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96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养殖鱼塘中,水中的鱼、虾等水养动物在进食饲料后会排放排泄物,而排泄物中含有氨,则排泄物排放至水中后便可使养殖水中含有氨,提高了水的富营养化,而水的富营养化发展不利于水养动物的生长,甚至还会危及水养动物的生命,因此,为了防止排泄物对水养动物的危害,养殖户需定期地置换养殖水,从而保证养殖水的水质。然而该养殖水的直接排放,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避免对外排出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了养殖水费和人工清理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无土栽培管、立柱、大棚架、进水管和抽水泵,所述养鱼池为圆形状,若干无土栽培管沿养鱼池的圆周方向固定于养鱼池上,且每个无土栽培管均与进水管相贯通,抽水泵的进液端伸于养鱼池内,出液端与进水管相连;立柱垂直固定连接在养鱼池的中心处,大棚架的固定于立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无土栽培管包括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横管,所述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横管分层固定于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之间,且横管的内腔与第一、二竖管的内腔相贯通,在横管上设有若干栽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管的顶端设有进液管,第二竖管的底端设有出液管,在出液管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养鱼池内设有若干圆形台,相邻的两圆形台之间形成有养鱼腔。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台上设有缺口,在缺口处设有滤网。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养鱼池内的养殖水用于滴灌蔬菜,无需给菜苗添加亚氨肥料,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采用无土栽培管种植菜苗,大大节省了菜苗的种植面积,避免了传统平面栽培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无土栽培管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无土栽培管与进水管之间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养鱼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1、无土栽培管2、立柱3、大棚架4、进水管5和抽水泵,养鱼池1为圆形状,若干无土栽培管2沿养鱼池1的圆周方向固定于养鱼池1上,且每个无土栽培管2均与进水管5相贯通,抽水泵的进液端伸于养鱼池1内,出液端与进水管5相连;立柱3垂直固定连接在养鱼池1的中心处,大棚架4的固定于立柱3上。

本发明中的无土栽培管2包括第一竖管21、第二竖管22和横管23,第一竖管21和第二竖管22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横管23分层固定于第一竖管21和第二竖管22之间,且横管23的内腔与第一竖管21和第二竖管22的内腔相贯通,在横管23上设有若干栽培孔。

在第一竖管21的顶端设有进液管24,该进液管24与进水管5相连。在第二竖管22的底端设有出液管25,该出液管25伸于养鱼池1内,在出液管25上设有阀门。

在养鱼池1内设有若干圆形台11,相邻的两圆形台11之间形成有养鱼腔10,无土栽培管2固定于圆形台11上。

在圆形台11上设有缺口13,在缺口13处设有滤网。

使用时,在不同的养鱼腔10内放养不同大小或者不同类型的鱼,通过抽水泵将养鱼池1内的水抽至无土栽培管2。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出液管25将无土栽培管2内的水放至养鱼池1内,达到水的循环利用,为保证过滤效果,本发明在使用时配合净化装置一起使用,其使用过程以及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鱼菜共生系统净化系统相同,故本发明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无土栽培管、立柱、大棚架、进水管和抽水泵,所述养鱼池为圆形状,若干无土栽培管沿养鱼池的圆周方向固定于养鱼池上,且每个无土栽培管均与进水管相贯通,抽水泵的进液端伸于养鱼池内,出液端与进水管相连;立柱垂直固定连接在养鱼池的中心处,大棚架的固定于立柱上。养鱼池内的养殖水用于滴灌蔬菜,无需给菜苗添加亚氨肥料,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采用无土栽培管种植菜苗,大大节省了菜苗的种植面积,避免了传统平面栽培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姜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句容市边城镇姜辉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05.18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