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131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水产养殖网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业,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随着今年来渔业养殖的快速发展,传统坑塘式的养殖方式,显示较低的经济性。一方面,水体面积较大,投饵量较大,饵料浪费量大,且鱼类活动面积大,针对病害等进行的消毒等措施使用面积大,且残饵及消毒费用高,这些都直接限制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为坑塘式的养殖方式,面积比较固定,多为死水,新鲜水补给量大,残饵量大,水质逐年恶化,亩产量逐年降低,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的高密度水产养殖网箱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网箱,本设备采用较小的占地面积,较高的养殖密度,实现1/5的占地面积达到传统亩产量的效果,从根本上实现高密度养殖。同时,在较小的区域面积上实现较小循环量,较好的成鱼水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网箱,包括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底板、两个长边侧板和两个短边侧板,其中所述长边侧板为钢板结构,短边侧板为钢丝网结构,或者所述短边侧板中的一侧上部为钢丝网、下部为钢板,另一侧为钢丝网结构,所述短边侧板中左侧的短边侧板为倾斜的,右边的短边侧板为垂直的,所述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均设有加强筋,所述长方体箱体的顶部设有走廊,走廊上设有曝气风机,曝气风机上连接曝气管路,该曝气管路延伸至所述箱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走廊上有竖向的栏杆,所述栏杆为立柱支撑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路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部分方向沿所述长边侧板的方向设置,并且设有曝气支管。

优选地,所述短边侧板的一侧设有不锈钢网,将所述箱体分为高密度养殖区和粪污沉降收集区,该粪污沉降收集区设有桁车式吸泥机和集泥槽,所述桁车式吸泥机设有吸泥管和吸泥泵,吸泥泵将粪污从箱体底部抽至集泥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污泥浓缩池,所述集泥槽与所述污泥浓缩池通过排污管相连接,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通过叠罗式压滤机浓缩成污泥饼后外运或堆肥。

优选地,所述吸泥泵位于所述走廊上。

优选地,所述集泥槽位于所述走廊上。

优选地,所述走廊外边缘与长边侧板、短边侧板之间均设有斜支撑。

优选地,两个相对的长边侧边之间设有拉筋。

优选地,所述走廊与底板之间设有工字钢支撑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水产养殖网箱,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申请的水产养殖网箱的养鱼亩产量上升,实现1/5占地面积的产鱼量相当于传统养殖的亩产量。长边的板式结构,能够有效的隔离外界水体,将溶解氧及饵料控制在设备内,减少饵料的流失。实现集中投饵、集中消毒,同时减少单次投饵量,减少饵料浪费量。短边的水体交换,能够保证网箱内有新鲜水源的补给,保证一定的水体交换。养殖区域面积小,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更加方便和有效。

2)风机系统释放的气泡与碰撞板碰撞后形成的抛物线流态,能够带动粪污等进入粪污沉降收集区,该区域内粪污沉降率高。

3)高密度养殖区域内水质良好。

4)粪污在养殖网箱内部几乎无残留,能够完全被抽出系统外部;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水产养殖网箱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水产养殖网箱俯视图;

图3为图2中1-1剖面图;

图4为图2中a-a剖面图;

图5为图2中b-b剖面图;

图6为实施例2的水产养殖网箱结构图;

其中:1-底板;2-长边侧板;3-左侧的短边侧板;4-右侧的短边侧板;5-不锈钢网;6-钢丝网;7-走廊;8-拉筋;9-工字钢支撑柱;10-曝气风机;11-曝气管路;12-桁车式吸泥机;13-集泥槽;14-方管栏杆;15-斜支撑;16-污泥浓缩池;17-叠罗式压滤机;18-高密度养殖区;19-粪污沉降收集区;20-曝气支管;21-立柱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网箱,包括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底板1、两个长边侧板2和两个短边侧板,其中所述长边侧板2为钢板结构,短边侧板为钢丝网结构,或者所述短边侧板中的一侧上部为钢丝网6、下部为钢板,另一侧为钢丝网结构,从图1和图3中可以看出短边侧板中左侧的短边侧板3为倾斜的,右边的短边侧板4为垂直的,所述长边侧板2和短边侧板均设有加强筋,所述长方体箱体的顶部设有走廊7,走廊7上设有曝气风机10,曝气风机10上连接曝气管路11,该曝气管路11延伸至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曝气管路11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部分方向沿所述长边侧板2的方向设置,并且设有曝气支管20。如图5所示,走廊7与底板1之间设有工字钢支撑柱9。

所述走廊7上有竖向的方管栏杆14,所述方管栏杆14为立柱支撑21的结构。所述走廊7外边缘与长边侧板2、短边侧板之间均设有斜支撑15。两个相对的长边侧边之间设有拉筋8。所述走廊7与底板1之间设有工字钢支撑柱9。

两长边是采用长板结构,短边一侧采用全网的结构,或:一侧采用全网,另一侧采用上部网状结构,下部板式的结构。设备上部的方管栏杆14、走廊7采用立柱支撑21的固定方式,侧板采用加强筋的方式进行固定。全网一侧上部设置曝气风机,曝气风机连接曝气管道和释放器到达池体底部,在底部进行气泡释放,在水体中均匀释放,在该侧设置一撞机板,释放后的气泡通过与板撞击呈抛物线的流态方式,同时水体的循环加速气泡向远端传输、供氧。

全网与全网或半板半网之间形成一个水流通道,便于网箱内部与外部水体的交换。

在高密度养殖区18,因鱼类的游动、水体的流动、空气释放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运动的区域,该区域(该区域内进行集中投饵和集中消毒区域)饵料及鱼类粪便呈现漂浮状态,通过水流、气流及搅动作用将残饵及粪便向另一侧推,实现网箱内的水体交换及新鲜水补给。

水产养殖网箱设备在水产养殖中实现了高密度养殖增加亩产量的作用。该设备长边为板式结构,能够将鱼类、溶解氧及饵料等隔离在网箱内部。短边的全网结构及半板半网结构与外部水体进行连通,促进网箱内部水体的水质交换和新鲜水补给。全网一侧的风机供风系统、释放头及碰撞板能够实现气流的变向,循环水流等,实现持续性充分供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图1-图6,本实施例增加了粪便收集系统,水产养殖网箱的粪便收集系统是一种用于将养殖过程中鱼粪及残饵收集、排出系统之外的设备,有利于水体资源化。水产养殖网箱的粪污收集系统,是在水产网箱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在网箱设备的尾端一段2-3米宽的区域内,设置一个相对静止的区域作为残饵收集及粪污沉降收集区19,并通过抽吸泥的方式,将沉降的粪污排出网箱之外,在外部污泥浓缩池16进行浓缩,最终采用压滤的方式进行污泥脱水,泥饼外运或堆肥处理。本系统的引入,能够将网箱内的粪便物质排出到系统之外,保证养殖部分水体的水质,通过抽吸泥过程,加速高密度养殖区18的水体流动速度,实现水体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水产养殖网箱,包括长方体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底板1、两个长边侧板2和两个短边侧板,其中所述长边侧板2为钢板结构,短边侧板为钢丝网结构,或者所述短边侧板中的一侧上部为钢丝网6、下部为钢板,另一侧为钢丝网结构,所述长边侧板2和短边侧板均设有加强筋,所述长方体箱体的顶部设有走廊7,走廊7上设有曝气风机10,曝气风机10上连接曝气管路11,该曝气管路11延伸至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曝气管路11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部分方向沿所述长边侧板2的方向设置,并且设有曝气支管20。

所述走廊7上有竖向的方管栏杆14,所述方管栏杆14为立柱支撑21的结构。所述走廊7外边缘与长边侧板2、短边侧板之间均设有斜支撑15。两个相对的长边侧边之间设有拉筋8。所述走廊7与底板1之间设有工字钢支撑柱9。

优选地,所述短边侧板的一侧设有不锈钢网5,将所述箱体分为高密度养殖区18和粪污沉降收集区19,该粪污沉降收集区19设有桁车式吸泥机12和集泥槽13,所述桁车式吸泥机12设有吸泥管和吸泥泵,吸泥泵将粪污从箱体底部抽至集泥槽13内。所述吸泥泵位于所述走廊7上。集泥槽13位于所述走廊7上。

从图6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水产养殖网箱还包括污泥浓缩池16,所述集泥槽13与所述污泥浓缩池16通过排污管相连接,污泥浓缩池16内的污泥通过叠罗式压滤机17浓缩成污泥饼后外运或堆肥。

鱼类粪便及残饵在气流(风机管道释放的空气与网箱的碰撞板碰撞改变方向形成抛物线流态)、细小水流及鱼类运动的共同作用下,被推至粪污沉降收集区19,在该区域内静止、沉降。

粪污等物质沉降到一定高度,由桁车式吸泥机12的吸泥泵抽至集泥槽13内,最终排入污泥浓缩池16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由泵抽至污泥浓缩系统,形成泥饼,外运或堆肥。

在粪污收集部分与高密度养殖区18使用不锈钢网隔开,不锈钢网能够有效的阻挡鱼类通过,仅允许水流及粪污及残饵通过。粪污收集系统的另一侧设置曝气风机,风机的持续运行,通过风管及释放器,将微小气泡释放到高密度养殖区18,持续为鱼类提供溶解氧。鱼类粪便及残饵在气流(风机管道释放的空气与网箱的碰撞板碰撞改变方向形成抛物线流态)、细小水流及鱼类运动的共同作用下,被推至粪污沉降收集区19,在该区域内静止、沉降。粪污等物质沉降到一定高度,由桁车式吸泥机12的吸泥泵抽至集泥槽13内,最终排入污泥浓缩池16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由泵抽至污泥浓缩系统,形成泥饼,外运或堆肥。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