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049521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制作待移栽秧苗;翻耕施肥管理;移栽种植;大田施肥管理等步骤;该方法分别于倒四叶期和倒二叶期按照200mL/亩的用量向叶面喷施液体硅钾;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1个叶龄,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排水搁田,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本申请提供的栽培方法,能增加超级稻产量和生育后期中下部通风透光,减少超级稻稻瘟病发生,配合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达到超级稻高产、抗纹枯病和抗稻瘟病目标。
【专利说明】
_种水稻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纹枯病和抗稻瘟病的水稻栽 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超级稻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的优点,2014年超级稻产量达到1026.7kg/亩,但目前 与超级稻相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比较落后,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比现有 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超高产技术。
[0003] 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 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 枯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 收,一般在水稻生育后期发生,一季中稻和晚稻重于早稻,引起稻瘟病原因之一是栽培过 密,田间通风透光差。
[0004]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栽培管理措施、水稻稻瘟病抗药性等综合因 素的影响,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常年保持重发态势,且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严重是 超级稻,而在其防治方法上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且存在乱施药、盲目施药的现象。大量农药 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即进入环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非靶标生物及农产 品质量安全造成潜在有害影响。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的发展。
[0005] 目前,公知的水稻栽培方法有:宽窄行、正方形、长方形等栽培方法,而这些栽培方 法对超级稻生长后期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控没有明显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0007]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制作待移栽秧苗,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旱育 秧,当秧苗达到4~5叶时既得所述待移栽秧苗; 翻耕施肥管理,将待栽种稻田进翻耕并按照每亩施土杂肥6000kg以上的标准进行施土 杂肥;并在移栽前一天施复合肥基肥,所述复合肥基肥中各养分比例为N: P205: K20=2:1:2, 总养分含量为40%; 移栽种植,将获得的所述待移栽秧苗按照边长为13~15cm的正六边形形状插栽到所述 翻耕施肥后的待栽种稻田内; 大田施肥管理,在完成移栽后7天时,施分蘖肥;在倒3叶时施用穗肥;并分别于倒四叶 期和倒二叶期按照200mL/亩的用量向叶面喷施液体硅钾;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1个叶龄,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排水搁田, 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
[0008] 优选的:所述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旱育秧,当秧苗达到4~5叶时既得所 述待移栽秧苗;包括: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期喷施200ppm多效挫。
[0009 ]优选的:所述基肥、蘖肥以及穗肥的重量比为5:2:3。
[0010] 优选的:所述待栽种稻田为水田稻田或旱田稻田。
[001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方法可以制作待移栽 秧苗,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旱育秧,当秧苗达到4~5叶时既得所述待移栽秧苗;翻 耕施肥管理,将待栽种稻田进翻耕并按照每亩施土杂肥6000kg以上的标准进行施土杂肥; 并在移栽前一天施复合肥基肥,所述复合肥基肥中各养分比例为N:P 2〇5:K20=2:l:2,总养分 含量为40%;移栽种植,将获得的所述待移栽秧苗按照边长为13~15cm的正六边形形状插 栽到所述翻耕施肥后的待栽种稻田内;大田施肥管理,在完成移栽后7天时,施分蘖肥;在倒 3叶时施用穗肥;并分别于倒四叶期和倒二叶期按照200mL/亩的用量向叶面喷施液体硅钾;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1个叶龄,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排水搁田,拔节 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本申请提供的栽培方法,能增加超级稻产量和生育后期中 下部通风透光,减少超级稻稻瘟病发生,配合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达到超 级稻高产、抗纹枯病和抗稻瘟病目标。水稻正六边形栽培方法是借鉴正六边形结构栽插方 法,这种栽培方法能增加水稻生长期通风透光,减少水稻生长后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是 绿色无公害防控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方法。
[0012]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中移栽种植的秧插图。
[0015] 图中:1大田、2插秧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0017] 水稻纹枯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 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 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 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 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 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 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 和担孢子。水稻稻瘟病: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 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 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 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 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 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 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 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 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杆弯曲。穗颈 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 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 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本申请提供的栽培方法,是通过正六边形形状栽插的方式进行 水稻栽培,该栽培方法不仅能改变传统水稻栽培,而且能绿色有效防控超级稻稻瘟病和纹 枯病。 实施例
[00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制作待移栽秧苗,选择颗粒 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旱育秧,当秧苗达到4~5叶时既得所述待移栽秧苗;在实际应用中,在 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期喷施200ppm多效挫。
[0019]翻耕施肥管理,将待栽种稻田进翻耕并按照每亩施土杂肥6000kg以上的标准进行 施土杂肥;并在移栽前一天施复合肥基肥,所述复合肥基肥中各养分比例为N: P2〇5: K20=2: 1:2,总养分含量为40%; 移栽种植,如图1所示,将获得的所述待移栽秧苗按照边长为13~15cm的正六边形形状 插栽到所述翻耕施肥后的待栽种稻田内;图中1为所述待栽种稻田,2为插秧位置,在实际应 用中,按正六边形形状栽插,一季中稻在边长为15cm正六边形角各插1穴,每穴插2粒谷秧, 每亩基本苗为1.14万穴。早、晚稻正六边形边长为13cm,每亩基本苗为1.52万穴。
[0020] 大田施肥管理,在完成移栽后7天时,施分蘖肥;在倒3叶时施用穗肥;并分别于倒 四叶期和倒二叶期按照200mL/亩的用量向叶面喷施液体硅钾;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1个叶龄,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排水搁田, 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
[0021]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农业部审定的超级稻品种进行制作待移栽秧苗,在秧苗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期喷施200ppm多效唑,当秧苗达到4.5叶左右时移栽。然后按正六边形形 状栽插,一季中稻在边长为15cm正六边形角各插1穴,每穴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为1.14万 穴。早、晚稻正六边形边长为13cm,每亩基本苗为1.52万穴。亩施优质土杂肥6000kg以上,随 耕翻地时施入土内,达到土肥相融,全层施肥;复合肥选N: P205: K20=2:1:2 (复合肥总含量 为40%),基肥:蘖肥:穗肥= 5:2:3,其中基肥在移栽前1天施用,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穗肥于 倒3叶施用。一季中稻施肥量为45kg/亩,早稻35kg/亩,晚稻25 kg/亩;分别于倒四叶期和倒 二叶期叶面喷施液体硅钾200mL/亩,以防倒伏。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1个叶龄,当茎 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排水搁田,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本申请实 施例提供的栽培方法法是为了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因此需土壤用养结合,可种植水 稻后,种植绿肥紫云英、鼠茅草、苕子、茹菜、蚕豆等。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可按不同水稻品种 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超级稻常规管理,如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超级杂交中稻等,其 它田间管理都相同。本申请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待栽种稻田为水田稻田或旱田稻田。可 以应用于水稻水田移栽,北方南方都可以适应。
[0022]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相对传统栽种方法具有显著的进步,下面通过 实验进行说明: 实验一 2015年4月25日-2015年9月10日,本发明人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香卜坳镇进行超级稻 一季稻正六边形栽培和长方形栽培试验,即在1.14万穴密度下,进行正六边形栽培试验,以 长方形栽插方法为对照,超级稻品种为广两优1128,作一季中稻种植,5月12日播种,移栽期 6月6日,8月3日始穗,8月8日齐穗,9月10日成熟;结果表明:超级稻正六边形栽培法可使超 级稻增产3.78%(表1)。
[0023] 表1超级稻正六边形栽培法和长方形栽培法的产量与产量结构表
实验二 2015年3月25日-2015年7月12日,本发明人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锁时镇进行超级杂交 早稻 正六边形抗纹枯病试验,比较正六边形栽培与宽窄行、长方形和正方形栽培法抗纹枯 病特性;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株两优819,播种期3月28日,移栽期4月26日;6月9日始穗,6月 14日齐穗,7月12日成熟。调查孕穗期抗纹枯病结果表明:孕穗期纹枯病正六边形栽培发病 率最低,为57.92%;病情指数最轻,为12.41%(表2)。
[0024] 表2不同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早稻孕穗期抗纹枯病特性的影响 实验二
2015年6月23日-2015年10月15日,本发明人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锁时镇进行超级杂交 晚稻正六边形抗稻瘟病试验,以长方形为对照,晚稻品种为H优518,播种期为6月23日,移栽 期7月18日;9月5日始穗,9月9日齐穗,10月15日成熟;今年晚稻稻瘟病属大发生年。结果表 明:正六边形栽培能极显著减少超级杂交晚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显著减少5级病穗数(表 3)〇
[0025]表3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晚稻抗稻瘟病影响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栽培方法,能增加超级稻产量和生育后期中下部通风透光,减少超 级稻稻瘟病发生,配合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达到超级稻高产、抗纹枯病和 抗稻瘟病目标。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内。
【主权项】
1.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制作待移栽秧苗,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旱育秧,当秧苗达到4~5叶时既得所 述待移栽秧苗; 翻耕施肥管理,将待栽种稻田进翻耕并按照每亩施土杂肥6000kg以上的标准进行施土 杂肥;并在移栽前一天施复合肥基肥,所述复合肥基肥中各养分比例为N: P2〇5: K20=2:1:2, 总养分含量为40%; 移栽种植,将获得的所述待移栽秧苗按照边长为13~15cm的正六边形形状插栽到所述 翻耕施肥后的待栽种稻田内; 大田施肥管理,在完成移栽后7天时,施分蘖肥;在倒3叶时施用穗肥;并分别于倒四叶 期和倒二叶期按照200mL/亩的用量向叶面喷施液体硅钾;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前1个叶龄,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5%时,开始排水搁田, 拔节到成熟实行湿润灌溉,干湿交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行旱育 秧,当秧苗达到4~5叶时既得所述待移栽秧苗;包括: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期喷施200ppm多效挫。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蘖肥以及穗肥的重量比为5:2: 3〇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栽种稻田为水田稻田或旱田稻田。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5850623SQ20161030294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周静, 孟桂元, 金晨钟
【申请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