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及池塘养殖模式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6500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及池塘养殖模式。



背景技术:

湖北省是淡水养殖第一大省,养殖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首位,2015年全省水产品产量455.89万吨,其中大宗淡水鱼类产量超过50%。近年来由于养殖投入品如饲料、鱼药等价格持续上升,而大宗商品鱼价格逐渐下滑,造成养殖者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渔民养殖的积极性,阻碍了我省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6年2月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项目——国家大宗鱼类技术产业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对洪湖、荆门、长阳、新洲、鄂州、浠水等六个示范区进行大宗鱼类养殖情况调研,综合分析参与调研的养殖户大宗鱼类苗种投放模式与经济效益情况,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养草鱼的池塘因饲料投入成本大、商品草鱼集中上市度高,造成市场饱和,从而引起价格下滑,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其能够减少饲料成本及其他投入品,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能够降低池塘养殖的成本,提高池塘的综合利用率,增加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其包括:

每年的1-3月份分1-2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同年4-6月份开始投放鲫鱼、白鲢、草鱼、鳊鱼、青鱼和黄颡鱼苗种;

对投放到池塘中的鱼种进行饲料投喂,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

同年8月下旬开始对达到上市规格的鳙鱼进行轮捕,捕大留小。

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上述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及池塘养殖模式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进行投喂鳙鱼粉状饲料的同时,结合投施生物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使得池塘中主养的鳙鱼和套放的其他鱼种能够在除觅食鳙鱼粉状饲料以外,还可以觅食到天然饵料生物,这样既满足了上述鱼种的觅食需要,还降低了饲料成本。因此,包括上述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的池塘养殖模式,通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了整个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及池塘养殖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其包括:

s1、池塘准备,对用于主养鳙鱼的池塘设置独立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且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均与池塘的内部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独立设置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是为了给准备主养的鳙鱼和部分套放的鱼种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利条件,以便养殖人员及时的对池塘中的水位进行调节,并且池塘中独立设置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自通过一台3千瓦的水泵进行进水和排水。另外,为了使池塘中的水始终保持有充足的溶解氧以供鱼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池塘还设置了1.5千瓦和3千瓦的增氧机各一台。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的水泵和增氧机均是根据池塘面积为15亩的标准来设计的,在具体的实施养殖过程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水泵和增氧机的个数,也不限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功率大小,具体的个数和功率大小可根据实际池塘的尺寸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标准可参照本实施例所介绍的设置标准。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饲养人员对鱼种进行养殖以及促进所养殖的鱼种正常健康的生长,池塘的深度设置为3-3.2米,最大蓄水深度控制在2.5米,并且池塘的池底设置有淤泥,淤泥的深度控制在20-30厘米。另外,池塘的四周还设置有宽度大于2米的池埂,以便于养殖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池埂上可以种植饲草或其它经济作物,以便在鱼种养殖期间作为其饲料的一部分,进一步降低养殖的饲料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在投放鱼种之前给鱼种提供一个较好的池塘环境,在池塘准备阶段,需用生石灰对池塘依次进行干池清塘、晒塘和天然降雨处理。具体地,干池清塘是先将池塘水放干,或留水6-9厘米,然后在塘底挖掘几个小潭,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20-130千克的数量,把生石灰放入小潭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次日清晨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充分发挥石灰的消毒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干池清塘的时间在每年养殖结束后的12月份至翌年1月份的时候开始进行,需要强调的是,采用干池清塘的方法进行清塘的优点是成本低,生石灰用量比较少有利于降低养殖的成本。另外,清塘后再结合晒塘,可以有效的对池塘进行消毒杀菌,并且杀灭池塘中的水生昆虫、蟹、虾、蚂蝗、螺蛳、蝌蚪、青泥苔、野杂鱼类、寄生虫及其卵等,这对于后期鱼种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管理大有裨益。

进一步地,池塘准备阶段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向清理和杀菌处理过后的池塘中放水准备进行鱼种投放。具体地放水过程为:在鱼种投放前采用80目的网片向池塘中过滤加水至1.2-1.3米的水深。

s2、每年的1-3月份分1-2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同年6月份开始投放鲫鱼、白鲢、草鱼、鳊鱼、青鱼和黄颡鱼苗种。

优选地,鱼种投放时间为:每年的1-3月份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10日-6月20日投放鲫鱼,6月15日-6月25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20日-6月30日投放鳊鱼,6月25日-7月5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

进一步对鱼种投放时间进行优选,即每年的1月20日和1月25日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10日投放鲫鱼,6月15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20日投放鳊鱼,6月25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对鱼种投放的时间进行优选,是因为不同鱼种的生长周期不同,且只有满足不同鱼种的生物特性和季节特性,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养殖过程中的难度,提高鱼的产量,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进行鱼种投放过程中,鱼种投放的标准为:鳙鱼的规格为750-7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195-200尾/亩;白鲢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195-200尾/亩;草鱼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4000-4010尾/亩;鲫鱼的规格为3-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669尾/亩;鳊鱼的规格为2-3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0-6675尾/亩;青鱼的规格为150-1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6-7尾/亩;黄颡鱼的规格为3-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669尾/亩。

s3、对投放到池塘中的鱼种进行饲料投喂,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将鱼种投放到池塘中,需要对其进行日间的生产管理,保证鱼种正常的生长。需要说明的是,生产管理过程中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三个大的方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进行饲料投喂过程中,投喂的鳙鱼粉状饲料包括鱼粉、饼粕、三等粉、麸皮、米糖等,且鳙鱼粉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6-28%;生物肥为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可以添加少量的经过生石灰发酵的粪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

进一步地,由于投放的鳙鱼与套放的其他小规格鱼苗在食性上基本相同,故为了达到饲料精准投喂的效果,具体的饲料投喂过程为:在池塘的长边用8cm网片围设一个面积80m2的鱼苗粉料投饲区,分隔鳙鱼和鱼苗,鱼苗粉料投喂在投饲区中;同时在池中设有4个点,用60目网布制成饲料挂袋,鳙鱼专用配合粉状饲料装入挂袋中,供鳙鱼摄食。

进行生产管理的第二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水质调节。需要说明的是,进行水质调节可以保证池塘中的水始终为鱼种提供一个利于生长发育的水质环境。

进一步地,水质调节的具体内容包括:水位方面,在1-3月份的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2-1.5m,养殖过程中逐渐加水,一直到6月15日后调节水位至2m的水深;水质营养方面,养殖期间投施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施加少量的粪肥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需要说明的是,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

另外,在水质调节的环节还有其他很多方面需要实施。如在高温季节,即就是湖北省的7-9月份实行早晚巡塘,及时视察池鱼活动情况,并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天气突变时严防泛塘事故;根据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适时追施生物有机肥。

进一步地,病害防控的过程是结合水质调节过程同时进行的。具体的操作过程需要在做好水质调节管理的同时,针对高温期的天气特点向全池泼撒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以此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

s4、同年8月下旬开始对达到上市规格的鳙鱼进行轮捕,捕大留小。

需要说明的是,捕捞过程以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轮捕,逐渐的降低池塘中的鱼的密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小规格商品鱼提供生长空间,另外一方面可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大限度提高主养鳙鱼的经济效益。另外,根据捕捞满足上市规格的鳙鱼所积累的经验,优选地,每年的8月26日-8月28日开始对符合上市规格的鱼进行轮捕,以此可以有针对性的较为集中的对鳙鱼实施捕捞,从而提高捕捞的整体效率,降低捕捞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上述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利用上述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所构成的池塘养殖模式,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增加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介绍的池塘养殖模式,充分利用鳙鱼能很好地利用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这一生物学特性,在养殖过程中增加鳙鱼投放比例,增加了鳙鱼养殖的单位产量,再加上鳙鱼市场价格稳定,故整体上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具体为:

首先,选面积为15亩的池塘进行池塘准备。具体地,对用于主养鳙鱼的池塘四周设置独立的且与池塘内部连通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其中,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自通过一台3千瓦的水泵分别来控制进水和排水,池塘配备1.5千瓦和3千瓦的增氧机各一台;池塘的深度设置为3米,最大蓄水深度控制在2.5米,并且池塘的池底设置淤泥,淤泥的深度控制在24-26厘米,池塘的四周设置宽度大于2米的池埂,池埂上种植饲草;在投鱼种前,用生石灰对池塘依次进行干池清塘、晒塘和天然降雨处理。其中,干池清塘是先将池塘水放干,然后在塘底挖掘几个小潭,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20千克的数量,并视塘底污泥的多少而增减,把生石灰放入小潭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次日清晨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另外,在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杀菌处理后,需要在投放鱼种前采用80目的网片向池塘中过滤加水至1.2米。

其次,待前一年12月份进行池塘准备工作结束后,在来年的1月份开始进行鱼种投放。具体地鱼种投放时间为:1月20日和1月25日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10日投放鲫鱼,6月15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20日投放鳊鱼,6月25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具体的鱼种投放的标准为:鳙鱼的规格为750克/尾,平均放养量为200尾/亩;白鲢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200尾/亩;草鱼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4000尾/亩;鲫鱼的规格为3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尾/亩;鳊鱼的规格为2-3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0尾/亩;青鱼的规格为150克/尾,平均放养量为7尾/亩;黄颡鱼的规格为3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尾/亩。

紧接着,对投放的鱼种进行生产管理。这其中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地,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其中,鳙鱼粉状饲料包括鱼粉、饼粕、三等粉、麸皮、米糖,且鳙鱼粉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6%;生物肥为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经过生石灰发酵的粪肥。饲料投喂过程中在池塘的长边用8cm网片围设一个面积80m2的鱼苗粉料投饲区,鱼苗粉料投喂在投饲区中;同时在池中设4个点,用60目网布制成饲料挂袋,将鳙鱼专用配合粉状饲料装入挂袋中供鳙鱼摄食。

进行生产管理的第二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水质调节。水位方面,在投放鳙鱼1-3个月的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2-1.5m,养殖过程中逐渐加水,一直到6月15日后调节水位至2m的水深;水质营养方面,养殖期间投施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施加少量的粪肥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另外,在水质调节的环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如在高温季节,实行早晚巡塘,及时视察池鱼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天气突变时严防泛塘事故;根据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适时追施生物有机肥。另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是在做好水质调节管理的同时,针对高温期的天气特点向全池泼撒生物制剂来实现。

最后,待池塘中的鱼长大后,从同年的8月28日开始,以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轮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本实施例介绍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具体为:

首先,选面积为15亩的池塘进行池塘准备。具体地,对用于主养鳙鱼的池塘四周设置独立的且与池塘内部连通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其中,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自通过一台3千瓦的水泵分别来控制进水和排水,池塘配备1.5千瓦和3千瓦的增氧机各一台;池塘的深度设置为3.2米,最大蓄水深度控制在2.5米,并且池塘的池底设置淤泥,淤泥的深度控制在26-30厘米,池塘的四周设置宽度大于2米的池埂,池埂上种植饲草;在投鱼种前,用生石灰对池塘依次进行干池清塘、晒塘和天然降雨处理。其中,干池清塘是先将池塘水放干,然后在塘底挖掘几个小潭,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30千克的数量,并视塘底污泥的多少而增减,把生石灰放入小潭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次日清晨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另外,在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杀菌处理后,需要在投放鱼种前采用80目的网片向池塘中过滤加水至1.3米。

其次,待前一年12月份进行池塘准备工作结束后,在来年的1月份开始进行鱼种投放。具体地鱼种投放时间为:1月25日和1月30日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20日投放鲫鱼,6月25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30日投放鳊鱼,7月5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具体的鱼种投放的标准为:鳙鱼的规格为7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白鲢的规格为4-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草鱼的规格为3-4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4010尾/亩;鲫鱼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鳊鱼的规格为2-2.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5尾/亩;青鱼的规格为1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6尾/亩;黄颡鱼的规格为3.3-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

紧接着,对投放的鱼种进行生产管理。这其中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地,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其中,鳙鱼粉状饲料包括鱼粉、饼粕、三等粉、麸皮、米糖,且鳙鱼粉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8%;生物肥为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经过生石灰发酵的粪肥。饲料投喂过程中在池塘的长边用8cm网片围设一个面积80m2的鱼苗粉料投饲区,鱼苗粉料投喂在投饲区中;同时在池中设4个点,用60目网布制成饲料挂袋,将鳙鱼专用配合粉状饲料装入挂袋中供鳙鱼摄食。

进行生产管理的第二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水质调节。水位方面,在投放鳙鱼1-3个月的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3-1.5m,养殖过程中逐渐加水,一直到6月25日后调节水位至2m的水深;水质营养方面,养殖期间投施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施加少量的粪肥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另外,在水质调节的环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如在高温季节,实行早晚巡塘,及时视察池鱼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天气突变时严防泛塘事故;根据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适时追施生物有机肥。另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是在做好水质调节管理的同时,针对高温期的天气特点向全池泼撒生物制剂来实现。

最后,待池塘中的鱼长大后,从同年的8月28日开始,以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轮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本实施例介绍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具体为:

首先,选面积为15亩的池塘进行池塘准备。具体地,对用于主养鳙鱼的池塘四周设置独立的且与池塘内部连通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其中,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自通过一台3千瓦的水泵分别来控制进水和排水,池塘配备1.5千瓦和3千瓦的增氧机各一台;池塘的深度设置为3.1米,最大蓄水深度控制在2.5米,并且池塘的池底设置淤泥,淤泥的深度控制在26-30厘米,池塘的四周设置宽度大于2米的池埂,池埂上种植饲草;在投鱼种前,用生石灰对池塘依次进行干池清塘、晒塘和天然降雨处理。其中,干池清塘是先将池塘水放干,然后在塘底挖掘几个小潭,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25千克的数量,并视塘底污泥的多少而增减,把生石灰放入小潭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次日清晨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另外,在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杀菌处理后,需要在投放鱼种前采用80目的网片向池塘中过滤加水至1.25米。

其次,待前一年12月份进行池塘准备工作结束后,在来年的2月份开始进行鱼种投放。具体地鱼种投放时间为:2月5日和2月10日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15日投放鲫鱼,6月20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25日投放鳊鱼,7月1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具体的鱼种投放的标准为:鳙鱼的规格为7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白鲢的规格为4-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草鱼的规格为3-4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4010尾/亩;鲫鱼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鳊鱼的规格为2-2.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5尾/亩;青鱼的规格为1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6尾/亩;黄颡鱼的规格为3.3-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

紧接着,对投放的鱼种进行生产管理。这其中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地,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其中,鳙鱼粉状饲料包括鱼粉、饼粕、三等粉、麸皮、米糖,且鳙鱼粉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7%;生物肥为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经过生石灰发酵的粪肥。饲料投喂过程中在池塘的长边用8cm网片围设一个面积80m2的鱼苗粉料投饲区,鱼苗粉料投喂在投饲区中;同时在池中设4个点,用60目网布制成饲料挂袋,将鳙鱼专用配合粉状饲料装入挂袋中供鳙鱼摄食。

进行生产管理的第二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水质调节。水位方面,在投放鳙鱼1-3个月的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3-1.5m,养殖过程中逐渐加水,一直到6月20日后调节水位至2m的水深;水质营养方面,养殖期间投施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施加少量的粪肥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另外,在水质调节的环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如在高温季节,实行早晚巡塘,及时视察池鱼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天气突变时严防泛塘事故;根据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适时追施生物有机肥。另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是在做好水质调节管理的同时,针对高温期的天气特点向全池泼撒生物制剂来实现。

最后,待池塘中的鱼长大后,从同年的8月28日开始,以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轮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本实施例介绍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具体为:

首先,选面积为15亩的池塘进行池塘准备。具体地,对用于主养鳙鱼的池塘四周设置独立的且与池塘内部连通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其中,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自通过一台3千瓦的水泵分别来控制进水和排水,池塘配备1.5千瓦和3千瓦的增氧机各一台;池塘的深度设置为3.1米,最大蓄水深度控制在2.5米,并且池塘的池底设置淤泥,淤泥的深度控制在26-30厘米,池塘的四周设置宽度大于2米的池埂,池埂上种植饲草;在投鱼种前,用生石灰对池塘依次进行干池清塘、晒塘和天然降雨处理。其中,干池清塘是先将池塘水放干,然后在塘底挖掘几个小潭,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23千克的数量,并视塘底污泥的多少而增减,把生石灰放入小潭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次日清晨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另外,在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杀菌处理后,需要在投放鱼种前采用80目的网片向池塘中过滤加水至1.23米。

其次,待前一年12月份进行池塘准备工作结束后,在来年的2月份开始进行鱼种投放。具体地鱼种投放时间为:2月15日和2月20日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13日投放鲫鱼,6月18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23日投放鳊鱼,6月28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具体的鱼种投放的标准为:鳙鱼的规格为7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白鲢的规格为4-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草鱼的规格为3-4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4010尾/亩;鲫鱼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鳊鱼的规格为2-2.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5尾/亩;青鱼的规格为1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6尾/亩;黄颡鱼的规格为3.3-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

紧接着,对投放的鱼种进行生产管理。这其中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地,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其中,鳙鱼粉状饲料包括鱼粉、饼粕、三等粉、麸皮、米糖,且鳙鱼粉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6%;生物肥为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经过生石灰发酵的粪肥。饲料投喂过程中在池塘的长边用8cm网片围设一个面积80m2的鱼苗粉料投饲区,鱼苗粉料投喂在投饲区中;同时在池中设4个点,用60目网布制成饲料挂袋,将鳙鱼专用配合粉状饲料装入挂袋中供鳙鱼摄食。

进行生产管理的第二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水质调节。水位方面,在投放鳙鱼1-3个月的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3-1.5m,养殖过程中逐渐加水,一直到6月18日后调节水位至2m的水深;水质营养方面,养殖期间投施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施加少量的粪肥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另外,在水质调节的环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如在高温季节,实行早晚巡塘,及时视察池鱼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天气突变时严防泛塘事故;根据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适时追施生物有机肥。另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是在做好水质调节管理的同时,针对高温期的天气特点向全池泼撒生物制剂来实现。

最后,待池塘中的鱼长大后,从同年的8月28日开始,以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轮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本实施例介绍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具体为:

首先,选面积为15亩的池塘进行池塘准备。具体地,对用于主养鳙鱼的池塘四周设置独立的且与池塘内部连通的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其中,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自通过一台3千瓦的水泵分别来控制进水和排水,池塘配备1.5千瓦和3千瓦的增氧机各一台;池塘的深度设置为3.1米,最大蓄水深度控制在2.5米,并且池塘的池底设置淤泥,淤泥的深度控制在26-30厘米,池塘的四周设置宽度大于2米的池埂,池埂上种植饲草;在投鱼种前,用生石灰对池塘依次进行干池清塘、晒塘和天然降雨处理。其中,干池清塘是先将池塘水放干,然后在塘底挖掘几个小潭,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28千克的数量,并视塘底污泥的多少而增减,把生石灰放入小潭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次日清晨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另外,在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杀菌处理后,需要在投放鱼种前采用80目的网片向池塘中过滤加水至1.28米。

其次,待前一年12月份进行池塘准备工作结束后,在来年的3月份开始进行鱼种投放。具体地鱼种投放时间为:3月5日和3月10日分两次将鳙鱼投放到池塘,6月18日投放鲫鱼,6月23日同时投放白鲢和草鱼,6月28日投放鳊鱼,7月3日同时投放青鱼和黄颡鱼。具体的鱼种投放的标准为:鳙鱼的规格为7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白鲢的规格为4-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195尾/亩;草鱼的规格为3-4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4010尾/亩;鲫鱼的规格为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鳊鱼的规格为2-2.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75尾/亩;青鱼的规格为155克/尾,平均放养量为6尾/亩;黄颡鱼的规格为3.3-3.5厘米/尾,平均放养量为669尾/亩。

紧接着,对投放的鱼种进行生产管理。这其中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三个大的方面。具体地,投喂的饲料包括鳙鱼粉状饲料和用于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的生物肥。其中,鳙鱼粉状饲料包括鱼粉、饼粕、三等粉、麸皮、米糖,且鳙鱼粉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6%;生物肥为生物有机肥,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经过生石灰发酵的粪肥。饲料投喂过程中在池塘的长边用8cm网片围设一个面积80m2的鱼苗粉料投饲区,鱼苗粉料投喂在投饲区中;同时在池中设4个点,用60目网布制成饲料挂袋,将鳙鱼专用配合粉状饲料装入挂袋中供鳙鱼摄食。

进行生产管理的第二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水质调节。水位方面,在投放鳙鱼1-3个月的养殖前期保持水位1.3-1.5m,养殖过程中逐渐加水,一直到6月23日后调节水位至2m的水深;水质营养方面,养殖期间投施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施加少量的粪肥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另外,在水质调节的环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如在高温季节,实行早晚巡塘,及时视察池鱼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在天气突变时严防泛塘事故;根据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适时追施生物有机肥。另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是在做好水质调节管理的同时,针对高温期的天气特点向全池泼撒生物制剂来实现。

最后,待池塘中的鱼长大后,从同年的8月26日开始,以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轮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池塘养殖模式,其包括本实施例介绍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

试验例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验证,本发明选取了实施例1的方法在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李桥村选取了15亩的试验田进行了试验,其结果如下:

试验例中商品鱼和大规格鱼种总产量:轮捕鳙鱼5750kg;干池起捕商品鱼和大规格鱼种7425kg,全年总产量共13175kg,平均产量878.3kg/亩。

鳙鱼产量占比:轮捕鳙鱼5750kg,干池起捕鳙鱼1353kg,鳙鱼总产量共计7103kg,平均产量473.5kg/亩;全年商品鱼及大规格鱼种总产量13175kg,鳙鱼产量占比53.9%。

养殖经济效益:轮捕鳙鱼销售70725元;干池起捕商品鱼和大规格鱼种销售80982.2元,全年销售额151734.2元,总利润为63107.2元,平均利润达到了4207.1元/亩,其具体的试验池塘养殖成本与销售收入核算见表1。

表1池塘主养鳙鱼试验养殖成本及利润情况

注:试验池塘投产比为1:1.71。

由表1可以看出,本试验例通过投放大规格鳙鱼进行池塘主养,同时搭配投放其他鱼类苗种,养殖中期实施轮捕,为小规格商品鱼及其他品种的鱼种提供生长空间,且在试验期间采用投饵与施肥相结合,鳙鱼产量占比达到池塘鱼类产量50%以上,亩产利润达到了4207.1元/亩,投产比达到1:1.71,表现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主养草鱼、鲫鱼等其他大宗鱼类相比,本试验例介绍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通过在进行投喂鳙鱼粉状饲料的同时,结合投施生物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使得池塘中主养的鳙鱼和套放的其他鱼种能够在除觅食鳙鱼粉状饲料以外,还可以觅食到天然饵料生物,这样既满足了上述鱼种的觅食需要,还降低了饲料成本。因此,包括上述池塘主养鳙鱼养殖方法的池塘养殖模式,通过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提高了整个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