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13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l.,英文:potato)又名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荷兰薯等,属茄科茄属块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型农作物,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农民致富的“金蛋蛋”之称,是世界粮食市场上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但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栽种出来的马铃薯产量平均每亩在3000公斤左右,加之用现有种植方法栽种的马铃薯存在病虫害多、质量不佳等问题,致使马铃薯产量难以得到新的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通过优化马铃薯的栽培方法,病虫害减轻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应选择以vt-1为母本、ns79-1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如泉云3号;

(2)确定播种期:山区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秋种于9月中、下旬播种;沿海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行距50厘米,株距30-32厘米,每亩植3500-3800株;

(4)施基肥:每亩以腐熟的猪牛栏粪或人粪尿等有机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公斤及三元复合肥15公斤作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1500-20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25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硫酸钾15-20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90-1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7-10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进一步的,所述播种前需要对马铃薯种进行催芽和练芽。

进一步的,所述田间管理中需要注意排灌水,沿海山区春作区后期遇雨注意排水;秋种区中后期遇降温天气及时灌水保温防冻害,沿海冬种区应预防干旱。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中的在青枯病多发病区应实行轮作;地下害虫多发区应在播前喷洒杀虫剂防治;现蕾期也需喷洒杀虫剂。

进一步的,所述马铃薯母本采用vt-1系越南种质资源,来自云南农科院;所述马铃薯父本采用国内著名的新型栽培种自交系ns79-12-1,来自内蒙古。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马铃薯的产量高、抗病性强,有效的解决了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马铃薯存在着产量不高和抗病性不高等不足。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通过分别选用以vt-1系越南种质资源作为马铃薯的母本、ns79-12-1系为国内著名的新型栽培种自交系作为马铃薯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可使马铃薯抗病性增加的同时产量高、品质好。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通过在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施基肥和施追肥,能够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90-1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可有效抑制地上部的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并提高大、中薯率。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7-10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可有效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大大降低了病害率。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均大幅增加,每亩鲜薯的产量增长了11%,每亩干薯的产量增长15.6%,并且其中单株块茎数10.6个,单株薯重0.558公斤,商品薯率为74.01%,二次生长10.66%,裂薯0.31%、无空心,干物质含量18.48%,粗蛋白含量2.21%,淀粉含量11.9%,维生素c含量23.6mg/100g。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应选择以vt-1为母本、ns79-1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如泉云3号;

(2)确定播种期:山区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秋种于9月中、下旬播种;沿海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植3500株;

(4)施基肥:每亩以腐熟的猪牛栏粪或人粪尿等有机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公斤及三元复合肥15公斤作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15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硫酸钾15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9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7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应选择以vt-1为母本、ns79-1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如泉云3号;

(2)确定播种期:山区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秋种于9月中、下旬播种;沿海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行距50厘米,株距31厘米,每亩植3600株;

(4)施基肥:每亩以腐熟的猪牛栏粪或人粪尿等有机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公斤及三元复合肥15公斤作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18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25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硫酸钾18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2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12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8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实施例3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应选择以vt-1为母本、ns79-1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如泉云3号;

(2)确定播种期:山区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秋种于9月中、下旬播种;沿海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行距50厘米,株距32厘米,每亩植3800株;

(4)施基肥:每亩以腐熟的猪牛栏粪或人粪尿等有机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公斤及三元复合肥15公斤作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20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25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硫酸钾20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1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10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特征特性表现

(一)产量表现:如下表(1):

其中:对照组为:紫花851马铃薯

表(1)

结果表明,用本发明提供的泉云3号马铃薯作为种薯,配合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二)品质表现:

单株块茎数10.6个,单株薯重0.558公斤,商品薯率为74.01%,二次生长10.66%,裂薯0.31%、无空心,干物质含量18.48%,并且其中粗蛋白含量2.21%,淀粉含量11.9%,维生素c含量23.6mg/100g,食用品质好,适于鲜食,适合加工膨化食品。

(三)抗病性表现:

(1)晚疫病室内鉴定结果:2006-2007年度苗期病情指数为0.52,表现为抗病性;2007-2008年度苗期病情指数为0,表现为抗病性。

(2)田间病害调查两年(2006-2008年度)结果:晚疫病发病率22.34%、病情指数为7.75,早疫病发病率3.19%、病情指数为1.09,卷叶病毒病发病率1.24%、病情指数为0.44,重花叶病发病率为14.80%、病情指数为3.93,青枯病发病率为3.67%;抗病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