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优质食用谷粒植物的种植领域,特别指一种高粱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高粱米营养丰富,可用来蒸饭、煮粥,慢性腹泻患者常食高粱米粥有益。高粱以东北三省产量较高,湖南省及我国西南高粱区具有山多、地瘠、季节性干旱和耕作粗放等生态环境特点,要求育成的高粱耐旱、耐瘠薄、稳产性强、能在湖南一种收两茬的特点。但目前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品种中缺乏耐适度密植、高产、优质,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高粱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1、培育种子:选择红缨子高粱大田中的相对矮秆、大穗、大粒的植株成熟后的单穗单独脱粒收获的高粱作为一级育种;然后将一级育种种植于大田,于抽穗后开花前在穗系群体中继续选择相对矮秆、大穗、大粒的植株进行编号、套袋隔离,待成熟后从套袋的单株中选出部分大穗、大粒植株单收单脱作为二级育种;再将二级育种单独隔离种植于大田中,按照一、二级育种方式继续进行两年的穗选优良单株,最后获得合格的培育种子。
2、春、夏播栽培方法:
a、播种:分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法,春季育苗移栽于3月20日左右播种,采用稀播薄膜覆盖育苗,4叶1心左右带土移栽,苗龄期约25天;夏播宜在4月中下旬播种育苗,5叶期移栽,苗龄期约30天;春季直播可在4月上旬抢晴天播种。
b、密度:窝距27-33cm,行距50-67cm,打窝移栽每窝2株,亩保证6000-10000株,土壤肥力高的稀植,土壤肥力低的密植。
c、施肥:一般每亩需施人畜粪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30-40公斤;采取窝施或撒施,于移栽前施入。
d、田间管理及收割:及时查苗、补苗,及时中耕除草及防治病虫害,对常见的田间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的杂种苗、自然变异的畸形苗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分期多次拔除干净;在温光资源充足的区域,头季高粱80%成熟即可收割砍秆,进行第二季再生栽培。
3、再生栽培方法:
a、早施促芽肥,在头季收割前7-10天浇灌跑马水一次,并亩用尿素10公斤。
b、利刀砍杆,减少破杆,确保留桩高度3-5厘米,地面以上保留1-2个节位。
c、头季高粱收获后3天,再亩施尿素8公斤,促进及时发苗;当再生芽发到80%左右时,进行疏苗,疏苗的方法是去弱留壮,去上留下,去挤留稀,留不同方位的对生芽2-3苗。
d、高粱再生季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病虫发生特点和病虫预测预报情况及时防治。
本发明所述的红缨子高粱为仁怀地方小红粱高粱优良单株作母本,地方矮杆高粱品种选择优良单株作父本,杂交后经穗选而成的常规品种。
本发明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8000株/亩。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高产稳产。本发明育种从“红缨子”高粱系统选育而出,其产量高于“红缨子”,增产原因主要是单穗粒数显著增加,平均每穗约增加150粒,千粒重提高约1克。
2、株高适中。本发明品种株高约2.4米,比“红缨子”株高降低了约20厘米,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增强,也更利于机械化收割。
3、品质优良。本发明种植出的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糯性强,单宁含量适中,酿酒加工不但出酒率高,且酒的品质优良,与其他糯高粱比较,酒中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大部分地区均适宜作春播和夏播栽培,在南方部分地区可一种两收再生栽培。
本发明培育种植出来的高梁还具有以下特性:
1、植物学方面: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株叶色浓绿。株高2.4米左右,总叶数13叶,叶宽7.3厘米左右。散穗型,穗长35-43厘米,穗粒数3000-3600;褐壳、红粒,千粒重22克左右。成熟时绿叶数多,不早衰。再生能力强,秋季蓄再生,可一种两收。
2、生物学方面:该品种属糯性中杆中熟常规种,在长沙地区春季播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夏季播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秋季再生约90天。其适用性、丰产稳定优于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在湖南省适宜作春播和夏播栽培,及一种两收再生栽培。
3、品质:褐壳、红粒,商品性好;总淀粉含量66%以上,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89%-94%,玻璃质好,单宁含量约1.55%。糯性好,种皮厚,耐蒸煮,是酿造国酒茅台的专用优质原料。
4、抗性:田间抗性较强,在两年的多点试验中,本发明产品高粱品种在遇大风情况下,未出现倒伏;未发现丝黑穗病等穗部病害,叶斑病、纹枯病发生轻。
本发明方法通过系统多年选育亲本种子,通过合理密植和严格去杂去劣等技术操作,在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均居首位。其中2012年长沙、桃源、浏阳、衡东、宁乡5个点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412.7公斤,比常规糯高粱“青壳洋”增产21.1%,比常规糯高粱“红缨子”增产13.1%,比常规糯高粱“小红粱”增产25.5%。在2013年望城、南县、安乡3个点的生产试验中,亩产达422.3公斤,比对照红缨子高粱增产16.4%。株高261cm,穗长38.7cm,穗粒重82.8g、千粒重21.2g。田间表现紫斑病1.0级,小斑病2.3级,纹枯病3.0级,倒伏率0.6%。综合表现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一、培育亲本种子:
将仁怀地方品种小红粱高粱品种选优良单株作母本,地方特矮杆品种选择优良单株作父本,杂交后经穗选而成的常规品种“红缨子”高粱种植于大田中,精选一株相对矮秆、大穗、大粒植株,成熟后将此单株的单穗单独收获脱粒。第二年将此单穗籽粒种植于大田,成苗约850株;经观察,穗系群体基本整齐,性状表现与之前选种的那株基本一致,于抽穗后开花前,在穗系群体中选择20株性状表现优良的单株,进行编号、套袋隔离;成熟后,从套袋的20株单株中选出一株编号为09—12的大穗、大粒植株,单收单脱。第三、四年将09—12穗系单独隔离种植于大田,继续进行2年的穗选优良单株。待第四年秋,取植株整齐一致,植株和果穗性状稳定单株种子混合,获得约15kg种子,开始在试点生产试验。
二、试验地点:
实施例1: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以下简称“望城”)。
实施例2:南县中鱼口乡(以下简称“南县”)。
实施例3:常德市安乡县安昌乡(以下简称“安乡”)。
三、试验种植规模及设计:
1、望城:大区种植,不设重复,厢宽3.3米(含沟0.3米),长55米,每厢厢面种植5行,等行距种植,南北行向,种植密度为7000株/亩。首、末厢面种植对照品种红缨子,全区收获计产,南北方向种植参试对应品种做保护行。
2、南县:小区面积200平米,密度8800株/亩。
3、安乡:大区种植,不设重复,厢宽3.3米(含沟0.3米),长55米,每厢厢面种植5行,等行距种植,南北行向,种植密度为8000株/亩。首、末厢面种植对照品种红缨子,全区收获计产,南北方向种植参试对应品种做保护行。
四、田间管理:
1、望城:播前结合整地施基肥,基肥施用俄罗斯acron公司生产npk三元复合肥(16-16-16),用量50kg/亩;3月26日播种,4月8日出苗,4月22日施苗肥,每亩施湖南天润化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尿素(含氮量46.3%,下同)7.5kg。每亩需施人畜粪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30—40公斤,采取窝施或撒施,于移栽前施入。5月2日移栽定苗,5月22日施穗肥,每亩施尿素15kg,5月23日用必锐灵防治玉米螟,5月26日中耕培土,7月28日收获。
2、南县:采用直播方式,4月10日播种,5月10日间苗,基肥施复合肥35kg/亩。5月11日亩施资江尿素15kg作苗肥,6月25日亩施资江尿素25kg作穗肥,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8月21日收获。
3、安乡:3月21日播种,每亩施底肥40%复合肥60公斤,4月30日亩施苗肥尿素40公斤。每亩需施人畜粪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30—40公斤,采取窝施或撒施,于移栽前施入。6月11日亩施穗肥40%复合肥60斤。全季用药两次,其他田间管理方法与大田相同。本季高粱拔节期雨水充足,植株生长茂盛。6月底以后,当地降水少,气候相对晴朗干燥,本季高粱生长病害相对发生较轻,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均轻度发生,螟虫和蚜虫危害较轻。
种植期间,及时查苗、补苗,及时中耕除草及防治病虫害,对常见的田间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的杂种苗、自然变异的畸形苗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分期多次拔除干净。在温光资源充足的区域,头季高粱80%成熟即可收割砍秆,进行第二季再生栽培。再生栽培需特别强调一个“早”字,一是早施促芽肥,在头季收割前7-10天浇灌跑马水一次,并亩用尿素10公斤。二是利刀砍杆,减少破杆,确保留桩高度3--5厘米,地面以上保留1-2个节位。三是头季高粱收获后3天,再亩施尿素8公斤,促进及时发苗。当再生芽发到一定数量时,进行疏苗,疏苗的方法是去弱留壮,去上留下,去挤留稀,留不同方位的对生芽2-3苗。四是高粱再生季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病虫发生特点和病虫预测预报情况及时防治。
五、试验结果
1、产量:三点生产试验品种平均亩产为422.3公斤,较对照红缨子增产16.4%。
2、果穗性状:三点平均单穗长在38.7厘米。
3、生育期:三点平均生育期在130.1天,对照品种红缨子为133.7天。
4、株型:品种三点平均株高在261cm左右,对照品种红缨子平均株高为283cm。
5、抗性:按三地平均来看,两品种均未发现丝黑穗病。本发明品种紫斑病、纹枯病发病较轻,而对照品种红缨子紫斑病发病较重,斑病达3级以上。
三点本发明品种较对照品种红缨子表现抗倒伏、折能力均较强,倒伏率0.0—1.43%,倒折率0.17—0.79%。
其它种植实施情况对比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
第一组:①本发明产品;②青壳洋;③红缨子;④小红粱;
第二组:①本发明产品;②青壳洋;③红缨子;④小红粱。
(2)试验方法:
2012年长沙、桃源、浏阳、衡东、宁乡5个点统一进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03亩,4月上旬播种作春季高粱栽培,田间管理措施均按统一的方案执行。第二组于2013年在长沙点进行,小区面积0.02亩,3次重复,三月下旬播种薄膜育苗,四月上旬移栽,七月下旬砍杆作秋季再生栽培。
2、结果与分析。
(1)数据对比分析:
品比试验中,本发明产品的平均产量均居首位。在2012年长沙、桃源、浏阳、衡东、宁乡5个点的品比试验中,本产品的平均亩产量为412.7公斤,比常规糯高粱“青壳洋”增产21.1%,比常规糯高粱“红缨子”增产13.1%,比常规糯高粱“小红粱”增产25.5%。
品比试验小区产量(kg)
品比试验产量结果统计(公斤/亩)
在第2组品比试验中,本发明两季亩产达885公斤,比红缨子增产19.9%。
品比试验产量结果
(2)株高及生育期:
本发明高粱品种株高约253cm,矮于“红缨子”高粱,比“小红粱”矮30cm以上。春季播种全生育期约130天,夏季播种全生育期约120天,再生高粱全生育期约90天。
品比试验性状考察
(3)经济性状:
千粒重:本高粱产品千粒重为22克,在各参试品种中居首位。
穗粒数:本高粱产品表现出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达3178。其他参试品种的穗粒数相对较小。
单穗重:各参试品种中本高粱产品单穗重居首位,平均单穗重78.3克,比“小红粱”单穗重多13.2克。
(4)抗性:
抗倒性:春季栽培高粱,在遇大风的情况下,本产品未出现倒伏现象,表现出抗倒性强,而“小子”出现倒伏现象,倒伏株率达86.7%。
抗虫性:经随机取样调查,本产品对蚜虫、螟虫均表现为中抗,而“青壳羊”、“小红粱”,由于穗型偏紧,对螟虫均表现为易感。
抗病性:发病盛期调查各参试品种紫斑病发病情况,本产品为中抗,“青壳羊”为中度感病,“小红粱”、“红缨子”均为轻度感病。各参试品种均未出现黑穗病,故未作调查。
高粱品种虫害情况调查
虫害株率<10%为高抗,11-30%为中抗,>31%为易感。
高粱品种紫斑病发病情况调查
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比<20%为轻,21%-40%,>41%为重。
3、小结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高粱产品的优势较强,产量高,生育期短,抗性好,再生能力强,可作春季栽培及再生栽培,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