752/us4711199公开了这种养鱼围栏的一个示例。该养鱼围栏设有基本上平的底部,该底部设有圆锥形污泥收集器。专利公开文献us4798168公开了一种织物形式材料的圆筒形养鱼围栏,该养鱼围栏具有锥形底部。水在养鱼围栏的表面被切向地引导,且出口(具有自身的入口部)被设置在位于养鱼围栏的中心处的水面。排泄物和饲料残渣被收集在底部的最下部并经由管路被向上泵送到表面。例如,波纹式塑料管制成的柔性吸管被附接到养鱼围栏的入口。柔性吸管在其自由端设有延伸到水面的绳索。由于吸管是柔性的,该自由端可被提升或下降到期望的水深。吸管的长度是恒定的。

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封闭式养鱼围栏也是公知的。专利公开文献no166511/epo347489公开了一种半潜式浮动平台,其包括设有锥形下部的圆筒形舱室。专利公开文献no165783/us4909186公开了一种用于养鱼的船体状容器。专利公开文献wo2010/016769公开了一种由不透水且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形成的养鱼围栏,该养鱼围栏基本上呈半球形。该专利公开文献表示水入口的深度可被调节以具有尽可能最佳的水温。专利文献wo2010/099590公开了一种养鱼围栏,该养鱼围栏由具有中间泡沫材料的防水玻璃纤维板组成以提供浮力。这种养鱼围栏基本上呈具有平的底部的圆筒形。

专利公开文献no175341/wo9402005公开了一种具有圆筒形上部和圆锥形下部的封闭式养鱼围栏。这种养鱼围栏可由钢、混凝土或柔软的增强塑料织物制成。水在养鱼围栏的上部通过水平供水管被泵送到养鱼围栏。在供水管的位于养鱼围栏之内的端部,供水管设有可旋转的出口,从而能够沿指定方向水平和竖直地引导流入的水。在养鱼围栏的下端,养鱼围栏的圆锥形下部设有漏斗形出口。在一部分壁中,出口设有网格(grid),这种网格阻止鱼通过,但是允许向外的水流通过。出口还设有静态导流叶片,用以阻挡养鱼围栏中的水的近似圆周运动而使其变成近似于竖直向下的运动。

用于浮动养殖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可由设有浮动体的钢制矩形走道组成。这些走道被铰接在一起。走道形成由纵向和横向走道构成的网格。这样的浮力系统通常与开放式养鱼围栏一起使用。围网(对鱼形成屏障)被设置成正方形,并依靠从分开的杆或支架突出的钩来固定到环绕式的走道。浮力系统也可由至少一个塑料管组成,塑料管被焊接到一起形成一个环。通常,浮力系统由两个并排的同心环组成,例如像专利公开文献wo90/01872和wo91/17653中所示出的那样。塑料养鱼围栏具有三个同心塑料环的也是公知的。多个塑料环通过塑料或钢的径向定位夹来连接。走道可被设置在两个同心环的顶部。在开放式养鱼围栏中,围网被设置在浮力系统的最内侧管路之内且用突出的围网钩来固定。这些围网钩可被固定到管路或从浮力系统向上突出的栏杆。塑料养鱼围栏中的围网的周长可介于90m到160m之间,例如,相当于大约介于30m到50m之间的直径。

公知的封闭式养鱼围栏解决了与开放式养鱼围栏相关的一些缺陷。但公知的封闭式养鱼围栏也具有一些缺陷。

为了确保水交换率足以在养鱼围栏之内维持良好的水环境,通常用泵吸入如此多的水以至养鱼围栏之内的水面高于养鱼围栏之外的水面。因此,养鱼围栏内部的压力大于周围压力,且水将通过成形的开口流出养鱼围栏。这使封闭式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比相同尺寸的开放式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经受更大的力。除了保持养鱼围栏的实体织物或网浮在水面之外,浮力系统的浮力必须被设计成可保持位于周围水的水面之上的养鱼围栏内部的水量。养鱼围栏内部的水包含相当大的质量。此外,养鱼围栏内部的水具有惯性矩,这使得波动对浮力系统的影响比开放式养鱼围栏大(在开放式养鱼围栏中,波动基本上无障碍的通过浮力系统并进入养鱼围栏内)。如上所述,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壁可包括织物形式的材料。由于养鱼围栏之内的水量会产生负浮力,所以织物形式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撕裂强度。织物形式的材料不能按照与围网相同的方式被附接到浮力系统。织物形式的材料中的穿孔将会削弱撕裂强度。一个孔洞可利用护环来增强,但是难以按照使织物保持平滑的方式来使多个孔洞与多个钩的间隔相匹配。养鱼围栏内部的水压将拉伸织物,而钩之间的距离太短将会造成褶皱。钩的间距若相对于所形成的孔洞的间距太宽,就会导致这些钩中有一个或多个钩不能使用。这样就会削弱养鱼围栏织物与浮力系统的附接强度。

随着时间,封闭式养鱼围栏内会形成薄层污泥。这种污泥包括排泄物和细小的饲料颗粒。饲料颗粒是多脂肪的。污泥的沉降性能差。在具有近似平的底部的养鱼围栏中(无论养鱼围栏具有基本上圆形侧壁还是其呈球形),污泥将位于底部并仅缓慢地移向养鱼围栏的中心。养鱼围栏的出口通常被设置在底部的中心。污泥会形成泥塘,这样会留住更多排泄物和饲料残渣并阻止它们被运向出口。流过的水的速度可被增加以将污泥运向出口,但是经验表明,这样会使污泥溶解并再次混入养鱼围栏内的水中,如果水流有些紊流和与所期望的层流偏离尤其如此。当使用充氧系统时,靠近养鱼围栏的出口存在一定量的气泡,污泥的颗粒将很容易被一直运到养鱼围栏之内的水面。污泥溶入水中,会造成水体浑浊并产生对鱼不好的水质。死掉的鱼将向养鱼围栏的底部下沉,且若不加以清除的话将会开始腐烂。由于病原生物体造成的传染可能会导致大量死亡,因此快速清除死鱼以便降低任何对于养鱼围栏中的鱼的感染压力非常重要。专利公开文献no332341/wo2011133045公开了一种具有锥形底部的封闭式养鱼围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有的污水被带到位于养鱼围栏的浮动套环上的污泥箱中。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饲料残渣和排泄物在养鱼围栏的底部部分地与水分开。污水被运到污泥箱,而饲料残渣和排泄物则在独立的出口管中被运到地面。专利公开文献no175082/wo9323994公开了一种用于陆上容器的出口。这种容器被安排用来养殖鱼并设有相对平的底部。主要水流和次要水流将水中的颗粒运向容器的中心。在容器的中心,污水通过狭槽移出并进入循环颗粒捕集器(循环颗粒捕集器被形成为围绕出口管的环形空间)。水从出口管上的一排孔洞流出,而沉积物质则被流过狭槽开口的水所移动并向下进入颗粒出口。专利公开文献no318527/us6443100公开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出口。出口管延伸通过养鱼围栏的底部并在养鱼围栏中向上突出。水通过位于出口管的上部的狭槽流出养鱼围栏。沉积物质沿着出口管的外侧下沉,并在养鱼围栏中的出口管引导口处通过养鱼围栏的开口被运出养鱼围栏。

水必须被泵送到封闭式养鱼围栏中,这是因为养鱼围栏内部的压力大于外部的压力。流入水会在养鱼围栏内引起涌流。涌流应该使得全部水容量被定期地置换。理想地,水流应为层状,并均匀地从入口流到出口。专利公开文献no160753公开了一种用于浮动箱或陆基箱的入口,其中,水通过穿过箱壁的管路被输运到箱中。在箱的内部,水通过具有固定喷嘴的竖直定向喷嘴装置来输送,该竖直定向喷嘴装置使流入水能够具有切向分量。竖直喷嘴装置可被设置成距容器的壁有一定的水平距离。专利公开文献wo2006/000042也公开了一种位于浮动箱内部的竖直定向喷嘴装置。流入水获得切向分量。水通过穿过箱壁的管被输送到箱。专利公开文献us5762024也公开了一种位于浮动箱内部的竖直定向喷嘴装置。水从上面被运到箱中,喷嘴开口被设置在喷嘴装置的下部。水在箱中形成循环流动。水的流速通过改变泵的速度来调节。这三个专利公开文献中描述的喷嘴装置被固定,使得流出喷嘴装置的水的流动方向恒定。专利公开文献no332589也公开了一种具有竖直定向喷嘴装置的浮动箱。该喷嘴装置优选地设有方向可调节的狭槽或喷嘴。no332589没有示出这在实践中是如何实现的。no332589还公开了该喷嘴装置可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能够以可控方式相对于彼此被旋转、提升和降低。通过这种方法,流入水的数量、方向和水平可被调节。no332589没有具体示出这如何实现。no332589还公开了被伸缩式地布置的进水管。这些管的长度、且由此还有入口开口的深度可利用一个延伸通过管的线来调节,且该线被附接到管的下部。专利公开文献no327035公开了一种用于陆基箱的喷嘴装置。该喷嘴装置包括竖直定向且固定的分配管。该分配管沿着分配管的纵向被设置有多个喷嘴开口。这些喷嘴开口以至少两个的因数、按照长度超过宽度的狭缝形而轴向地延伸。一设有孔洞的阻尼构件可沿着分配管而轴向地移位。该阻尼构件设置有多个狭缝开口,这些狭缝开口对应于分配管中的狭缝开口。

如上所述,封闭式养鱼围栏之内的水的水面可位于养鱼围栏的周围的水面之上。养鱼围栏之内的水可从水的盐度大于养鱼围栏的外部的水的盐度的水深处被向上泵送。养鱼围栏之内的水由此具有比周围水更大的密度。已经证明,一旦失去用于驱动那些向养鱼围栏供水的泵的电功率,水将首先流出养鱼围栏,直到养鱼围栏之内的水面与养鱼围栏的外部的水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为止。如果养鱼围栏之内的水的密度大于环境水,那么水将继续流出养鱼围栏。养鱼围栏的外部的水可按照相对较大的速度流过养鱼围栏。已经证明,一旦流出养鱼围栏的水已经确定,其可由外部流过的水维持。当养鱼围栏之内的压力大于养鱼围栏的外部的压力时,包括织物形式材料形成的壁的封闭式养鱼围栏将会被拉伸。当水开始流出这样的封闭式养鱼围栏时,袋状的壁将开始皱缩。这特别会发生在养鱼围栏的下部,而养鱼围栏的上部则通过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保持形状。因此,养鱼围栏的体积将会缩减,并且这会对养鱼围栏中养殖的鱼产生压力影响。

水可通过位于养鱼围栏的底部的出口被运出封闭式养鱼围栏。出口处的开口必须固定有格栅(grating)或类似部件,以防止养鱼围栏中的鱼通过出口从养鱼围栏逃脱。随着时间,这样的格栅将被污泥覆盖。格栅例如还会受到贝壳和被囊动物(tunicates)的污染。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内部也将被污染。这样的污染可通过清洗来清除。这会导致相对大量的材料向出口沉降并落在格栅上。因此格栅会部分地被污泥、污染和来自养鱼围栏壁的材料堵塞。随着格栅被部分地堵塞,水流流出出口的阻力将变得更大。这会被格栅上不断变大的水柱所抵消。这就是说,养鱼围栏之内的水面的高度相对于周围水的水面上升。这反过来增加了浮力系统的负载。作为说明性尺寸,其可被表示为封闭式养鱼围栏之内1cm的水面高度增加可导致浮力系统在水中进一步被降低7-8cm。

大量的水将必须被泵送到封闭式养鱼围栏内,以维持对于鱼良好的水环境。水可有利地从水温比水面更恒定的深度被向上泵送。由于寄生生物通常位于上层水层,这样还有鱼被暴露给较少量寄生生物的优点。大尺寸的供水通道具有压力不足的缺陷,这在供水通道中可能导致通道壁皱缩。这可通过增加壁厚来抵消。因此管将更加刚性。刚性管具有水流对管压得更重的缺陷。特别是管到管壳体的附接和管壳体到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的附接,将因此受到较大的应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或减少现有技术的多个缺陷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或至少为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有用的替换方案。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随附权利要求书中详细描述的多个特征来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鱼围栏的出口池,该养鱼围栏设有从出口池延伸到表面的至少一个出口软管,出口池包括:

-圆筒形壳体,该圆筒形壳体的上部设有安装套环,该安装套环被布置成附接到养鱼围栏的底部,且该圆筒形壳体的下部设有贯通开口;

-圆筒形出口通道,被容纳在壳体中,该出口通道的上部设有过滤器,该过滤器覆盖出口通道的横截面;

-细长的环形空间,位于壳体与出口通道之间;

-倾斜格栅,覆盖整个环形空间,该倾斜格栅的最下部被设置成略低于壳体的开口;

-倾斜底板,密封地覆盖整个环形空间;以及

-下贯通开口,位于底板的最下部。

出口通道可借助格栅和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被固定到壳体。格栅可包括多个被并排定向的肋。可替换地,格栅可包括筛板。底板可包括细孔材料。开口可通向第一管座,该第一管座被布置成以密封方式连接到第一出口软管。下贯通开口可被设置在底板中,处在底板的位于壳体的内夹套处的最下部。下贯通开口可被设置在壳体的夹套中的位于格栅的最下部与底板的最下部之间的部分中。

下开口可通向第二管座,该第二管座被布置成以密封方式连接到第二出口软管。过滤器可呈圆锥形,且过滤器的尖端可面向上方。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过滤器可包括顶板,多个肋可在顶板的外边缘与出口通道的边缘之间并排延伸,由此在这些肋之间形成细长开口,这些细长开口构成过滤狭槽。肋可由管组成。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养殖鱼的浮动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其中,浮力系统可包括至少两个同心环,其中,至少两个同心环中的至少两个环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直径,切至少两个同心环中的第一个环可被宽松地设置在至少两个同心环中的第二个环上。至少两个同心环中的至少两个环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直径。

多个细长板可在至少一个端部被附接到至少两个同心环中的一个环的至少一个端部中,且这些板可至少围绕至少两个同心环的另一个环的一部分延伸。这些板可被附接到两个同心环中的下面一个环,且可至少围绕两个同心环的上面那个环的一部分延伸。栏杆可被附接到两个同心环的上面那个环。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将封闭式养鱼围栏中的袋附接到浮力系统的悬挂装置,其中,悬挂装置的侧边缘中可设有:

-凹槽,其形成在两个相对唇部之间,该凹槽形成细长口部,该细长口部在悬挂装置中从边缘延伸到细长的腔,该腔的直径大于两个相对唇部之间的距离;以及

-贯通开口,该贯通开口的纵轴线基本上垂直于腔的纵向延伸,在应用的位置上,该贯通开口被设置在腔之上;

因此悬挂装置可被可移位地附接到在袋的上边缘处形成的球形部。

还描述了一种袋,其上边缘的部分可设有球形部,该球形部用于可拆卸地设置在悬挂装置中的纵向腔中。球形部可沿着袋的整个环绕上边缘形成。球形部可通过借助紧固工具使袋的织物已经围绕细长体折叠并附接到自身来形成。

还描述了一种悬挂装置,其中,悬挂装置可包括凹形部和凸形部,其中,凹形部可包括:

-端边缘和连结侧;

-细长的中空轮廓,被设置在连结侧;

-唇部,从中空轮廓延伸到端边缘;以及

-细长凹槽,与中空轮廓并排被设置在连结侧,该凹槽包括面向连结侧的外口部和内腔,腔的直径大于口部的宽度;

而凸形部可包括:

-端边缘和连结侧;

-细长的中空轮廓,被设置在连结侧;

-唇部,从中空轮廓延伸到端边缘;以及

-细长的突出引导件,与中空轮廓并排被设置在连结侧,该引导件包括头部和颈部,头部和颈部分别互补地配合凹形部的腔和口部,且头部的直径小于腔的直径且大于口部的宽度;

因此凹形部的腔能够侧向移动到凸形部的头部,以可拆卸地连接凸形部和凹形部,且使得凹形部的中空轮廓和凸形部的中空轮廓一起在它们之间形成细长腔。

悬挂装置还可设有具有纵轴线的开口,该开口基本上垂直于腔的纵向延伸,且在应用的位置上,开口可被设置在腔之上。

凹形部可设有从外侧表面到连结侧的贯通开口,且凹形部可设有从外侧表面到连接侧的贯通开口,因此当凹形部的贯通开口与凸形部的贯通开口一致时,形成一个从凹形部的外侧到凸形部的外侧的贯通开口。

凸形部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从凸形部的一个端面延伸到相对端面,且可形成从凸形部的外侧到通孔的开口,使得螺栓可被设置在孔中且紧固构件可围绕螺栓从开口穿过。螺钉或紧定螺钉可被定向为垂直于连结侧,该螺钉或紧定螺钉可被布置用以使凸形部和凹形部彼此锁定,使得凸形部不能相对于凹形部侧向移动,反之亦然。

还描述了一种封闭式养鱼围栏,其中,壁可包括流体密封材料,养鱼围栏的上部可设有位于水面中的浮力工具、并设有用于水的入口,并且养鱼围栏的下部可设有出口;其中,养鱼围栏的深度构成从水面到出口的距离,养鱼围栏的上部的壁可形成球形,且养鱼围栏的底部的壁可形成圆锥形。

养鱼围栏的圆锥形部可具有深度dc,深度dc基本上构成养鱼围栏的深度d的一半。养鱼围栏的圆锥形部可替换地具有深度dc,深度dc基本上构成养鱼围栏的深度d的四分之一。养鱼围栏的圆锥形部可具有深度dc,深度dc基本上构成养鱼围栏的深度d的一半到四分之一。养鱼围栏的圆锥形部可与养鱼围栏的球形部沿切线方向相接。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防护网,其包括织物形式的软材料的壁,其中,防护网可包括:

-多个并排的基本上水平的带;

-多个竖直带,每个至少从一个水平带延伸到相邻的水平带,且竖直带被附接到水平带;其中,多个竖直带从防护网的上部延伸到防护网的下部;

-防护网的上部设有用于将防护网可调节地附接到养鱼围栏的浮力系统的工具;

-防护网的下部设有用于将防护网附接到养鱼围栏的下部的工具;以及

-防护网可被设置在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外侧。

每个水平带可形成一环。在其纵向上,防护网的水平带和竖直带可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外部几何结构匹配。防护网到浮力系统的附接工具可被布置成用于相对于浮力系统,而竖直地拉紧或竖直地放松防护网。水平带和竖直带可包括宽带材。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入口系统,其中,养鱼围栏设有环绕式浮力系统,且养鱼围栏的下部设有出口;该入口系统可包括:

-泵,位于泵壳体中;

-外部供水通道,其上部通向泵的入口;以及

-引导通道,其外端与泵的出口流体连通,而其相对的内端突出到养鱼围栏内;其中,在养鱼围栏的内部,入口系统还可包括细长的涌流产生管,该细长的涌流产生管可围绕其纵轴线旋转;其中,涌流产生管与引导通道流体连通;其中,涌流产生管可设有多个开口,这些开口被布置在至少一排孔洞中。

涌流产生管的上端部可被可旋转地设置在套筒中,该套筒与引导通道流体连通,涌流产生管的壁上设有椭圆形开口用于与套筒流体连通。涌流产生管的上端部可设有操作工具,该操作工具被布置用以使涌流产生管围绕该涌流产生管的纵轴线旋转。涌流产生管的上端部可设有上止动环和下止动环,这些止动环分别被设置在套筒的上方和下方。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容器或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涌流产生管,该涌流产生管被设置在容器或养鱼围栏的内部,涌流产生管设有:

-开口,位于涌流产生管的上部,用于与附接到上部的引导通道流体连通;

-多个贯通开口,位于涌流产生管的表面,被布置在沿涌流产生管的纵向延伸的一排孔洞中;

-阻尼构件,能够相对于涌流产生管移位;

而且,开口具有沿着涌流产生管的圆周的长度,该长度等于或大于开口沿涌流产生管的纵向的宽度。

能够移位意味着阻尼构件可沿着涌流产生管,在涌流产生管的纵向上移位。能够移位还意味着阻尼构件可围绕涌流产生管的纵轴线旋转。能够移位是指阻尼构件可沿着涌流产生管,在涌流产生管的纵向上移位并围绕涌流产生管的纵轴线旋转。

阻尼构件可围绕涌流产生管的纵轴线旋转,且阻尼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均沿涌流产生管的纵向延伸,且设有横板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在一起。这些侧板的相对边缘之间的距离可小于开口的宽度。阻尼构件可被设置在涌流产生管的内部。

阻尼构件可沿着涌流产生管的纵向移位,且阻尼构件设有多个腹带,上述多个腹带围绕涌流产生管的圆周延伸,从而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在一起,其中,当阻尼构件处在打开位置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腹带或横板的一侧边缘基本上与开口的一侧边缘一致。腹带和横板的数量可等于开口的数量。腹带或横板在涌流产生管的纵向上的宽度可大于开口的宽度。阻尼构件还可设有撑板,该撑板沿涌流产生管的纵向延伸,且该撑板连接腹带。

涌流产生管的阻尼构件可包括设有多个开口的板,这些开口的形状和数量与涌流产生管的开口一致;

-阻尼构件可沿着涌流产生管的纵向移动;

-阻尼构件可沿阻尼构件的纵向设有一排舵,每个舵被铰接到板,且每个舵在其自由端被连接到棒;以及

-每个舵可突出到板的开口的中部。

涌流产生管的阻尼构件可包括设有多个开口的板,这些开口的形状和数量与涌流产生管的开口一致;

-阻尼构件可沿着涌流产生管的纵向移动;

-阻尼构件可沿阻尼构件的纵向设有两排舵,每个舵被铰接到板,且每个舵在其自由端被连接到棒;以及

-第一排舵可被附接在板的开口的一侧,第二排舵可被附接在板的开口的相对侧;

-第一排舵的棒可通过拉杆被连接到第二排舵的棒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中的过滤器的过滤调节器。该过滤器覆盖在养鱼围栏的底部的出口池中出口通道的横截面,其中,过滤调节器可包括:

-调节器套筒,被可移位地设置在过滤器的外侧;以及

-控制机构,其使调节器套筒移位

控制机构可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被附接到调节器套筒,致动器从调节器套筒延伸,通过过滤器、再通过出口通道到达处在养鱼围栏的外部的水面。致动器可包括位于引导管之内的管或棒。引导管可被附接到出口通道的内部。

过滤调节器可包括:

-线,附接到调节器套筒,该线从调节器套筒延伸到第一滑轮并越过该第一滑轮到达控制机构;以及

-控制机构,能够通过使线上的拉力变化来使调节器套筒移位。

控制机构可包括第一绞盘。过滤调节器还可包括第二绞盘,该第二绞盘被设置在养鱼围栏的与第一绞盘对角地相对的侧面,中心线从第二绞盘延伸到容纳第一滑轮的滑车。

控制机构可包括浮标,该浮标可被设置在养鱼围栏的内部。线可从第一滑轮延伸到第二滑轮,并越过第二滑轮直到第三滑轮,且越过第三滑轮直到浮标;第二滑轮被设置在养鱼围栏的侧边缘;第三滑轮在水下被设置在养鱼围栏的侧边缘。滑车可被附接到至少三条线绳,这些线绳在养鱼围栏之上延伸并在养鱼围栏的中部彼此附接。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入口系统,其中,养鱼围栏可设有环绕式浮力系统,而且其中,养鱼围栏的下部设有出口;入口系统包括:

-泵,位于泵壳体中;

-外部供水通道,其上部通向泵的入口,且其入口部设有过滤器;以及

-引导通道,其外端与泵的出口流体连通,且其相对的内端突出到养鱼围栏内,其中,外部供水通道的位于入口部与其外部之间的那部分可包括一个包含长度可调通道的部分,该长度可调通道包括弹性聚合物材料的通道壁以及被容纳在该通道壁中的刚性材料的螺旋部,绳索或线可从过滤器延伸到浮力系统。

供水通道的过滤器可包括过滤管。绳索或线可基本上在供水通道的内部在过滤器和浮力系统之间延伸。

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入口系统,其中,养鱼围栏可设有环绕式浮力系统,而且其中,养鱼围栏的下部设有出口;入口系统包括:

-泵,位于泵壳体中;

-外部供水通道,其上部通向泵的入口,且其入口部设有过滤器;以及

-引导通道,其入口端与泵的出口流体连通,且其相对的内端突出到养鱼围栏内,外部供水通道包括至少两个供水通道。

供水通道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三个。每个供水通道可在入口部中设有过滤器。每个供水通道可在入口部处连接到过滤器室。

入口系统还可在泵的出口与引导通道的入口端之间包括阻尼器。阻尼器可包括具有两个挡板的止回阀。

还描述了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入口系统,其中,养鱼围栏设有环绕式浮力系统,且养鱼围栏在其下部设有出口;入口系统包括:

-泵,在泵壳体中;

-外部供水通道,在其上部通向泵的入口,且在入口部设有过滤器;以及

-引导通道,在其入口端与泵的出口流体连通,在其相对的内端突出到养鱼围栏,入口系统在泵的出口与引导通道的入口端还包括阻尼器。

阻尼器可包括具有两个挡板的止回阀。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描述多个优选实施例的示例,其在附图中被直观化,其中:

在图1a-图1b的a中示出具有浮力系统的封闭式养鱼围栏的一部分,在b中以稍有不同的比例示出浮力系统中的两个环的示意性截面,其中环由j形板来保持在一起;

图2以较大的比例示出用于将围网或织物附接到浮力系统的悬挂装置的立体图;

图3以比图2更大的比例示出围网或织物上的球形部的截面,该球形部被布置以配合图2所示的悬挂装置;

图4以与图3相同的比例示出图2所示的悬挂装置的截面和紧固构件的截面;

图5以比图3稍小的比例示出穿过可替换的悬挂装置的截面;

图6示出与图5相同的内容(不过是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

图7以相同比例示出图5所示的悬挂装置的侧视图;

图8以相同比例示出图6所示的悬挂装置的侧视图;

图9以不同比例示出用于养鱼围栏的出口池的侧视图;

图10以不同比例用分解图形式示出图9所示的出口池的立体图;

图11以不同比例示出图9所示的出口池的俯视图;

图12以不同比例示出图9所示的出口池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以不同比例示出从下方看去的具有出口池的封闭式养鱼围栏的立体图;

图14以不同比例示出出口池内部的开口处的细节的立体图;

图15以不同比例示出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几何结构的侧视图;

图16示出另一实施例中与图15相同的内容;

图17示出另一实施例中与图15相同的内容;

图18示出另一实施例中与图15相同的内容;

图19示出另一实施例中与图15相同的内容;

图20以不同比例示出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防护网的示意图;

图21以不同比例示出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的入口系统的立体图;

图22以不同比例示出图21所示的入口系统的俯视图;

图23中的a-b以不同比例示出入口系统的涌流产生管和引导通道的侧视示意图;

图24以不同比例示出稍微从下面观察的设有入口系统、出口池以及从出口池到表面的软管的封闭式养鱼围栏的立体图;

图25以不同比例示出稍微从上面观察的设有入口系统和出口池的封闭式养鱼围栏的立体图;

图26中的a-c以不同比例示出图23中所示的可替换的涌流产生管,a示出立体图,b示出俯视图,c示出截面;

图27中的a-b以与图26相同的比例示出具有可转动阻尼器的涌流产生管;

图28中的a-e以较大比例示出在不同外部位置具有阻尼器的图27所示的涌流产生管的截面;

图29中的a-c以与图28相同的比例示出在涌流产生管的内部具有阻尼器的可替换实施例;

图30中的a-c以与图26相同的比例示出具有可替换阻尼器的涌流产生管;

图31以与图26相同的比例示出具有可替换阻尼器的涌流产生管;

图32以与图26相同的比例示出具有另一可替换阻尼器的涌流产生管;

图33以不同比例示出入口系统的泵壳体的可替换实施例,a:阻尼器处在关闭位置,b:阻尼器处在打开位置;

图34以与图10相同的比例示出出口池的可替换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5以不同比例示出流出出口池的水的调节的原理图;

图36以与图35相同的比例示出用于调节流出出口池的水的可替换实施例;以及

在图37的a-b中,a以不同比例示出用于流出出口池的水的调节的另一可替换实施例的原理图,而b以更大比例示出细节图;以及

图38中的a-b以不同比例示出具有过滤管的两个实施例的入口系统的供水通道的可替换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是相对示意性的,且仅示出理解本发明所必需的细节和设备。而且,当涉及到图中所示的细节和部件的相对尺寸时,附图可能有所失真。当涉及到这些细节和部件的形式和细节的丰富程度时,附图也可用稍微简化的方式画出。同样,在下文中,一般而言附图中的等同物或相应细节将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封闭式养鱼围栏。封闭式养鱼围栏1包括水密袋10(该水密袋以织物形式的材料制成)、浮力系统11和栏杆13。养鱼围栏1也可包括走道15,如图1所示该走道搁置在浮力系统11上。养鱼围栏1还包括入口系统2。入口系统2包括:泵20,如图22所示该泵被设置在泵壳体21之内;外部供水通道23,通向泵20的入口;以及引导通道25,如图21-图23、图25所示,该引导通道在它的入口端250与泵20的出口流体连通,引导通道25延伸经过浮力系统11并穿过袋10,且如图25所示引导通道的另一端259在袋10的内侧从袋10径向地突出。泵壳体21借助至少一个安装支架27而被附接到浮力系统11。泵壳体21可选地设有至少一个外部浮力体218,如图1、图21、图22所示。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入口系统2。

浮力系统11包括至少第一环111和第二环112。环111、112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直径且被同心地设置。第一环111被设置在第二环112之上。环111、112可由诸如聚乙烯之类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环111、112可借助挤制来形成且可具有圆形横截面。环111、112可由管段115制成,这些管段通过焊缝117而接合在一起,使得第一管段115'的纵向偏离第二管段115”的纵向。从而形成多边形环111、112,如图1a所示。环111、112可为8边或16边。第一管段115'的直径可与第二管段115”的直径相同或不同。例如,非限定性地,管段115'、115”的直径可为400mm到1000mm。该直径可小于上述数值,且该直径也可大于上述数值。

第一环111和第二环112通过多个细长弯曲的u形板119而被保持在一起,上述板119在任一端部被附接到环111、112中的一个环的壁并围绕邻近的环111、112延伸。在图1a中示出的是,板119被附接到第二环112,而且板119围绕被设置在第二环112的顶部的第一环111延伸。板119也可被附接到环111、112中的上面一个环并围绕下面的环111、112延伸(图中未示出)。板119可由诸如聚乙烯之类的聚合物材料制成、或由金属制成。例如,非限定性地,板119可为15mm厚、300mm宽。板119的长度与邻近环111、112的直径相匹配。

图1b示出可替换的实施例。板119'被示出为呈j形。板119'被附接到第二环112,且板119'围绕被设置在第二环112的顶部的第一环111的一部分延伸。如图1b所示,板119'可被附接到第二环112,使得这些板119'交替地以相反方式面对。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板119'可被附接到第一环111,板119'围绕被设置在第一环111之下的第二环112的一部分延伸。

第一环111和第二环112相对于彼此宽松,且通过板119、119'而被保持在一起。这使浮力系统11具有保持环111、112各自的柔性的优点。本发明具有浮力系统的浮力接近于袋10的优点。这与由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直径的同心环组成、一个环在另一个环的外侧并排浮动的公知浮力系统形成对照。外环的浮力对保持袋10漂浮的贡献少于内环的浮力。

栏杆13形成本领域内公知的栅栏。栏杆13可由诸如聚乙烯之类的聚合物材料的管状元件组成。栏杆13以本身公知的方式被附接到上环111。如本领域内所公知的,栏杆13可支撑跳网(jumpnet,图中未示出),栏杆13可为用于鸟网(图中未示出)的附接件。用于袋10或用于普通围网的紧固装置可被焊接到上环111、112。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与第三环(图中未示出)结合,第三环具有较大直径、且在上环111的外侧、并与上环111并排浮动。第三环的直径也可小于环111、112。第三环可通过多种本身公知的夹具被附接到上环111。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走道15更宽和更稳定,这是因为走道15可搁置在两个环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浮力系统11可包括多于两个的同心环111、112,这些同心环的直径基本上相同且被设置在彼此上方(上下叠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知道,浮力系统11不限于用在封闭式养鱼围栏1上,而且也可用于本身为公知的开放式养鱼围栏。

图2示出悬挂装置3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悬挂装置3用于将袋10可拆卸地附接到浮力系统11。在袋10的上边缘101,袋10形成有纵向增厚部103或球形部。球形部103可按照公知方式来形成,即通过将袋10的织物105围绕诸如绳索或线之类的细长体107折叠,且织物105借助紧固工具(例如利用接缝109或利用胶)、或借助多种紧固工具的结合而被附接到自身,使得细长体107被封闭在球形部103之内来形成,如图3所示。沿着一侧边缘,悬挂装置3设有凹槽33。凹槽33由位于两个相对唇部37、37'之间的细长口部35以及细长的、基本上圆形的腔39形成。腔39的直径大于两个相对唇部37、37'之间的距离。腔39的直径稍大于袋10的球形部103的直径。球形部103的直径大于唇部37、37'之间的距离。悬挂装置3可沿着球形部103在球形部103的纵向移位。

悬挂装置3设有贯通开口32,该贯通开口具有基本上垂直于腔39的纵向延伸的纵轴线34。在应用的位置,贯通开口32被设置在腔39之上。诸如绳索、缆索、线、或带之类的细长的紧固构件36穿过贯通开口32并被固定到浮力系统11。

袋10由多个扇形片(图中未示出)组成,这些扇形片在它们的侧边缘借助紧固工具,例如利用接缝或利用胶,或借助多种紧固工具的结合而被接合。扇形片由聚合物材料的织物制成,并可设有进一步的增强部。合适的聚合物材料是聚氨酯。增强部可包括如本领域内公知的织物增强部。球形部103是在扇形片于这些扇形片的上边缘处被接合之前形成的。悬挂装置3是在扇形片于这些扇形片的上边缘处被接合之前,滑到球形部103上的。悬挂装置3可在球形部103的纵向上沿着球形部103移位。悬挂装置3短于一个扇形片的球形部103。多个悬挂装置103可被滑到一个扇形片的球形部103上。这样的优点是:悬挂装置3能够在球形部103上侧向移位,使得紧固构件36相对于浮力系统11的用于紧固构件36的紧固工具(图中未示出)的所期望位置被设置。从而当袋10被附接到浮力系统11时,实现袋10保持其拉伸形式而没有皱褶和折叠。

悬挂装置3的可替换实施例在图5和图7中示出。悬挂装置3包括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凹形部31在其连结侧311设有圆形细长的中空轮廓319。唇部37'在中空轮廓319与端边缘30之间延伸。凹形部31在其连结侧311还设有至少一个细长凹槽313,该细长凹槽基本上与细长中空轮廓319并排延伸。在图中示出了两个凹槽313。凹槽313包括外口部315以及内腔317,外口部315向外面向连结侧311。腔317的直径大于口部315的宽度。

凸形部38在其连结侧381设有至少一个突出且细长的引导件383。在图中,凸形部38被示出为具有两个引导件383。引导件383包括头部387和颈部385。头部387和颈部385分别互补地配合凹形部31的腔317和口部315。颈部385的长度沿从连结侧381突出的方向与口部315的深度和宽度匹配。头部387的直径稍小于腔317的直径,如图所示。凸形部38在其连结侧381还设有圆形细长的中空轮廓389。唇部37在中空轮廓389与端边缘30之间延伸。

当宽松的凸形部38相对于宽松的凹形部31侧向移动时,引导件383被移动到凹槽313内。凸形部38的连结侧381面对凹形部31的连结侧311。中空轮廓319和中空轮廓389一起形成细长腔39,细长腔39有口35,口35位于唇部37、37'之间。通过相对于凸形部38而侧向移动凹形部31可获得相同结果。引导件383的头部387不能通过凹槽313的口部315而被侧向拉出。因此可防止由于连结侧311和连结侧38沿垂直于这些连结侧311、318的方向被拉开,而使凹形部31与凸形部38分开。

凹形部31设有从外侧面318到连结侧311的贯通开口312。凸形部38设有从外侧面388到连结侧381的贯通开口382。凹形部31相对于凸形部38被移位(或反之亦然),直到贯通开口312与贯通开口382一致为止。这两个贯通开口312、382形成悬挂装置3中的贯通开口32。开口32具有纵轴线34,开口32基本上垂直于腔39的纵轴线延伸。在应用的位置,贯通开口32被设置在腔39之上。诸如绳索、缆索、线或带之类的细长紧固构件36穿过贯通开口312和382。紧固构件36锁定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使得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实际上不能相对于彼此侧向地移位。紧固构件36被固定到浮力系统11。

例如,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可由诸如铝之类的金属制成,且通过以本身公知的方式被挤压成棒而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可由硬质聚合物材料制成。在必要时,适当长度的一块被从这一串(string)上切掉。随后,例如借助钻孔或研磨,分别在凹形部13和凸形部38中的期望位置形成开口312和382。

包括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的两部分悬挂装置3的优点是,能够在袋10已经完成组装之后,在袋10被填满水的同时,使悬挂装置3被装配到袋10上的球形部103,例如用以增强袋10到浮力系统11的附接。悬挂装置3也能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从袋10上被移除。

在图6和图8中示出两部分悬挂装置3的一个可替换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凹形部31被形成为如同图5和图7所示的先前的实施例那样,但是没有贯通开口312。凸形部38也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引导件383以及中空轮廓389,且这些不再描述。凸形部38被形成为没有贯通开口382。凸形部38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80,该通孔与中空轮廓389基本上并排、且从凸形部38的一个端面384延伸到相对的端面384'。如图8所示,在凸形部38的一个外侧388与孔380之间形成有开口386。螺栓314可从端面384、384'中的一个端面穿过孔380,并在相对的端面384、384'处与螺母316紧固。紧固构件36可进入开口386内并围绕螺栓314,并且再离开开口386。紧固构件36可被固定到浮力系统11。在该实施例中,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必须利用一个或多个贯通螺钉或紧定螺钉310而彼此锚固(贯通螺钉或紧定螺钉310被定向为垂直于连结侧381),以便阻止凹形部31和凸形部38相对于彼此侧向地移位。

图9示出用于养鱼围栏1的出口池4。出口池4可被用在一种本身公知的开放式养鱼围栏1上、用在具有刚性壁的封闭式养鱼围栏1上、以及用在具有织物形式的软材料壁的封闭式养鱼围栏1上。出口池4被设置在养鱼围栏1的下部179的开口中。出口池4包括壳体41。在附图中,壳体41被示出为圆形的柱体,但是壳体4可也具有其他横截面,例如多边形横截面。在上部410中,壳体41设有凸缘411,凸缘411用于安装套环43的附接件。在下部439中,安装套环43设有凸缘431,凸缘431用于附接到壳体41的凸缘411。凸缘411、431可利用多个螺栓彼此紧固,如本领域内公知的那样。如图14所示,壳体41在下部419中设有贯通开口413,且开口413通向第一管座415,第一管座415从壳体41的外夹套径向地突出。

在上部430,安装套环43设有附接环433。附接环433以环绕方式从安装套环43径向地突出。附接环433被布置成附接到开放式养鱼围栏1、具有刚性壁的封闭式养鱼围栏1、或具有织物形式的软材料壁的封闭式养鱼围栏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知道如何附接,因此对此不再进一步描述。

壳体41容纳有贯穿式的出口通道45。如图12所示,出口通道45在其上部450设有入口部451。过滤器453附接到入口部451,从而覆盖出口通道45的横截面。所示的过滤器453为顶点向上突出的圆锥体。过滤器453设有多个通孔454。出口通道45在其下部459打开。下部459形成有凹部455。出口通道45被示出为圆形的柱体,但是出口通道45也可具有其他横截面,例如多边形横截面。壳体41和出口通道45在它们自身之间形成环形空间46。

倾斜格栅47被设置在环形空间46中。格栅47被附接到壳体41的内夹套并附接到出口通道45的外夹套。格栅47保持被固定到壳体41的出口通道45。所示的格栅47包括肋471,这些肋被定向为并排的,其中,水和污泥可在多个肋471之间通过。在可替换实施例中,格栅471可包括筛板47,筛板中的孔洞的数量和孔洞的直径与目标匹配(图中未示出)。如图14所示,格栅47的最下部479被附接到壳体41的内夹套并略低于贯通开口413。格栅47的最上部470被设置在在环形空间46中的直径上的相对侧。格栅47覆盖整个环形空间46。

倾斜底板49被设置在环形空间46中,该倾斜底板位于格栅47之下,并抵靠壳体41和出口通道45密封环形空间46。底板49保持被固定到壳体41的出口通道45。底板49可用实心板制成或用细孔材料制成。如图所示,底板49可被定向为与格栅47基本上并排。对于本发明而言这不是关键,因为底板49可沿与格栅47不同的方向倾斜。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壳体41的内夹套表面处,底板49的最下部499中形成有贯通开口493。开口493通向位于底板49的底侧上的第二管座495。在可替换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开口493可被设置在壳体41中,且底板49的最下部499被附接到壳体41的内夹套并略低于贯通开口493。开口493通向第二管座495,在该可替换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第二管座从壳体41的外夹套径向地突出。

如图13所示,第一出口软管91在下端919处密封地附接到第一管座415。出口软管91在其上端(图中未示出)向上延伸到位于地面(水面)上的第一吸入泵(图中未示出)。第一吸入泵被布置成通过出口软管91吸入水。第二出口软管99在下端999处被密封地附接到第二管座495。出口软管99在其上端(图中未示出)向上延伸到位于地面(水面)上的第二吸入泵(图中未示出)。第二吸入泵被布置成通过出口软管99吸入水。第一吸入泵和第二吸入泵可由相同的泵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道,第一吸入泵可用所谓的气举泵(mammothpump)代替,气举泵通过将空气吹入出口软管91的下部以在出口软管91中产生气举效应(gaslift)来工作。相应地,第二吸入泵也可用气举泵代替。

因为当水被泵送到养鱼围栏1内时,封闭式养鱼围栏1之内形成超压,所以水将会通过可进入的开口流出。出口池4被设置在位于养鱼围栏的下部179的这样的开口中。出口通道45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水可通过出口通道45自由地流出养鱼围栏1。过滤器453阻止养鱼围栏1中的鱼通过出口通道45游出。过滤器453设有大量的孔454,用以允许大量的水流通过出口通道45。

死鱼(图中未示出)朝向养鱼围栏1的下部179沉落,并进一步朝向养鱼围栏的倾斜底部172沉落。水流将把死鱼运向出口池4。鱼将被锥形过滤器453拒绝并沉入环形空间46。直接下沉到养鱼围栏1中的鱼会撞击过滤器453并被引导到环形空间46。在环形空间46中,鱼将停在倾斜格栅47上。鱼也可能由于其自身重量在格栅47上朝向壳体41中的开口413滑动。无论何时只要需要,第一泵就可在地面(水面)上被启动。水通过出口软管91被吸上去。因此环形空间46中的水被吸向下方并通过开口413离开。躺在格栅47上的鱼将被通过开口413流出的水带走,且通过第一出口软管91而到达泵,在此处的过滤容器中鱼与水流分开并以处理死鱼的公知方式来处理。

朝向养鱼围栏1的倾斜底部172沉落的污泥、排泄物和其他颗粒将进一步向下朝向养鱼围栏的下部179沉落并进入环形空间46。必要时,第二泵在地面(水面)上被启动。水通过出口软管99被吸入。因此环形空间46中的水被被吸向下方、流经格栅47中的肋471或筛板47中的孔洞、并通过开口493流出。污泥和小颗粒在水流中被带走,通过开口493流出、通过第二出口软管99流到泵,在泵中污泥、排泄物和颗粒与水流分开并以处理这些物质的公知方式被处理。

随着时间,颗粒将沉淀在过滤器453上,且过滤器453会被海洋生物污染(图中未示出)。因此孔454作为使水通过的开口来说将效率下降。而减小的水流会引起养鱼围栏1之内的水面17'相对于养鱼围栏1之外的水面17的高度差增加。这导致养鱼围栏1的袋10和浮力系统11上的负载增加。过滤器453可设有用于清洁过滤器453的刷洗系统(图中未示出)。这样的刷洗系统可手动操作,或可设有用于操作的马达或致动器。

出口池4'的可替换实施例在图34中示出。过滤器453'附接到入口部451,从而覆盖出口通道45的横截面。过滤器453'包括相对平坦的顶板456。在顶板456的外边缘与出口通道45的边缘之间,多个肋457并排延伸。在肋457之间形成有细长开口454',这些细长开口构成过滤狭槽454'。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有效过滤区域不受出口通道45的横截面限制,但是受过滤器453'的高度限制。该高度可被形成得非常大。另一个优点是过滤狭槽454'不会如此容易地被颗粒堵塞,清洁过滤器453'的需要减少。肋457可由多个管组成。

在图35中,示出自调节式过滤调节器48。过滤调节器48包括调节器套筒480以及控制机构,调节器套筒480被设置在图34中所示的过滤器453'的外侧。调节器套筒480能够相对于过滤器453'移位。过滤调节器48可包括开放式的调节器套筒480,或调节器套筒480可在顶部设有盖或密封板(图中未示出)。调节器套筒480被附接到线或绳索481。在图35中示出,线481被附接到调节器套筒480的上部。线481向上延伸到并越过位于养鱼围栏1的中部的第一滑轮482',使得线481具有基本上竖直方向。从第一滑轮482',线481再延伸到并越过第二滑轮482”。第二滑轮482”被设置在养鱼围栏1的侧边缘处。从第二滑轮482”,线481向下延伸到并越过第三滑轮482”'。第三滑轮482”'被设置在养鱼围栏1的水下的侧边缘处。从第三滑轮482”',线481延伸到位于养鱼围栏1之内的水面17'上的浮标483。第一滑轮482'被容纳在滑车485中,滑车485附接到多个线绳484,所述多个线绳被固定到分开的浮动体11'并延伸到养鱼围栏1的中部。养鱼围栏1可设有三条线绳484或多于三条线绳484,例如可设有六条线绳484,这些线绳在养鱼围栏1的中部彼此附接。例如,线绳484可在水面17'之上0.5米到1.0米的距离处相接。例如,第三滑轮482”'可被设置在水面17'之下0.5米到1.0米的深度处。

如果由于过滤器453'中过滤区域的减少导致养鱼围栏1之内的水平面增加,那么浮标483将稍有上升。养鱼围栏1的下部179中的出口池4将向下沉,这是因为养鱼围栏1之内水的重量增加使浮力系统11降低,从而使袋10被附接到浮力系统11。由于浮标483沿着与出口池4的下沉方向相反的方向稍有上升,而线绳484被固定到它们的分开的浮动体11',浮标483将在线绳481上施加拉力并相对于过滤器453'向上移动调节器套筒480。因此过滤器453'的过滤区域增加,且通过出口池4的水流增加。在此情况下,养鱼围栏1内部的水量减少,浮标483将在调节器套筒480上施加较小的拉力,该调节器套筒相对于过滤器453'被向下移位。因此过滤调节器48将进行自调节。

可替换的过滤调节器48'在图36中示出。过滤调节器48'包括调节器套筒480,调节器套筒480被设置在图34中所示的过滤器453'的外侧。过滤调节器48'可包括开放式的调节器套筒480,或调节器套筒480可在顶部设有盖或密封板(图中未示出)。调节器套筒480在其上端被附接到线或绳索481。线481向上延伸到并越过位于养鱼围栏1的中部的第一滑轮482',使得线481具有基本上竖直方向。从第一滑轮482',线481延伸到第一绞盘486'。第一绞盘486'可附接到养鱼围栏的栏杆13。第二绞盘486”附接到养鱼围栏1的对角线相对侧,附接到例如养鱼围栏1的栏杆13。中心线487在一端被附接到滑车485并在相对端附接到第二绞盘486”。

第二绞盘486”调节中心线487的自由长度,使得滑车485处在位于养鱼围栏1的中部的出口池4的上方。第一绞盘486'控制线481的自由长度,并因此控制调节器套筒480相对于过滤器453'的位置。流出出口池4的水流借助第一绞盘486'而被有效地调节。通过缩短线481的自由长度可使流量(水流)增大,使得调节器套筒480沿着过滤器453'向上移动,且有效过滤区域增加。通过延长线481的自由端可使水流减小,使得调节器套筒480沿着过滤器453'向下移动且有效过滤区域减小。

在失去电功率的情况下,第一绞盘486'、或第一绞盘486'与第二绞盘486”两者被布置成释放线481、487。因此调节器套筒480将沿着过滤器453'一直向下移位,且通过出口池4的水流将会实际上停止。这样的优点是:失去电功率将使得泵20停止将水供应到养鱼围栏1,而不会导致水从养鱼围栏1流出,且养鱼围栏1保持其形状。可替换的过滤调节器48”在图37中示出。过滤调节器48”包括被设置在图34中所示的过滤器453'的外侧的调节器套筒480。在该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调节器套筒480通过控制机构而相对于过滤器453'移位,该控制机构包括致动器488。过滤调节器48”可包括开放式的调节器套筒480,或调节器套筒480可在顶部设有盖或密封板(图中未示出)。致动器488可为柔性管或柔性实心棒。致动器488在引导管489的内部移动。致动器488和引导管489可形成管中管式连接。致动器488被附接到调节器套筒480。致动器488和引导管489从出口池4的出口通道45延伸到养鱼围栏1的外部的水面17并处在水面17的上方。致动器488延伸通过出口通道45、过滤器453',并在位于过滤器453'的顶板456内的开口中(图中未示出)突出到过滤器453'的上方。引导管489被示出为附接到下附接件489'和上附接件489”。附接件489'、489”被固定到出口通道45的内部。致动器488突出至引导管489之外的上附接件489”的上方。

致动器488例如可从养鱼围栏1的浮力系统11上被手动操作。致动器也可用诸如电动马达(图中未示出)之类的马达操作,该马达被布置成用以使致动器488相对于引导管489移位。可按照如下方式来设置马达操作:当失去电功率时,调节套筒480将通过其自重下沉到过滤器453'。

实施例中描述的调节器套筒480可设有浮力工具(图中未示出),以使得调节器套筒480具有很小负浮力,例如-10kg或-20kg的浮力。

图15-图19示出封闭式养鱼围栏1,其中,养鱼围栏的上部170形成球形且养鱼围栏1的下部179形成圆锥形。在图中,养鱼围栏1的深度用箭头d示出。养鱼围栏1的深度d从水面17延伸到养鱼围栏1的位于圆锥形下部179中的出口。球形上部170的深度ds从水面17延伸到球形上部170与圆锥形下部179之间的过渡区。圆锥形下部179的深度dc从球形上部170与圆锥形下部179之间的过渡区延伸到位于圆锥形下部179中的池的出口。这样的优点是,养鱼围栏1将球形养鱼围栏的特性与锥形围网的特性结合。由此,养鱼围栏1将获得良好的海水与大体积结合的特性。养鱼围栏1的优点还在于,与相同直径的球形养鱼围栏的底部相比,养鱼围栏1的倾斜底部172具有较大的坡度。因此污泥和沉积物将更容易地被运向养鱼围栏1的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图16所示,球形上部170的假想半径r的长度可基本上与养鱼围栏1的深度d一致。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球形上部170的假想半径r的长度可比养鱼围栏1的深度d短。如图17-图19所示的养鱼围栏1的圆锥形下部179与球形上部170沿切线方向相接是有利的。这样的优点是养鱼围栏1的上部170和下部179之间存在平坦的过渡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7所示,养鱼围栏1的圆锥形下部179可具有深度dc,深度dc实际上构成养鱼围栏1的深度d的一半。在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8所示,养鱼围栏1的圆锥形下部179可具有深度dc,深度dc实际上构成养鱼围栏1的深度d的四分之一。在另一可替换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养鱼围栏1的圆锥形下部179可具有深度dc,深度dc实际上构成养鱼围栏1的深度d的3/8。在其他实施例中,圆锥形部179可具有深度dc,深度dc构成养鱼围栏的深度d的四分之一到一半。

图20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封闭式养鱼围栏1的防护网5,养鱼围栏1的壁包括织物形式的软材料。防护网5包括多个带51,这些带在应用的位置基本上水平且并排。每个水平带51可形成一个水平环53。环53的直径从防护网5的上部50到防护网5的下部59减小。多个竖直带55、56至少从一个环53延伸到相邻环53,且每个竖直带55、56被固定到每个上述的环。带53、55、56可通过接缝彼此固定。一些竖直带55从防护网5的上部50到防护网5的下部59连续地延伸。其他竖直带56仅在防护网5的一部分上延伸。为了说明,仅在防护网5的一半周长中画出了竖直带55、56。

防护网5的带53、55、56可由宽带材制成。一种本身公知的起重带适于此目的。防护网5在其下部59设有一种本身公知的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用于附接到养鱼围栏1的出口系统。出口系统可包括出口池4,竖直带55可被附接到出口池4的安装套环43。防护网5在其上部50设有一种本身公知的紧固工具,该紧固工具用于防护网5到养鱼围栏1的浮力系统11的可调节附接。防护网5可相对于浮力系统11而被竖直地拉紧或放松。

防护网5以这样的方式被接合在一起:水平带51和竖直带55、56的长度与当养鱼围栏填满水时封闭式养鱼围栏1的外部几何结构匹配。封闭式养鱼围栏1的外部几何结构可由球形上部170和圆锥形下部179组成。防护网5被设置在封闭式养鱼围栏1的外侧。防护网5使封闭式养鱼围栏1的形状稳定,该封闭式养鱼围栏中的壁包括织物形式的软材料。防护网5也缓解封闭式养鱼围栏1的织物105,使得织物能够在撕裂之前抵抗更大的力。

如图22所示,养鱼围栏1的入口系统2包括泵20。泵20被设置在泵壳体21的内部。引导通道25的入口端250与泵20的出口流体连通。如图25所示,引导通道25延伸经过浮力系统11,穿过袋10的织物105,并利用其相对内端259在袋10的内侧从袋10径向突出。引导通道25是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延伸穿过织物105的。参见图25,这可通过织物105的开口106实现,开口106在织物105的外侧设有套环(图中未示出)。引导通道25穿过套环延伸。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可利用软管夹抵靠引导通道25来密封套环。引导通道25在织物105中的流体密封引导口的优点是:水面的水(可能含有病原生物体)不能通过开口106进入养鱼围栏1。

引导通道25的内端259被形成为座258。t形管26借助其管形腿260设置在座258中。座258和腿260设有一种本身公知的工具,该工具阻止t形管26在座258中围绕该t形管的纵轴线旋转。这样的工具可包括例如焊接、锁定螺栓或凸耳以及相应的凹槽。如图23a所示,t形管26设有管状头269。头269的纵轴线垂直于腿260的纵轴线。头269形成套筒269。在一个侧壁中,套筒269设有入口(图中未示出),该入口互补地配合管状腿260。套筒269以流体密封方式被焊接到腿260。

细长的涌流产生管6借助其上端部60而延伸进入并穿过套筒269。涌流产生管6可在套筒269中围绕该涌流产生管的纵轴线旋转。涌流产生管在其外夹套上设有上止动环61和下止动环63。在应用的位置上,上止动环61被设置在套筒269之上。在应用的位置上,下止动环63被设置在套筒269之下。止动环61、63的功能是,不允许涌流产生管6在套筒269中向上或向下竖直地移位。

涌流产生管6设有多个开口65,这些开口被布置在涌流产生管6的表面上的一排或多排孔洞67中。至少一排孔洞67被定向为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流体可从涌流产生管6的内通道,通过开口65而流出。涌流产生管6的上端部60设有密封盖62。如图23所示,涌流产生管6的上端部60还设有操作工具64。操作工具64可手动操作或借助本身为公知类型的致动器(图中未示出)来操作。对操作工具64进行的操作,使得涌流产生管6围绕其纵轴线旋转。在位于上止动环61与下止动环63之间的一部分管壁中,涌流产生管6设有贯穿式椭圆形开口68。开口68的高度对应于腿260的内通道以及套筒269的入口的直径。开口68的长度大于高度,由此当涌流产生管6借助操作工具64而被旋转时,开口68不阻塞流体流过t形管26。套筒269和涌流产生管6设有一种本身公知的工具(图中未示出),该工具减少涌流产生管6的旋转的自由度,使得涌流产生管6的开口的一部分将始终对应于套筒269的入口。涌流产生管6可被转动到有利于在养鱼围栏1的内部形成水循环的位置。除其他因素外,水循环取决于流过入口系统2的水量、水的压力、养鱼围栏1的直径和体积,流出涌流产生管6的水的速率以及开口65的尺寸和位置。如图24和图25所示,养鱼围栏1可设有多于一个的入口系统2。

t形管26可选地设有至少一个内浮动体283。涌流产生管6挂在t形管26和引导通道25上,且没有任何来自养鱼围栏1的袋10的支撑。浮动体283抵消t形管26和引导通道25上的偏转力。

开口65可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细长狭槽形。一排孔洞67可从涌流产生管6的下端部69延伸到下止动环63。在所示实施例中,一排孔洞67从涌流产生管6的下端部69越过上止动环61延伸。套筒269设有与入口在直径上相对的狭槽265,位于止动环61与止动环63之间的开口65通向这些狭槽内。在位于开口68与上止动环61之间的部分以及位于开口68与下止动环63之间的部分中,涌流产生管6设有密封元件,这些密封元件例如为o形环,其密封涌流产生管6与套筒269之间的环形空间。涌流产生管6在其下部69设有密封盖(图中未示出),使得水仅可通过开口65离开涌流产生管6。

在图26中示出的是可替换的涌流产生管6'。涌流产生管6'在其上部60'被附接到引导通道25,使得水可通过引导通道25、通过开口68'流入涌流产生管6'。在位于涌流产生管6'的表面的一排孔洞67'中,涌流产生管6'设有多个开口65'。开口65'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圆周的长度可等于或大于开口65'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的宽度。开口65'可呈矩形,如图26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涌流产生管6'可设有阻尼构件600。阻尼构件600包括第一侧板611和第二侧板613。侧板611、613沿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延伸。侧板611、613的相对边缘(分别为边缘621和边缘623)之间的距离被示出为小于开口65'的宽度,但是该距离也可与开口65'的宽度相同或大于开口65'的宽度。位于侧板611、613之间的横板615保持侧板611、613之间的距离。横板615设有贯通开口631。开口631具有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圆周的纵向。螺钉633可穿过开口631并固定在涌流产生管6'的表面中的螺孔635内。涌流产生管6'在其外表面上、在一排孔洞67'的两侧设有止动件637。借助于操作工具(图中未示出),阻尼构件600可围绕涌流产生管6'的纵轴线699从一侧旋转到另一侧,直到侧板611的外边缘618或侧板613的外边缘619撞击止动件637、637'为止。这在图28中示出。开口631中的螺钉633也将限制阻尼构件600的旋转运动。如图27和图28所示,阻尼构件600可被设置在涌流产生管6'的外部。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阻尼构件600可被设置在涌流产生管6'的内部。

可替换的阻尼构件600'在图30a中示出。阻尼构件600'包括第一侧板611'和第二侧板613'。侧板611'、613'沿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延伸。侧板611'、613'的相对边缘(分别为边缘621'和边缘623')之间的距离被示出为小于开口65'的宽度,但是该距离也可与开口65'的宽度相同或大于开口65'的宽度。位于侧板611、613之间的腹带616保持侧板611、613之间的距离。这些腹带616围绕涌流产生管6'的圆周延伸。腹带616的数量与涌流产生管6'中的开口65'的数量匹配。借助于操作工具(图中未示出),阻尼构件600'可围绕涌流产生管6'的纵轴线699从一侧旋转到另一侧,直到侧板611'的外边缘618'或侧板613'的外边缘619'撞击止动件637、637'为止。借助于第二操作工具(图中未示出),阻尼构件600'可在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纵轴线的第一方向上轴向地移动,使得腹带616的一部分覆盖开口65'的一部分。阻尼构件600'可在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纵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移位,由此当阻尼构件600'处在打开位置时,整个腹带616被设置在开口65'的上方或下方。腹带616的宽度可使得,当阻尼构件600'处在关闭位置时,腹带616覆盖整个开口65'。一些腹带616可由横板615'(图中未示出)来取代。

可替换的阻尼构件600”在图30c中示出。阻尼构件600”设有撑板617。撑板617沿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延伸并连接腹带616。在应用的位置上,当阻尼构件600'环绕涌流产生管6'时,撑板617将相对于一排孔洞67',处在涌流产生管6'的直径相对侧。

另一可替换的阻尼构件650在图31中示出。阻尼构件650包括板651,该板能够借助第一操作工具660沿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移位。板651可在位于涌流产生管6'的外侧的引导件653中移位。板651沿纵向的移动受到止动件654和操作工具660的限制。板651设有多个开口655,开口655的形状和数量与开口65'一致。开口655可稍大于开口65',但是开口655也可与开口65'的尺寸相同或稍小于开口65'的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构件650设有两排舵670,使得在每个开口665的任一侧都有一个舵670。每个舵670通过铰接件656来附接到板651。一个舵排671中的舵670在其自由端以如下方式连接到棒673:一个舵排671中的舵670相对于涌流产生管6'的表面具有相同的角度。第一舵排671中的棒673和第二舵排671'中的棒673'通过拉杆674连接,使得第一舵排671中的舵670与第二舵排671'中的舵670一起移动。这些舵排671、671'借助第二操作工具680移动。第一操作工具660被示出为管中管式连接。外管661被固定,但是内管或可替换的实心柔性棒663能够在外管661之内移位。外管661利用支架665来固定到涌流产生管6'。内管663连接到板651的上部659。内管663可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表面,使板651轴向地向上和向下移位。第二操作工具680被示出为管中管式连接。外管681被固定,但是内管或可替换的实心柔性棒683能够在外管681之内移位。外管681利用支架685来固定到涌流产生管6'。内管683连接到多个拉杆674中的一个拉杆。内管681可相对于开口65',将拉杆674侧向移位到两侧。由此两个舵排671、671'均可相对于开口65'旋转。可替换的阻尼构件650'在图32中示出。在该可替换实施例中,阻尼构件650'包括一个舵排671”。该舵排671”以中心方式被设置在开口655之上。内管683被附接到棒673。

操作工具660、680可由其他类型的致动器组成,例如本领域中公知的电动致动器、气动致动器或液压致动器。

当图27所示的阻尼构件600如图28或图29所示的那样被转动时,侧板611、613中的一个侧板将覆盖一部分的开口65'。流出涌流产生管6'的水的流动方向由侧板611、613的位置来决定。当一部分的开口65'被侧板611、613中的一个侧板覆盖时,流出涌流产生管6'的水的流速增加。因此采用阻尼构件,就能够实现对水的流动方向的控制。

当在图30中示出的阻尼构件600'被转动时,与以上对阻尼构件600的描述相同。当阻尼构件600'沿着涌流产生管6'的纵轴线移位时,腹带616的一部分将在开口65'之上移位,且流出涌流产生管6'的水的流速增加。因此采用阻尼构件600',就能够实现对水的流动方向和水的流速的彼此独立的控制。同样,利用可替换的阻尼构件650、650'也可获得相同效果。阻尼构件650、650'沿涌流产生管6'的纵向移位,使得板651中的开口655相对于开口65'移位。一部分的开口65'因此被板651覆盖。舵670控制水的流动方向。将每个舵670以中心方式设置在每个开口655之上已经证明是有利的。这减少了舵的数量,而且同时舵670受到比设置在开口655的一侧的舵670更小的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泵壳体21可设有阻尼器24。如图33所示,阻尼器24被设置在泵20的出口与引导通道25的入口端250之间。阻尼器24被形成为具有两个挡板241、241'的止回阀。挡板241、241'连接到铰接件243,该铰接件穿过泵壳体21的内部对角地延伸。如图33b所示,当泵20通过泵壳体将水向上移位到引导通道25的入口端250内时,挡板241、241'面向上方。如图33a所示,当泵20停止时,挡板241、241'将落回关闭位置,使得水被基本上阻止从引导通道25向下流入泵壳体21、经过泵20并进一步向下流到供水通道23内。

入口系统2的外部供水通道23的上部230通向泵20的入口,该外部供水通道可在其入口部239设有过滤器233。过滤器233可包括一种本身公知的过滤管233。在一个实施例中,供水通道23可包括处在位于上部230与入口部239之间的那一部分中的长度可调通道235。长度可调通道235可包括弹性聚合物材料的通道壁,在通道壁上设有刚性材料的螺旋部。刚性材料可包括诸如钢之类的金属。刚性材料可包括诸如pvc之类的聚合物。例如,这样的长度可调通道235在收缩状态可有效地为1.5米长,在扩展状态可有效地为22m长。配重部(图中未示出)被附接到过滤管233。绳索或线(图中未示出)被附接到过滤管233并向上延伸到浮力系统11。绳索或线可在供水通道23的外部延伸。绳索或线可基本上在供水通道23的内部延伸。供水通道23具有长度可调通道235的优点是,可借助供水通道23的侧面柔性,来使得供水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随水流而变形。供水通道23具有长度可调通道235的优点还在于,通过将绳索或线放出到过滤管233或拉近绳索或线,能够容易且快速地调节长度可调通道235的有效长度。因此实现了例如使过滤管233的垂直位置对于鲑鱼寄生虫幼虫足够的深,使这些寄生虫幼虫不会随着引入水进入养鱼围栏1的效果。也实现了过滤管233可被设置在水温有利的深度,使得养鱼围栏1中的鱼获得尽可能好的生长的效果。

可替换的外部供水通道23'在图38中示出。供水通道23'包括多个分开的供水通道23”。在图37中示出了四个供水通道23”。供水通道23”的数量可为三个或多于四个。如图38a所示,每个供水通道23”在其入口部239'设有过滤管233'。供水通道23'的上部230'连接到泵壳体21且与泵20流体连通。供水通道23”可通过供水通道23”的上部230'与入口部239'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带(图中未示出)彼此附接。

与和供水通道23'的总横截面具有相同横截面的一个可替换的供水通道相比,多个较细的供水通道23”的优点是:即使多个供水通道23”中的一个受到损坏或多个供水通道中的一个(例如在过滤管233'中)被堵塞时,能够维持来自所期望深度的水流。较细的供水通道23'的优点还在于,其在水流中的柔性较大,这使得在附接件上对泵壳体21的应力较小。泵壳体21的安装支架27上的应力也将更小。供水通道23'的入口部239'的可替换实施例在图39b中示出。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单个供水通道23”的过滤管233'被公共的过滤器室231所替代,入口部239'附接到该公共的过滤器室。过滤器室231由沿圆周并排直立的管或肋232形成,且在管或肋232之间形成狭槽234。在应用的位置上,管232具有基本上竖直取向。过滤器室231还由管或肋236并排形成,在管或肋236之间形成狭槽238,且管236在过滤器室231中形成底部。

在图21、图22和图24、图25中,示出了如专利公开文献no20111704、wo2013085392中描述的可替换的浮力系统11。所述入口系统2可与所示出的多种浮力系统11一起使用,且不限于与任一示出的浮力系统一起使用。例如,入口系统2可与包括并排的同心环的公知浮力系统一起使用。在图25中示出处于养鱼围栏1的内部的充氧系统8。充氧系统8可包括设有孔洞的通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