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辣椒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是一种茄科蔬菜作物。辣椒果实含有辣椒碱、高辣椒碱、壬醯香荚兰、色素等。色素有辣红素、胡萝卜素。此外尚有维生素c、柠檬酸等。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作用。辣椒原产南美洲热带,明代传入我国。目前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以四川、湖南、湖北产量最多。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近年引进多种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形成了较大生产规模,所产的辣椒品质上乘,味道纯正,冠名红干椒,畅销国内外,开鲁县也因此成为国内重要的红干椒生产基地。
辣椒在我国广泛种植,在种植时,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但是,现在多使用大棚进行连年种植,现在在种植时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无机肥,来提升辣椒的产量,但是,由于不能针对性施肥,会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辣椒产量下降,而且会造成土壤板结,辣椒的营养价值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辣椒栽培方法,有效提高辣椒肥料的利用率以及辣椒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辣椒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给水排水好的土地,从土地表层向下耕种20~30厘米,并在耕种后1~3日内施加有机肥与农家肥,有机肥与农家肥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施加,施加量控制在500~800公斤/亩;
s2:有机肥与农家肥施加后在种植土地的边缘处每隔2~3米设置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s3:选择优质辣椒品种进行播种,每隔40~50厘米掘土开穴,每穴1~3株,辣椒播种后1~2日内施加营养液,并每隔3~5日进行清水喷洒,保持土壤表层湿润;
s4:每隔1~2个月后除草一次,同时每隔15~20日向土壤表层向下10~15公分处输送氧气并疏松土壤;
s5:每次输送氧气后一天内在辣椒周围的土壤表层覆盖秸秆和碎草,并向秸秆和碎草表面喷洒清水,直至秸秆和碎草贴至土壤表层;
s6:在辣椒进入幼苗期后,每隔10~15日用人的粪尿进行施加,每次施加量为900~1000公斤/亩,同时配合施加尿素,施加量控制在70~100公斤/亩;
s7:在辣椒的幼苗期每隔15~20日喷洒杀虫剂,其中杀虫剂为敌百虫、普力克和水按照5:3:50配制而成的混合物,且杀虫剂的喷洒密度为10~15毫升/平米。
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中营养液包括磷酸氢铵、尿素、氢氧化钾、硫酸钠、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s5步骤中秸秆和碎草的混合比例为1:1,且堆积厚度为3~5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了辣椒的种植品质和种植产量,同时结合传感技术,能够在种植过程中,结合具体环境因素和种植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栽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辣椒栽培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给水排水好的土地,从土地表层向下耕种25厘米,并在耕种后2日内施加有机肥与农家肥,有机肥与农家肥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施加,施加量控制在600公斤/亩;
s2:有机肥与农家肥施加后在种植土地的边缘处每隔2米设置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s3:选择优质辣椒品种进行播种,每隔45厘米掘土开穴,每穴2株,辣椒播种后2日内施加营养液,并每隔4日进行清水喷洒,保持土壤表层湿润,营养液包括磷酸氢铵、尿素、氢氧化钾、硫酸钠、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s4:每隔2个月后除草一次,同时每隔17日向土壤表层向下13公分处输送氧气并疏松土壤;
s5:每次输送氧气后一天内在辣椒周围的土壤表层覆盖秸秆和碎草,并向秸秆和碎草表面喷洒清水,直至秸秆和碎草贴至土壤表层,秸秆和碎草的混合比例为1:1,且堆积厚度为4厘米;
s6:在辣椒进入幼苗期后,每隔13日用人的粪尿进行施加,每次施加量为950公斤/亩,同时配合施加尿素,施加量控制在80公斤/亩;
s7:在辣椒的幼苗期每隔17日喷洒杀虫剂,其中杀虫剂为敌百虫、普力克和水按照5:3:50配制而成的混合物,且杀虫剂的喷洒密度为13毫升/平米。
实施例2:
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辣椒栽培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给水排水好的土地,从土地表层向下耕种20厘米,并在耕种后1日内施加有机肥与农家肥,有机肥与农家肥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施加,施加量控制在500公斤/亩;
s2:有机肥与农家肥施加后在种植土地的边缘处每隔2米设置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s3:选择优质辣椒品种进行播种,每隔40厘米掘土开穴,每穴1株,辣椒播种后1日内施加营养液,并每隔3日进行清水喷洒,保持土壤表层湿润,营养液包括磷酸氢铵、尿素、氢氧化钾、硫酸钠、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s4:每隔1个月后除草一次,同时每隔15日向土壤表层向下10公分处输送氧气并疏松土壤;
s5:每次输送氧气后一天内在辣椒周围的土壤表层覆盖秸秆和碎草,并向秸秆和碎草表面喷洒清水,直至秸秆和碎草贴至土壤表层,秸秆和碎草的混合比例为1:1,且堆积厚度为3厘米;
s6:在辣椒进入幼苗期后,每隔10日用人的粪尿进行施加,每次施加量为900公斤/亩,同时配合施加尿素,施加量控制在70公斤/亩;
s7:在辣椒的幼苗期每隔15日喷洒杀虫剂,其中杀虫剂为敌百虫、普力克和水按照5:3:50配制而成的混合物,且杀虫剂的喷洒密度为10毫升/平米。
实施例3:
一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辣椒栽培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给水排水好的土地,从土地表层向下耕种30厘米,并在耕种后3日内施加有机肥与农家肥,有机肥与农家肥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施加,施加量控制在800公斤/亩;
s2:有机肥与农家肥施加后在种植土地的边缘处每隔3米设置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s3:选择优质辣椒品种进行播种,每隔50厘米掘土开穴,每穴3株,辣椒播种后2日内施加营养液,并每隔5日进行清水喷洒,保持土壤表层湿润,营养液包括磷酸氢铵、尿素、氢氧化钾、硫酸钠、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s4:每隔2个月后除草一次,同时每隔20日向土壤表层向下15公分处输送氧气并疏松土壤;
s5:每次输送氧气后一天内在辣椒周围的土壤表层覆盖秸秆和碎草,并向秸秆和碎草表面喷洒清水,直至秸秆和碎草贴至土壤表层,秸秆和碎草的混合比例为1:1,且堆积厚度为5厘米;
s6:在辣椒进入幼苗期后,每隔15日用人的粪尿进行施加,每次施加量为1000公斤/亩,同时配合施加尿素,施加量控制在100公斤/亩;
s7:在辣椒的幼苗期每隔20日喷洒杀虫剂,其中杀虫剂为敌百虫、普力克和水按照5:3:50配制而成的混合物,且杀虫剂的喷洒密度为15毫升/平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