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花风铃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041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苗木无性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花风铃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为紫葳科风铃木属落叶乔木,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其色彩多样,是一种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具有春花、夏实、秋绿、冬枯的独特风韵。花期春季,花先叶开放,花冠风铃状,盛开时满树金黄,颇为壮观,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引种十几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华南地区园林、庭院绿化,是优良的园林绿化与行道树种。另外,黄花风铃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种植利润高,很受市场欢迎。

黄花风铃木的常规繁殖方式为播种育苗,但其种子寿命极短,很容易丧失活力,需要即采即播,其种子成熟期在4-5月,因此,繁殖受季节性限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繁殖,其繁殖速度快,苗木质量好,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国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黄花风铃木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黄花风铃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提高苗木繁殖速度,缩短繁殖周期,并解决苗木繁殖受季节性限制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黄花风铃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外植体的处理和消毒、初始培养、芽的分化和增殖、生根培养、生根苗移栽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外植体的处理和消毒:以黄花风铃木种子为外植体,剥去外层种壳,取种仁,在超净工作台上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沥干后待用;

步骤2,初始培养: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至初代培养基上,暗培养,再移至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

步骤3,芽的分化和增殖:将步骤2中获得的无菌苗剪切成带腋芽节段,接种到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接种时将带芽节段斜插在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在腋芽处分化出小芽,将芽丛切下,转接至新鲜的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增殖培养,定时转接;

步骤4,生根培养:剪取生长健壮的无菌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待小苗的基部切口处开始膨大长出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后从愈伤组织处长出细根;

步骤5,生根苗移栽:生根培养待小苗的根系基本长齐,将生根瓶苗移至炼苗棚进行炼苗,经过炼苗的生根苗进行移栽,移栽时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小苗根系的培养基,然后将小苗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育苗袋内,移栽在育苗棚内进行,移栽后要浇透水,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逐步通风,最后移除薄膜;

本发明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初始培养培养基:MS+6-BA0.4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4.2g/L,pH=5.8;

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MS+6-BA1.2-1.6mg/L+IAA0.3-0.5mg/L+L-半胱氨酸25mg/L+蔗糖30g/L,琼脂粉4.2g/L,pH=5.8;

生根培养基:1/2MS+IBA0.8-1.0mg/L+活性炭0.2g/L+蔗糖20g/L,琼脂粉4.5g/L,pH=5.8。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在超净工作台上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优选在超净工作台上以0.1%HgCl2溶液消毒8-10min,再用无菌水清洗4-5次。

步骤2所述的暗培养,再移至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优选暗培养5天,再移至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培养温度为25±2℃,暗培养5天后种子开始萌动,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5天即可长出小苗,20天无菌苗可长至约4cm高。

步骤3所述的芽的分化和增殖,优选将步骤2中获得的无菌苗剪切成长约2cm的带腋芽节段,接种到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接种时将带芽节段斜插在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000-1500lx,每天光照12-14h,培养20d左右在腋芽处可分化出小芽;待分化出的小芽长到1cm以上时,再将芽丛切下,转接至新鲜的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增殖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天光照12-14h,每隔30d左右转接一次。

步骤4所述的生根培养,优选剪取生长健壮,长3cm以上的无菌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000-1500lx,每天光照12-14h,12d后小苗的基部切口处开始膨大长出愈伤组织,继续培养5d后从愈伤组织处长出细根。

步骤5所述的生根苗移栽,优选生根培养25d后,待小苗的根系基本长齐,将生根瓶苗移至炼苗棚进行炼苗,炼苗时间为10d,经过炼苗的生根苗就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小苗根系的培养基,然后将小苗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育苗袋内,移栽基质选用黄心土50%+泥炭土50%,移栽在育苗棚内进行,移栽后要浇透水,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20d后逐步通风,25d移除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首次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黄花风铃木进行苗木繁殖,该方法比通过播种育苗繁殖更快,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而且能有效保持母本的优良遗传性状,保证了种苗的品质和质量,为黄花风铃木苗木繁殖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解决了用播种育苗受种子活力以及季节限制影响的问题。

2、本发明中所用的外植体材料为种子,材料方便易得,容易消毒,萌芽快,只需少量材料就可以快速地获得无菌材料,应用成本较低。

3、本发明的方法,种仁在初始培养基上可直接诱导获得无菌苗,用种子诱导的无菌苗经过以芽繁芽增殖培养,无菌芽年繁殖系数达3.012,无菌苗生根率达97.0%,培养10天左右可出根,根系发达,平均出根量有4条,30天可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5.0%,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各培养阶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每升所含的重量,其中:

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

2、初始培养培养基:MS+6-BA0.4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4.2g/L,pH=5.8;

3、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MS+6-BA1.2mg/L+IAA0.3-0.5mg/L+L-半胱氨酸25mg/L+蔗糖30g/L,琼脂粉4.2g/L,pH=5.8;

4、生根培养基:1/2MS+IBA0.8mg/L+活性炭0.2g/L+蔗糖20g/L,琼脂粉4.5g/L,pH=5.8;

(二)外植体的处理和消毒:以黄花风铃木种子为外植体,剥去外层种壳,取种仁,在超净工作台上以0.1%HgCl2溶液消毒8min,再用无菌水清洗4-5次,沥干后待用;

(三)初始培养: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至初代培养基上,暗培养5天,再移至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培养温度为25±2℃,暗培养5天后种子开始萌动,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5天即可长出小苗,20天无菌苗可长至约4cm;

(四)芽的分化和增殖:将步骤2中获得的无菌苗剪切成长约2cm的带腋芽节段,接种到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接种时将带芽节段斜插在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000-1500lx,每天光照12-14h,培养20d左右在腋芽处可分化出小芽;待分化出的小芽长到1cm以上时,再将芽丛切下,转接至新鲜的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增殖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天光照12-14h,每隔30d左右转接一次;

(五)生根培养:剪取生长健壮,长3cm以上的无菌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000-1500lx,每天光照12-14h,12d后小苗的基部切口处开始膨大长出愈伤组织,继续培养5d后从愈伤组织处长出细根;

(六)生根苗移栽:生根培养25d后,待小苗的根系基本长齐,将生根瓶苗移至炼苗棚进行炼苗,炼苗时间为10d;经过炼苗的生根苗就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小苗根系的培养基,然后将小苗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育苗袋内,移栽基质选用黄心土50%+泥炭土50%,移栽在育苗棚内进行,移栽后要浇透水,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20d后逐步通风,25d移除薄膜。

实施例2:

(一)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各培养阶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每升所含的重量,其中:

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

2、初始培养培养基:MS+6-BA0.4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4.2g/L,pH=5.8;

3、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MS+6-BA1.6mg/L+IAA0.3-0.5mg/L+L-半胱氨酸25mg/L+蔗糖30g/L,琼脂粉4.2g/L,pH=5.8;

4、生根培养基:1/2MS+IBA1.0mg/L+活性炭0.2g/L+蔗糖20g/L,琼脂粉4.5g/L,pH=5.8;

(二)外植体的处理和消毒:以黄花风铃木种子为外植体,剥去外层种壳,取种仁,在超净工作台上以0.1%HgCl2溶液消毒10min,再用无菌水清洗4-5次,沥干后待用;

(三)初始培养: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至初代培养基上,暗培养5天,再移至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0d,培养温度为25±2℃,暗培养5天后种子开始萌动,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5天即可长出小苗,20天无菌苗可长至约4cm;

(四)芽的分化和增殖:将步骤2中获得的无菌苗剪切成长约2cm的带腋芽节段,接种到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接种时将带芽节段斜插在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000-1500lx,每天光照12-14h,培养20d左右在腋芽处可分化出小芽;待分化出的小芽长到1cm以上时,再将芽丛切下,转接至新鲜的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增殖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天光照12-14h,每隔30d左右转接一次;

(五)生根培养:剪取生长健壮,长3cm以上的无菌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放在培养室内弱光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000-1500lx,每天光照12-14h,12d后小苗的基部切口处开始膨大长出愈伤组织,继续培养5d后从愈伤组织处长出细根;

(六)生根苗移栽:生根培养25d后,待小苗的根系基本长齐,将生根瓶苗移至炼苗棚进行炼苗,炼苗时间为10d;经过炼苗的生根苗就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小苗根系的培养基,然后将小苗移栽至装有基质的育苗袋内,移栽基质选用黄心土50%+泥炭土50%,移栽在育苗棚内进行,移栽后要浇透水,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20d后逐步通风,25d移除薄膜。

通过以上实施例对黄花风铃木进行组培培养,均能成功地培育出组培苗,无菌继代苗年繁殖系数达3.012,继代苗分化芽多,芽健壮,生长整齐,叶色浓绿;无菌苗生根率达97.0%,培养10天左右可出根,根系发达,平均出根量有4条,30天可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5.0%。该技术比通过播种育苗繁殖更快,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而且能有效保持母本原有的优良遗传性状,保证了种苗的品质和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