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鳝共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12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稻鳝共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展稻田田间工程建设,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养殖水丝蚓,6月底-7月初投放鳝种,进行驯食与饵料投喂,11-12月及时捕捞黄鳝;

其中稻田田间工程建设包括在稻田四面均匀开挖未完全闭合的环形鱼沟,在环形沟内放置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 L.)作为黄鳝栖息场所;

其中水丝蚓养殖池面积为稻田面积10%,养殖池水平面稍高于稻田,水丝蚓养殖池流出的肥水能够自流到稻田;

其中鳝种放养时间为6月底-7月初天气晴好时,每尾重30-50克,每亩稻田放养鳝种10-50公斤;

其中利用水丝蚓进行驯食,一个月后,将水丝蚓与昆虫混合定时定点投喂;

其中利用10-20目的网兜从水下兜着西伯利亚鸢尾根系,从上部拍敲西伯利亚鸢尾植株即可捕捞黄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鳝共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未完全闭合的环形鱼沟上宽2-3米,下宽1-2米,沟深60-90厘米(水平面以下),开挖出来的泥土筑田梗,田埂宽2米,高1米(水平面以上);四面未闭合部分5-10米,利于大型机械进出方便;在环形沟内,每5-10米放置一棵水培的西伯利亚鸢尾,西伯利亚鸢尾直径为30-50厘米,根系发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鳝共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黄鳝苗种放养10-20天后开始投喂水丝蚓,水丝蚓投放到与水面相平的西伯利亚鸢尾植株中间位置,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黄鳝体重3%-5%;一个月以后,将水丝蚓与黑光灯或太阳能灯引诱的昆虫一起混合投喂,水丝蚓与昆虫的鲜重比例为1-2:1,活饵投放到与水面相平的西伯利亚鸢尾植株中间位置,每3-5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黄鳝体重3%-8%。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