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门,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日本传入我国。小龙虾具有打洞穴居的生活习性而破坏大坝,且威胁鱼苗的生存,对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均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早期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敌害生物加以消灭。近年来,小龙虾因肉质鲜美,受到追捧,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小龙虾人工养殖少,人们大量捕获野生小龙虾,使其自然种群数量愈来愈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急剧攀升。近年来,人工养殖小龙虾越来越多,大多都是建造专门的养殖池进行养殖,而在农村,大面积的稻田水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显得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改建,对稻田田埂进行改造,田埂进行加高处理,设置光滑的挡板,田埂高度达到0.8~1.0m,宽度达到60~80cm,田埂基部加宽到1.2~1.5m,田埂夯实,坡比为1:2~1:3,田块四周距田埂1m左右的内沿开挖3~5m宽、深1m左右的环形养虾沟,田块中间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1.0m,深0.5m左右,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进水沟单独进水,排水沟单独排水,使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生长,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水口和排水口均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
2)稻田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5天清沟消毒,将环形沟和田间沟中的浮土清除,对垮塌的沟壁进行修整,然后用生石灰75~90㎏/667㎡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然后经进水口注水到稻田中,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用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施用量为每亩300千克左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3)饵料混养,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移栽轮叶黑藻、凤眼莲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在稻田中投放螺蛳等动物性饵料,让其在沟渠内自然繁殖,投放量为200~300千克/亩;
4)虾苗投放,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1500~2000尾/亩或30公斤/亩,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投放;
5)虾苗喂养,虾苗投放的第1周,投喂磨碎的豆浆,每天喂3~4次,从第2周开始,以投喂切碎的小杂鱼、螺蚌肉、屠宰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或虾苗专用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鲜嫩植物茎叶等混合粉碎加工成的糊状饵料,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早、晚各投喂1次,以晚上投喂为主,占日投饵量的70%,早期每万尾稚虾日投喂0.25~0.4千克,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0%左右确定日投喂量,虾苗培育过程中,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每15~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和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以满足虾苗蜕壳生长对钙质的需求,生石灰的用量为1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兑水化浆全池泼洒;
6)田间管理,在8~9月份高温季节进行水质管理,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检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维持虾沟内有较多的水生植物,数量不足要及时补放,虾蜕壳时不要冲水,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
7)成虾捕捞,10月前后,当气温下降至18℃时,加大小龙虾的起捕力度,如水稻还没有成熟,则采用放水、冲水的方法起捕,通常选择白天的上午张好网具,然后放水,让待绝大部分小龙虾随水自然进入网内,水干后再冲水几次,将小龙虾及鱼类一起起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小龙虾配套养殖在稻田可同步获得水产养殖的收入,增加农户的收入,在稻田中生长的小龙虾一方面增加可以捕食蚱蜢昆虫以及水栖有害生物,另一方面,稻穗的落花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食物摄取,提升了小龙虾的肉质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详细描述。
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改建,对稻田田埂进行改造,田埂进行加高处理,设置光滑的挡板,田埂高度达到0.8~1.0m,宽度达到60~80cm,田埂基部加宽到1.2~1.5m,田埂夯实,坡比为1:2~1:3,田块四周距田埂1m左右的内沿开挖3~5m宽、深1m左右的环形养虾沟,田块中间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5~1.0m,深0.5m左右,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进水沟单独进水,排水沟单独排水,使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生长,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水口和排水口均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
2)稻田消毒和施肥,放苗前15天清沟消毒,将环形沟和田间沟中的浮土清除,对垮塌的沟壁进行修整,然后用生石灰75~90㎏/667㎡对养虾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然后经进水口注水到稻田中,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用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施用量为每亩300千克左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3)饵料混养,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移栽轮叶黑藻、凤眼莲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在稻田中投放螺蛳等动物性饵料,让其在沟渠内自然繁殖,投放量为200~300千克/亩;
4)虾苗投放,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1500~2000尾/亩或30公斤/亩,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投放;
5)虾苗喂养,虾苗投放的第1周,投喂磨碎的豆浆,每天喂3~4次,从第2周开始,以投喂切碎的小杂鱼、螺蚌肉、屠宰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或虾苗专用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鲜嫩植物茎叶等混合粉碎加工成的糊状饵料,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早、晚各投喂1次,以晚上投喂为主,占日投饵量的70%,早期每万尾稚虾日投喂0.25~0.4千克,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0%左右确定日投喂量,虾苗培育过程中,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每15~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和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以满足虾苗蜕壳生长对钙质的需求,生石灰的用量为1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兑水化浆全池泼洒;
6)田间管理,在8~9月份高温季节进行水质管理,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检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维持虾沟内有较多的水生植物,数量不足要及时补放,虾蜕壳时不要冲水,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
7)成虾捕捞,10月前后,当气温下降至18℃时,加大小龙虾的起捕力度,如水稻还没有成熟,则采用放水、冲水的方法起捕,通常选择白天的上午张好网具,然后放水,让待绝大部分小龙虾随水自然进入网内,水干后再冲水几次,将小龙虾及鱼类一起起获。
本发明通过将小龙虾配套养殖在稻田可同步获得水产养殖的收入,增加农户的收入,在稻田中生长的小龙虾一方面增加可以捕食蚱蜢昆虫以及水栖有害生物,另一方面,稻穗的落花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食物摄取,提升了小龙虾的肉质口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