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757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疆荒漠植被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胡杨(populuseuphratica)又称异叶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是杨属中最古老的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及中亚、西亚、地中海地区。胡杨直径可达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胡杨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状,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胡杨具有耐瘠薄,抗高温、耐严寒和耐水淹等特点,其在干旱和盐碱胁迫下,通过生理过程不断调整自身的抵抗能力,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茉莉酸类物质含量,增强抗旱性和耐盐碱能力。

我国的天然胡杨林有90%以上分布在新疆,是荒漠区天然林主要建群树种,且形成单优群落,在盆地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因此,天然胡杨林的更新复壮就成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生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天然胡杨更新过程中,由于胡杨林内植被丰富、地形复杂,在型机械很难进入,以人工挖掘环状沟,工程量过大;且由于植物根系生长的趋水特性,在水源反方向上,根系分布稀疏,在这些方向上挖沟多为无效作业。在较大的林窗进行胡杨更新作业中,由于环状沟的工程施工限制,沟与母树距离有限,很难向远距离推进,胡杨林内大林窗更新缓慢。综上,目前的更新方法,工程量大,土壤扰动强烈、更新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更新区域选择:

选择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荒漠河岸区或引洪灌溉区的天然胡杨有林地或疏林地,水分条件为地下水位2-3m,土壤条件为各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为50-60%;

2)规定更新时间:

更新工程的实施时间选择在每年的5月底或6月初,避开新疆干旱荒漠区3-5月的大风季节;

3)预判胡杨根系走向、选择合理的断根部位:

利用胡杨易萌蘖成苗的特性,通过地上胡杨植株的分布位置,目测胸径较大的胡杨和2-3株较小的胡杨或幼树,即胡杨母株和2-3株萌蘖株,成线状分布,将母株和2-3株萌蘖株连成线,以这条线为中线挖与线垂直的断根坑,坑长1m,宽0.6m,深0.8-1m,断根坑距母株及现有萌蘖株均不得少于3m;

4)延时回填土:

断根后,暂不回填虚土,待入冬前,新苗长出地面30cm且停止生长后,再进行虚土回填,回填土不得晚于次年2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与现有环形沟更新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对更新工程实施的时间进行了规定,避免了大风季节内施工,断根坑被沙埋,破坏胡杨断根萌蘖成苗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人为土壤扰动所形成新的沙源,避开大风季节,减少了风蚀搬运沙土量;

有选择地确定更新位置,合理配置胡杨林密度,不会出现由于环形沟更新幼苗过多,竞争激烈的情况;

③本方法工程量比环形沟更新减少78%以上,节约人力物力;

④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掌握,见效快、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试验地点:1、新疆和田县玉龙喀什河岸胡杨林n37°52′12.6″;e80°26′51.7″

2、新疆墨玉县喀拉喀什河岸胡杨林n37°46′32.1″;e80°11′40.3″

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适宜的更新区域,如荒漠河岸区、引洪灌溉区等,地下水位2-3m,各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在50-60%;其次是规定更新时间,在每年的5月底或6月初,避开新疆干旱荒漠区大风季节(3-5月),以免造成断根坑被大风沙埋或人为扰动土壤结构,增加沙源;第三是预判胡杨根系走向,选择合理的断根部位,利用胡杨易萌蘖成苗的特性,通过地上胡杨植株的分布位置,母株(胸径较大的胡杨)和2-3株萌蘖株(较小的胡杨或幼树)成线状分布,判断根系走向,将母株和2-3株萌蘖株连成线,以这条线为中线挖垂直与此线的断根坑,坑长1m,宽0.4-0.6m(以便于操作为准),深0.6-1m,断根坑距母株及现有萌蘖株均不得少于3m;延时回填土,断根后,暂时不回填虚土,利于胡杨根伤口萌发出新苗,待新苗长出地面30cm后,再回填,但不得晚于第二年2月。通过以上一系列技术措施,更新幼苗成活率可达74%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荒漠区胡杨寻根断根的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更新区域选择;2)规定更新时间;3)预判胡杨根系走向、选择合理的断根部位;4)延时回填土。本发明提供的更新方法,与现有环形沟更新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对更新工程实施的时间进行了规定,避免了大风季节内施工,断根坑被沙埋,破坏胡杨断根萌蘖成苗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人为土壤扰动所形成新的沙源,避开大风季节,减少了风蚀搬运沙土量;有选择地确定更新位置,合理配置胡杨林密度;本方法工程量比环形沟更新减少78%以上,节约人力物力;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掌握,见效快、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陈启民;朱玉伟;罗青红;桑巴叶;王永红;褚奋飞;早尔古·吐逊江;巴哈提古丽·木沙巴依;张承德;陆扬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3.24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