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质量苹婆苗木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92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质量苹婆苗木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苹婆原产于我国南部,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苹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尤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较为普遍,东南亚国家如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也有种植。苹婆又名凤眼果、七姐果、频婆、潘安果、及九层皮等,用于商业栽培的不多,多为零星种植[[]]。苹婆其果、材、皮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苹婆种仁可作为干果食用,还可像板栗一样制作糕点、作烹饪配菜,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酚、微量元素等;苹婆的果荚可药用,能治疗血痢、中耳炎等;其树干通直、分叉少,材质紧密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其树皮树叶富含纤维,可造纸,还能用于麻类制品的生产;根据壮药记载,苹婆树皮经熬煮可治哮喘,其根可治跌打损伤、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关节炎。

苹婆作为我国优良的乡土树种,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例如: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不容易被病虫害侵蚀、种质资源丰富等。苹婆外形优美,可用于城市绿化,亦能在钙质土和酸性土的岩溶区生长,是良好的的经济林木,同时还具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可以治理石山地区石漠化先向,也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木本粮食植物和热带干果类果树资源。目前关于苹婆的研究还很匮乏,且其中大部分文章也主要是简要地介绍苹婆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经济利用价值等。因此,高质量苹婆苗木的研发能够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拉长林业产业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苹婆苗期光氮互作效应的研究领域上述空白,特别是苹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光照条件和最佳氮肥投入组合的研究还是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质量、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苹婆苗木的培育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质量苹婆苗木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2月初将腐殖质土与苗圃熟土按3:1充分混合,经打碎、过筛、消毒后作为苹婆苗木栽培基质;

(2)将株高为40-60mm、地径为3-4mm的苹婆幼苗移栽入规格为径*高=22.5cm*24.5-25.5cm的花盆中,每株一盆,浇灌定根水,定植后一周内浇水1-2次,定植后2个月内补水2-3次,定植2个月之后以一年5-7次的频率补水,补水要求季节夏季多冬季少;

(3)苹婆幼苗移栽三个月后,选择植株长势基本一致且生长良好的幼苗统一开始进行光氮处理;

(4)光氮处理5-7d后进行遮阴处理和氮素施肥处理,每13-15d施肥一次,总共施肥8-12次,施肥量采用指数施肥方法来确定,所用氮肥为含氮量46.67%的尿素,光氮处理期间每月随机调整苹婆苗木花盆的位置,以保证其所有苹婆苗木光照条件一致;

(5)生长形态指标的测定:自从移栽日起一年内,每月14-16号对每盆苹婆幼苗进行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指标的测定,共测定11-12次;

(6)根据苹婆幼苗生长状态,调整透光率和氮素水平,同时还需进行病虫害防治。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腐殖质土和苗圃熟土均为偏酸性赤红壤,质地均为粘壤土。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光氮处理透光率为39.0-43.0%,氮素水平为3700-4300mg/株;透光率用不同层数的黑色尼龙网来实现,各处理透光率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所述指数施肥方法的施肥量为:nt=ns(ert-1)-n(t-1)①;nt=ns(ert-1)②。式中:ns为苗木的初始氮含量,t为施氮总次数,r为氮素增加率,nt为在氮素增加率r下第t次的施氮量,n(t-1)为包括第t-1次施肥在内的施氮总量,nt为t次施氮后苗木的氮含量。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所述生物量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将待测植株分为根、茎、叶三部分放置在烘箱中于77-82℃下烘70-75h至恒重再测定其干重。所述根系生长指标用epson根系扫描仪和winrhizo分析系统测定。株高是用卷尺测量苗木顶芽到地径处到的垂直距离,测定精确到0.1cm;地径是用游标卡尺测定平行于盆口处主茎的粗度,精确到0.01mm。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本发明提供了苹婆苗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光照条件和氮肥投入组合,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节省氮肥的施用,为苹婆幼苗早期速生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能够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拉长林业产业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高质量苹婆苗木的培育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试验地点

在广西大学苗圃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基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7′,北纬22°51′,海拔78米,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5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4度,极端最低气温-2.4度。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摄氏度,夏季最热的7、8月平均28.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9%,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相对而言,夏季潮湿,而冬季稍显干燥,干湿季节分明。夏天比冬天长得多,炎热时间较长。春秋两季气候温和,集中的雨季是在夏天。

2、试验准备

2014年12月初将腐殖质土与苗圃熟土按3:1充分混合,经打碎、过筛、消毒后作为栽培基质(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2-1),所用腐殖质土与苗圃熟土均为偏酸性赤红壤,质地均为粘壤土;株高为40-60mm、地径为3-4mm的苹婆幼苗移栽入规格为径*高=22.5cm*24.5-25.5cm的花盆中,每株一盆,浇灌定根水,定植后一周内浇水1-2次,定植后2个月内补水2-3次,定植2个月之后以一年5-7次的频率补水,补水要求季节夏季多冬季少。2015年2月10日选择植株长势基本一致且良好的幼苗160株,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株,准备进行试验,3月10日统一开始进行光氮处理。

表2-1试验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3、试验处理

试验光氮处理采用四种透光率l0、l1、l2、l3和四种氮素水平n0、n1、n2、n3的复因子盆栽试验,施氮量与遮光方式4*4完全均衡方案。四种透光率l0、l1、l2、l3分别为自然透光率的80-100%、39.0-43.0%、13.1-15.5%、2.3-3.9%,透光率用不同层数的黑色尼龙网来实现,各处理透光率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四种氮素水平n0、n1、n2、n3施氮量分别为0mg/株、1800-2200mg/株、3700-4300mg/株、5600-6400mg/株。于2015年3月15日进行遮阴处理和氮素施肥处理,采用指数施肥模型来确定施肥量,每13-15天施肥处理一次,共计8-12次。试验所用氮肥含氮量为45.28-48.06%的尿素。各光照和氮肥处理下设10个随机重复,共16个处理,需苗木160盆。具体处理见表2-2和表2-3。光氮处理试验期间每月随机调整苹婆苗木花盆的位置,以保证其所有苹婆苗木光照条件一致。

表2-2试验设计处理及各因素水平

注:按纯n含量计算,下同

(1)指数施肥方法

采用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数施肥模型来确定施肥量:

nt=ns(ert-1)-n(t-1)①;nt=ns(ert-1)②

式中:ns为苗木的初始氮含量,t为施氮总次数,r为氮素增加率,nt为在氮素增加率r下第t次的施氮量,n(t-1)为包括第t-1次施肥在内的施氮总量,nt为t次施氮后苗木的氮含量。

表2-3苹婆不同指数施肥处理的施肥量单位(mg/株)

(2)生长形态指标的测定

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每月14-16号对每盆苹婆幼苗进行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指标的测量,共进行11-12次生长调查。

株高是用卷尺测量苗木顶芽到地径处到的垂直距离,测定精确到0.1cm;地径是用游标卡尺测定平行于盆口处主茎的粗度,精确到0.01mm;生物量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将待测植株分为根、茎、叶三部分放置在烘箱中于77-82℃下烘70-75小时至恒重再测定其干重;根系生长指标用epson根系扫描仪、winrhizo分析系统测定。

4、数据分析

采用wps软件、oringe8.0软件、dps7.5软件、spss18.0软件等进行试验数据录入、图表制作、数据分析等工作,用anova程序做方差分析。

5、光氮互作对苹婆幼苗苗木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苹婆苗木质量指数qi=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mm)+(径干重g/根干重g)],光氮互作对苹婆幼苗苗木质量指数评价如表2-4所示。

表2-4苹婆幼苗在不同光氮条件下苗木质量指数评价

苹婆苗木质量指数(qi)评价: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成活率,为了确保苗木质量,对出圃前的苗木进行质量评价十分重要。由于单个形态指标常常只能反映苗木的某个侧面,而苗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及平衡对造林成活及其初期的生长又十分重要,因此人们便试图采取多指标的综合指数来反映苗木质量。qi越高,苗木质量越好,适当遮阴与施n素都能明显提高苗木的综合质量,当透光率为39.0-43.0%、氮素水平为3700-4300mg/株时,苹婆苗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光照条件和氮肥投入组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苹婆苗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光照条件和氮肥投入组合,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节省氮肥的施用,为苹婆幼苗早期速生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能够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拉长林业产业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