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715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番茄原产南美洲,中国南北方广泛栽培。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番番茄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还有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症很有益处。番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

近年来随着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农户多会选择水稻过后种植番茄,该种植模式既解决了水稻生产问题,又为实现大棚番茄可持续、稳定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在种植番茄的同时种植紫云英,此种植方式可有效降低番茄、水稻的病害发生率,同时可产生较多绿肥,有利于保持土壤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得到的稻米、番茄绿色健康产量高,可实现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收获完之后,将稻田内水放干,稻秆进行粉碎;将稻田土壤深翻至30-40cm,并同时拌入所得稻秆碎末、腐殖土与基肥,用薄膜密封12-15天,掀去薄膜,3天后作畦,畦宽2-2.5cm、高35-30cm,双畦间的沟宽0.8-1.2cm;

(2)在稻田上搭设大棚,12月上旬在大棚内畦上进行番茄育苗,翌年1月上旬假植,3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结束采收;12月上旬在双畦间的沟内撒播紫云英种子;

(3)番茄采收结束后,撤掉大棚,将番茄树拔出并收集,将其与麦麸、畜禽粪便、菌种一起制作堆肥;

(4)对稻田进行翻耕并同时加入步骤(3)所得堆肥,平整地面,引水灌田,水深6-9cm,再整地一次,同时每亩追施尿素3-4kg;

(5)7月下旬插秧,11月中旬收获水稻。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稻秆碎末的亩施入量为400kg。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腐殖土的亩施入量为600kg,所述腐殖土为松针腐殖土或草炭腐殖土。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基肥的亩施入量为1425kg,包括腐熟牛粪1200kg、草木灰200kg、磷酸二氢铵10kg、硫酸钾5kg、尿素10kg。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紫云英的亩播种量为2.5-3kg。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番茄树、麦麸、畜禽粪便、菌种的重量比为1:0.02-0.03:0.15-0.25:0.0004-0.0005;制备堆肥的具体步骤为:1)将番茄树经铡草机切断成长1-3cm的小节;将麦麸与菌种拌匀;2)将切断后的番茄树用水浇湿、渗透,使含水量为55-65%,再与畜禽粪便搅拌均匀,然后洒上伴有菌种的麦麸;3)翻拌后堆成堆并用塑料薄膜密封,18-20天即得堆肥。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插秧后10天,每亩稻田追施尿素3-4kg、过磷酸钙10-15kg;抽穗开花期每亩稻田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50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种植番茄时同时种植紫云英,将番茄与紫云英同时种植于大棚内,期间番茄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使种植得到的番茄更加绿色健康。当种植完番茄后,紫云英刚好成熟,此时种植水稻,紫云英可为稻田提供充足的绿肥,而番茄树与麦麸、畜禽粪便、菌种一起制作的堆肥可为稻田提供更多天然的有机肥,使之后种植的水稻在花费施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长势喜人,发病率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以及改善了稻米的品质,其中稻米的支链淀粉、蛋白质、赖氨酸、胶稠度等含量和指标均较普通稻米高出很多。

本发明在种植完水稻后,在番茄额紫云英种植前在稻田内加入的稻秆碎末、腐殖土与基肥,为番茄和紫云英的生长提供了充足持续的肥料。由此可见,本发明水稻-番茄可形成了良好的生物循环,种植期间种植紫云英并充分利用水稻杆以及番茄树作为肥料,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学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解决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收获完之后,将稻田内水放干,稻秆进行粉碎;将稻田土壤深翻至35-40cm,并同时拌入所得稻秆碎末、松针腐殖土与基肥,用薄膜密封15天,掀去薄膜,3天后作畦,畦宽2-2.5cm、高35-30cm,双畦间的沟宽0.8-1.2cm;

其中,稻秆碎末的亩施入量为400kg;松针腐殖土的亩施入量为600kg;基肥的亩施入量为1425kg,包括腐熟牛粪1200kg、草木灰200kg、磷酸二氢铵10kg、硫酸钾5kg、尿素10kg。

(2)在稻田上搭设大棚,12月上旬在大棚内畦上进行番茄育苗,翌年1月上旬假植,3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结束采收;12月上旬在双畦间的沟内撒播紫云英种子,亩播种量为3kg。

(3)番茄采收结束后,撤掉大棚,将番茄树拔出并收集,将其与麦麸、畜禽粪便、菌种一起制作堆肥;其中番茄树、麦麸、畜禽粪便、菌种的重量比为1:0.03:0.2:0.0005;制备堆肥的具体步骤为:1)将番茄树经铡草机切断成长1-3cm的小节;将麦麸与菌种拌匀;2)将切断后的番茄树用水浇湿、渗透,使含水量为60%,再与畜禽粪便搅拌均匀,然后洒上伴有菌种的麦麸;3)翻拌后堆成堆并用塑料薄膜密封,20天即得堆肥。

(4)对稻田进行翻耕并同时加入步骤(3)所得堆肥,平整地面,引水灌田,水深9cm,再整地一次,同时每亩追施尿素4kg。

(5)7月下旬插秧,插秧后10天,每亩稻田追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2kg;抽穗开花期每亩稻田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kg;11月中旬收获水稻。

实施例2:

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收获完之后,将稻田内水放干,稻秆进行粉碎;将稻田土壤深翻至30-35cm,并同时拌入所得稻秆碎末、草炭腐殖土与基肥,用薄膜密封12天,掀去薄膜,3天后作畦,畦宽2-2.5cm、高35-30cm,双畦间的沟宽0.8-1.2cm;

其中,稻秆碎末的亩施入量为400kg;草炭腐殖土的亩施入量为600kg;基肥的亩施入量为1425kg,包括腐熟牛粪1200kg、草木灰200kg、磷酸二氢铵10kg、硫酸钾5kg、尿素10kg。

(2)在稻田上搭设大棚,12月上旬在大棚内畦上进行番茄育苗,翌年1月上旬假植,3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结束采收;12月上旬在双畦间的沟内撒播紫云英种子,亩播种量为2.5kg。

(3)番茄采收结束后,撤掉大棚,将番茄树拔出并收集,将其与麦麸、畜禽粪便、菌种一起制作堆肥;其中番茄树、麦麸、畜禽粪便、菌种的重量比为1:0.02:0.25:0.0004;制备堆肥的具体步骤为:1)将番茄树经铡草机切断成长1-3cm的小节;将麦麸与菌种拌匀;2)将切断后的番茄树用水浇湿、渗透,使含水量为55%,再与畜禽粪便搅拌均匀,然后洒上伴有菌种的麦麸;3)翻拌后堆成堆并用塑料薄膜密封,18天即得堆肥。

(4)对稻田进行翻耕并同时加入步骤(3)所得堆肥,平整地面,引水灌田,水深8cm,再整地一次,同时每亩追施尿素3.5kg。

(5)7月下旬插秧,插秧后10天,每亩稻田追施尿素4kg、过磷酸钙10kg;抽穗开花期每亩稻田追施氮磷钾复合肥40kg;11月中旬收获水稻。

实施例3:

一种水稻-番茄高效轮作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收获完之后,将稻田内水放干,稻秆进行粉碎;将稻田土壤深翻至30-35cm,并同时拌入所得稻秆碎末、松针腐殖土与基肥,用薄膜密封13天,掀去薄膜,3天后作畦,畦宽2-2.5cm、高35-30cm,双畦间的沟宽0.8-1.2cm;

其中,稻秆碎末的亩施入量为400kg;松针腐殖土的亩施入量为600kg;基肥的亩施入量为1425kg,包括腐熟牛粪1200kg、草木灰200kg、磷酸二氢铵10kg、硫酸钾5kg、尿素10kg。

(2)在稻田上搭设大棚,12月上旬在大棚内畦上进行番茄育苗,翌年1月上旬假植,3月上旬移栽,6月下旬结束采收;12月上旬在双畦间的沟内撒播紫云英种子,亩播种量为2.8kg。

(3)番茄采收结束后,撤掉大棚,将番茄树拔出并收集,将其与麦麸、畜禽粪便、菌种一起制作堆肥;其中番茄树、麦麸、畜禽粪便、菌种的重量比为1:0.02:0.15:0.0004;制备堆肥的具体步骤为:1)将番茄树经铡草机切断成长1-3cm的小节;将麦麸与菌种拌匀;2)将切断后的番茄树用水浇湿、渗透,使含水量为65%,再与畜禽粪便搅拌均匀,然后洒上伴有菌种的麦麸;3)翻拌后堆成堆并用塑料薄膜密封,19天即得堆肥。

(4)对稻田进行翻耕并同时加入步骤(3)所得堆肥,平整地面,引水灌田,水深6cm,再整地一次,同时每亩追施尿素3kg。

(5)7月下旬插秧,插秧后10天,每亩稻田追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5kg;抽穗开花期每亩稻田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0kg;11月中旬收获水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