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保护地栽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512发布日期:2018-11-30 23:1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肉苁蓉保护地栽培的方法,具体涉及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



背景技术:

一、肉苁蓉的药用价值

肉苁蓉(herbacltanchedesehicalay.x.ma)又名大芳、纵蓉、地精、肉松蓉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传统医学用于治疗男子阳萎、女子不孕、血阴、带下、腰膝冷痛、血植便秘等症;增力类处方中使用频率位居第一的补肾壮阳药物,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药用历史。《本草纲目》:“气味甘、微温、无毒”。《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治五劳七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益精气……益肾肝补精血之功效也”。《本草汇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经现代医学药理学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提高性功能,抗衰老,提高记忆力、抗老年痴呆症,抗疾劳,调节免疫功能、通便、保肝、抗心肌缺血和脑缺血、抗肿瘤等功效。肉苁蓉作为补益寿延年中药,也可以作食品(保健酒、茶、饮料、功能食品等),还可以做为药膳端到百姓人家餐桌(蒙古族牧民很早就用苁蓉炖肉喝汤的习惯),不仅味美,还有独特的滋补功效,因此市场需求很大。据调查国内多家以肉苁蓉为原料的制药企业都面临原料不足,无法正常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由于肉苁蓉原料的紧缺以及价格的飙升,使得天然肉苁蓉产量锐减,肉苁蓉人工栽培尚处于起步阶段产量不高,又因近年来人们对肉苁蓉神奇功效认识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形成了严重的供需缺口,市场潜力巨大。

二、我国肉苁蓉资源现状

肉苁蓉为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特有的多年生肉质草本寄生植物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有少量分布。主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新疆精河、乌苏、吉木萨尔等地。寄生于藜科植物梭梭和白梭梭的根部。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变化,特别是近年连续干旱,引起梭梭天然林大面积减退,再加上大量砍伐梭梭树和对肉苁蓉掠夺式的极度采挖等人为因素,致使肉苁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不但造成沙漠区生态环境和植被的严重破坏,也使肉苁蓉这一名贵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更是因为肉苁蓉用于医药、保健等方面的神奇功效,在国内外已受到广泛重视。价格也不断上扬,由80年代每公斤干品8-10元上升到现在的几百元。

由于肉苁蓉价格的不断攀升和产权体制的不键全,在天然肉苁蓉产区广大农牧民是主体,但这个庞大的主体产权不明确,不是谁保护谁开发谁受益,是谁挖到肉苁蓉谁致富的现象;致使大部分沙区的农牧民都采取灭绝性的采挖,只要见到肉苁蓉就会连同寄生吸盘一起挖掉,任其下去,野生肉苁蓉就会灭绝。为此,国家将梭梭肉苁蓉均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并被收入《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国务院2000年13号文件及国家经贸委2001年271号文件规定,对肉苁蓉、雪莲、甘草、麻黄实施专营许可证制度,鼓励发展人工种植,禁止对野肉苁蓉采挖;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控制住对天然肉苁蓉的掠夺式盗挖。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即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保护濒危物种是一项极为迫切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肉苁蓉保护地透明容器栽培技术实施是解决肉苁蓉供需矛盾的有效途经之一;即满足了市场对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需求,如果进入家庭又可观看到被称之为沙漠人参肉苁蓉的生长发育过程,又有效保护了肉苁蓉这一濒危物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肉苁蓉保护地容器栽培的方法,具体涉及日光温室、大棚及室内栽培。

本发明的保护地栽培的方法,包括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温度、湿度控制,种植密度,栽培沟的深度、宽度,有机肥的应用,肉苁蓉种子纸、种子砖、种子球及撒播肉苁蓉种子,

利用日光温室或大棚控制温度和湿度为原本生长在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沙生植物肉苁蓉提供一个在野生状态的生长环境。阴雨天防止日光温室或大棚内湿度过高关闭棚膜或通风设施,晴天棚内湿度、温度过高开启棚膜或排风扇散湿降温;梭梭种植:南北成行,行株距1.5×0.3-0.5-1.0米、2×0.3-0.5-1.0米,梭梭种植前挖梭梭、肉苁蓉种植沟,深50-80厘米,宽60厘米,沟底施入生物有机肥(鸡、羊、猪、牛等肥以及蚯蚓粪),平铺肉苁蓉种子纸和播撒肉苁蓉种子,覆沙和不覆沙及全覆沙。本发明克服了西部沙漠地区人工栽培肉苁蓉产量低的技术问题,可有效缓解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市场需求,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起到有效的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日光温室:

在北京通州区永乐店小南地鑫志隆农艺场实施,面积一亩,种植梭梭苗2100株。

挖梭梭、肉苁蓉种植沟,深50厘米,宽60厘米,沟底施入生物有机肥及蚯蚓粪,平铺肉苁蓉种子纸后播撒肉苁蓉种子,覆沙25厘米和不覆沙及全覆沙。

梭梭种植密度:1.5×0.25米,南北成行,东西各留1.5米利于管理和肉苁蓉采挖;南北各留1米,南面防止梭梭顶棚,北为作业通道;

温度、湿度管理:阴雨天防止日光温室内湿度过高关闭棚膜,防止雨水进入温室内使棚内湿度过大,造成梭梭、肉苁蓉生长不良或腐烂死亡。晴天棚内湿度、温度过高开启棚膜或通风口散湿降温;遇连阴雨天气,棚内湿度超过30%以上时,开启排风扇排除棚内湿度,为梭梭、肉苁蓉生长创造适宜野生状态的生长环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肉苁蓉保护地栽培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将原本生长在我国西部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沙漠地区特有的沙生植物肉苁蓉,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其引入内陆平原地区保护地(设施)栽培。本发明采用日光温室或大棚种植肉苁蓉,利用日光温室或大棚控制温度和湿度为原本生长在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沙生植物肉苁蓉提供一个在野生状态的生长环境。阴雨天防止日光温室或棚内湿度过高关闭棚膜或通风设施,晴天棚内湿度、温度过高开启棚膜或通风口散湿降温;梭梭种植:南北成行,行株距1.5‑2×0.25‑0.5‑1.0米、梭梭种植前挖梭梭、肉苁蓉种植沟,施入生物有机肥(鸡、羊、猪、牛等肥以及蚯蚓粪),平铺肉苁蓉种子纸和播撒肉苁蓉种子,覆沙、不覆沙和全覆沙。本发明克服了西部沙漠地区人工栽培肉苁蓉产量低的技术问题,可有效缓解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市场需求,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起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伟;王佳伟;王树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亚伟;王佳伟;王树清
技术研发日:2017.04.07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