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4258阅读:18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lentilliferaj.agardh)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caulerpaceae)、蕨藻属(caulerpa),主要生长于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海区水流较缓的沙地或礁石,是一种暖温性大型经济绿藻。因其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外观犹如葡萄,故又称海葡萄。海葡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食品、医药、保健、生态修复等各方面都极具开发潜力。在食用方面,长茎葡萄蕨藻不仅含有大量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以及磷、钙、镁等微量元素,而且不含胆固醇,其营养价值远高于其他海藻和蔬菜。此外,长茎葡萄蕨藻还具有独特的食用口感,被誉为“绿色鱼子酱”,是潜在的高营养价值保健品。

我国对长茎葡萄蕨藻引种和养殖起步较晚,导致其人工养殖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远落后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目前,国内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方法是利用水泥池养殖,养殖成本高且难以规模养殖,条件稍有不适即会出现死亡,尚难以实现全年生产,影响产品的稳定供应。因此,开发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海岸线漫长,养殖区广阔,近年来水产动物的密集养殖使海岸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养殖业遭遇瓶颈,造成沿海地区大量水产动物养殖池塘闲置,而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技术的开发不但能提高低位池利用率及沿海居民收入,而且对修复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规模化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其可降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池塘利用率及沿海居民收入,还可修复沿海生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池塘选择:地点必须靠近未受污染的海水供应源,不受洪灾影响,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盐度较高,有纳潮或沙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

(2)清理池塘:放干池塘残余水体,对池塘周围的草本植物、杂藻垃圾及池底浮泥进行清理,日晒10-15天。

(3)遮阳棚搭建:选取渡锌钢管、聚乙烯网和聚乙烯绳组成承重支架,在池塘上部覆盖遮阳网。

(4)附着基选择:选择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塑料平网或遮阳网铺在池底作为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着基。

(5)池塘消毒:注入海水,水位10-20厘米,按漂白粉3-6公斤/亩和杂鱼净200-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6)种苗投放:池塘内注入过滤的海水,选取长茎葡萄蕨藻苗种进行撒播,定植3-5天。

(7)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后,缓慢向池塘注入海水提高池塘水位至50-75厘米,根据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或氮磷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池塘水位。

(8)长茎葡萄蕨藻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4个月后即可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进行采收。

所述步骤1)中,池塘包括低位池和高位池。

所述步骤3)中,根据当地日照光强不同所选遮阳网的遮阳率为70%-95%;镀锌钢管直径40-50mm,厚度为1-2mm,长度为2.5-3.5m;聚乙烯绳,股数1300~1500股;聚乙烯网绳股数90~120股,网孔大小12-15cm×12-15cm。

所述步骤4)中,碎石或碎珊瑚石的粒度为1-3毫米;塑料平网孔径为5-25毫米;遮阳网为2-3针遮阳网。

所述步骤6)中,种苗投放时池塘水位为10-30厘米,投苗密度为100-150克/平方米。

所述步骤7)中,尿素施用量为14-43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或氮磷比为7-9∶1的复合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改变水产养殖池塘的传统用途,提高了低位池利用率,为沿海居民提供了多种养殖模式的选择。

(2)本发明利用现有闲置的水产养殖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工艺简便易行,海葡萄养殖成本低,可提高沿海居民的收入。

(3)目前闲置的池塘面积大、数量多,利用本发明可规模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低位池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低位池的选择原则:应远离水产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海域周围;远离淡水源,如河流和溪流;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常年盐度应不低于30‰;泥巴层较厚,柔软肥沃;底部深度必须等于或只是稍微高于零潮位,有纳潮和排水的设计,低位池能够涨潮进水,退潮排水。

清理低位池:放干低位池残余水体,对低位池坝体周围的草本植物进行清理,后通过高压枪进行喷射池塘底部,清洗遗留下的杂藻、杂鱼、浮泥,留下的软泥巴厚度在5cm左右,池塘水排干,爆嗮15天。

遮阳棚搭建:选取长3米镀锌钢管为支撑,管壁厚度为1.5mm,管口直径为60厘米,钢管底部为斜口,每隔4米插入一根钢管,深度为1米,并用水泥固定,将池底分割成4米×4米的正方形,选用1500股聚乙烯绳作为横梁,将网孔大小12cm×12cm聚乙烯网固定在钢管顶部,选择遮阳率为80%的遮阳网铺在聚乙烯网上并用250股聚乙烯绳作为绑绳固定遮阳网。

附着基选择:选择粒度为1毫米的碎石铺在池底,厚度为1厘米。

低位池消毒:附着基铺好后,将低位池中注入海水,水位10厘米,按漂白粉6公斤/亩和杂鱼净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种苗投放:通过沙滤井向低位池内注入过滤的海水,水位达到20厘米时,选取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作为苗种进行撒播,投苗密度为100克/平方米。为防止底部底泥翻滚,覆盖苗种,撒播时应乘座在泡沫船上。种植后一天后进行检查,对未种植长茎葡萄蕨藻的区域应及时补种以保证均匀生长。

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4天后,缓慢向低位池注入过滤海水提高低位池水位至50厘米,长茎葡萄蕨藻生长1个月后按20公斤/亩的用量施加尿素,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提前通过水泵进水的方式抬高水位至80厘米。

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个月后,从低位池中收集长茎葡萄蕨藻,从中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作为成品进行采收,消毒海水漂洗、暂养、晾干、包装。

实施例2:高位池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高位池的选择原则:应远离水产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海域周围;远离淡水源,如河流和溪流;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常年盐度应不低于30‰;底部深度必须高于零潮位,防渗漏措施齐全,有过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

清理高位池:放干高位池残余水体,对低位池坝体周围的草本植物进行清理,后通过高压枪进行喷射池塘底部,清洗遗留下的杂藻、杂鱼、浮泥,池塘水排干,爆晒15天。

遮阳棚搭建:选取长2.5米镀锌钢管为支撑,管壁厚度为1.5mm,管口直径为40厘米,钢管底部为平口,每隔4米用水泥墩固定一根钢管,深度为0.5米,将池底分割成4米×4米的正方形,选用1500股聚乙烯绳作为横梁,将网孔大小14cm×14cm聚乙烯网固定在钢管顶部,选择遮阳率为85%的遮阳网铺在聚乙烯网上并用250股聚乙烯绳作为绑绳固定遮阳网。

附着基选择:选择孔径为10毫米塑料平网铺在池底。

低位池消毒:附着基铺好后,将高位池中注入海水,水位5厘米,按漂白粉4公斤/亩和杂鱼净3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种苗投放:通过沙滤井向高位池内注入过滤的海水,水位达到20厘米时,选取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作为苗种进行撒播,投苗密度为120克/平方米。为防止底部底泥翻滚,覆盖苗种,撒播时应乘座在泡沫船上。种植后一天后进行检查,对未种植长茎葡萄蕨藻的区域应及时补种以保证均匀生长。

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4天后,缓慢向低位池注入过滤海水提高低位池水位至50厘米,长茎葡萄蕨藻生长1个月后按25公斤/亩的用量施加氮磷比为8∶1的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提前通过水泵进水的方式抬高水位至100厘米。

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个月后,从低位池中收集长茎葡萄蕨藻,从中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作为成品进行采收,消毒海水漂洗、暂养、晾干、包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