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捕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51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安全捕兽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捕兽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捕捉活动的陆上动物时,经常采用在野外布设夹子的方式进行捕捉,但这养的方式容易造成动物肢体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36922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捕兽器》(申请号:cn201420007998.3)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机构部分和绳索部分,绳索部分置于机构部分上端,机构部分包括底板、支撑盖、弹簧和固定钢钉,弹簧置于底板的中心上端,支撑盖置于弹簧上端,固定钢钉钉插在底板边缘,绳索部分包括活动连接片、弹簧和钢丝绳,钢丝绳一端设置有锁套,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绳套;活动连接片连接钢丝绳绳头,活动连接片还连接钢丝绳中间部分,并能在钢丝绳上移动,当活动连接片在钢丝绳上移动时,能够带动钢丝绳绳头移动,进而扩大缩小锁套,弹簧衔套在钢丝绳上,弹簧一端为活动连接片,弹簧的另一端为固定绳套。采用上述结构的捕兽器,可避免对动物肢体造成损伤,但是,由于其绳索直接套置在支撑盖外周,在野兽踩下支撑盖时,绳索与支撑盖外周存在一定的摩擦,这就导致绳索向上滑动并脱离支撑盖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绳索与支撑盖外周壁之间的摩擦导致绳索在向上运动时的弹跳力降低,导致动物容易逃脱。

因此,对于目前的捕兽器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捕捉成功率高的安全捕兽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捕兽器,包括

底座;

第一弹簧,设于所述底座上;

启动触发盘,能上下移动的设于底座上并在第一弹簧弹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绳索,该绳索的前端形成有能套置在动物体上的绳套;

第二弹簧,套置于所述绳索上并使绳套始终保持缩紧的趋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一安装口,所述启动触发盘设于该安装口中并具有能防止其脱离安装口的限位部;

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开有位于安装口下方并纵向布置的长孔,所述启动触发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并能插入长孔中的限位柱,所述启动触发盘静止状态下,所述限位柱与底座之间成形有用以夹持绳套的夹口;所述启动触发盘顶部受力状态下,所述限位柱随启动触发盘向下移动并滑入底座中取消对绳套的夹持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外周壁上成形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台,该凸台上方的底座外周壁向上逐渐缩小形成为一绳套释放区。采用这样的结构,绳套释放区可避免绳套与底座外周壁摩擦,从而使绳索在脱离限制后能迅速向上出击,有利于提高绳套的弹跳高度及收缩速度,提高动物捕捉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长孔位于凸台上方的绳套释放区上,所述底座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凸台处向下、向外突出并与长孔下端相连通的让位槽。采用这样的结构,以使限位柱能在启动触发盘顶部受力情况下迅速向下移动并取消对绳套的限位作用,在一瞬间内迅速释放绳套。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柱的端部成形为圆滑的过渡面,且该过渡面上成形有自中部向上圆滑过渡并向外延伸的凸部。采用该结构可进一步加快对绳套的释放速度。

为了便于连接,所述绳索的后端固定有第一挡片,所述绳索的前端设置有能活动的第二挡片,该第二挡片的中部向一侧弯折形成为能滑动的套置在绳索上的抵挡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该抵挡部一侧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挡片相抵。

优选地,所述绳索上设置有用以调节绳套大小的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限位套及第三挡片,所述限位套固定于绳套后方的绳索上,所述第三挡片能滑动的设于抵挡部后方的绳索上,该第三挡片上开有供绳索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包括能供限位套穿过的第一半孔及与该第一半孔相连通但限制限位套穿过的第二半孔。采用该结构,以便于将绳套套置在底座上。

为了便于对第一弹簧进行安装,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框及设于该底框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中部开有用以安装第一弹簧的安装区。

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启动触发盘的顶部开设有用以盛装引诱物的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部为围绕启动触发盘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的延展边。

优选地,所述绳索的后端设置有用以固定绳索的环扣,所述绳套上设置有橡胶套,以便于使用者固定绳索及调节绳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将启动触发盘能上下移动的设于底座上,静置时,利用限位柱与底座之间的夹口夹持绳索,便于安装布置;当野兽对启动触发盘施力时,启动触发盘克服第一弹簧弹力向下移动,启动触发盘外周壁上的限位柱沿长孔向下滑入底座中从而取消对绳套的夹持作用,绳套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向上弹起并缩紧,从而将动物套住,有效提高了对动物的捕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隐藏绳索及第二弹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绳索的结构示意图(缩紧状态);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捕兽器,包括底座1、第一弹簧2、启动触发盘3、绳索4及第二弹簧5。其中,底座1包括底框11及设于该底框11底部的底板12,该底板12通过插配结构脱卸式连接在底框11上,底板12的中部开有环向的用以安装第一弹簧2的安装区121。

在本实施例中,启动触发盘3的顶部开设有用以盛装引诱物的容置槽31,启动触发盘3能上下移动的设于底座1上并在第一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具体的,底框11的顶部开设有一安装口111,启动触发盘3设于该安装口111中,启动触发盘3的底部与第一弹簧2相抵,启动触发盘3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能与安装口111的内边沿相卡从而限制启动触发盘3脱离安装口111的延展边32。底框11的侧壁上开有位于安装口111下方并纵向布置的长孔112,启动触发盘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并能插入长孔112中的限位柱33。底框11的外周壁上成形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台113,该凸台113上方的底框11外周壁向上逐渐缩小形成为一绳套释放区114,该绳套释放区114主体成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台状。启动触发盘3静止状态下,限位柱33与凸台113之间成形有用以夹持绳套的夹口。长孔112位于凸台113上方的绳套释放区114上,底框1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凸台113处向下、向外突出并与长孔112下端相连通的让位槽115。启动触发盘3顶部受力状态下,限位柱33随启动触发盘3向下移动并滑入让位槽115中从而取消对绳套的夹持作用。限位柱33的端部成形为圆滑的过渡面331,且该过渡面331上成形有自中部向上圆滑过渡并向外延伸的凸部332,以进一步加快对绳套的释放速度。

绳索4的前端形成有能套置在动物体上的绳套41,绳索4的后端固定有第一挡片42。绳索4的前端设置有能活动的第二挡片43,该第二挡片43的中部向一侧弯折形成为能滑动的套置在绳索4上的抵挡部44,第二弹簧5套置于绳索4上并一端与抵挡部44一侧相抵,另一端与第一挡片42相抵,以使绳套4始终保持缩紧的趋势。绳索4上设置有用以调节绳套41大小的调节组件45,该调节组件45包括限位套451及第三挡片452,限位套451固定于绳套41后方的绳索4上,第三挡片452能滑动的设于抵挡部44后方的绳索4上,该第三挡片452上开有供绳索4穿过的通孔453,且该通孔453包括能供限位套451穿过的第一半孔454及与该第一半孔454相连通但限制限位套451穿过的第二半孔455。绳索4的后端设置有用以固定绳索4的环扣46,绳套41上设置有橡胶套411,以便于使用者固定绳索及调节绳套。

使用本实施例的捕兽器时,先用第三挡片452推动第二弹簧5向后压缩,第三挡片452上的第一半孔454穿过限位套451后,将第三挡片452上的第二半孔455对齐限位套451,使第二弹簧5保持压缩状态;将绳套41套置在底座1外周并利用限位柱33与凸台113形成的夹口对绳套41进行限位,然后使第三挡片452上的第一半孔454对齐限位套451,使第二弹簧5向前弹出一定距离将绳套41缩紧在底座1上;当野兽触及启动触发盘3时,启动触发盘3克服第一弹簧2的弹力向下移动,启动触发盘3外周壁上的限位柱33沿长孔112向下滑入底座1的让位槽115中从而取消对绳套41的夹持作用,绳套41在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5的作用下迅速向上弹起并缩紧,从而将动物套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