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人工鱼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13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粘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人工鱼巢,适用于各种缓静流水体中产粘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



背景技术:

经济的发展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要采取一些人工技术手段如人工鱼巢帮助产粘性卵鱼类自然繁殖恢复其资源。在实践中,现有的人工鱼巢对鱼的亲和力不够,鱼不在上面产卵或产的卵只有少部分卵粘附在鱼巢上,大部分落入水中不利于卵的存活和孵化,人工鱼巢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产粘性卵性鱼类提供一种纯天然材料的双层产床人工鱼巢,该鱼巢不仅可以提高对鱼的亲和力,扩大产卵空间和面积,还可防止大部分卵落入水中,提高卵的存活率和孵化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层人工鱼巢,它包括左框架1和右框架4,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4的底部侧边之间通过多根等间距平行布置的底部连接绳8和草杆2相互连接,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4的顶部侧边之间通过多根等间距平行布置的顶部连接绳3和草杆2相互连接。

每根所述顶部连接绳3和底部连接绳8上都等间距的串联有草杆2。

所述右框架4的底边两角都通过锚固绳6连接有沉子7和锚5。

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4都采用天然竹材料组装而成。

每根所述草杆2都由一节竹杆纵截成两半中间再夹住天然水草后合拢而成。

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沉子和锚将鱼巢固定在水中,锚固绳加长可使人工鱼巢随水位涨落而上下浮动。

2、本鱼巢主要材料采用天然竹杆和对鱼类有亲和力的水草,对鱼类的吸引力加强。

3、本鱼巢采用的双层产床结构一方面可以扩大鱼类产卵空间和面积,另一方面可使鱼类在上层产床产卵时下落的大部分卵落入下层产床,提高卵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及鱼巢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框架1、草杆2、顶部连接绳3、右框架4、锚5、锚固绳6、沉子7、底部连接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中,双层人工鱼巢,它包括左框架1和右框架4,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4的底部侧边之间通过多根等间距平行布置的底部连接绳8和草杆2相互连接,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4的顶部侧边之间通过多根等间距平行布置的顶部连接绳3和草杆2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顶部连接绳3和底部连接绳8上都等间距的串联有草杆2。通过串联有草杆2吸引鱼类在上面产卵,保证了鱼卵能够顺利的落在草杆2上,进而方便了鱼卵的孵化。

进一步的,所述右框架4的底边两角都通过锚固绳6连接有沉子7和锚5。通过沉子7方便了整个鱼巢的固定,通过锚5也保证了整个鱼巢的固定,防止其在水冲击下而发生过大范围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4都采用天然竹材料组装而成。采用天然竹子材料保证了对鱼的亲和力,而且材料比较容易获得,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草杆2都由一节竹杆纵截成两半中间再夹住天然水草后合拢而成。采用天然的竹子和水草材料能够提高对鱼的亲和力,吸引鱼在鱼巢上产卵,进而保证了鱼卵能够顺利的在其表面进行孵化,提高了鱼卵的孵化率。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在右框架4下部用锚固绳6连接沉子7和锚5,通过沉子7和锚5将鱼巢固定在水中,锚固绳6加长可使人工鱼巢随水位涨落而上下浮动。本鱼巢主要材料采用天然竹杆和对鱼类有亲和力的水草,对鱼类的吸引力加强;本鱼巢采用的双层产床结构一方面可以扩大鱼类产卵空间和面积,另一方面可使鱼类在上层产床产卵时下落的大部分卵落入下层产床,提高卵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及鱼巢的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双层人工鱼巢,它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底部侧边之间通过多根等间距平行布置的底部连接绳和草杆相互连接,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顶部侧边之间通过多根等间距平行布置的顶部连接绳和草杆相互连接。该鱼巢不仅可以提高对鱼的亲和力,扩大产卵空间和面积,还可防止大部分卵落入水中,提高卵的存活率和孵化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红;毕铁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26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