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移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清香木大树由于生长在向阳的山坡上,土壤贫瘠,挖出来后很难带土球,因此,移栽的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清香木树桩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包括步骤:
对挖出的清香木树沿树底角截去所有主根,只保留须根;
截根后立即用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伤口断面,两小时后用胶封住伤口断面;
截除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
在主干的伤口断面均匀涂抹愈伤涂抹膏;
在两天之内将挖出的清香木树栽种下土,栽种的土壤包括:颗粒状素土、锯末及珍珠岩颗粒,且下土时,边下土边浇水,再下土再浇水,直至下土完成;
在栽种好的清香木树周围搭建支架,在支架上套上透明薄膜,以罩住所述清香木树;
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每次浇透;
若清香木树开始发芽,挑破芽点处的透明薄膜任其生长,直至透明薄膜全部撕破;
待芽长达到8~12cm时,每隔5~10天对清香木树施加一次有机生物肥;
两年后根据需要进行造型。
其中,每年的2月~5月间从山坡上挖出清香木树进行移栽。
其中,所述土壤按质量分数的配比为:颗粒状素土70~80份、锯末15~20份及珍珠岩颗粒15~20份。
其中,所述有机生物肥为泡制不少于两个月的人畜粪便。
本发明的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中,在挖出清香木树之后对切断的根部和枝干的伤口断面做及时的敷药和密封保湿处理,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移栽,提高了清香木树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一种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对挖出的清香木树沿树底角截去所有主根,只保留须根。
步骤S2,截根后立即用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伤口断面,两小时后用胶封住伤口断面。红霉素软膏防止细菌滋生,待红霉素软膏干燥后用胶封住伤口断面,避免水分流失,可以采用白乳胶或502胶封口。
步骤S3,截除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这样对于限盆栽大小和大树移栽运输都方便。
步骤S4,在主干的伤口断面均匀涂抹愈伤涂抹膏,以避免细菌滋生,同时保持细胞活性。愈伤涂抹膏可以采用国光公司生产的国光牌愈伤涂抹膏。
步骤S5,在两天之内将挖出的清香木树桩栽种下土,栽种的土壤包括:颗粒状素土、锯末及珍珠岩(土壤中含有颗粒状素土及珍珠岩颗粒,使得透气性更好,锯末起到锁水的作用),先将颗粒状素土、锯末及珍珠岩颗粒拌混均匀,下土时,每下一次土,然后浇一次水,边下土边浇水,再下土再浇水,直至下土完成,把栽种的坑填满,两天或者更短的时间内栽种,大大提高了清香木树的成活率。
步骤S6,在栽种好的清香木树周围搭建支架,在支架上套上透明薄膜,以罩住所述清香木树。薄膜起到透光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作用,采用支架支撑薄膜,避免薄膜直接接触清香木树表面影响发芽。
步骤S7,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每次浇透。
步骤S8,若清香木树开始发芽,挑破芽点处的透明薄膜任其生长,直至透明薄膜全部撕破。一般在栽种后两个月左右开始发芽,芽点是红色,如果发现芽点,等芽点长至米粒大小可挑破芽点处薄膜任其生长,挑破薄膜最好选在阴天或早上进行,四个月左右后芽点越来越多,那时候可以大面积扯掉薄膜,直至全部撕掉。
步骤S9,待芽长达到8~12cm时,每隔5~10天对清香木树施加一次有机生物肥。
步骤S10,两年后根据需要进行造型。两年养护后,清香木冠幅茂盛,便可以造型了。
本实施例的清香木树桩盆景移栽方法中,在挖出清香木树之后对切断的根部和枝干的伤口断面做及时的敷药和密封保湿处理,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移栽,提高了清香木树的成活率。
本实施例中,每年的2月~5月间从山坡上挖出清香木树进行移栽,这段时间内,根部不管带不带土球,成活率都是很高的。
其中,土壤按质量分数的配比为:颗粒状素土70~80份、锯末15~20份及珍珠岩颗粒15~20份。
本实施例中,有机生物肥为泡制不少于两个月的人畜粪便,如:泡制两个月的羊粪或牛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