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649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鲑鳟鱼抗病新品系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又称覆棉病、水棉病、肤霉病或白毛病,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水霉病是鲑鳟鱼养殖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因拉网、催产、水泥池剐蹭或少数凶猛性品种相互自残等造成体表组织受伤,进而导致水体中水霉游孢子附着在坏死的组织上发芽形成菌丝,并逐渐蔓延侵入附近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酶分解周围组织,进而贯穿深入肌肉。最终表层菌丝向外延伸,形成絮状覆盖物。

尽管当前鲑鳟鱼产业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水霉病等病害问题仍然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减少水霉病的发生,目前鲑鳟鱼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消毒剂或抗菌药物,对鲑鳟鱼的品质和使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霉病对鲑鳟鱼水产养殖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大量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鲑鳟鱼的品质,而提供的一种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构建方法。

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按以下步骤构建:

一、进入繁殖季节,选取鲑鳟鱼性成熟群体中水霉病感染严重个体,建立选育基础群;

二、继续饲育选育基础群至性成熟并采用巢氏交配设计方式建立n个家系,受精卵根据不同家系分别培育;

三、继续饲育繁殖后的亲鱼及受精卵,并统计死亡情况,当亲鱼死亡率达到60%,便淘汰该死亡亲鱼所对应家系的受精卵,培育剩余家系的受精卵;

四、饲育上一步骤获得的受精卵至仔稚鱼破膜上浮,然后保留各家系破膜时间为后50%的仔鱼饲育至1龄鱼种;再用水霉感染1龄鱼种,并保留感染后成活率高于90%的家系所对应的鱼种;

五、饲育上一步骤保留的鱼种至性成熟,并繁殖建立m个子代家系;

六、重复步骤一至五,至抗水霉病性状稳定,即获得了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

本发明利用群体有益的遗传变异,通过累代选育技术培育抗病新品种或品系,其抗病性状遗传稳定性好,避免了水霉病爆发而导致的商品鱼品相受损,并将因水霉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至30%以下。

本发明方法构建的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在养殖过程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成本;且水产品质得到大幅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按以下步骤构建:

一、进入繁殖季节,选取鲑鳟鱼性成熟群体中水霉病感染严重个体,建立选育基础群;

二、继续饲育选育基础群至性成熟并采用巢氏交配设计方式建立n个家系,受精卵根据不同家系分别培育;

三、继续饲育繁殖后的亲鱼及受精卵,并统计死亡情况,当亲鱼死亡率达到60%,淘汰该死亡亲鱼所对应家系的受精卵,培育剩余家系的受精卵;

四、饲育上一步骤获得的受精卵至仔稚鱼破膜上浮,然后保留各家系破膜时间为后50%的仔鱼饲育至1龄鱼种,再用水霉病感染1龄鱼种,并保留感染后成活率高于90%的家系所对应的鱼种;

五、饲育上一步骤保留的鱼种至性成熟,并繁殖建立m个子代家系;

六、重复步骤一至五,至抗水霉病性状稳定,即获得了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

山女鳟为鲑鳟鱼代表鱼种,是我国著名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具有繁殖周期短、选育进度快的特点。本发明采用选用山女鳟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

冬季水温低、是水霉病爆发的时节,可通过拉网等破坏性方式使鲑鳟鱼感染水霉病。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鲑鳟鱼因拉网、催产、剐蹭或鲑鳟鱼相互碰撞方式感染水霉病。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是:n≥3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的不同点是:步骤四中1龄鱼种水霉病感染率达10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的不同点是:m≥3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的不同点是:亲鱼产后死亡率达低于30%,即抗水霉病性状稳定。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择山女鳟进行构建:

一、进入繁殖季节,选取山女鳟性成熟群体中水霉病感染严重个体,建立选育基础群;

二、继续饲育选育基础群至性成熟并采用巢氏交配设计方式建立30个家系,受精卵根据不同家系分别培育;

三、继续饲育繁殖后的亲鱼及受精卵,并统计死亡情况,当亲鱼死亡率达到60%,便淘汰该死亡亲鱼所对应家系的受精卵,培育剩余家系的受精卵;

四、饲育上一步骤获得的受精卵至仔稚鱼破膜上浮,然后保留各家系破膜时间为后50%的仔鱼饲育至1龄鱼种,再用水霉病感染1龄鱼种,感染率100%,并保留感染后成活率高于90%的家系所对应的鱼种;

五、饲育上一步骤保留的鱼种至性成熟,并繁殖建立30个子代家系;

六、重复步骤一至五,得到f3代,并继续培养至性成熟,并进行人工繁殖。

水霉感染f1代、f2代、f3代、对照组(未经选育的山女鳟)产后亲鱼及1龄鱼种;本实施例利用拉网等破坏性性方式进行人工感染,并保证100%的感染率,然后在相同环境中培养60日,统计相关数据如表1所指示。

表1

本实施例证实,本发明方法所建立的水霉病新品系具有优异的抗水霉病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构建方法,它涉及一种鲑鳟鱼抗病新品系构建方法。它减少水霉病对鲑鳟鱼水产养殖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大量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鲑鳟鱼的品质。本发明方法:一、建立选育基础群;二、建立N个家系;三、淘汰;四、再感染水霉;五、繁殖建立M个子代家系;六、重复步骤一至五,至抗水霉病性状稳定。本发明利用群体有益的遗传变异,通过累代选育技术培育抗病新品种或品系,其抗病性状遗传稳定性好,避免了水霉病爆发而导致的商品鱼品相受损,并将因水霉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至30%以下。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勇;白庆利;贾智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3.03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