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核桃是一种重要的油料果实,所含油脂一般为60%~75%,蛋白质达15%以上,同时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同时还具有止咳化痰、顺风补血、温肠补肾等功效,是重要的中药材,其经济价值较高。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对绿化美化荒山,增加油料植物原料及药材原料,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和远大前景,同时核桃树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尤其适合荒山荒坡种植,是目前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林木。传统的核桃树栽培通透性差,作物的根系生长、抗倒伏能力、地表水蒸发速度及夜间温度散发均处于不利于核桃树生长方面,导致核桃产量较低,产品品质差等缺点,而且不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
喀什地区作为农业大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但依靠传统耕作方式,种植各类作物增效缓慢。为此,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了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调高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特色果蔬园艺业,到2015年,新疆的优质林果种植面积要达到1500万亩,林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达到30%。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南疆的“环塔里木盆地林果带”,占了1200万亩;喀什地区正处在这一亮点的中心地带。从而形成大面积、广区域的果农间作农林复合种植模式。同时也出现了生产上多种模式并存、光、热、水、气、土壤养分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配置优化种植模式与调控技术等诸多问题。
近几年,新疆传统的核桃树种植主要面临建园不规范,如株行距不合理,苗木整齐度差等问题,导致核桃产量低,农民不能增产增收。
喀什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南缘及西南缘平原地区各县(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土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日照时数为2800~3000小时,4~9月作物生长季节的日照时数达1560~1700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56~60%;全年太阳总辐射140~146千卡/cm2,4~9月总辐射90~95千卡/cm2,占全年总辐射的64~68%;年无霜期210~230天,年平均气温11.7℃,年≥0℃积温4702℃,年降水量40mm~70mm,主要集中在3~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均蒸发量在2000mm~2600mm;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各类果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现有耕地面积近600万亩,农村人均2.5亩,牧草地2848万亩;后备耕地资源800万亩。全区林地面积576万亩,森林覆盖率2.75%。其中绿洲内森林覆盖率8.4%。全区有大小河流10条,分属叶尔羌河流域和喀什葛尔河流域,地表径流量11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50亿立方米,叶尔羌河灌区是全国五大灌区之一。
2012年喀什地区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为327.82万亩,其中果(杏、红枣、核桃等)农(粮)间作种植面积为233.48万亩,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71.22%,冬小麦单作面积为94.33万亩。果农种植技术的推广对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果粮间作模式中,果树占地30%左右,减少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造成作物收获穗数降低;果树遮荫影响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得穗粒数、穗粒重降低,造成作物减产;随着树龄增大,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将更加严重,减产程度加大。由于核桃树种植过密,造成核桃空壳率较多,产量与品质下降。
综上所述,目前的核桃树种植模式与小麦种植模式不能合理进行的间作模式,使核桃树种植影响小麦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作物减产;影响农业增产增效,由于核桃树种植过密,造成核桃空壳率较多,产量与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所述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包括:核桃-小麦间作配置,核桃树株行距采用6m×8m,核桃树通风透光带沟宽1.5m;核桃树行间种植小麦,小麦播幅6m。
进一步,所述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还包括:
品种选择:核桃树品种选择扎343、新丰、新温179、温185中的一种,小麦品种选择新冬20号;
核桃苗木选用、小麦种子处理:所述核桃苗木的选用包括:选择嫁接亲和力高、适应性强、繁殖方法简便,种子来源广泛的晚实核桃直播做砧木实生苗;培育实生苗2年~3年后,选择嫁接生产所需的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对嫁接苗进行大苗培育3年,第四年出圃造林;所述小麦种子处理包括: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5%的药量拌种或用含有相应药量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用40%卫福200ff悬浮剂200ml~300ml/100kg种子进行拌种或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小麦普通腥黑穗病和矮星黑穗病;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
核桃栽培方法:进行土壤的选择、肥与水管理、树体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防控;
小麦栽培方法:进行耕地整地;9月25日~10月10日播种;播种行距为10cm~12cm,播种深度4cm~5cm;返青期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50m3~60m3,灌水前5d~7d采用机械开沟条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拔节期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60m3~70m3,结合灌水,每666.7m2撒施尿素30kg;每666.7m2小麦净面积浇灌浆水80m3;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麦黄水量70m3~80m3。
进一步,核桃树栽培方法具体包括:
土壤的选择:选择砂性土壤或者壤土;土壤盐碱总含量≤0.2%,ph值7.0~8.0;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地下水位2.0m以下;
施肥管理: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秋季果实采收后落叶前采用沟施,在树冠投影处挖宽50cm、深50cm通沟施入,每6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3m3~5m3;结合施基肥,同时施用磷酸二铵20kg/666.7m2~30kg/666.7m2;
追肥,在萌芽期、幼果膨大期和果实硬核期3个时期追肥;在萌芽期施用尿素10kg/666.7m2~20kg/666.7m2,磷酸二铵5kg/666.7m2~10kg/666.7m2;幼果膨大期施入磷酸二铵20kg/666.7m2~30kg/666.7m2;果实硬核期施入磷钾复合肥20kg/666.7m2~30kg/666.7m2;
灌水:每年春季浇萌动水,土壤结冻前浇越冬水,全年浇水4次~5次;
树体修剪:将树体修剪成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盛果期时进行疏枝和疏雄;
病虫害防治及防控:对腐烂病进行防治及防控;
果实采收:果皮由青变成黄绿色,果实顶部出现裂缝时采收。
进一步,核桃树栽培方法中,追肥的施用方法为:在树冠投影处不同方位或者通风透光带内挖坑施入,深20~30cm,施肥后立即灌水。
进一步,小麦栽培方法还包括播前准备,具体包括:
基肥与灌播前水:
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m3/666.7m2~3m3/666.7m2,磷酸二铵20kg/666.7m2作基肥,在耕地前均匀地撒施,耕翻入土;
白地提前在9月中旬灌播前水,小麦净面积灌水量70m3/666.7m2~80m3/666.7m2;倒茬地在冬播前10d左右灌水,小麦净面积灌水量80m3/666.7m2;
在小麦腊熟末期适时收获。
进一步,所述小麦栽培方法中耕地整地包括:
播前耕地深度18cm~20cm,使土壤处于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播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不低于17%,若低于14%补浇水。
本发明在正常气候年份,在相应类型区可实现核桃树(盛果期)200kg/666.7m2~250kg/666.7m2、冬小麦300kg/666.7m2~350kg/666.7m2。
本发明确保了果农高效种植技术推广的规范化,提高果农高效种植效益,以农民增收、资源合理持续利用和维护绿洲生态环境为核心,把果农间作田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为突破口,从作物间作配置、品种选用、种子处理、耕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方面入手,筛选适合喀什地区规模化种植的果农间作田结构、作物和品种;提出水肥协同管理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本发明栽培方法使核桃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增强,使植株能在最适应的环境下生长发育,以达到高产量。可有效提高核桃的每亩产量水平。按照本标准实施,核桃树产量(盛果期)200kg/666.7m2~250kg/666.7m2、冬小麦产量300kg/666.7m2~350kg/666.7m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述,本发明是实施例提供的核桃-小麦一体化栽培方法,包括:
s101:核桃-小麦间作配置,核桃树株行距采用6m×8m,核桃树通风透光带沟宽1.5m;核桃树行间种植小麦,小麦播幅6m。
s102:品种选择:核桃树品种选择扎343、新丰、新温179、温185中的一种,小麦品种选择新冬20号。
s103:核桃树苗木选用、小麦种子处理。
s104:核桃树栽培方法:进行土壤的选择、肥与水管理、树体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防控;小麦栽培方法:进行耕地整地;9月25日~10月10日播种;播种行距为10cm~12cm,播种深度4cm~5cm;返青期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50m3~60m3,灌水前5d~7d采用机械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拔节期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60m3~70m3,结合灌水,666.7m2撒施尿素30kg;每666.7m2小麦净面积浇灌浆水80m3;每666.7m2小麦净面积麦黄水量70m3~80m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1间作配置
核桃树株行距采用6×8m,核桃树通风透光带沟宽1.5m。核桃树行间种植小麦,小麦播幅6m。
2产量水平
在正常气候年份,按照本标准实施,在相应类型区可实现核桃树(盛果期)200kg/666.7m2~250kg/666.7m2、冬小麦300kg/666.7m2-350kg/666.7m2。
3品种选择
核桃树品种选择扎343、新丰、新温179、温185等,小麦品种选择新冬20号。
4核桃树栽培技术要点
4.1土壤的选择
选择砂性土壤或者壤土。土壤盐碱总含量≤0.2%,ph值在7.0~8.0之间。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地下水位2.0m以下。
4.2肥、水管理技术
4.2.1施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秋季果实采收后落叶前采用沟施,在树冠投影处挖宽50cm、深50cm通沟施入,每6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3m3~5m3。结合施基肥,同时施用磷酸二铵20kg/666.7m2~30kg/666.7m2。
追肥:萌芽期、幼果膨大期和果实硬核期3个时期。
在萌芽期施用尿素10kg/666.7m2~20kg/666.7m2,磷酸二铵5kg/666.7m2~10kg/666.7m2。
幼果膨大期施入磷酸二铵20kg/666.7m2~30kg/666.7m2。
果实硬核期施入磷钾复合肥20kg/666.7m2~30kg/666.7m2。
追肥施用方法:在树冠投影处不同方位或者通风透光带内挖坑施入,深20cm~30cm,施肥后立即灌水。
4.2.2灌水
每年春季浇萌动水,土壤结冻前浇越冬水,其间结合小麦施肥和浇水,秋季适当控水。全年浇4~5次水即可。
4.3树体修剪
4.3.1树形与结构
4.3.1.1疏散分层形
有中央领导干,干高150cm。树冠分2层配置,第1层3个主枝,第2层2个主枝,层间距80cm~100cm,每个主枝上选留2个~3个侧枝,第1个侧枝距树干的水平距离50cm~60cm。
4.3.1.2自然开心形
无中央领导干,干高150cm。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主枝间距15cm~20cm,各主枝上选留2个~3个下大上小、错落有序的侧枝,第1侧枝距主干的水平距离50cm~60cm。
4.3.2盛果期树的修剪
疏枝:对结实率低,生长弱的内膛枝条应疏除。
利用徒长枝:当结果枝干枯或衰弱时,可通过重剪,促其基部隐芽萌生徒长枝,经长放或轻剪,培养新的结果枝(组)。
二次枝处理:对树冠外围生长的二次枝进行短截,促其萌发侧枝开花结果,对内膛萌发的二次枝疏除。
主、侧枝修剪:早实类核桃大量结果后,主、侧枝角度变缓,呈衰退趋势,可应用回缩修剪技术促进萌发新枝,抬高分枝角度,逐步更新复壮主、侧枝。
4.3.3疏雄
定植当年及第2年的植株,所有的雌、雄花都须疏除;结果盛期可除去雄花3/4或2/3,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证苗木成活和扩大树冠和促进产量增加。
4.4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防控措施
腐烂病主要危害枝干的树皮,造成大枝枯死或整株死亡。防治措施:(1)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体抗性,使园地通风透光,降低发病的环境因素。(2)发现病斑,及时用刀具刮除病斑至木质部,用梧宁霉素、愈合灵等农药的50倍液涂治即可。
4.5果实采收
4.5.1采收时间
果皮由青变成黄绿色,果实顶部出现裂缝时采收。种仁硬化,幼胚成熟,呈黄白色。不同品种,采收时间不一,一般喀什地区多在9月上中旬。
4.5.2采收方法
一般采用打落法,即果实成熟后用棍棒击落。
5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符合dbn6531/t101-2003要求。
5.1播前准备
5.1.1基肥与灌播前水
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m3/666.7m2~3m3/666.7m2,磷酸二铵20kg/666.7m2作基肥,在耕地前均匀地撒施,耕翻入土。
白地提前在9月中旬灌播前水,小麦净面积灌水量70m3/666.7m2~80m3/666.7m2;倒茬地在冬播前10d左右灌水,小麦净面积灌水量80m3/666.7m2。
5.1.2耕地整地
播前耕地深度18cm~20cm,耕地质量达到“深、细、透、足”四字标准,整地质量达“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使土壤处于“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播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一般不低于17%,若低于14%要补浇水。
5.2播期
一般9月25日~10月10日为适播期。
5.3播量与行距
播量16kg/666.7m2。行距为10cm~12cm等行距,播种深度4cm~5cm。
5.4返青期追肥灌水
视苗情长势、土壤墒情、肥力状况灵活掌握追肥灌水时间。返青期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50m3~60m3,灌水前5d~7d采用机械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
5.5拔节期追肥灌水
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60m3~70m3,结合灌水,每666.7m2撒施尿素30kg。
5.6浇灌浆水
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80m3。
5.7麦黄水
每666.7m2小麦净面积灌水量70m3~80m3。
5.8适时收获
在小麦腊熟末期及时进行机械收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