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46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的栽培工艺。



背景技术:

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常常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发芽率低。马铃薯块茎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保证出芽率,各个时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的马铃薯栽培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栽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大小一致的马铃薯块,进行消毒;

b、田间松耕施用基肥,将马铃薯块放置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分,马铃薯块经8-10天即可萌芽;

c、3-4月份,将发芽的马铃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浇灌水分,再进行连续两次中耕,深度8-10厘米,两次间隔时间为10-12天;

d、等苗长到10-15厘米后,浇粪处理,粪水稀释3-4倍后施用,再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适量草木灰;

e、马铃薯成熟后期,在马铃薯叶片上喷施微量元素,当植株停止生长后,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即可进入收获时节。

基肥选用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有肥机。

本发明的优点是:马铃薯块放置在松耕的土壤上提高发芽率,提高马铃薯的结果率,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加快马铃薯的生长,喷施微量元素,保证马铃薯植株健康生长,得到高产高质的马铃薯。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能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栽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大小一致的马铃薯块,进行消毒;

b、田间松耕施用基肥,将马铃薯块放置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分,马铃薯块经8天即可萌芽;

c、3月份,将发芽的马铃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浇灌水分,再进行连续两次中耕,深度8厘米,两次间隔时间为10天;

d、等苗长到10厘米后,浇粪处理,粪水稀释3倍后施用,再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适量草木灰;

e、马铃薯成熟后期,在马铃薯叶片上喷施微量元素,当植株停止生长后,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即可进入收获时节。

基肥选用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有肥机。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栽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大小一致的马铃薯块,进行消毒;

b、田间松耕施用基肥,将马铃薯块放置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分,马铃薯块经9天即可萌芽;

c、3月份,将发芽的马铃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浇灌水分,再进行连续两次中耕,深度9厘米,两次间隔时间为11天;

d、等苗长到12厘米后,浇粪处理,粪水稀释3倍后施用,再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适量草木灰;

e、马铃薯成熟后期,在马铃薯叶片上喷施微量元素,当植株停止生长后,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即可进入收获时节。

基肥选用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有肥机。

实施例3

一种马铃薯栽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大小一致的马铃薯块,进行消毒;

b、田间松耕施用基肥,将马铃薯块放置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分,马铃薯块经10天即可萌芽;

c、4月份,将发芽的马铃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浇灌水分,再进行连续两次中耕,深度10厘米,两次间隔时间为12天;

d、等苗长到15厘米后,浇粪处理,粪水稀释4倍后施用,再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适量草木灰;

e、马铃薯成熟后期,在马铃薯叶片上喷施微量元素,当植株停止生长后,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即可进入收获时节。

基肥选用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有肥机。

马铃薯块放置在松耕的土壤上提高发芽率,提高马铃薯的结果率,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加快马铃薯的生长,喷施微量元素,保证马铃薯植株健康生长,得到高产高质的马铃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栽培工艺,选取大小一致的马铃薯块,进行消毒;田间松耕施用基肥,将马铃薯块放置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分,马铃薯块经8‑10天即可萌芽;3‑4月份,将发芽的马铃薯移植到大田里,根部浇灌水分,再进行连续两次中耕,深度8‑10厘米,两次间隔时间为10‑12天;等苗长到10‑15厘米后,浇粪处理,粪水稀释3‑4倍后施用,再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撒入适量草木灰;马铃薯成熟后期,在马铃薯叶片上喷施微量元素,当植株停止生长后,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即可进入收获时节。马铃薯块放置在松耕的土壤上提高发芽率,提高马铃薯的结果率,施用钾肥和氮素化肥,加快马铃薯的生长,喷施微量元素,保证马铃薯植株健康生长,得到高产高质的马铃薯。

技术研发人员:俞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门市协和农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10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