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坡地旱作番茄间作扫帚高粱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125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该发明为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梁坡地旱作番茄间作扫帚高粱栽培方法,其方法还可应用于露地蔬菜及其他梁坡地旱作蔬菜的种植,是一种可以广泛借鉴使用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露地蔬菜种植种类之一。我国山区较多,梁坡地旱作蔬菜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梁坡地旱作番茄栽培在背风向阳的位置,通风透光强,昼夜温差大,生产的番茄,品质好,风味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其赶雨季栽培,在我国北方7-9月份,光照强,气温高,常常诱发多种病害的发生,尤其在番茄结果盛期,部分果实发生日灼病,严重的影响了商品果率,给菜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目前,梁坡地旱作番茄栽培主要是单一的番茄种植,部分农户在小块地上采取搭设黑色遮阳网的方式,但这种措施只能在局部小范围内施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生产现状,本发明提出一种梁坡地旱作番茄间作扫帚高粱栽培方法,本发明针对梁坡地小气候特点及番茄与扫帚高粱的生物学及生长特点,安排合理的栽培布局,减少了番茄日灼病的发生,提高了番茄商品果率,同时增加扫帚高粱的收入,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梁坡地旱作番茄间作扫帚高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施肥:施入底肥进行翻地。划分株行距,南北方向为行,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大小行距相间种植。每隔60厘米,南北走向覆黑色地膜,膜规格:厚度0.05厘米,宽800厘米平地覆盖,在膜两侧的位置设种植穴,其间行距为60厘米,按照株距为35-40厘米安排种植。在每个大行距中间,每两株正中间的位置处挖一洞放置一直径为25厘米,高度为25厘米的塑料圆形空心筒于地面下5厘米,空心筒里面装满土与下部土壤衔接,空心筒安置位置位于每2行番茄之间无地膜覆盖大行距位置处,每2株番茄之间并与番茄相互错位,即第1空心筒位于从番茄起始行前,第2空心筒位于第2株番茄与从第3株番茄之间,第3空心筒位于第4株番茄与从第5株番茄之间,第4空心筒位于第6株番茄与从第7株番茄之间,以此类推。

(2)播种与移栽定植:扫帚高粱播种与番茄移栽同时进行。扫帚高粱,选择高度在至少3米,总穗柄长度在40厘米以上,分枝着生小穗6-8个,生育期为115天左右,抗倒伏的品种。常规方法直接播种于塑料空心筒内。番茄品种,选择耐旱、耐裂、高产的优良品种,常规方法移栽于种植穴内。

(3)田间管理:番茄常规搭架整枝。定植后至收获期间不浇水,发现有病虫害及时采取药物防治。

(4)采收:番茄7-9月份陆续采收。扫帚高粱9月中旬后收获。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扫帚高粱播种与番茄移栽同时进行,生长中后期,在夏秋高温季节,粱坡地光照甚强,通过科学合理布局种植扫帚高粱,充分利用此期扫帚高粱的高杆(3米多高),顶端散状花穗(冠径约50厘米)的特点,拉网式零散地遮阳下部番茄叶片果实,预防高温诱发病害,降低番茄日灼病的发生。

(2)因扫帚高粱种植在塑料空心筒内,其根系生长向下延伸,在不与番茄根系吸收营养竟争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壤下部养分生长。

(3)提高番茄商品果率,增加了扫帚高粱的收入,经济效益显著。

(4)该方法具有可实施性,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间种平面示意图。

图中,1、高粱,2、西红柿,3、地膜,4、架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核心内容。

实施例1

(1)整地施肥:2016年4月10日施入底肥进行翻地。亩施底肥:2方鸡粪+5袋有机肥+1袋复合肥+2袋硫酸钾。赶在雨后,划分株行距,南北方向为行,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大小行距相间种植。每隔60厘米,南北走向覆黑色地膜,膜规格:厚度0.05厘米,宽800厘米平地覆盖,在膜两侧的位置设种植穴,其间行距为60厘米,按照株距为35-40厘米安排种植。在每个大行距中间,每两株正中间的位置处挖一洞放置一直径为25厘米,高度为25厘米的塑料圆形空心筒(可重复使用)于地面下5厘米,空心筒里面装满土与下部土壤衔接,空心筒安置位置位于每2行番茄之间无地膜覆盖大行距位置处,每2株之间并与番茄相互错位,即第1空心筒位于从番茄起始行前,第2空心筒位于第2株番茄与从第3株番茄之间,第3空心筒位于第4株番茄与从第5株番茄之间,第4空心筒位于第6株番茄与从第7株番茄之间,以此类推。

(2)播种与移栽定植:扫帚高粱品种为扫帚1号高粱,5月20日常规方法直接播种于塑料空心筒内。番茄品种为东圣2号,4月15日采取露地阳畦育苗,先挖好畦子,然后浇透水,2-3天后整平。浸种用温水6-8小时,后晾干,将处理后的种子和煤灰混合搓匀后直接撒播,细土覆盖。1周出苗后揭地膜,土壤太干时喷水。10天后,连续蹲苗3天;期间打杀菌剂、杀虫剂2次,浓度偏小,以防烧苗。定植前1小时浇透苗床,带土拔起苗;苗龄30天左右,4-5片真叶。5月20日,东西走向定植,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为80厘米,株距35厘米,挖好种植穴后浇水次下渗后放苗后再浇水,共2窝水,每窝大约200ml;少量盖土将根系埋住即可,确定成活后,即第3天植株直立,第二次盖药土,药土主要为拌有杀害地老虎的农药。如有未直立的植株,进行补苗。

(3)田间管理:6月底-7月初开花、坐果;株高1尺左右开始搭架、整枝,搭架采用2米左右高的竹竿搭“人”字型架,相邻行全覆地膜4株为一束于近顶端固定捆扎,整枝每周1-2次,只留1个主干,4穗果时打顶。定植后至收获期间不浇水,发现有病虫害时及时采取药物防治。

(4)采收:番茄7-9月份陆续收获,扫帚高粱9月中旬后收获。

试验结果:

普通的方法番茄日灼病发病率为14%,本发明番茄日灼病发病率为5%;

普通的方法经济效益为番茄4530公斤*1.9元=8607元,

本发明经济效益为番茄4956公斤*1.9元=9416.4+扫帚高粱450元=9866.4元。

新增经济效益:9866.4元-8607元=1259.4元。

实施例2

(1)整地施肥:2016年4月15日施入底肥进行翻地。亩施底肥:2方鸡粪+5袋有机肥+1袋复合肥+2袋硫酸钾。赶在雨后,划分株行距,南北方向为行,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大小行距相间种植。每隔60厘米,南北走向覆黑色地膜,膜规格:厚度0.05厘米,宽800厘米平地覆盖,在膜两侧的位置设种植穴,其间行距为60厘米,按照株距为35-40厘米安排种植。在每个大行距中间,每两株正中间的位置处挖一洞放置一直径为25厘米,高度为25厘米的塑料圆形空心筒(可重复使用)于地面下5厘米,空心筒里面装满土与下部土壤衔接,空心筒安置位置位于每2行番茄之间无地膜覆盖大行距位置处,每2株之间并与番茄相互错位,即第1空心筒位于从番茄起始行前,第2空心筒位于第2株番茄与从第3株番茄之间,第3空心筒位于第4株番茄与从第5株番茄之间,第4空心筒位于第6株番茄与从第7株番茄之间,以此类推。

(2)播种与移栽定植:扫帚高粱品种为扫帚1号高粱,5月25日常规方法直接播种于塑料空心筒内。番茄品种为晋番茄4号,4月15日采取露地阳畦育苗,先挖好畦子,然后浇透水,2-3天后整平。浸种用温水6-8小时,后晾干,将处理后的种子和煤灰混合搓匀后直接撒播,细土覆盖。1周出苗后揭地膜,土壤太干时喷水。10天后,连续蹲苗3天;期间打杀菌剂、杀虫剂2次,浓度偏小,以防烧苗。定植前1小时浇透苗床,带土拔起苗;苗龄30天左右,4-5片真叶。5月25日,东西走向定植,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为80厘米,株距35厘米,挖好种植穴后浇水次下渗后放苗后再浇水,共2窝水,每窝大约200ml;少量盖土将根系埋住即可,确定成活后,即第3天植株直立,第二次盖药土,药土主要为拌有杀害地老虎的农药。如有未直立的植株,进行补苗。

(3)田间管理:6月底-7月初开花、坐果;株高1尺左右开始搭架、整枝,搭架采用2米左右高的竹竿搭“人”字型架,相邻行全覆地膜4株为一束于近顶端固定捆扎,整枝每周1-2次,只留1个主干,到4穗果时打顶。定植后至收获期间不浇水,发现有病虫害时及时采取药物防治。

(4)采收:番茄7-9月份陆续收获,扫帚高粱9月中旬后收获。

试验结果:

普通的方法番茄日灼病发病率为16%,本发明番茄日灼病发病率为6%;

普通的方法经济效益为番茄4912公斤*1.9元=9332.8元;

本发明经济效益为番茄5176公斤*1.9元=9834.4+扫帚高粱510元=10344.4元;

新增经济效益:10344.4元-9332.8元=1011.6元。

实施例3

(1)整地施肥:2016年4月23日施入底肥进行翻地。亩施底肥:2方鸡粪+5袋有机肥+1袋复合肥+2袋硫酸钾。赶在雨后,划分株行距,南北方向为行,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大小行距相间种植。每隔60厘米,南北走向覆黑色地膜,膜规格:厚度0.05厘米,宽800厘米平地覆盖,在膜两侧的位置设种植穴,其间行距为60厘米,按照株距为35-40厘米安排种植。在每个大行距中间,每两株正中间的位置处挖一洞放置一直径为25厘米,高度为25厘米的塑料圆形空心筒(可重复使用)于地面下5厘米,空心筒里面装满土与下部土壤衔接,空心筒安置位置位于每2行番茄之间无地膜覆盖大行距位置处,每2株之间并与番茄相互错位,即第1空心筒位于从番茄起始行前,第2空心筒位于第2株番茄与从第3株番茄之间,第3空心筒位于第4株番茄与从第5株番茄之间,第4空心筒位于第6株番茄与从第7株番茄之间,以此类推。

(2)播种与移栽定植:扫帚高粱品种为扫帚1号高粱,5月20日常规方法直接播种于塑料空心筒内。番茄品种为公牛3号,直接购买商品苗于5月20日移栽,东西走向定植,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为80厘米,株距35厘米,挖好种植穴后浇水次下渗后放苗后再浇水,共2窝水,每窝大约200ml;少量盖土将根系埋住即可,确定成活后,即第3天植株直立,第二次盖药土,药土主要为拌有杀害地老虎的农药。如有未直立的植株,进行补苗。

(3)田间管理:6月底-7月初开花、坐果;株高1尺左右开始搭架、整枝,搭架采用2米左右高的竹竿搭“人”字型架,相邻行全覆地膜4株为一束于近顶端固定捆扎,整枝每周1-2次,只留1个主干,到4穗果时打顶。定植后至收获期间不浇水,发现有病虫害时及时采取药物防治。

(4)采收:番茄7-9月份陆续收获,扫帚高粱9月中旬后收获。

试验结果:

普通的方法番茄日灼病发病率为16%,本发明番茄日灼病发病率为7%;

普通的方法经济效益为番茄4601公斤*1.9元=8741.9元;

本发明经济效益为番茄5028公斤*1.9元=9553.2+扫帚高粱445元=9998.2元;

新增经济效益:9998.2元-8741.9元=1256.3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