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除水稻田禾本、阔叶科杂草的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及嘧啶肟草醚三元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除草组合物。
背景技术:
除草剂的使用大大的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随着常规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也使得杂草产生了极大的抗性,简单的加大用药量也不能解决问题,并且加大用药量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便也污染了环境。目前水稻田出现了大量抗性野慈姑、鸭舌草、稗草、千金子、莎草等杂草,市场上现有的除草剂防效甚微,以至农民束手无策。
嘧苯胺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抑制剂,即通过抑制植物的ALS酶,阻止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最终破坏蛋白质的合成,干扰DNA的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它可以通过植物的根和叶吸收,导致杂草生长停止、失绿、顶端分生组织死亡。
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氰氟草酯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使用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类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在水稻体内,氰氟草酯可被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活性的二酸态,因而氰氟草酯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由于氰氟草酯在水和土壤中降解迅速,对后在作物安全。氰氟草酯适用于水稻各种栽培方式,在推荐用量下水稻田苗期到拔芽期使用都不会产生药害。氰氟草酯不仅对各种稗草高效,还可防治千金子、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嘧啶肟草醚是新颖的肟酯类化合物,广谱选择性芽后除草剂。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及咪唑呆酮类除草剂相似,均属于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 。对水稻、普通小麦、结缕草具有选择性超高效芽后除草活性,无芽前除草活性,用于防除稗草、大穗看麦娘、辣蓼等各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效果卓著,对水稻、普通小麦安全。药剂除草速度较慢,施药后能抑制杂草生长,但须在2周后枯死。
虽然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都是可以单一使用的除草剂,但是单独使用均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总体来说,一方面,现有的单一或混配的除草剂均仍然存在杀草谱窄、用药量大、对恶性杂草防效差等缺陷和局限性;另一方面,现有技术并没有教导以上三种除草剂的混配使用能够完全解决上述缺陷和局限性的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及嘧啶肟草醚的除草组合物,该除草组合物抗性风险小、防治成本低、杀草谱广、药效性、持效性与速效性俱佳、环境污染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及嘧啶肟草醚的除草组合物,有效成分以特定质量比存在时,增效效应非常显著。因此所述的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及嘧啶肟草醚的质量比为2-20:4-55:0.5-10,三者之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数为6.5-85%。
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除了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及嘧啶肟草醚三种有效成分外,还加入适宜的助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悬乳剂。
所述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防冻剂、消泡剂等,这些助剂使用常规的公知的化合物。
所述除草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嘧苯胺磺隆6-20%,氰氟草酯15-55%,嘧啶肟草醚3-10%,分散剂0.5-2%,润湿剂0.5-2%,填料补足。
所述除草组合物为悬乳剂,各组分质量百分数为:嘧苯胺磺隆2-5%,氰氟草酯4-8%,嘧啶肟草醚0.5-2%,分散剂0.05-1%,乳化剂5-15%,防冻剂0.01-1%,消泡剂0.01-1%,去离子水补足。
上述有效成分三种药剂无交互抗性,将其进行混配,能扩大防除禾本科和阔叶科杂草的种类,完善其速效性及持效性,减少生育期的用药次数,对延缓药剂抗性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单一药剂使用浓度下降,大大降低了药害发生的风险。满足了农业生产上一药多用,减少用药次数,降低药害风险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7%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可湿性粉剂
嘧苯胺磺隆6%,氰氟草酯18%,嘧啶肟草醚3%,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0.5%,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5%,填料玉米淀粉72%。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2 7%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悬乳剂
嘧苯胺磺隆2%,氰氟草酯4%,嘧啶肟草醚1%,分散剂聚羧酸钠0.05%,乳化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防冻剂尿素0.02%,消泡剂硅油0.03%,去离子水86.9%。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本发明的悬乳剂产品。
实施例3 54%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可湿性粉剂
嘧苯胺磺隆12%,氰氟草酯36%,嘧啶肟草醚6%,分散剂木质酸磺酸钠1%,润湿剂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1%,填料硅藻土44%。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4 10.5%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悬乳剂
嘧苯胺磺隆3%,氰氟草酯6%,嘧啶肟草醚1.5%,分散剂聚羧酸钠0.1%,乳化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9%,防冻剂乙二醇0.06%,消泡剂硅油0.09%,去离子水80.2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本发明的悬乳剂产品。
实施例5 81%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可湿性粉剂
嘧苯胺磺隆18%,氰氟草酯54%,嘧啶肟草醚9%,分散剂萘磺酸钠1.5%,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填料滑石粉16.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实施例6 15%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悬乳剂
嘧苯胺磺隆5%,氰氟草酯8%,嘧啶肟草醚2%,分散剂聚羧酸钠1%,乳化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2%,防冻剂丙二醇1%,消泡剂硅油1%,去离子水70%。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本发明的悬乳剂产品。
对比例1 50%嘧苯胺磺隆水分散粒剂
按照常规方法制得50%嘧苯胺磺隆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2 20%氰氟草酯可湿性粉剂
按照常规方法制得20%氰氟草酯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3 5%嘧啶肟草醚乳油
按照常规方法制得5%嘧啶肟草醚乳油。
对比例4 15%嘧苯胺磺隆·嘧啶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嘧苯胺磺隆10%,嘧啶肟草醚5%,植物油15%,膨润土4%,甲酯化植物油补足至100%。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得可分散油悬浮剂。
对比例5 9%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
嘧啶肟草醚2%,氰氟草酯7%,乳化剂农乳2201 6%,溶剂二甲苯8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得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
对比例6 40%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水分散粒剂
嘧苯胺磺隆8%,氰氟草酯32%,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6%,润湿剂拉开粉2%,崩解剂硫酸铵2%,填料高岭土50%。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1)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试验目的: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及不同混配组合对稗草、野慈姑的除草效果,并评价了其联合作用。
试验对象: 禾本科:稗草;阔叶科:野慈姑。
供试材料: 98%嘧苯胺磺隆原药、98%氰氟草酯原药、95%嘧啶肟草醚原药。
试验方法:
以稗草、野慈姑作为生测对象,选用未施用过除草剂、pH6.8土壤,将土壤风干过筛后,装入高6cm、直径9cm的塑料钵内,每盆播种20粒种子,盖0.5-1cm厚的细土后放在温室内培养,待杂草长至2-4叶期采用盆栽茎叶处理法(NY/T 1155.4-2006),每钵喷药液1mL,每处理重复4次,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对照。处理后试材置于温室内培养,定期观察靶标杂草的生长情况,20d后目测靶标受害症状及生长抑制情况,并称地上部分鲜重或株鲜重,以靶标鲜重抑制率评价药剂对靶标杂草的毒力作用。
具体方法参照NY/T1155.4-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4部分:活性测定试验茎叶喷雾法进行实验,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20株,设不含药剂处理为空白对照。
三元复配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参照NY/T1155.7-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中的Colby法。
设E为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混用后实测的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混剂的理论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E0=X×Y×Z/1002
式中,X为嘧苯胺磺隆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Y为氰氟草酯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Z为嘧啶肟草醚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E-E0>10%为拮抗作用;E-E0<-10%为增效作用;E-E0值介于±10%之间为相加作用。
表1 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及混合对稗草的室内毒力测定
表2 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及混合对野慈姑的室内毒力测定
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及其混配组合物对稗草、野慈姑的除草效果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可知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的质量比为3+6+2,3+6+2.2,3+6+2.4,3+7+2,3+7+2.2,3+7+2.4,3+8+2,3+8+2.2,3+8+2.4,4+6+2,4+6+2.2,4+6+2.4,4+7+2,4+7+2.2,4+7+2.4, 4+8+2,4+8+2.2,4+8+2.4,5+6+2,5+6+2.2,5+6+2.4,5+7+2,5+7+2.2,5+7+2.4,5+8+2,5+8+2.2,5+8+2.4时的三元复配组合物E-E0都小于-10%,对稗草、野慈姑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当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三元复配为5+8+2.4时对稗草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E-E0值为-13.41%;当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三元复配为5+8+2.2时对野慈姑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E-E0值为-27.35%。
2)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实施例1-6。
对照药剂:对比例1-6。
防治作物:水稻。
防治对象:禾本科:稗草、千金子;阔叶科:野慈姑、异型莎草。
试验方法:
按照试验小区的面积,准确称量好各种药剂,并兑水稀释后,利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喷头选用除草剂专用的扇形喷头。喷雾时,要注意将药液均匀喷施到试验小区中,做到没有漏喷、多喷的现象。
试验后分别在药后20d、40d观察杂草死亡情况,并比较各种药剂的除草活性。此外,还要在药后1-15d内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以考察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表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效20d)
表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效40d)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三种有效成分嘧苯胺磺隆、氰氟草酯及嘧啶肟草酯混配使用,药效发挥比较快,相对于单一有效成分使用,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用量减少,但对稗草、千金子、野慈姑、异型莎草的防效高于三种有效成分单独使用的防效,同时对禾本科和阔叶科杂草的总体防效也高于三种有效成分单独或任意两种组分混配使用的总体防效,取得了显著的增效作用,提高了整体防效的效果,使得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的禾本科和阔叶科杂草谱进一步扩展。同时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用药后20d和40d后的药效明显优于两种有效成分单独使用的效果,这表明本发明的混合除草剂不仅作用更加持久,而且不易使得杂草尤其是恶性杂草产生抗药性。
表5 药剂对作物水稻的安全性调查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的混合除草剂的各小区内的水稻长势都良好,未见任何药斑,说明各种药剂对水稻是安全的。本发明除草剂容易降解,对水稻田安全,无副作用;在土壤中残留期短,对后茬作物安全。
可以知道上述实施例仅为了说明发明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进和变更,这些改进和变更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