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捆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461阅读:30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秧苗捆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结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秧苗的捆绑方法。



背景技术:

秧苗在移栽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经常受到机械损伤。对秧苗进行捆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保护,减少秧苗受到的机械损伤,有利于秧苗的成活。

现今生产实践中,秧苗的捆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采用大力勒绑,该方法虽不易松散,但容易对秧苗造成机械损伤;另一类采用反复多次缠绕的方式进行捆绑,该方法虽减少了对秧苗的机械损伤,但不够简易,而且捆绑后经常发生自松散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秧苗捆绑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绑秧速度快,不损伤秧苗。捆绑牢固结实,不易发生自松散。打的是活结,解绑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秧苗捆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捆秧绳一端预留2-3寸绳头,剩下的部分围绕秧束缠绕;当缠绕至与预留绳头相互交叉时,预留绳头的一端被压住固定,形成一个绳圈;

(2)剩下的部分继续围绕秧束缠绕、交叉压住预留绳头至少一圈;

(3)将剩下的绳身部分塞入所述绳圈中,剩下的绳头留在绳圈外;

(4)抽拉预留的绳头,使捆秧绳完全贴附于秧束,捆秧绳处于绷紧状态。

优选的,所述捆秧绳为植物纤维绳或塑料绳。

更优选的,所述植物纤维绳为稻草绳;所述塑料绳为可降解的塑料绳。

优选的,所述秧束包括1~1000棵秧苗。

优选的,所述秧苗为水稻秧苗、番薯、番茄、辣椒、青菜、油菜秧苗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1)所述一个绳圈的周长至少比所述秧束的周长多1寸。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秧苗的捆绑方法具体为:

(1)一只手手心向下抓握秧束,另一只手取捆秧绳,所述捆秧绳有两个端点,定义其中一端为l端,另一端为r端;

(2)将捆秧绳l端从秧束下方递送至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和中指间,在两指的第一指节处夹住,上方l端保留2~3寸的绳头;另一只手捏住捆秧绳r端,围绕秧束缠绕;当第一圈绕至抓有秧束的手的上方时,捆秧绳在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背上形成一个十字交叉,l端被压住固定,捆秧绳形成一个绳圈;

(3)另一只手继续围绕秧束缠绕,当第二圈绕至秧束上方时,r端在秧束上压住l端,同时将r端置于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指肚下方;

(4)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将指肚下的r端往手心方向勾拉固定;

(5)另一只手捏住l端抽拉至左手食指上方的绳子完全贴附于秧束,捆秧绳处于绷紧状态;

当所述抓有秧束的手为左手时,缠绕的方向为顺时针;当所述抓有秧束的手为右手时,缠绕的方向为逆时针。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捆绑牢固且便于拆解的秧苗捆绑方法,该方法利用绳圈对绳头的向心压力和摩擦力固定绳头,仅需要缠绕两圈便可完成秧束的捆绑;捆秧完成后,不碰秧绳,拎抓秧束任意部位,以不损坏秧苗的力量抖动,结绳不发生松散;通过抽拉捆绑时剩下的绳头即可实现解绑。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秧苗捆绑方法采用稻草绳对秧束进行捆绑,稻草取自田间,既环保又物尽其用;且稻草具有柔韧和结实的特性,将其用于秧苗的捆绑,既能保证捆绑的结实程度,又不损伤秧苗。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秧苗捆绑方法先在捆秧绳的一端预留2-3寸绳头,剩下的部分围绕秧束缠绕;当缠绕至与预留绳头相互交叉时,预留绳头的一端被压住固定,形成一个绳圈。该绳圈的周长至少比所述秧束的周长多1寸。在实际操作中,手指可以插入该绳圈与秧束之间的孔隙,在后续缠绕后,只需屈指勾拉剩下的捆秧绳身,然后抽拉预留绳头,即可完成对秧束的捆绑操作。

附图说明

图1左手握秧,绳子l端预留约2-3寸长度,夹在左手食指和中指第一指节处。

图2右手捏住r端顺时针缠绕秧把子,压住l端,在左手食指背上交叉。

图3右手捏住r端顺时针缠绕秧把子,盖过l端,将r端放在食指指肚下。

图4左手食指摁住r端往手心方向勾、再摁住,同时,右手抽拉l端,即可完成捆秧。

符号说明:s圆柱体示意秧束,i食指,m中指,l绳子左端,r绳子右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秧苗捆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捆秧绳一端预留2-3寸绳头,剩下的部分围绕秧束缠绕;当缠绕至与预留绳头相互交叉时,预留绳头的一端被压住固定,形成一个绳圈;

(2)剩下的部分继续围绕秧束缠绕、交叉压住预留绳头至少一圈;

(3)将剩下的绳身部分塞入所述绳圈中,剩下的绳头留在绳圈外;

(4)抽拉预留的绳头,使捆秧绳完全贴附于秧束,捆秧绳处于绷紧状态。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一个绳圈的周长至少比所述秧束的周长多1寸,优选为多2~3寸,更优选为多2寸。一个绳圈的周长至少比所述秧束的周长多1寸的目的是为了预留孔隙以便手指插入绳圈进行勾拉操作。

本发明对所述捆秧绳的材质没有特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就地选材,也可以采用常规的捆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捆秧绳可以为植物纤维绳,也可以为塑料绳;当为植物纤维绳时,优选为稻草绳;当为塑料绳时,优选为可降解塑料绳。在本发明中,所述稻草绳的直径为0.2~2cm,优选为0.3~1cm。

本发明对所述秧束的大小没有特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秧束的大小,具体为秧束中秧苗的数量;如可以为1~1000棵秧苗,5~200棵或15~20棵。关于秧苗的数量并没有优选的方案,只是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秧苗的数量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秧苗为水稻秧苗、番薯、番茄、辣椒、青菜、油菜秧苗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一种秧苗,更优选为水稻秧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手工捆绑秧苗时,具体的步骤包括:

(1)一只手手心向下抓握秧束,另一只手取捆秧绳,所述捆秧绳有两个端点,定义其中一端为l端,另一端为r端;

(2)将捆秧绳l端从秧束下方递送至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和中指间,在两指的第一指节处夹住,上方l端保留2~3寸的绳头;另一只手捏住捆秧绳r端,围绕秧束缠绕;当第一圈绕至抓有秧束的手的上方时,捆秧绳在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背上形成一个十字交叉,l端被压住固定,捆秧绳形成一个绳圈;

(3)另一只手继续围绕秧束缠绕,当第二圈绕至秧束上方时,r端在秧束上压住l端,同时将r端置于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指肚下方;

(4)抓有秧束的手的食指将指肚下的r端往手心方向勾拉固定;

(5)另一只手捏住l端抽拉至左手食指上方的绳子完全贴附于秧束,捆秧绳处于绷紧状态;

当所述抓有秧束的手为左手时,缠绕的方向为顺时针;当所述抓有秧束的手为右手时,缠绕的方向为逆时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秧苗捆绑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以左手握水稻秧把子为例,按以下步骤捆秧。

1、叶朝内、根向外,左手手心向下抓握秧束,略伸直食指和中指,搭在秧把子上面,其余三指固定住秧把子。

2、取一根捆秧用的稻草绳,草绳两端分别命名为l和r。

3、用右手将草绳l端从秧把子下方,递送至左手食指和中指中间,约在两指第一指节处夹住,上方l端保留两到三寸长(图1)。

4、右手捏住草绳r端对秧把子进行顺时针缠绕,在第一圈绕至左手上方时,压在l端上,草绳在食指背上形成一个十字交叉,左手中指在十字交叉形成时跟食指分开(图2)。

5、右手继续顺时针缠绕草绳,左手中指再次靠着食指夹住草绳,以防止右手缠绕草绳时用力过大,抽脱草绳。在第二圈绕至秧把子上方时,在秧把子上压住l端,随即将r端放于左手食指指肚下方(图3)。

6、左手食指将指肚下的r端往手心方向略勾、然后摁住,同时,右手捏住l端进行抽拉(图4),至左手食指上方的草绳被完全抽拉下来,形成一个活结,捆绑完毕。

捆秧过程简单快速;不会对秧苗造成机械损伤;捆绑完成后,不碰秧绳,拎抓秧束任意部位,以不损坏秧苗的力量抖动,结绳不发生松散;在秧苗移栽时,抽拉r端,即可快速方便地解开绳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